#肺炎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病患要接受手術之前,都會被告知前幾小時絕對不可以吃東西,連喝水也禁止,為什麼手術前要禁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醫師賴芝潤表示,「病人安全」是所有手術與麻醉的最高準則,如果病人吃了東西後才接受麻醉,麻醉當中有可能因為胃中食物嘔出流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大量的吸入性肺炎會提高死亡率。為了防止這種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麻醉前的禁食極為重要。禁食原則看這邊半身麻醉也需要禁食嗎?賴芝潤醫師指出,每一種手術的麻醉都要有事前準備,因為手術進行中也可能因種種不預期的因素,使得原來的半身麻醉必須改為全身麻醉。雖然是接受半身麻醉的病人,也需要遵守禁食的規定。患者需要禁食多久的時間才能手術呢?美國麻醉醫學會(ASA)在2017年初,發佈健康病人擇期手術前禁食的原則,原則如下:1) 清流質/小於2歲健康嬰兒,2-16歲兒童,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2小時。2) 母乳/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最短禁食時間為4小時。3) 配方奶粉/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嬰兒,兒童,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4) 牛奶等乳製品、清淡飲食/嬰兒、兒童及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5) 油炸,脂肪,肉類等食物/成人最短禁食時間應大於等於8小時。術前禁食十分重要 確實配合才能避免危險賴芝潤醫師表示,一般說來,在禁食期間包括口服藥物也都應該停止服用。但是若服用的是心血管的藥物,如抗高血壓藥以及心律不整的藥物則不在此限,病人若有此類問題,請和麻醉科醫師討論。然而,若是遇病人需緊急手術之例外狀況,為搶救病人生命而無法等待病人空腹禁食時,麻醉醫師仍會盡全力為病人預防胃內容物逆流及「吸入性肺炎」之發生,但是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依然存在,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發生。賴芝潤醫師提醒,術前禁食是十分重要且攸關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須由病人確實配合執行及誠實告訴麻醉醫師,才能避免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麻疹警報!東南亞旅遊當心

麻疹警報!東南亞旅遊當心#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第2例麻疹病例為北部11個月大女童,2月中旬隨家人至峇里島旅遊後,3月5日即出現發燒、腹瀉、科氏斑及紅疹等症狀並於3月14日確認感染麻疹。疾管署表示,個案可傳染期間(3月1日至9日)曾隨家人參加國內團體旅遊,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537名接觸者,包括家人、旅遊同行接觸者及就醫時相關接觸者,其中1人已離境,將透過聯繫窗口通知相關國家;其餘接觸者將自主健康管理18天,由衛生單位持續追蹤監測至3月27日。中國大陸今年1、2月增600病例今年截至目前共2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為中國大陸及印尼。中國大陸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病例數持續增加,今年1至2月每月增600例病例,印尼去年累計約1,600例確診病例,較前年下降約70%;另泰國今年截至3月初累計近700例,為近3年同期平均4.3倍;非洲幾內亞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截至2月中累計約1,500例,其中2人死亡,約4成行政區受影響。由於印尼、泰國、幾內亞等三國近期麻疹疫情升溫,且國外也出現於這些地區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即日起提升該三國麻疹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中國大陸、印尼、泰國、印度、哈薩克、羅馬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10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注意。出現發燒、鼻炎恐為疑似症狀麻疹傳染力極強,約5至10%患者感染後會有中耳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民眾自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等流行地區返國,請留意自身及嬰幼童健康,一旦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醫療院所遇有疑似個案也應提高警覺、依法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得過肺炎就不會再次感染?研究指出,感染社區型肺炎次數越多,再次感染的風險也就越高。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統計,雲林縣的「肺炎」為第三名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1.66倍。醫師呼籲,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積極對抗肺炎。住院死亡患者中 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醫師表示,據衛福部104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炎為第四名死因,但在雲林縣,肺炎更高居第三大死因。台大雲林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進一步說明,以台大雲林分院為例,住院死亡患者中,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肺炎除了威脅民眾的生命外,還會提升認知障礙及失能的風險。黃瑞仁院長表示,由於年長者罹患肺炎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或感染的徵兆,因此一旦延誤就醫恐將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陳崇裕醫師強調,除了65歲以上成人須注意肺炎感染外,慢性病患者,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即使是中壯年也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較健康成人增3倍,都應特別留意。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預防效果達45.6%黃瑞仁院長說,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七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因此更不可以輕忽肺炎的威脅。陳崇裕醫生表示,導致肺炎復發的最主要致病菌病就是肺炎鏈球菌,此外,大於65歲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肺炎復發的危險因子。國外大型研究發現,65歲以上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對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若能提高成人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預期可以大幅減少肺炎對民眾的威脅,提升年長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又降溫 慢性病染肺炎風險增!

又降溫 慢性病染肺炎風險增!#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明後天又要降溫,連日來的日夜溫差,可能一不小心就感染肺炎!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在鼻咽腔中,只要氣溫突然下降,細菌活性提高,人人都有感染肺炎的風險,肺炎預防不分男女老少,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就能加強保護力。住院患者 10人中有1人死於肺炎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醫師表示,許多人誤以為肺炎是小孩或老人的專屬疾病,然而根據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最新數據顯示,肺炎及流行性感冒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僅47歲,青壯年也難以倖免,且住院死亡患者中更是10人中有1人死於肺炎。高尚志醫師表示,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患有慢性病者,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天氣忽冷忽熱,氣溫動輒差距10幾度,一方面氣溫低可能會使慢性肺阻塞疾病惡化、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控制困難,對慢性病患者威脅大,而溫差大也使這些高感染風險族群身體調節不易,增加肺炎感染的風險。施打疫苗2年後 可有效降低一半風險研究顯示,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降低成人鼻咽腔肺炎鏈球菌帶菌率風險,最新國外研究顯示,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2年後,可以有效降低近一半鼻咽腔帶菌率風險,由於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鼻腔帶菌率,從源頭阻擋疾病的發生,整體則可對於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長期來說,也可以提供群體保護效果,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因此,高尚志部主任建議成人,特別是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也可以主動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

咳3天肺感染 安心過年快接種

咳3天肺感染 安心過年快接種#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9歲王小姐,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去年農曆春節咳嗽發燒僅僅3天,就出現呼吸喘,一度缺氧緊急就醫,送醫當天王患者肺部已出現明顯的感染,肺葉兩邊白了一大片,病情迅速惡化併發呼吸衰竭,需立即進行插管治療,隔天因為氧氣量不高,血壓一直掉,使用葉克膜急救。中壯年也該格外留意新店耕莘醫院醫療副院長林恒毅醫師表示,患者主因慢性病史增加治療困難,在過年連續假期期間,出入公共場合應注意感染,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患有慢性病者,即使是中壯年,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都應該格外留意。曾罹患肺炎的患者再次感染風險也高此外,研究顯示,曾經罹患社區型肺炎的患者再次罹患肺炎的風險也較高,肺功能大不如前,所以感染的機會也較一般人高,林恒毅醫師強調,現在正值流感季,肺炎為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是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年流感疫苗施打狀況良好,顯示民眾對於疾病預防的意識逐漸提升,但面對肺炎帶來的威脅仍不可不防。接種流感疫苗 應再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研究顯示,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較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根據過往的經驗,農曆春節往往也是流感疫情高峰期,常會造成各大醫院急診壅塞,親友團聚,病菌傳播的機會隨之增加,提醒民眾即使已接種完流感疫苗,亦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安心過好年!

頭痛咳血 流感讓他住院40天

頭痛咳血 流感讓他住院40天#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27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接種過流感疫苗,今年2月因頭痛至診所就醫,隔天因症狀未改善,出現咳血情形前往醫院就醫,隨後因併發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及意識不清住進加護病房,所幸經治療後保住性命,住院40天後才恢復意識,至今想起這些過程仍心有餘悸。嬰幼兒、慢性病患、孕婦為高危險群國泰醫院胸腔科主任邱銘煌指出,陳小姐從發病至併發重症僅3到4天的時間,病程演變相當快速,各年齡層的人感染流感都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其中又以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為高危險群,因此每個人都不能輕忽流感的嚴重性。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流感疫苗,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或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同時醫師也應提高警覺,遇有疑似病患應適時給予流感抗病毒藥劑,確保病患健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至全國民眾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2月8日,接種數已超過572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逾95%,為使疫苗在流感流行季來臨前發揮最大效益,疾管署已於12月1日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至全國民眾,呼籲尚未接種的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避免向隅。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呼吸道衛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防範流感病毒,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及早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規則使用公費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 

沒活力食慾差 當心肺炎上身

沒活力食慾差 當心肺炎上身#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氣候不穩定,忽冷忽熱,很容易讓人感冒,尤其是嬰幼兒,一不小心,很可能因感冒而誘發肺炎,就有一名2歲左右小男孩,雖然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是卻在近2個月來,仍因感冒而導致肺炎2次住院治療,小兒科醫師指出,嬰幼兒經常感染肺炎,有可能是免疫力低下導致,應抽血檢查確認才能對症治療。 高燒超過5天以上 呼吸會喘活力不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詠森表示,最近有很多過敏兒因為天氣變化大而感冒,而一般小朋友會因為感冒而引起肺炎,往往會高燒超過5天以上,且呼吸會喘,以及精神活力不好,食慾很差,這時就有可能已出現肺炎,家長要提高警覺。 抽血檢查免疫細胞數量與功能感冒引起肺炎除了病毒之外,也有些是細菌感染,張詠森醫師指出,若是小朋友本身免疫力有問題,也會較容易因為感冒引發肺炎,雖然免疫力問題很少見,但若是每次感染肺炎都很嚴重,且需住院治療,就必須進一步抽血檢查免疫細胞數量與功能,確認原因後才好對症治療。 打免疫球蛋白+骨髓移植張詠森醫師進一步指出,免疫細胞有好幾種,抽血檢查是要看免疫細胞的比例是否正常,通常有先天免疫問題,多會在出生不久就會發生,有可能是B細胞與T細胞太少,或是抗體造成,有的情況是可以打免疫球蛋白來治療,很嚴重的則要骨髓移植。 勤洗手避感染 去人多處就要戴口罩張詠森醫師提醒,小朋友聚在一起很容易傳染感冒,若是反覆出現感冒就有肺炎時,通常會有免疫力問題,除了就醫確診之外,家長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帶小朋友到公共場所,並應讓小朋友勤洗手,避免感染,去人多處就要戴口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

腎友容易累 恐為肺炎前兆!#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期氣溫逐漸降低,國內流感疫情微幅上升,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腎臟病或是洗腎、換腎的病友,較容易感染流感及肺炎,萬一不小心感染肺炎時,致命性也會比一般健康者高,是屬於有高感染風險的民眾,在秋冬流感流行季,宜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肺炎可能引發敗血症、低血壓、休克鄭集鴻理事長強調,造成腎友第1大死因是心血管病變,第2大死因是感染,因感染而死亡的案例中,常見肺炎,而肺炎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造成低血壓、休克,用特別的方式洗腎,危險性會比較高,而嚴重的感染,也會加速腎臟的急遽惡化,讓原本還不需要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展到必須洗腎治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腎友,平均每2天就要洗腎1次,每次要洗4小時,才能把毒素清乾淨,有些年紀大的腎友會不想洗腎或不想洗那麼久的時間,就會影響毒素清除的速度,但當毒素累積多了,也會影響免疫力。腎友得流感 常以倦怠、意識不清表現在流感季,個人的保健不能輕忽,鄭集鴻理事長表示,腎友的免疫反應比一般健康者弱,即使得流感、肺炎,症狀較不明顯,有可能不太會發燒,常常是以倦怠、意識不清來表現,家屬在秋冬流感季節期間,一定要提高警覺。在規律運動方面,建議每周至少5天,每次規律運動半小時,運動到微流汗就足夠,因秋冬天候不佳,外出運動較不方便,可以考慮踩固定式的腳踏車,邊運動邊看電視,也是蠻好的運動模式,一方面比較安全,另一方面,也較不受天候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