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流感季快到了!年年都要再打「疫」針

流感季快到了!年年都要再打「疫」針#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據國外研究統計,流感住院者每3人就有1人有肺炎,雖然醫療技術提升,但10年來死亡人數提高1倍!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在鼻腔中,因此降低鼻咽腔的帶菌率對預防肺炎感染非常重要。超過7成肺炎鏈球菌都具抗藥性一項國外研究指出,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2年後,可有效降低近一半鼻咽腔帶菌率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志學指出,超過7成肺炎鏈球菌對常見的第一線抗生素具抗藥性,常需要用到用二、三線抗生素才能有效對抗症狀,不僅會延長住院天數,更會提升死亡風險。流感季節來臨之際 年年都需接種流感疫苗根據統計,因流感住院者每3人就有1人有肺炎,流感併發肺炎者死亡率為9%,是沒有肺炎者的6倍。另研究也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對於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長期來說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別人。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才能雙重防護林志學醫師補充說明,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後保護力可以維持至少4年不變,也因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成人需要年年接種流感疫苗,李秉穎教授與林志學主任共同呼籲,流感季節來臨之際,民眾除了施打流感疫苗外,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的必要性,達到雙重保護。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咳嗽原因百百種,除了長期說話的職業傷害、喉嚨癢,最常見的就是因為季節遞嬗、冷熱溫差大引起的咳嗽。咳嗽又可分為慢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及急性咳嗽,醫師特別提醒,若乾咳超過8周就要懷疑可能是肺部原因引起的。咳嗽逾8周要懷疑可能有肺部原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李明安指出,時序入秋,感冒後呼吸道腫脹、敏感,近日門診中頑固性咳嗽病人開始增加,李明安主任提醒,醫學上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大於8周,患者應把握時間,盡速至醫院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造成咳嗽的肺部原因。久咳不癒可能有10種原因李明安主任表示,若胸部X光一切正常,則咳嗽原因就須靠醫師細心問診及與病人詳細溝通才可得知。李明安提醒,切記感冒後咳嗽若大於8周,仍需詳查是否有其他重要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可能原因如下:1) 感冒後呼吸道腫脹及過度敏感,黏液過度分泌,呼吸道纖毛排痰功能失調。2) 潛在氣喘、胃酸逆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3) 慢性壓力、說話過多導致黏膜受損,或呼吸道黏液增多導致咳嗽。4)  喝水不足黏液無法有效排出(飲酒或喝咖啡反而容易脫水)。5) 過度使用噴霧式鼻通劑。6)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導致空氣過度乾燥(應保持濕度為40-50%)。7) 細菌性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等。8) 降血壓藥(ACEI血管張力轉換酶抑制劑)使用者約20%有咳嗽現象。9) 過度咳嗽造成黏膜慢性傷害,甚至咳血延長病程。10) 需檢查以排除黴漿菌及百日咳等感染。

流感疫情潛伏 老年族群當心肺炎

流感疫情潛伏 老年族群當心肺炎#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還在鼻水直流咳不停?根據疾管署統計,流感疫情從5月底起開始拉警報,流感疫情不減反增。上周截至27日全國類流感門、急就診人次破7萬人,創下本季疫情單周看診人數新高。醫師表示,流感疫情潛伏,為老年族群的隱形殺手,老年人除了要預防流感,更要小心引發肺炎。今天流感案例去年大幅下降去年10月起,衛福部擴大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到全民施打,結果顯示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流感疫情明顯減少,2017年423例流感重症中,有59例死亡;較前一年2018例重症、425例死亡的數字,重症和死亡案例都呈現大幅下降。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蔡忠紘表示,目前社區流行的病毒,以A型流感(H3N2)為主。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會引起高燒、全身痠痛外。目前更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肺炎」就是其中之一。肺炎是老人的第三大死因流感病毒會破壞呼吸道上皮、降低黏膜免疫力、也讓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更容易入侵人體造成感染。蔡忠紘醫師說明,肺炎是國人第四大死因,更是老年人的第三大死因,有「老人隱形殺手」之稱。老人因免疫力差,感染肺炎恐引起身體劇變,不可不慎!蔡忠紘醫師提及,根據2016年一項跨香港、南韓與台灣三地對肺炎和疫苗的認知調查顯示,63%的香港民眾和68%的南韓民眾知道肺炎可預防,反觀台灣僅有46%,比例明顯偏低。防流感同時要小心肺炎蔡忠紘醫師提醒,老年族群除了預防流感,同時更應小心肺炎。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所公告的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無論是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或是終身僅須施打一劑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都可增加老年族群的抵抗力。包含老人、慢性病患等流感與肺炎高危險族群,若未曾施打肺炎疫苗者,仍應儘快就醫施打自費肺炎疫苗,增加抵抗力。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除了請吃母親節大餐外,子女們也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免疫力,尤其是年齡超過65歲或曾中風、有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末期腎臟病、癌症,就屬於肺炎的高感染風險族群,更要非常注意肺炎的預防,必要時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免疫力。肺炎症狀無特異性 常讓人誤以為是感冒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暨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提醒,肺炎的症狀像是咳嗽、發燒、食欲不振,沒有特異性,常常誤以為只是感冒比較嚴重而延誤就醫。胸腔科門診常常碰到60多歲的資深媽媽,就算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情控制得不錯,有時候會因為小孫子感冒被傳染,一連好幾天發燒、咳嗽,拍了胸部X光,才知道已經罹患肺炎。一般民眾對肺炎的警覺心遠不如肺癌。一聽到罹患肺癌會很緊張,但對於每年奪走更多國人生命的「國民病」肺炎卻不是那麼在意。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國人10大死因,肺炎連續2年,高居國人第4大死因,怎麼降低肺炎的死亡率,一直是胸腔內科醫師最大的挑戰之一。看診過程建立提醒林慶雄醫師強調,全面性的推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宣導。除了在胸腔科門診張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海報,及宣導單來做民眾教育外,也特別在看診系統中,建立提醒的機制,只要是曾經因肺炎而住院的患者來到門診會自動跳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提醒。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肺炎對國人的生命威脅。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動的世界免疫周。今年世界疫苗接種周所推動的目標是「接種疫苗,利於防病」,希望透過疫苗的使用,讓人們得到保護,預防疾病。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

手術不禁食 竟恐導致這病!#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病患要接受手術之前,都會被告知前幾小時絕對不可以吃東西,連喝水也禁止,為什麼手術前要禁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醫師賴芝潤表示,「病人安全」是所有手術與麻醉的最高準則,如果病人吃了東西後才接受麻醉,麻醉當中有可能因為胃中食物嘔出流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大量的吸入性肺炎會提高死亡率。為了防止這種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麻醉前的禁食極為重要。禁食原則看這邊半身麻醉也需要禁食嗎?賴芝潤醫師指出,每一種手術的麻醉都要有事前準備,因為手術進行中也可能因種種不預期的因素,使得原來的半身麻醉必須改為全身麻醉。雖然是接受半身麻醉的病人,也需要遵守禁食的規定。患者需要禁食多久的時間才能手術呢?美國麻醉醫學會(ASA)在2017年初,發佈健康病人擇期手術前禁食的原則,原則如下:1) 清流質/小於2歲健康嬰兒,2-16歲兒童,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2小時。2) 母乳/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最短禁食時間為4小時。3) 配方奶粉/小於44周健康新生兒,嬰兒,兒童,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4) 牛奶等乳製品、清淡飲食/嬰兒、兒童及成人最短禁食時間為6小時。5) 油炸,脂肪,肉類等食物/成人最短禁食時間應大於等於8小時。術前禁食十分重要 確實配合才能避免危險賴芝潤醫師表示,一般說來,在禁食期間包括口服藥物也都應該停止服用。但是若服用的是心血管的藥物,如抗高血壓藥以及心律不整的藥物則不在此限,病人若有此類問題,請和麻醉科醫師討論。然而,若是遇病人需緊急手術之例外狀況,為搶救病人生命而無法等待病人空腹禁食時,麻醉醫師仍會盡全力為病人預防胃內容物逆流及「吸入性肺炎」之發生,但是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依然存在,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發生。賴芝潤醫師提醒,術前禁食是十分重要且攸關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須由病人確實配合執行及誠實告訴麻醉醫師,才能避免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麻疹警報!東南亞旅遊當心

麻疹警報!東南亞旅遊當心#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第2例麻疹病例為北部11個月大女童,2月中旬隨家人至峇里島旅遊後,3月5日即出現發燒、腹瀉、科氏斑及紅疹等症狀並於3月14日確認感染麻疹。疾管署表示,個案可傳染期間(3月1日至9日)曾隨家人參加國內團體旅遊,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537名接觸者,包括家人、旅遊同行接觸者及就醫時相關接觸者,其中1人已離境,將透過聯繫窗口通知相關國家;其餘接觸者將自主健康管理18天,由衛生單位持續追蹤監測至3月27日。中國大陸今年1、2月增600病例今年截至目前共2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為中國大陸及印尼。中國大陸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病例數持續增加,今年1至2月每月增600例病例,印尼去年累計約1,600例確診病例,較前年下降約70%;另泰國今年截至3月初累計近700例,為近3年同期平均4.3倍;非洲幾內亞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截至2月中累計約1,500例,其中2人死亡,約4成行政區受影響。由於印尼、泰國、幾內亞等三國近期麻疹疫情升溫,且國外也出現於這些地區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即日起提升該三國麻疹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中國大陸、印尼、泰國、印度、哈薩克、羅馬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10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注意。出現發燒、鼻炎恐為疑似症狀麻疹傳染力極強,約5至10%患者感染後會有中耳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民眾自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等流行地區返國,請留意自身及嬰幼童健康,一旦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醫療院所遇有疑似個案也應提高警覺、依法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得過肺炎就不會再次感染?研究指出,感染社區型肺炎次數越多,再次感染的風險也就越高。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統計,雲林縣的「肺炎」為第三名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1.66倍。醫師呼籲,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積極對抗肺炎。住院死亡患者中 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醫師表示,據衛福部104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炎為第四名死因,但在雲林縣,肺炎更高居第三大死因。台大雲林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進一步說明,以台大雲林分院為例,住院死亡患者中,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肺炎除了威脅民眾的生命外,還會提升認知障礙及失能的風險。黃瑞仁院長表示,由於年長者罹患肺炎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或感染的徵兆,因此一旦延誤就醫恐將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陳崇裕醫師強調,除了65歲以上成人須注意肺炎感染外,慢性病患者,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即使是中壯年也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較健康成人增3倍,都應特別留意。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預防效果達45.6%黃瑞仁院長說,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七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因此更不可以輕忽肺炎的威脅。陳崇裕醫生表示,導致肺炎復發的最主要致病菌病就是肺炎鏈球菌,此外,大於65歲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肺炎復發的危險因子。國外大型研究發現,65歲以上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對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若能提高成人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預期可以大幅減少肺炎對民眾的威脅,提升年長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又降溫 慢性病染肺炎風險增!

又降溫 慢性病染肺炎風險增!#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明後天又要降溫,連日來的日夜溫差,可能一不小心就感染肺炎!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在鼻咽腔中,只要氣溫突然下降,細菌活性提高,人人都有感染肺炎的風險,肺炎預防不分男女老少,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就能加強保護力。住院患者 10人中有1人死於肺炎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醫師表示,許多人誤以為肺炎是小孩或老人的專屬疾病,然而根據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最新數據顯示,肺炎及流行性感冒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齡僅47歲,青壯年也難以倖免,且住院死亡患者中更是10人中有1人死於肺炎。高尚志醫師表示,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患有慢性病者,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天氣忽冷忽熱,氣溫動輒差距10幾度,一方面氣溫低可能會使慢性肺阻塞疾病惡化、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控制困難,對慢性病患者威脅大,而溫差大也使這些高感染風險族群身體調節不易,增加肺炎感染的風險。施打疫苗2年後 可有效降低一半風險研究顯示,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降低成人鼻咽腔肺炎鏈球菌帶菌率風險,最新國外研究顯示,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2年後,可以有效降低近一半鼻咽腔帶菌率風險,由於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鼻腔帶菌率,從源頭阻擋疾病的發生,整體則可對於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長期來說,也可以提供群體保護效果,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因此,高尚志部主任建議成人,特別是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也可以主動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