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侵襲型19A型肺炎鏈球菌高抗藥性 新生幼兒感染恐致命

侵襲型19A型肺炎鏈球菌高抗藥性 新生幼兒感染恐致命#肺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炎鏈球菌每年在全球造成至少七十多萬名五歲以下幼兒死亡。而過去幾年以來,台灣地區嬰幼兒感染19A型肺炎鏈球菌比例陡升,因其高侵襲性及抗藥性特點,目前已造成多名小小重症患者住院,甚至需動用到葉克膜才得以延長生存時間治療。肺炎鏈球菌造成的死亡風險不容小覷,到底肺炎鏈球菌對嬰幼兒有甚麼殺傷力,以及目前的疫苗保護程度為何?父母除了積極讓新生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外,應該對此疾病有甚麼了解與認知?已知93種肺炎鏈球菌,高侵襲行恐致命目前已知約有93種肺炎鏈球菌型態,多數肺炎鏈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或吸入含有病原菌之呼吸道分泌物傳染。肺炎鏈球菌可以聚集生長於人體的鼻咽腔內,嬰幼兒較成年人更常見,大約有20%正常兒童的鼻咽腔內帶有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在冬季及春季為高峰,根據臨床醫學已知,罹患流感及免疫力下降時,會降低黏膜對於肺炎鏈球菌的防護力,後者因此可大舉入侵並有機會造成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侵入黏膜組織會造成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症狀,或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甚至腦膜炎等嚴重侵襲性感染。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台灣約有2%的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會因為敗血症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而死亡。不可不知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根據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全面實施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後,已大幅度降低5歲以下幼兒對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發生率達九成以上,而根據美國2003年統計,9,000多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其亦間接保護超過20,000多人遠離肺炎鏈球菌感染,顯示一但疫苗接種普及率提高,就可達到群體免疫防護的效果。呂醫師說明,台灣目前有7價、10價及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自行選擇接種。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使用經驗較久,但是實際的接種率只有3~5成。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然已經有效減少其所含的七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所造成的侵襲性感染,卻也讓因為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不能涵蓋的其他血清型的鏈球菌比例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A型的肺炎鏈球菌。19A型肺炎鏈球菌的侵襲性高,且具有抗藥性比例高,一旦幼兒罹患後很可能轉成嚴重性肺炎,需使用到第三線的抗生素才能夠有效對抗細菌。也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療,例如外科手術、呼吸器、甚至要靠葉克膜維生,因此19A深受全球醫學界特別密切觀察。呂俊毅醫師強調,目前新型13價疫苗為舊型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升級版」,前者多提供了針對6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的保護效力,兩者皆為「接合型」疫苗,主要是藉由將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上多接合一個蛋白質載體以提高幼兒對於疫苗的免疫反應,可強化疫苗的效果。而接合型型疫苗約已使用超過十年以上,安全性極高。目前正在接種肺炎鏈球菌7價疫苗的嬰幼兒,不妨可考慮直接轉換接種可防範19A型細菌的13價新疫苗,如已完成舊疫苗接種者,亦可直接追加一劑13價新疫苗。新型疫苗目前價格約為三千多元,民眾可就近與醫師諮詢相關疫苗資訊。高燒不退、咳嗽及活動力下降,當心肺炎鏈球菌已上身呂俊毅醫師提醒父母,由於嬰幼兒不可避免接觸病原,並成為帶原者;且約七成鏈球菌對於第一線的盤尼西林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因此一但感染高抗藥性菌株時,如未能在短時間控制疾病,則很容易造成永久性傷害。所以積極接種疫苗,遠離侵襲性的肺炎鏈球菌有其必要。此外,幼兒如出現感冒症狀2~3天仍持續有發燒、即出現咳嗽、活動力下降等狀況,就應合理懷疑是否有細菌感染,尤其要注意是否感染肺炎鏈球菌,此時可就近尋求兒科醫師的檢查與診斷;如經確診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則需配合醫師完成抗生素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肺炎鏈球菌疫苗常見問題Q&AQ1 孩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家長有什麼好處?答:由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對於孩童的致命性高,因此一旦發生肺炎鏈球菌感染,大部分孩童都需要接受住院治療,這對於雙薪家庭而言,不單只是醫療費用的開銷,父母還須面對照顧病童所付出的時間與體力﹐有可能得面對病情惡化的心理壓力;接種疫苗的費用相對於感染後的治療費用,前者還可算是聰明且經濟的投資。Q2 為什麼兒童年齡越小,需要接種的劑量越多呢?答:由於新生兒的免疫能力尚未健全,因此需要接受較多劑的疫苗以強化接種疫苗後所引起的免疫反應,達到具備抵抗侵襲型肺炎鏈球菌的能力,則須多接種1~3劑的疫苗;而越早接種疫苗,當然也能越早就開始對於肺炎鏈球菌具有防護能力。Q3 目前那些地方有提供新型13價疫苗接種?答:新型13價疫苗已於四月上市,若家中有新生兒或五歲以下兒童,不妨可就近詢問住家附近的小兒科診所或醫院的兒童門診醫師。

南韓驚爆不明肺炎 孕婦接連感染已1死

南韓驚爆不明肺炎 孕婦接連感染已1死#肺炎

南韓爆發感染迅速的一種肺炎,感染上後立即出現肺纖維化症狀,已有8人感染上這種肺炎,奇怪的是8人中有7人是孕婦或產婦,已有1名病患症狀快速惡化死亡,讓南韓的孕婦或產婦都陷入了恐慌。根據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南韓的疾管局表示這個肺炎是不明病毒所造成,在2名病患的體內有檢測出腺病毒與冠狀病毒,但另外5位病患卻驗不出此兩種病毒,感染上此肺炎之後,患者出現肺纖維化且不斷惡化,甚至最後導致腦出血,其中36歲的孕婦在9個月身孕即將臨盆時發病,就在事先引產之後,確認胎兒平安後,產婦出現腦出血而身亡。此肺炎初期被誤認為是肺結核,8名患者中有7人不是懷孕就是最近剛生產,1人是40幾歲的男子,其中有1名重症患者因為治療無效而接受肺部移植。南韓疾管局無法確認肺纖維化是否由新種病毒引起,但病患共同症狀都是先出現咳嗽、有痰,然後雙側肺出現迅速纖維化的現象,最後肺部就會像乾癟絲瓜像是菜瓜布般,肺部變脆弱,功能漸退化。南韓疾管局表示,產婦並不是一般肺炎的易感染群,也沒有出現相關病例流行的跡象,呼籲南韓孕婦不要恐慌,南韓衛生當局也立即對全國40家大醫院調查是否有類似症狀的產婦,並且持續追查病菌DNA分析。

長期酗酒不僅傷肝  易有酒精性肝硬化風險

長期酗酒不僅傷肝 易有酒精性肝硬化風險#肺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內科加護重症病房陳憲青醫師指出,日前一名約45歲年輕患者,有天天酗酒之習慣,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此次因呼吸喘、吐血、發燒症狀至急診求治,原本病患家屬以為只是單純胃潰瘍出血,沒想到胸部X光一照,竟發現是二側嚴重肺炎,因呼吸喘症狀有呼吸衰竭之慮,故進入加護病房治療。至加護病房沒多久,便立即緊急插管及呼吸治療,大量點滴及後線抗生素治療,甚至安排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二側呈現瀰漫性壞死性肺炎,雖然積極治療,然而病人狀況持續變差至身亡,只有短短二至三天。陳憲青醫師表示,病人45歲理論上抵抗力及免疫力應該是正值壯年期,然而病人發病卻如此快速,只有短短二至三天,而二側肺炎呈現如此快速進展(如圖所示),究其原因,是因為長期酗酒,天天手不離酒,而呈現酒精性肝硬化,而且,喝酒的病人,其好發的細菌(克雷伯氏思菌)又迅速發展,再加上,病人在家發燒已有3-4天,但是遲未就醫,一直等到呼吸喘才就醫,無怪乎病情進展如此快速。陳憲青醫師最後提醒民眾,喝酒只要小酌怡情即可,天天喝酒成癮,甚至喝含酒精性飲料都不是健康之道,長期酗酒,會有酒精性肝硬化之風險及眾多的併發症,如食道靜脈出血、肝昏迷、免疫力降低等等,為了自身及家人著想,還是遠離「酒」方為正途。

加護病房病人 當心呼吸器感染肺炎

加護病房病人 當心呼吸器感染肺炎#肺炎

什麼是呼吸器?簡單來說就是幫病人呼吸的機器,就叫呼吸器。呼吸器使用後造成的肺炎是加護病房中病人死亡的主因,且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之一。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外科加護病房 周翠蓉護理長表示,使用呼吸器病人,其受感染的機率為7%~41%,而死亡率可以高達35%~90%,所以在照顧上非常重要。發生肺炎的時間通常在插氣管內管(維持病人呼吸的管子)後48~72小時(早期)。一般來說,造成呼吸器相關肺炎的危險因子,包括:潛藏在身體裡面的疾病;病人年齡大於60歲;住院天數大於14天;使用呼吸器大於3天。其次為醫護人員洗手次數、醫療儀器用物清潔、消毒,例如:隔離衣、手套、聽診器等。 為了預防加護病房呼吸器相關肺炎,周翠蓉護理長指出,在照護上注意的事項包括:1.會客時間家屬接觸病人前、後要洗手、穿隔離衣。2.醫護人員做任何治療之前、後,接觸病人都要洗手。3.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有痰時,要不定時將痰抽乾淨,每二小時幫病人翻身一次。4.病人使用呼吸器時,注意管路內的水要不定時倒乾淨。5.灌食前應將床頭抬高30-45度,可以降低食物被吸入的危險。6.每天幫病人清潔鼻腔、並幫病人刷牙,避免細菌孳生。7.病人使用噴霧吸藥物品要清潔乾淨,獨立分開晾乾,避免與其他病人共用。防止加護病房病人呼吸器相關肺炎感染,需要家屬的配合與護理人員良好的照護。

小嬰兒打完疫苗後發燒 仍須小心注意

小嬰兒打完疫苗後發燒 仍須小心注意#肺炎

很多父母帶小孩去打疫苗時,最擔心的副作用就是發燒了。而這些疫苗當中又以傳統的白喉、破傷風、全細胞型百日咳疫苗(即俗稱的三合一疫苗)特別容易發燒,即使目前有許多自費的多合一疫苗(從三合一疫苗到六合一疫苗),這些多合一疫苗主要是將傳統的全細胞型百日咳成份改成非細胞型百日咳成份,以減低身體不良反應,但發燒仍是無法完全避免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王竣禾醫師表示,日前有位兩個月大的嬰兒,在衛生所打完三合一疫苗後的隔天,發高燒到40℃。因家屬感覺嬰兒在家中眼神呆滯,將他帶至本院求診並住院治療。住院後先給予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之後小嬰兒的燒就慢慢退了,後來嬰兒的血液培養長出細菌,證實為菌血症,經適當的抗生素療程後,已出院返家。王竣禾醫師指出,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有母親抗體的保護,一般而言並不容易發燒。因此,一旦這個年齡層的小嬰兒有發燒情形時,小兒科醫師都會小心評估是否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時須住院做血液、尿液、甚至腦脊髓液的細菌檢查,並在報告出來前,先給予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以免細菌過度繁殖,造成病情迅速惡化。王竣禾醫師表示,以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為例,根據國外的統計數據,打傳統全細胞型疫苗發燒至38℃以上的機率高達四成,即使是自費的非細胞型疫苗也在百分之七以上;但是傳統疫苗高燒至40℃以上的機率只剩千分之二,而自費疫苗更低至萬分之三。因此,施打疫苗後發燒,年紀越小或是發燒溫度越高,越要考慮疾病的可能性。王竣禾醫師提醒家長們,雖然發燒是打完疫苗後蠻常見的反應,但若嬰幼兒有高燒不退、精神活動力不佳、食慾減退等現象時,仍須帶去給醫師診察,而非只是一味地退燒,以免寶寶因生病引起發燒卻沒發現而造成延誤。

幼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 肺炎併發腦血栓

幼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 肺炎併發腦血栓#肺炎

花蓮慈院最近收治一名肺炎病童,疑因細菌循血液循環侵襲右邊中耳,導致併發輕微的腦血管栓塞,幸經小兒科團隊搶救得宜,小男孩已復原返家。小兒科主任朱家祥表示,肺炎併發腦血管栓塞雖少見,但家長應注意小孩若反覆發燒超過五天,則非一般感冒症狀,須儘速送病童到醫院積極求治。 這名六歲的鄭姓小男孩早期出現發燒症狀,先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治療,但因反覆高燒約一星期,診所醫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X光檢查,發現小孩肺部已布滿痰液並出現積水的狀態,隨即住院接受治療。怎料病情發展快速,不到一星期,細菌隨血液循環至右側中耳,不僅出現發炎症狀,並引發罕見的腦血管栓塞,造成左側肢體無力,病情十分危急。幸小兒科醫護團隊及感染科醫師搶救得宜,小男孩在兒科加護病房獲得良好的照護,六天後轉到一般病房。左側肢體無力症狀也在復健科團隊的悉心引導下,逐漸復原。 男童的父親表示,真的很感謝小兒科醫護團隊不僅搶救孩子的生命,也鼓舞他和妻子的心。 鄭父說,在復健過程,發現孩子有扁平足症狀,原來過去小孩常喊腳痠,夫妻倆總以為孩子是「成長痛」,不以為意,幸好在這次住院治療過程找到病因,並且為孩子訂製矯正鞋,這對於即將在九月上小學的孩子而言是最好的禮物。他也要利用暑假陪兒子騎腳踏車鍛鍊腳力及體力。 朱家祥主任說,雖然肺炎併發腦血栓的病例不多,但家長仍應慎防小孩發生肺炎,特別是B型嗜血桿菌或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肺炎往往有致命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若在經濟允許下,最好自費讓新生兒接種疫苗。 B型嗜血桿菌致病力強,容易引起侵襲性感染,如會厭炎、關節炎、肺炎、心包膜炎及敗血症等,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細苗性腦膜炎,這些疾病不僅死亡率高,嚴重者復原後也可能留下失聰、智障等後遺症。 另因台灣的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幾乎沒有一個抗生素能保證在短時間內挽回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者的性命,因此,注射疫苗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老年人與嬰幼兒都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群,通常在病毒感染呼吸道、破壞表皮黏膜後,即入侵人體,可能引起肺炎、菌血症、敗血症或腦膜炎。肺炎鏈球菌同時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常見的病因。 朱家祥主任說,通常小孩出現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家長即須帶孩子看醫生治療,而且三天後仍須追蹤病情,若小孩反覆發燒超過五天仍不退,則已不是一般的感冒症狀,家長應隨即送病童到醫院積極診斷病因、治療,不可輕忽病情的演變,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從飯島愛之死 談肺炎的預防

從飯島愛之死 談肺炎的預防#肺炎

日本女星飯島愛去年底過世,死因眾說紛紜,後來警方證實,原來是肺炎讓伊人香消玉殞;其實,肺炎是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之一,也是很可怕的奪命殺手,以台灣為例,95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便高居第六名。永和耕莘醫院胸腔內科-杜美玉醫師表示,肺炎一般分為社區肺炎及院內肺炎,後者多是住院一段時間後,因為院內感染其他病原、嗆入、醫療處置(如插管、使用呼吸器)所引起,多發生在住院病人,治療也較為棘手;社區肺炎則較常見,可能侵犯各年齡層,而以抵抗力弱的老人、慢性病患危險性高,通常由細菌、病毒、黴菌、結核菌等微生物所致。在台灣,社區肺炎常見的致病菌,因為患者年齡層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統計上,「肺炎鏈球菌」是最常見的菌種(約佔四分之一),尤其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病患;其次,「黴漿菌」引起的肺炎(佔百分之十二至二十),則較常見於年輕病患,至於病毒感染的肺炎僅佔整體不到一成。˙肺炎有什麼症狀 ?主要有:咳嗽(乾咳或咳出黏液性痰)、發燒、體溫過低、氣促、胸痛、肌肉痠痛、頭痛、疲倦、食慾差等;如果病患抵抗力較差、或是病菌的致病力強,可能導致菌血症或敗血症、呼吸衰竭、甚至嚴重到休克、造成死亡。由於初期症狀輕微時,患者可能誤以為只是小感冒,輕忽就醫,不得不慎。˙如何診斷肺炎 ?杜美玉醫師指出,醫師通常會根據個人病史、生理檢查 (如聽診出現異常聲音)、胸部X光檢查、痰鏡檢及培養、血液培養、血清學檢查與分子生物學檢驗,來進行確診,同時也排除一般感冒、肺結核等可能混淆的疾病。˙如何治療肺炎 ? 細菌性肺炎主要採取抗生素治療(例如:青黴素、紅黴素等),但是近年來病菌的抗藥性愈來愈高,像肺炎鏈球菌已普遍對青黴素產生了抗藥性,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至於病毒性肺炎則尚無藥物可有效殺死病毒,只能以輔助性治療為主,所以病患需多休息。˙如何預防肺炎 ?要避免肺炎侵犯,杜美玉醫師強調,應盡量減低罹病的風險因素,例如戒煙、戒酒,注意均衡飲食及充份休息。尤其,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慢性心臟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糖尿病、鐮刀狀貧血症、脾臟切除或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一旦感染肺炎,後果嚴重,建議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以降低肺炎的發生。

100萬個愛心連署 創造無菸健康城市

100萬個愛心連署 創造無菸健康城市#肺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為推廣戒菸服務,於昨(27)日上午10時,邀集臺灣健康醫院學會、董氏基金會、議員、里長、健康服務中心、社區醫療群、醫事團體、學校及公司行號等,共同連署發起『100萬個我願意 愛心戒菸連署誓師』活動,凝結各專業團隊的力量,形成戒菸社區網絡,創造無菸臺北健康城市。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表示,依據2007年成人吸菸行為電話調查結果,成年男性吸菸率達39%,女性達5.1%,全臺共有400萬以上吸菸者,每半小時就有一人死於菸害,吸菸不僅造成吸菸者心理、生理上的依賴,所造成的環境菸霧或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亦不容小覷,仁愛院區使用臺灣健康醫院學會之愛心戒菸連署卡,詢問住院病患及家屬是否有吸菸,進一步勸導戒菸及提供戒菸服務,並走入校園辦理戒菸班,協助青少年抵抗菸癮、遠離菸害。仁愛院區汪姓員工參加戒菸門診,成功戒掉20幾年菸癮,現成為戒菸代言人鼓勵員工及民眾戒菸,仁愛院區表示,為鼓勵民眾跨出戒菸的第一步,除提供週一至週六上午的戒菸門診服務外,並特別推出戒菸專案,即日起提供50個名額,僅需自付掛號費50元即可免費享有4週「戒必適」戒菸藥物的使用(需年滿18歲,並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超過名額者,亦可適用國民健康局每週補助藥品費250元(需自付掛號費和藥品差價)的戒菸方案,有需求之民眾可洽仁愛院區戒菸門診諮詢專線(02)27093600轉分機3287、分機359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