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

抽菸列入甄選標準 癮君子不能當校長?

抽菸列入甄選標準 癮君子不能當校長?#抽菸

教育部將目前正「研議」將抽菸習慣列入校長的甄選條件,但在外界已引發各界討論,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指出,校長、老師只要遵守菸害防制法的規範,即不能做為遴選與否的標準。董氏基金會也提出想法表示,孩子的行為都是學習而來,近年來國內青少年吸菸率始終沒有下降,身為校長應該以身作則,看來不管是否要將抽菸列入校長遴選標準內,已經引發各界團體大肆討論。研究指出,二手菸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且隨著孩子尿液中的尼古丁濃度越高,會越睡得不安穩。台大公共衛生研究團隊針對四百多名國中小學童,進行尿液篩檢及睡眠評估後發現,二手菸暴露值偏高的學童,有難以入睡、白天精神不濟等睡眠障礙的風險,是二手菸暴露較少或沒有暴露者的3.5倍。也就是說,常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的學童,睡眠品質差且常睡不飽。●為COPD所苦的孫越疾聲呼籲 戒菸救健康!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837●不想「三手菸」害小孩 老夫婦戒菸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37●趙舜以親身經驗呼籲青年學子:拒絕吸菸,沒有開始就沒有傷害!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811

中年男性菸酒過度 罹患「胃癌」風險增高

中年男性菸酒過度 罹患「胃癌」風險增高#抽菸

現代人不僅生活壓力大,連飲食習慣也和以往有極大的不同。種種的外在因素不僅讓身體造成負擔,更有可能引發胃癌。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嘉齊表示,胃癌在台灣盛行比例偏高,而胃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就已經確定是胃癌。王嘉齊醫師表示,胃癌患者通常有上腹部疼痛、不適、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甚至有黑便、消瘦和貧血等症狀。胃癌發生在男性身上的機率比女性來的高,其中最容易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由於這時期的男性菸酒過度、生活壓力大,因此最容易讓胃癌找上門。王嘉齊醫師也說,有研究指出,全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有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大部分是在小時候抵抗力差,造成病從口入導致感染,但是到長大後才逐漸有症狀產生。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進而造成胃潰瘍。胃潰瘍通常出現在胃和十二指腸,並分為良性和惡性,要做切片檢驗才能確定是否有害。王嘉齊醫師提醒,一般胃癌的產生和飲食有極大的關聯。常吃醃漬、燒烤的人較容易有胃癌,有抽菸、喝酒的人也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另外,家族病史有胃癌的人也要多加注意,除了避免以上危險因子,也一定要定期到醫院做檢測,才能真正的預防胃癌發生。愛喝啤酒易罹胃癌!比喝葡萄酒風險更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2胃酸過高致胃潰瘍? 醫師:主要是胃幽門桿菌引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82胃癌患者怎麼吃? 掌握3少2多1不原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29

想戒煙卻苦無方法 試試中醫針灸戒菸吧

想戒煙卻苦無方法 試試中醫針灸戒菸吧#抽菸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預估COPD至2020年將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三大疾病。預防COPD首先需要對致病危險因子有所了解,COPD最主要原因為抽菸,此疾病與抽菸時間長短有極大相關性,其不止死亡率及盛行率高,病人同時需面對反覆入院及困難呼吸等問題,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不僅是經濟上的耗損,對於生理及精神上的負荷更形成莫大的壓力。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表示,彰基推動戒菸不遺餘力,以去年為例,在彰基戒菸的人次約有四百多個人次,戒菸的成功率有四成以上,在全國的平均數約三成多,可見彰基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彰基醫院有門診衛教、專屬戒菸個案管理師、齊全的戒菸藥品,希望有抽菸的民眾能夠多多利用。 林慶雄醫師強調,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三個重要症狀,第一個就是「咳嗽」,如果是長期咳嗽,咳了二、三個星期都不會痊癒,千萬別把他當成是感冒症狀,如果本身有抽菸習慣,可能是「抽菸咳嗽」,再來就變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二個就是「痰多」,早上睡醒,痰吐不完。第三個就是「喘」,爬坡或爬一層樓梯之後氣就喘,有些婦女朋友上市場買菜,菜籃仔一提就開始喘,這就要注意了,這可能就是早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開始了。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煥威表示,要戒菸,卻又苦無良方者,或許以嘗試中醫針灸戒菸;針刺戒菸是幫助病人渡過「戒斷症候群」的全身軟弱無力、煩燥不安、呵欠連聲、感覺遲鈍等症狀。抽菸的人,體內腦內啡量會上升且有止痛安神作用,一但不抽菸時,則腦內啡量即下降而產生不安,恐懼等不舒服現象,針灸治療,由於通過調和臟腑經絡之功能,提高患者體內「內啡肽」之量,平衡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從而消除吸煙所引起之隱癖。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

提重物就「氣喘如牛」 原來是COPD#抽菸

根據自由電子報報導,一位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石先生,近幾年雖然已戒酒卻仍改不掉抽菸習慣,前幾個月發現自己提重物,爬三層樓梯就喘吁吁,這幾天更是平面道路走200公尺就氣喘如牛,連睡覺都無法好好睡。經過一番檢查後,醫師發現時先生的肺,被發現有中、重度的阻塞,確定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若不戒菸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而石先生現以戒菸,搭配藥物及運動,「喘」的情況也改善了。●孫越竟有94歲的肺! 肺部保健、從戒菸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5●愛小孩就不要抽菸 二手菸致兒童睡眠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5●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戒煙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5

小布抽菸被女兒抓包 為當「好爸爸」決定戒菸

小布抽菸被女兒抓包 為當「好爸爸」決定戒菸#抽菸

「小布」布萊德彼特禁止小孩沉迷電腦,卻也被女兒逮到「吞雲吐霧」偷吸菸,因此決定以身作則,把多年菸癮給戒了,樹立好爸爸的形象。小布為了戒菸,不但參加催眠療程,還藉由棒棒糖和薄荷糖等輔助品來戒除菸癮,看得出這次戒菸的決心,小布也表示自己現在將家庭和小孩擺在第一,顯然已變成穩重的好爸爸,決心為女兒付出。不想「三手菸」害小孩 老夫婦戒菸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37「電子菸」無法幫助戒菸!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481菸不上身 健康一生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650

菸害遺千年 戒了還是會得COPD

菸害遺千年 戒了還是會得COPD#抽菸

過去曾是37年老菸槍的孫越,日前以「過來人」的身分做公益大使奉勸癮君子趕緊戒菸,以免未來和他一樣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即使已戒菸數十年仍備受菸害的後遺症之苦。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會有肺部氣流的問題,讓孫越只要一感冒,就容易喘不過氣等狀況,變得更加劇烈,甚至必須住院治療。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與COPD病友會的衛教文章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主要病因是肺部長期受到菸害、空氣汙染的影響,使得肺部出現氣流阻塞的狀況,且COPD病患同時會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不過通常是其中一種的病況較為嚴重。而根據國外以往的研究統計發現,有高達9成的COPD患者都是老菸槍,顯示出吸菸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一定關連。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會讓呼吸道的氣流減少,讓患者平時就會出現呼吸不順、咳嗽不止、咳痰的現象,如果是感冒的時候,情況會更加嚴重並有發燒情況,再嚴重就得住院治療。COPD患者的病情通常會在秋冬季節惡化,末期會因為血液的氧氣長時間過低,以至於肺動脈的壓力飆升,引發肺心症導致右心臟功能下降甚至死亡。而除了受到空氣汙染影響的人與癮君子是罹患COPD的高危險群之外,時常受到二手菸危害的人同樣也包括在內;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去年的統計,即使國內的成人吸菸率已逐漸下降,但未成年吸菸率卻呈現走上坡的現象,未來將會有健康上的隱憂。《優活健康網》提醒吸菸民眾,及早戒菸讓自己與周遭的人遠離菸害。天氣冷還有登革熱?! 慢性病患死亡風險高應注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8&HN_Yr=0&HN_Mon=0奉獻獎得主罹鼻咽癌 耳鳴、鼻出血為早期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7&HN_Yr=0&HN_Mon=0吃魚油不會變得更聰明 但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6&HN_Yr=0&HN_Mon=0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抽菸

據上月媒體報導,新竹縣東元醫院34歲男護士,於開車途中身體不適猝死駕駛座,坐在身旁的女友立刻打119,並為男友做CPR,再送往醫院急救,可惜最後仍救不回一條年輕生命。在法醫相驗遺體後,確認死亡原因可能與死者身材較肥胖、心室顫動有關。心臟科醫師說,去年至今發生多起職場過勞死事件,亦可能為心因性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統計上,三份之二的非外傷性猝死(Sudden non-traumatic death)是心因性的。林中行指出,心因性猝死約八成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大部分是因為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中,75~80%的心律一開始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林中行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根據去年10月份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關於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論文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的風險。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會增加13%的風險。接受心肺功能體適能量檢測,每增加一個新陳代謝等值量(MET),會降低心因性猝死症22%的風險。林中行提醒民眾,平常如有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所以需做好平時預防。林中行表示,一般預防主要是針對前述的危險因子,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控制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猝死的第一步。林中行提醒民眾,冠心症是心因性猝死的主因,因此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並避免抽菸,可有效減少心肌梗塞發生。在生活習慣上,抽菸及肥胖都會增加猝死機率,情緒上的壓力也與猝死發生有所關連。延伸閱讀「心因性猝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56

小心!步入中年 精子卵子品質走下坡

小心!步入中年 精子卵子品質走下坡#抽菸

文/媽咪窩雜誌最完美的胎教,並不是打從一懷孕才開始,而是應該提前至計劃懷孕時就展開。因為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決定了寶寶的基因,所以想要孕育優秀的下一代,必須掌握最佳受孕時機。有人說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寶寶未來的個性,不管此說法是否符合科學邏輯,但精子與卵子品質的好與壞,確實會影響受孕機會以及胎兒的基因呢!因此,媽咪可不只是在懷孕期間必須小心翼翼,更要打從計畫懷孕開始,就預先做好必要的措施,才能順利懷孕,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談到精子或卵子的品質,大家會立刻與年齡做連結,沒錯,無論男性的精子或女性的卵子,其品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或許男人會認為自己到60歲仍是「一條活龍」,但是有能力受孕並不代表精子是好的,因為人類基因在長期經過環境等因素影響下,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男性大約在40歲之後,精蟲即比較可能出現基因上的變化。而女性一到更年期就難有機會受孕,而且卵子的品質同樣會越來越糟,卵子品質處於最佳狀態大概在24~28歲之間,想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一定要趁早喔!萬芳醫院健檢中心主任林英欽表示,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也是影響受孕品質的一大關鍵,例如在醫療院所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話等職業女性,都比較容易受電磁波影響;工作地點在高溫、化學藥品等環境中的女性,也比較不利於受孕;此外,如果妳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包括:客服人員、專櫃小姐),恐怕對懷孕過程也會有負面影響,尤其懷孕初期流產的機會會偏高。另一方面,女性過度曝露在X光輻射,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理論上是會影響卵子品質,不過若是未發現懷孕而接觸到X光,也不必過度驚慌,除非做的是電腦斷層掃瞄,否則低劑量接觸不代表一定有問題,只是如果能盡量避免受孕階段接觸類似危險因子最保險。此外,有抽菸習慣的女性,要小心尼古丁所產生的影響,會降低受孕機會以及受精卵的品質。根據日前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不只是抽菸,連「三手菸」都會造成孕婦和嬰兒的傷害,抽菸所產生的有毒微粒會長期停留在周遭的物質表面,包括抽菸者的頭髮和衣物,所以近距離接觸父母的小嬰兒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而餵母乳的煙癮媽咪,更容易把這類有毒微粒傳給嬰兒,千萬不能小看菸的毒害。林英欽主任強調,抽菸和毒品對精子的活動力和卵子的結構,都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國外曾有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危險因子也容易影響到受精卵,進而造成胎兒腦細胞、呼吸、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傷害;酒精方面雖然較無研究證實,但還是應盡量避免。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MamiHome媽咪窩》‧2009/3月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