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上班天天坐著不動? 快量腰圍看自己是不是「代謝症候群」

上班天天坐著不動? 快量腰圍看自己是不是「代謝症候群」#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代謝症候群是指腰圍過粗、血壓和血糖偏高、血脂有點異常的群聚現象,也往往是慢性疾病發生前的警訊。根據衛生署2006年公佈台灣地區代謝症候群五大危險因子的判斷標準,男性腹部腰圍≧90cm;女性腹部腰圍≧80cm、血壓偏高(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5毫米汞柱)、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女性<50mg/d)。只要是20歲以上的成人,如果有符合三個或以上的危險因子,就稱為「代謝症候群」。如何簡單藉由五項危險因子判斷是否有代謝症候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表示,腰圍過粗,有50%會有代謝症候群,如再加上血壓有點高,則提高為72%會有代謝症候群。一般而言,腹部肥胖可推知內臟脂肪活躍,會發生胰島素阻抗導致代謝異常,帶來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異常等危險因子群聚現象(即是代謝症候群),進而引發慢性疾病。千禧之愛基金會指出,對於自我監測是否為代謝症候群或高危險群,測量腰圍是一種方便又快速的方法。「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要遠離代謝症候群,男性腰圍不可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可超過80公分。千禧之愛基金會呼籲,現代人壓力過大、生活型態不正常,多吃少動導致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是普遍的文明病。透過腰圍量測作為自我監測的方式,可說是經濟又有效的作為,遠離代謝症候群,對抗三高威脅。(圖:千禧之愛基金會提供)

減肥致勝關鍵 調整飲食習慣!

減肥致勝關鍵 調整飲食習慣!#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現代人追求身材苗條已成不可擋的趨勢,除了外表美觀之外,健康更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坊間減肥藥物、電療、埋線等減重方法盛行。然而臨床經驗發現,減重最忌一蹴即成的懶人減肥法,因為快速減重的結果往往失敗,就算獲得些許效果,減少的體重大多很快恢復,而反覆減重的結果便是勞財又傷身。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馬易世特別強調階段式減重的觀念,藉由健康減重三步驟逐步落實減重計畫並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一階段,調整飲食習慣。馬易世認為「只吃三餐、減少主食」的概念是這一階段的主軸。減重並不建議節食,過度的節食往往容易暴飲暴食,更可能為身體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建議三餐正常、營養均衡,但需減少米飯、麵食、饅頭、麵包、根莖類等澱粉類主食的份量,並且嚴格遵守不吃零食、不喝含糖飲料、避免重口味飲食、肉類去皮、蔬菜瀝乾油水等規則。第一階段的飲食調整雖然最難達成,但卻是最關鍵的步驟!若沒有養成良好與正確的飲食習慣,結果不是弄垮身體,便是很快地恢復體重。第二階段,體質調理。中藥的使用可緩和減重過程中產生的不適,例如倦怠、便秘等症狀,或是調整如宿便、水濕、寒濕、濕熱等容易肥胖的肥胖體質,然而這一階段必需藉由專業中醫師臨床經驗的幫助才能獲得正向的效果。第三階段,規律運動。一旦完成前兩階段,溫和且持續的運動便是需要的了。然而用大量運動來消耗體內脂肪卻是許多人的減重迷思,因為一次激烈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往往遠不及運動後忍不住進食一份點心零食所增加的熱量。因此持續每天約半小時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自行車、或游泳等溫和運動,再配合第一階段的飲食習慣調整才能突顯出運動減重的成效。馬易世根據臨床觀察,若能遵守上述三階段的減重計畫,每月減少二至三公斤的健康減重目標便可輕易達到。提醒大家年節大餐與瓜果甜品要節制攝取,暴飲暴食很容易傷身體。(圖片來源:彰化醫院提供)

午餐什麼時候吃? 時間點成減重關鍵!

午餐什麼時候吃? 時間點成減重關鍵!#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研究人員表示,午餐若太晚吃可能會使減重更加困難。420位志願者進行一項為期20個禮拜的飲食計畫,下午3點以前吃午餐的參與者比3點之後進食午餐的,減掉多出30%以上的重量。另外,國際肥胖雜誌也發表了一篇研究,實驗團體一半的人在3點以前吃午餐,也是他們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其餘的人則是三點過後攝取,結果顯示,較早吃得人平均減掉了22磅,比晚吃得多出5磅。資深作者兼博士弗蘭克說,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對於進餐的時間和減肥效果預測。研究結果,晚吃得人比起早吃的人,重量損失率較慢,且也失去較少的體重。這表示了,大型餐的時間在減肥計畫裡面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該團體被分為兩組,分為早吃和晚吃實驗,而這頓飯,消耗掉每日總熱量的40%。早吃得人在下午3點以前進食,晚吃的人則為3點之後進食,發現晚吃組比早吃組減掉的體重較少,減肥的速度也慢很多。此外,晚食者也容易產生低胰島素敏感性,是導致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但研究人員發現,其他餐(小餐)進食的時間點,在成功的減重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其他傳統發揮作用的因素,如總熱量的攝入和支出、食慾激素、瘦素和睡眠時間,在這些因素中,研究人員發現,之間無顯著差異,這表明了一頓的時間,是減肥成功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因素。穆爾西亞大學博士兼研究合著者瑪塔補充,這項研究強調,在攝入食物時,時間點可能在體重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這項新的研究結果應該包括熱量攝取和營養素分配,再來才是時間點。

想減肥? 早餐前運動可消耗更多脂肪!

想減肥? 早餐前運動可消耗更多脂肪!#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新的研究,早起的人在吃早餐前的空腹狀態下運動,至少可以燃燒多出20%以上甚至更多的身體脂肪。研究人員試圖找出,在禁食一夜過後增加食慾,然後在當天晚些時候吃更多食物,是否會破壞這運動的好處。諾森比亞大學研究團隊要求12名平常有在運動的男性,在早上十點進行一回合的跑步機鍛鍊,無論他們吃了早餐或是從前一晚至早上為空腹的情況下。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給予巧克力奶昔復甦飲料。之後的日子,會提供參與者麵食午餐,直到他們感覺有飽足感,再評估計算他們午餐時間所消耗的能量和脂肪,把早上的活動量和脂肪消耗量也列入考量,艾瑪‧史蒂文森博士和博士生哈維爾‧岡薩雷斯領導的研究發現,那些在早上運動,但沒有消耗額外的卡路里或是增加食慾的人,在接下來的一天,所進食的熱量是可以用來補償早上運動所消耗的卡路里。也發現在空腹狀態下運動,可以燃燒多出20%以上的脂肪,與那些運動前食用早餐的人相比。這意味著,想要減肥的人,在早上空腹前運動是最理想的。岡薩雷斯說,為了減掉體內的脂肪,我們需要使用比我們吃掉的還要更多的脂肪。運動可以增加我們的能源消耗總量更大的比例,如果在一夜未進食的狀態下,這種能量比例會從現有的脂肪中消耗掉。結果研究顯示,早上運動不會增加你之後一天的食欲、飢餓感、食物消耗量,且若早上空腹再運動的話,可能會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史蒂文森博士補充,這項研究非常重要,有助於我們提供實際指引,個人運動有關食物的攝入最大限度,提高脂肪的質量損失。但必須強調,這是一個短期的研究,只能猜測這樣營養習慣的長遠成果。

孩子過重? 醫:父母須負最大責任

孩子過重? 醫:父母須負最大責任#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近年來肥胖問題已經是醫療界和公共衛生界主要的挑戰,幫助瘦身多年的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指出,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物質生活提升的關係,過重和肥胖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而肥胖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又甚為巨大,其中最難以解決的就是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方銀漢表示,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除了有一部分是先天上遺傳或是基因方面的變異造成之外,大部分都是後天生活環境影響所導致。最近韓國仁濟大學首爾白醫院的教授金載憲就發表一項為期2年時間的肥胖統計,對象是一千五百多位的小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發現父母親的BMI越高,其子女肥胖的比例也越高。小學生熬夜、愛吃高熱量零食以及父母的收入偏低等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而更進一步的研究也指出母親對於兒童肥胖的影響更為顯著,這是因為母親跟孩子的相處時間較久、又負責孩子們的三餐飲食的緣故。方銀漢說,曾經遇到媽媽帶著三個小孩來減肥,年紀最小僅小二,小朋友因為肥胖在學校常招來同學的嘲諷,媽媽也帶小朋友每天都去跑步做運動,但小朋友的體重卻是越來越重。經過門診的檢查及看診諮詢後發現,原來媽媽的工作是便當工廠負責人,常常需要試吃不同菜色的便當,而跟在旁邊的三個小孩也因此試了許多菜色,再加上爸媽常常以吃大餐當作考試成績進步的獎勵。經過幾次的飲食諮詢門診下來,不僅小朋友的體重得到了控制、媽媽也跟著苗條起來了,這可是媽媽當初所意想不到的。方銀漢呼籲,要解決兒童肥胖的問題,除了醫療界的努力之外,其實家長的配合也相當重要!對兒童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與父母親,先決條件就是家長自己要有幫助小孩控制體重的決心,不能先入為主地認定是體重降不下來就是小朋友沒毅力亂吃東西。兒童不比大人,治療兒童肥胖要先以自然、不躁進的治療為主,把藥物治療放在最後再來考慮。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

超級愛健康/胖不能怪我?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該怎麼減肥嗎?不外乎少吃多動,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就能有效控制體重嘛!不過說是很簡單啦,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要很有毅力才可以。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肥胖因素除了是自己的原因,吃得多、動的少、基因遺傳以外,還有一些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誘因導致你肥胖?不要再怪我變胖了,其實是生活中有太多的肥胖因子,這些危險因子為什麼會導致肥胖? 其實你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致胖因子,化學教授吳家誠說,這些導致我們肥胖的因子,包括:環境荷爾蒙(三丁基錫、雌激素、雙酚A、塑化劑、鎘)、用餐的環境、季節變換、食物選擇太多等都是原因。環境荷爾蒙為什麼會導致肥胖?吳教授解釋,環境荷爾蒙是指進入生物體內後,會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造成新陳代謝變慢,環境荷爾蒙占據年輕女性雌激素受體,新陳代謝症候群造成肥胖。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含有這類的環境荷爾蒙,如:泡棉及塑膠用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含有雌激素。女性使用的豐乳霜、豐乳膏大多含有雌激素。某些沐浴乳為了讓香味持久會添加定香劑,軟性玩具、塑膠袋、香水、指甲油,塑膠椅、人造皮沙發,都可能含鄰苯二甲酸酯。含有雙酚A的產品,包括玩具、運動水壺、可微波食品容器、感熱紙、回收紙類產品、可拋棄式咖啡杯塑膠蓋等應避免接觸這類產品。用餐的環境會導致肥胖嗎?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聽音樂的人會增加胃口。而速食店燈光好、音樂強;反之音樂慢會讓進食量變小。季節變化也是成為肥胖的因素之一,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在秋季比春季平均多攝入220卡的熱量,而且還容易感到饑餓,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人們延續下來的習慣,過去的人們必須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增加自己的脂肪儲備,以預防食物貧乏的冬季。容易造成局部脂肪堆積,體重約可能增加至12%。不只食物,色彩鮮豔的餐盤也容易肥胖,色彩鮮豔的器皿,色彩鮮豔的餐具及陶瓷用具的彩色釉面含有金屬鎘,盛裝酸性物質時,就會溶解出來,為肥胖帶來一定風險,所以我們儘量不選擇過於鮮豔的器皿。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06

產後該怎麼瘦身?

產後該怎麼瘦身?#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龍年生子潮,產後許多媽咪身材嚴重走山,試了各種方法曲線依舊是鬆垮垮的。懷孕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媽媽在孕期中往往只關心如何補充懷孕所需的營養,如何產前檢查及產後如何照顧小寶寶,卻忘記照顧自己。中醫師徐慧中表示,想要恢復身材不外乎睡眠充足、均衡飲食、哺育母奶與充足的運動等四大重要關鍵。睡眠方面要睡對時間,要瘦身者需加速身體代謝,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三點最好能熟睡,十一至一點膽經循行,一至三點肝經循行,肝膽經主疏泄,無法好好休息會導致代謝降低,影響瘦身成效,不僅容易胖還容易老化。徐醫師指出,在均衡飲食上,使用補脾健胃的黨參、茯苓、山藥、紅棗、加味四神來燉煮鮮魚或雞肉等高蛋白食物為藥膳,補充生產後所消耗的氣血,抵制饑餓感又可增加奶水量。素食者可多吃芽菜類、各種菇類、五穀類輔以薑、胡椒、咖哩等溫熱食材藥膳,攝取足夠蛋白質。產後水分大量排出和腸胃失調極易引發便秘,所以瘦身前應先消除便秘,多喝美容瘦身茶飲加速身體代謝功能,或泡紅棗、老薑、黑豆或杜仲當水喝。產婦最好能哺育母奶,哺喂母乳的產婦每天能夠多消耗五百卡的熱量,是最好的瘦身方法之一。徐醫師表示,想要減重塑身,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充足運動溫和的運動以微汗、微喘為原則,運動強度視媽媽的分娩方式、傷口的癒六至八週後,建議可作鍛鍊肌肉的運動,如有氧運動,訓練心肺功能、達到全身瘦身的效果,一週至少三天,每次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局部塑身運動。代謝較差者,也可利用針灸減重方式局部塑身,與有氧運動間隔做,循序漸進有計畫的進行減重。運動是消耗能量最佳的方式,使鬆弛的贅肉恢復成細緻有彈性的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調整內分泌系統,紓解壓力、保持心情的平穩。正常的生活作息,正確的飲食習慣及規率的運動保健也是維持青春的不二法門。(圖片: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站起來吧! 站3小時可消耗144卡

站起來吧! 站3小時可消耗144卡#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新的研究,辦公室人員整天待在辦公桌應該要考慮用站著取代。行史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約翰•巴克利表示,每天站3個小時,一年可以燃燒掉8磅,約3600克的脂肪。他說,沒有必要坐這麼久,那會使感覺遲鈍。巴克利更表示,人們可以切換到比正常電腦桌還要高的電腦,回覆郵件和類型文件。巴克利博士指出,站起來可減少肥胖和改善血液循環,且站三個小時能夠消耗約144卡路里的熱量。人們坐著工作、坐著開車,然後回家繼續坐著看電視,會讓代謝率崩潰,維持在最低水平,這是不自然的,人類應該就是要站起來、走動。巴克利博士是英國其中一位首席醫療官,正在研究對抗肥胖的方式。而最近已經有些報告針對久坐性質的工作、娛樂提出警告。2012年底的研究更提出了,久坐和增加糖尿病患風險之間有強大的關聯性。同時,在2012年3月澳大利亞的主要研究成果也發表,坐太久會增加在短短幾年內死亡的風險,即使你的身體有在活動;這項研究發現成人每天坐11個小時或者更久,比那些每天做不到4小時的人,在未來3年內就增加了40%的死亡機率。巴克利博士最出最後結論,在工作上做個小小的改變,例如多站,就可以長期改善你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