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向世界示範體重兩周三級跳?這樣養生不出糗

向世界示範體重兩周三級跳?這樣養生不出糗#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4節氣來到小滿。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提醒,疫情期間大家幫冰箱補貨,不要塞到全滿,小滿(七、八分滿)才省電,留有對流餘裕,製冷效果才好發揮。人也是一樣,在家時間變長了,無聊就拿東西吃吃吃、遠距上班上課嘴裡嚼個不停,到時候變成「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體重連跳三級」那就糗了。百年難得一遇,在家防疫的小滿,安頓身心靈不妨這樣做。啟動冰箱清零計畫上個冰河時期留下的冷凍粽子、冷凍麵包、過期牛奶、不知道誰送的醃菜,甚至是藥品該清一清了。順便把冰箱一層層擦乾淨,消除怪味,才好迎接新的食材進來。整理好的冰箱,也比較好找東西。現此時全台用電吃緊,一人減少開冰箱十秒,全台就是成千上億秒,非常時期,連開冰箱都要快狠準。少吃,活久一點我知道人在焦慮的時候,不停吃吃吃、嚼嚼嚼,能分散注意力。但居家防疫、減少外出,你的活動量可能一下子少很多耶,其實,可以不用吃得像平常那樣多。除了康復中病人、青少年、妊娠哺乳中婦女、需要隨餐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一般人少吃一餐,真的不會怎麼樣。反而,你的再生、代謝、消化,都像留有餘裕的冰箱一樣,效能會更好。沒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驕傲的了,「我OK,你先吃」「少吃30%,多活30%,減少30%物資消耗」。管好肚皮管好嘴,輕輕鬆鬆,自他兩利。請支援優質產業人流減少,對某些人來說,意味著收入減少、生計可能出問題。如果你是有幸不用擔心存款,只要擔心等下要看哪部片的那個幸運兒,請發揮智慧,支援有需要的人,或是受你青睞的優質商家。為什麼說要發揮智慧呢?因為這個支援,要在不接觸到真人的狀態下進行,有點難度吧!我看到有人贊助了物資包,又或者向自己喜愛的餐廳訂餐,訂書買書看書支持出版業也是一招,還有什麼方法呢?讓我們開啟智慧,一起來想想。微開心避免樂極生悲春天時大怒易傷肝,到了夏季過分欣喜傷到的就是心了。儘量保持愉快又不能太過愉快,就像好吃的米煮起來有點黏,又不會太黏這樣。持中,向來是養生的王道。拈花微笑、微開心很健康,狂喜、大笑不止反而是損害健康。大家要分清楚。疫情期間全家人朝夕相處,罵老公、罵小孩、罵電視也都是有的,小吵小鬧不礙事,就怕你太過認真。要知道,大喜大怒大悲大憂大驚大恐又多思,過盛,那就成了七情致病、七情內傷。小康、小確幸、小得盈滿,既不缺又不至於太超過,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有分寸、謙和的幸福。

放下雞排,回頭是岸!預防代謝症候群「養生不養病」

放下雞排,回頭是岸!預防代謝症候群「養生不養病」#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家已經發現,基因的遺傳指令是可以被改寫的。不是祖先怎樣、父母怎樣,你就一定會好命或者是歹命。自己的生活態度,你的想法、看事情的角度,更大一部分地決定了你生命的走向。所以,習慣很重要。特別是你有意識或無意識、常常重複在做的那些事。特別有影響力。慢性病年齡層降低,掌握健康提前部署好的生活習慣能調控基因表現,這是養生。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年輕時不一定看得出異狀,但如同水庫一般,等那些水啊、泥啊、垃圾啊,積到了超過安全標準,隨時就有可能崩潰。養成糟糕的生活習慣,相當於是在「養病」,養出各式各樣的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病」是日系的用法,英文叫Lifestyle Disease,在台灣,我們常用慢性病來稱呼它們。生活習慣病以往叫「成人病」,通常要等到上了年紀才容易發病。不過現在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的人,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年輕,所以才改了名稱,希望能提醒大家多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擔心,預防的觀念先學起來,可防可控自己都能掌握。比方說脂肪肝是所有肝病的前期,可逆,及時面對,就不怕後頭肝硬化、肝癌。而沉迷,是所有上癮症的前期,無需用藥就能治癒,在沉迷的階段,趕緊找出其他比較安全的紓壓方式,就能避免上癮後大腦被綁架。當一隻有智慧的先知鴨,別當烤肥鴨至於心血管疾病的前期,則是「代謝症候群」。扭轉健康、改良命運,我們不要把自己養成肥滋滋的一隻北平烤鴨,而是要當一隻「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知鴨,在「前期」的時候及時收手。這樣,後頭就能省下一大堆麻煩事和金錢的虛擲。預防代謝症候群,下面這些不要做:*飲食失衡專吃些沒營養的。*一直抱著壓力不放。*酗酒愛喝喝不停。*愛抱怨、愛計較。*久坐又不去運動。屬於靜態活動的開車、坐辦公桌、半臥半坐看電視,只要超過九小時就算是「久坐」。每天坐超過九小時,死亡風險增加二二%,超過十一小時,死亡風險更增加五○%。以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這五個習慣,沒得商量,通通要戒掉。但我希望你不要戒得太痛苦,否則又造成了新的壓力。稍微轉化、優化、改良一下。像是上班非得坐八、九小時以上的人,請為自己製造起身走動的機會,去裝個水、爬樓梯、幫同事送送文件。下班後別立刻回家窩沙發,走走路、按摩按摩,做一些能促進循環的事比較好。循序漸進慢慢改善體質。養生,是一輩子的樂事,我們不著急。預防代謝症候群,請你跟我一起這樣做:*用品酒的方式享受酒為健康帶來的益處。*以多樣化植物性食材為主的飲食法。*有運動、有休息,勞逸均衡。*挑戰過後,把壓力釋放掉。*珍愛自己、利他愛人。人在適度的壓力下,健康狀況最佳,所以,也不能完全沒有壓力。作為挑戰,壓力是有益的,而且就像鍛煉肌肉一樣,你會越練越強大。記得慢慢練、慢慢增加強度,才不會受傷。但,持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壓力,會使身體持續釋放出死亡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這就很傷身了。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壓力大、持續時間又長,間接導致睡不好、吃不好,整組壞光光,骨牌式崩盤,健康一夕間潰堤,有些還救得回來,而有些,就Game Over 提早登出了。惦惦自己的斤兩,摸摸自己的肚腩以前是「人怕出名豬怕肥」。現在何止是豬,有健康意識的人,都怕自己太肥。主要就是體重超過太多,新陳代謝、很多健康數值也都會變得很不理想。要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代謝症候群?除了健康檢查的時候醫生會「恐嚇」你以外,低頭往下看,若只見肚子不見鞋子,那事情就大條了,快點回頭是岸。買褲子的時候也可以順便量一下。男士腰圍大於等於九十公分或三十五吋、女士大於等於八十公分或三十一吋,暗示內臟脂肪太多,建議重新調整生活習慣。除了冬天,其他季節都適合減肥。尤其夏天,效果最明顯,只要你願意動起來,細心挑選入口之物,不用怕自己屬於連喝水都會胖的頑強型易胖難瘦體質。趁夏季來臨時好好動一動,就連走路都會瘦!以步代車、提早一、兩站下車步行回家、飯後散步、森林裡有氧健走、遛狗陪狗散步、大步走、抬腿走、爬樓梯、隨便走走、逛街走五公里……各種走,越是勤快,瘦得也越快。健康的身體或者是生活習慣病,都是慢慢養出來的,我們養生不養病,在代謝症候群的時候趕快踩剎車,放下雞排,回頭是岸,立馬晉升為健康勝利組裡的一員。(本文摘自/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

最後節氣「大寒」報到 藏醫教你4個養生法

最後節氣「大寒」報到 藏醫教你4個養生法#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氣進入24節氣中的大寒,古有言,「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則人馬不安」,今年大寒沒有之前霸王級寒流來得冷,要是之後春分又不夠暖,那麼這一年大家可能皮還是要繃緊一點。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建議用以下方式,來預防感冒與順應天時過日子。感冒不一定非吃藥不可感冒病毒百百種,但不管是哪種西藥,醫生開的、藥房買的、同事給的,都只能暫時緩解不舒服,無法根治。其實感冒根本不用吃藥!經過充分休養,人的自癒力能讓一般感冒在7~10天內自行痊癒。就怕已經感冒了還強打精神,拚命工作拚命念書拚命玩,大把大把感冒藥亂吞,喝的、吃的、噴的通通來。眼下症狀是緩解了,但以藥物干擾免疫系統判斷,以為不用休息而硬操身體,反而會使感冒拖更久。比較有智慧的做法是,去察覺那即將感冒的「微徵兆」。試著回想過去你將感冒未感冒之際,身心有何變化?徵兆人人不同,有人會畏寒怕冷,有人是胃口差、味覺改變,改變可能很細微,需用心才能察覺。也有人是眼乾、嘴乾、喉嚨乾,乾表示身體防護力下降,病毒常趁乾而入。其他還有注意力渙散、容易累、心情低落,都有可能。當自覺快要感冒時,我會格外注意補充水分、睡飽一點,還有就是吃大蒜。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太累,保持心平氣和、減少消耗。除了察覺微徵兆,你還可以這樣做。*常啜飲溫開水保濕喉嚨*舌抵上顎促進唾液分泌*維持較高的體溫,注意頸部保暖*徹底治療好自己的慢性疲勞*勤走動、多泡澡,帶動血液循環*吃大蒜、薑黃、洋蔥增強免疫力*少觸摸臉口鼻*按摩頭部紓壓、排除負能量*每天靜心淨心,化妄念於無形跟上自然節奏 順天生機無限天體與人體間存在著微妙互動,從前的藏醫同時也是精通曆法的智者,他們知道四季對器官的影響,以及什麼時節上山採藥,又在哪個時辰製藥效果最好。中醫講「子午流注」,把子丑寅卯各時辰與經絡臟腑對應起來。西醫最擅長統計疾病的好發時間,有些時候急診室很忙,有些時候老人與小孩特別危險。善用時間節律趨吉避凶,是在預防醫學領域中很值得來好好研究的一塊。我先舉4個例子做開頭,接著請你以時間為線索,多閱讀多學習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與天地越合拍,越有機會成為不生病好命人。冬日早晨,慢慢甦醒,尤其寒流來襲時。你可以躺在床上搓搓臉、拉拉耳朵、伸伸懶腰、動動手腳,賴一會兒床再起身。有血壓血脂問題,更要記得這個「緩慢甦醒」原則,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一周中,Blue Monday是上班族最難熬、最憂鬱的一天。萬一又碰上冬季陰雨,更是雪上加霜。若身旁有人說話不中聽、心情不美麗,請在這一天多愛他們多包容一點。若條件許可,儘量別把重要會議、重要差旅行程排在周一。月圓前後幾天,人體內褪黑激素較少,需要的入睡時間較長,睡眠深度較淺。睡眠不足時別做衝鋒陷陣的事,保持心平氣和、將精神耗損降至最低,含蓄安穩度過一天,便好。冬季是一年中人的體溫最低的季節,體溫降,免疫力跟著降。預防反覆感冒,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冬天請不要太認真減肥,少吃生冷食物,多選擇能讓身體暖活的料理。尤其體弱、病中正在調養的朋友,冬季更要吃好睡飽,避免過度操勞。

秋天養生先養肺 中醫推薦10種食材

秋天養生先養肺 中醫推薦10種食材#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11月,天氣漸漸轉涼,在飲食及身體保健部分都需要多加留意為宜。中醫表示萬物生長是依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進行,所以人的養生也不脫天地運行原則,順應天人合一及四時變化。秋季健康飲食原則,要注意「少辛多酸」,多吃潤肺食物。早睡早起 避免過度耗損體力損肺氣秋天是萬物收斂的季節,其氣候主燥,因此秋天時植物表現落葉紛紛,以及鳥獸動物減少外出活動以儲備過冬能量,人的生活作息也理應順應天氣變化而有所調整。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林峻邦表示,秋天日照時間漸短而黑夜時間變長,氣溫開始轉涼,作息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耗損體力以免損傷肺氣。而秋氣屬燥易傷肺,對黏膜及呼吸道影響較大,易產生乾咳及口乾,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天易使皮膚乾燥。秋天因陽氣往內收斂,容易誘發憂愁哀傷等消極情緒,林峻邦建議,在精神調養上要盡量心平氣和,保持內心寧靜,建議可多接受陽光照射,幫助有效轉移低落情緒。為充分達到養肺,早睡能幫助聚歛陽氣,早起則能使肺氣得到舒展。飲食少辛多酸 百合是首選至於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林峻邦強調要注意「少辛多酸」,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體質較燥熱者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虛寒體質者可在深秋時適量食用生薑、紅棗、桂圓等溫潤食物。

霜降養生 寒者吃咖哩、燥者吃蜂蜜

霜降養生 寒者吃咖哩、燥者吃蜂蜜#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時序進入到「霜降」,這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在緯度高或海拔高的地方「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故名霜降。不過在幾乎不下雪的南方平地,見到霜降牛排的機會,恐怕比見到自然界的降霜來得多很多。高山上,如此轉冷的契機,倒是有利於迎來很讚的蜜蘋果,約莫霜降之後,老愛往山上跑的人,就開始預先訂房、訂水果,滿心期待著楓葉轉紅、蘋果成熟,大飽眼福與口福。 沒吃到蜜蘋果沒關係,蓬萊仙島上其他的「補物」倒也是不缺的。預防醫學是一門掌握先機的科學,想預防中暑和早衰,最好時趁年輕把肌肉力壯大起來,預防骨質疏鬆,最好趁陽光美好之際就晒好晒滿。還有補水,要在水份流失之前,運動前先喝,比出大汗後才喝,身體感覺會差很多。補身,也是同樣道理,等到真的氣溫降下來,冷到皮皮剉的時候,那是穿再多衣服都穿不暖的。前人提醒,「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補冬不如補霜降」,預防的道理,智者很早就知道,但真正去把智識化為有智慧的行動,身心靈才能真正受益。 ◎依體質補,過剩之人無需再補大原則寒的人吃咖哩、熱的人吃蜂蜜、虛的人吃炒磨菇,至於實的人平常就已經活力充沛,無需大補,反而適合清。一黑一白,黑的黑木耳清血管清腸胃,白是白蘿蔔促進腸道蠕動、提高防癌能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白蘿蔔素有「小人參」 美譽,不但清甜美味,營養價值又高,能為體重控制者帶來飽足感,可以一路可吃到冬天去。 寒的人的特色,是夏天人家吹冷氣吹得好爽,自己卻冷得跟支冰棍似的,不只手腳冰,連身體中心也是冰的。這時候我會建議吃咖哩。咖哩原文有「混合」的意思,它不是一種東西, 而是由很多可以溫身的辛香料所組成的。每個地區配方都不一樣,比較重要的有薑黃、蒜粉、胡椒和荳蔻,看到這些,有概念的人就知道咖哩是能健全免疫力的好東西。我曾在印度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經常吃咖哩,受到咖哩的幫忙,很少生病,因此對咖哩特別有感情。 那熱的人吃蜂蜜是為啥?我這裡所說熱的人,是指身體裡好幾把火、常常發炎的人。蜂蜜抗氧化抗發炎的能力很強,我診所或家裡都一定會放蜂蜜,以前有朋友去紐西蘭,我還會請他們幫忙帶麥盧卡蜂蜜回來,現在臺灣也能買到。 磨菇我之所以推薦它,是因為它的營養素組成相當不錯,被稱為「蔬食者的牛排」,不是沒有道理。磨菇還有多醣體,這是補益、轉化體質的好東西。而且磨菇還很「隨和」,利於跟其他食材搭配。想要補充營養,光吃一種不夠,將磨菇跟其他蔬菜炒在一起更好。掌握「豐富」原則,即能輕鬆轉虧為盈。 因應現代人多變又複雜的體質,智慧型補法是煮一鍋「什麼都有蔬菜湯」,這樣全家都可以喝。剛剛說的黑木耳、白蘿蔔、磨菇,通通可以放進去。另外再加些紅的、綠的、黃的,能買到什麼新鮮的,就煮什麼。自己煮的時候,我也偏好這樣吃。 ◎刪繁就簡,領略無心之美秋季的尾聲,你去觀察落葉植物,就會發現大自然正演繹著「刪繁就簡」的節奏,跟上拍子,修心事半功倍。就讓心裡的雜亂,跟著葉子一起掉光吧!修心,能修到無心的境界,那你就快要成功了。無心,不是整個傻掉那樣,一天到晚犯下無心之過,然後說句「我又不是故意的」以耍白爛的方式輕巧閃過。做人這樣就太賴皮了!會給別人添麻煩的。真正上等的「無心」,是能為自己、為他人,帶來無上的寧靜與祥和。 無心,意思是無妄想心、無分別心、無執著心、無自我中心。先沒有了妄念、沒有了批評、沒有了貪取、沒有了敵我之分,從無中,就會生出有,你的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自在心就會顯化出來,帶領你走向天地靜好、歲月無憂之境。迎接清冷寂寥之冬,請試著以無心,將小我融入大我,成為宇宙交響曲中、一個美麗的音符。(本文摘自/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出版)

秋分養生 吃水梨、花椰菜改善疲乏感

秋分養生 吃水梨、花椰菜改善疲乏感#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秋分跟春分一樣,這個「分」字代表一半。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說晝夜平分二十四小時,白天跟黑夜的時間幾乎是一樣長的。第二層意思,是說明秋天至此,已經過了一半,還剩下一半。順帶一提,二○二○年秋分是九月二十二日,若年初許了什麼願望尚未達成,到現在剛好剩下一百天還能來實現它。 秋分養生,裡外兼顧。於內,毀譽不起波瀾,於外,含寬胸解鬱。再加上吃好、喝好,讓自己開心、爽朗一些,不要太過憂鬱。具體怎麼做?詳述如下。 ◎收斂養內,於鬧市中歸隱順應天地的收斂閉藏,秋季修心,把握「養收」原則,重點在於能否活得自在。把心收起來好好養著,不是讓你離群索居、帶著一顆排球跑到無人島上去躲起來。而是訓練自己在鬧市中歸隱,毀譽不驚,別人說你好說你壞都無所謂,因為你已經找到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方法。隨人境界不同,「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古代養心達人為大家介紹了三種層次。 最初級的,逃離都市找世外桃源去了。厭倦了成天奔忙不知為啥,找個讓你心能獲得寧靜的能量點,靜心、充電一番,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厲害一點的養心專家,都是能就地靜心的。就算在市場吃麵配滷蛋、擠捷運還得拿著手機回覆訊息,或者正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論在哪種狀況下,都是明明白白在度日,帶著覺知、活在當下,不批判不強求,甚至還帶著欣賞的目光,無所畏懼地體驗著人生,這是第二種層次。而最高境界,是即便厭世也不離世,還能跟人一起好好做事,管他是豺狼虎豹還是阿貓阿狗,都能成為自己的助緣,這是最強的。 ◎潤燥,喝好吃好人生沒煩惱比起吃藥,我更喜歡介紹大家吃好東西。秋天宜攝取的食物,因人體質而異、因需求而異。想解決皮膚乾燥的,我推薦亞麻仁油與苦茶油兩種油,可以喝也可以擦,還有就是白木耳,既甘又潤,還對肺很好,肺顧好了,皮膚就會漂亮。 至於秋天老是愛睏、早上很難起床的人,中午前喝點薑茶能促循環,或泡杯熱茶也有助於醒腦。不想被悲秋氣氛影響,悅性食物則是幫你維持平和純淨的好東西,全穀物、豆類、各種蔬菜都是,而調味品部分,檸檬、洋蔥、咖哩粉、薑與香菜可以輪流替換著用,想擺脫困重的感覺,化學添加物多的醬類少用,改以天然食材調味才是有智慧的作法。平時若肉類、甜食、油炸物吃得多,秋季可利用香蕉、蘋果、水梨、豆腐、百合、松茸、豆芽菜、花椰菜,來平衡營養攝取,人比較不會有疲乏的感覺。 ◎去憂愁,來做辦公室擴胸操長時間坐辦公室,打電腦、伏案閱讀、低頭滑手機,一直駝著、縮著,維持同樣的姿勢,容易造成循環不順暢。可能出現胸悶不暢快、腰酸背痛,或肩頸僵硬的狀況,毛病一大堆。調解胸中鬱悶之氣,除了靠靜心轉化外,直接站起來動一動,心情馬上就會不一樣。 擴胸第一式「交叉解悶」步驟一,手臂平行上下交叉。步驟二,交互擺動。注意左右兩手上下要交換喔! 一下左手在上、一下左手在下,如此交替,連續做一分鐘。動作需要帶點速度和力量,擴胸的同時,可感覺到肩胛後收靠近,有一點夾的感覺。(參考影片https://tnntoday.com/257403/chest-expansion) 擴胸第二式「上下順氣」步驟一,左手往前往上擺,右手往下往後擺。步驟二,類似跑步姿勢,雙手上下大幅擺動。請依自己的柔軟度,盡情伸展,上下擺動幅度越大越好。也是做一分鐘。這個動作既寬胸理氣,背部也會熱起來,整個上半身循環變好、身體帶氧量變好。秋乏的很厲害時,在辦公室打瞌睡時,趕快站起來動一動。(參考影片https://tnntoday.com/258881/chest-expansion-2) (本文摘自/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文化) 

白露來了 養生之道:戒西瓜去秋燥

白露來了 養生之道:戒西瓜去秋燥#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露凝而白,「白露」這名字不只詩情畫意,它還暗示這是一個白天熱、夜晚涼的時節,而清晨露水最多的時候,往往也就是晝夜溫差最大的時候。一層秋雨一層涼,入秋之後要小心哪些疾病來報到,又該如何預防?先來跟洛桑醫師學防身。 ◎第一招、吃大蒜:提前來預防之後日夜溫差變大,辛溫入肺的大蒜,是風邪最害怕的剋星。大蒜富含珍貴的大蒜素,對提升免疫力、維持細胞健康有小兵立大功的助益。煮成大蒜雞湯,或切末配水餃、配肉類,都不錯。我自己感冒時不吃感冒藥,而是嚼兩粒生大蒜消炎兼殺菌。 ◎第二招、顧鼻子:「秋天到,鼻炎鬧」白露前後,有過敏性鼻炎史的人,更要注意日常保養。不妨多多熱敷眼鼻,或把雙手來回搓熱再搓搓臉。搭配按壓鼻子周遭穴位,如印堂、鼻通、迎香、人中等,疏通臉部氣血循環, 可增強抵抗力。   ◎第三招、笑開懷:秋冬為季節性憂鬱症好發的季節。一般人即便不到發病的程度,悲秋傷感, 很多人亦會不自覺感到低落。建議多跟開朗有趣的人相處、看喜劇電影、找些令人開心的事來做,以大笑抒發肺氣。大笑是一種很好的排毒運動,能排肺部濁氣,並使氣血通暢。 ◎第四招、去秋燥:秋天的燥有兩種,一種是口乾舌燥的燥,一種是心浮氣躁的躁。去乾燥首重補水,溫熱開水每日喝三千毫升,必需的,我自己每日晨起,至少喝上500毫升。又「秋屬金,金色白」,肺對應白色,秋天補充白色水果尤其滋養,潤膚潤肺,吃龍眼、水梨、柚子、甘蔗都不錯。 ◎第五招、練靜心:對治心性上浮躁,首重靜,靜而後能定。《黃帝內經》建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秋季最適合透過「靜心」,收斂肅殺之氣,以和為貴,利他仁慈,能為自己積福。除了心情上的急躁、暴躁,行事躁進、躁動,也當自覺避免。練靜心,還能預防因浮燥而注意力、專注力下降的問題。 ◎第六招、戒西瓜:從前老人家若看見小孩這時候還捧著西瓜猛啃,便會搖搖頭說:「秋瓜壞肚」。寒涼食物在秋天,會讓體內陽氣較弱的人,飽嚐腹瀉腹痛之苦。除了西瓜,絲瓜、苦瓜也不宜再大量食用了,偶爾吃沒關係,重點是不能再像夏天那樣餐餐上桌。 ◎第七招、智慧穿衣:養生這檔事沒有絕對,因地而異、因個人體質而異。秋天吃西瓜,也非人人必定腹瀉,你去熱帶地方生活,或許就可以吃。秋天穿衣這件事,也需靠智慧來下判斷。體虛的,掌握「白露勿露身」的保暖原則,不打赤膊、不穿無袖,尤其肚臍不要著涼。體健的,倒是可以來練練「秋凍」。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很冷,還會下雪,怕最冷的時候再厚的衣服都穿不暖,所以不會在一開始冷的時候,就把最厚的衣服拿出來穿,而是讓身體慢慢去適應降溫,跟「秋凍」的意思很像。 「秋凍」是什麼呢?秋意漸濃後,到入冬真正變冷前,刻意不提早添加衣物,不做預防性保暖,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靠自己產生足夠的熱能,增強適應寒冷的能力,這就是古人養生大絕招「秋凍」。人的適應力與耐受力經由鍛煉,能越練越強,但若身上有疾病未癒的,還是先把病治好了再來練,切勿逞強。 (本文摘自/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出版)

喝茶養生好處多?勿犯4NG習慣

喝茶養生好處多?勿犯4NG習慣#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平常大家常喝的綠茶或日本番茶都是值得推薦的茶種。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夠延緩腸道的吸收速度,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緊張之時喝口茶淡定解圍、精神不濟喝口茶提神醒腦、吃太油太膩喝口茶去油解膩,喝茶除了有這些功效之外,事實上對身體健康,還有莫大幫助!根據法國的研究指出,茶裡除了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日本的研究更指出,常常喝茶的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風險,更是較常人低了30%以上,有此可見,天天喝茶對於身體而言,對於身體頗有助益。 喝茶的好處多 抗氧化、降膽固醇樣樣來茶葉的成分主要有兒茶素、花青素、礦物質、胺基酸及維生素E、B、C、K等,除了普遍大眾都知道的去油解膩功能外,近年來有多項研究皆發現可降低膽固醇濃度、降血壓、改善心血管疾病、減少黑色素沉澱、抗氧化、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蛀牙等。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還可增加唾液分泌、控制中樞神經,進而達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茶葉性味不同 所含成分也有所差異市面上茶葉種類多,以常見的綠茶、紅茶、烏龍茶3種茶來看的話,會隨著發酵過程,而影響性味,且每種茶的成分也會有所不同,第一綠茶,未經過發酵,性味偏涼,主要是兒茶素含量比較多;第二紅茶是全發酵,所以,性味偏溫,兒茶素含量較少,主是茶黃素較多;第三烏龍茶屬於半發酵,性味偏平,主要有茶紅素、茶黃素及兒茶素。整體而言,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功能外,還可減少人體老化的自由基、加強脂肪利用、促進新陳代謝等,且當兒茶素因氧化而減少時,就會生成茶紅素與茶黃素,進而產生烏龍茶、紅茶等的水色。 綠茶:營養最豐富的清火「招牌」綠茶是我國生產歷史最久的茶類,以茶樹最嫩的芽葉殺青、揉撚、乾燥等一系列工序製作而成。綠茶是所有茶類中品種最多的一種。綠茶性涼、微寒,有助於降火,適合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飲用。 紅茶:暖胃護心第一茶紅茶是全發酵茶,色澤黑褐油潤、香氣濃郁帶甜,因而得名「紅茶」。沖泡後,茶湯紅豔透亮、滋味醇厚鮮甜,口感和香氣都十分獨特。紅茶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暖胃祛寒、促進消化、生津利尿、消除疲勞等功效。對於腸胃不好的人和消化功能比較弱的老年人來說,紅茶是不錯的養胃茶飲。貧血、腸胃不佳者 應避免飲用茶飲雖然喝茶好處多,但在衛生局每年的抽驗下,茶葉皆有農藥殘留的疑慮,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顏宗海醫師提醒民眾,除了選購相關產品時,最好要有生產履歷為主外,在沖泡茶葉時,第一泡應先丟棄,他說,大多農藥多屬於水溶性,易受高溫破壞,可避免攝取到殘留的農藥。中醫師也提醒貧血、月經前後、腸胃差、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者,應盡量避免飲用,以免使問題更加嚴重,且一天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600C.C.,以免咖啡因攝取過多,造成心悸、頻尿、失眠等問題發生。喝茶避免4種NG習慣1.空腹喝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茶,茶葉中某些成分會被大量吸收到血液裡,因而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以及心神恍惚等症狀,容易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間久了將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胃炎。2. 隔夜茶: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使維生素喪失,而且茶中的蛋白質、醣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分,十分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3.飯後茶: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容易發生凝結,影響蛋白質、鐵質的吸收,時間一久,不僅可能會營養不良,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4.濃茶:濃茶咖啡因含量很高,對大腦中樞神經刺激較大。除此之外,濃茶會使血壓升高,也與咖啡因這種活性物質有關,有些人飲茶後感到頭暈、頭痛,可能就是血壓升高所引起的,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不但會與人體中的維生素B作用,導致維生素B缺乏症,還會使胃黏膜收縮,蛋白質凝集、沉澱,影響消化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