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進補吃錯體質 當心腸胃不消化、血脂升

進補吃錯體質 當心腸胃不消化、血脂升#消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立冬剛過,氣溫明顯下降,冬天就是不斷進補的季節,冷冷的天氣配上暖呼呼的薑母鴨或羊肉爐最療癒,然而中醫師表示,先了解自己身體的屬性,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造成過度溫補或涼補,有感冒症狀者也應避免進補。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彥仁醫師表示,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故冬季便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但在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方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腸胃疾病宜平補 心血管疾病涼補佳陳彥仁醫師指出,有感冒或明顯發炎症狀的患者避免進補,另外腸胃功能衰弱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應該先養護脾胃再進行。本身有脾胃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激躁症的民眾,若食補湯汁含酒精成分,就容易刺激潰瘍造成出血,又肉類及補劑較膩滯不易消化,以及酒與肥肉的油脂,會引起血脂肪上升,還有涼補的食材也可能引起腹瀉,所以以平補為主。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最忌進行溫補,包括十全大補、麻油雞等;另外酒與肥肉的油脂,都會引起血脂肪上升,應以平補或涼補為主。腎臟病、癌症患者 肉量應控制而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因為食用雞、鴨、豬、羊、魚等肉類時,會使血中肌酸酐、尿素氮上升,所以食用時以一塊肉的份量即可;另外因為進補湯汁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易造成水份的囤積,所以不建議喝湯,腎臟病患者宜平補或涼補為主。還有罹患癌症的民眾,忌吃紅肉、脂肪類食物,以一塊巴掌大的肉的份量為限;另外癌症初期的患者,禁食補氣補血藥,如黃耆、當歸、人參等,最好的抗癌食材為紅色蔬果與菇菌類。患有婦科病的民眾,如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乳癌等,禁忌食用四物湯類。陳彥仁主任呼籲,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卻不如運動補,除了適度的食補及藥膳之外,良好飲食習慣,及搭配適度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消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師推薦以下食材,美味又有護胃效果,不妨今天開始加入日常菜單裡。1)高麗菜/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維他命C,營養價值高。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當中有維生素K1和維生素U,含有抗潰瘍因子,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經常食用可減少胃部不適。腹脹患者不宜吃太多,容易引起脹氣。2)南瓜/含大量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南瓜皮不好消化,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時最好去皮。3)木瓜/含木瓜酵素,是健脾胃、治胃痛好食物,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不建議空腹時吃。4)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有保護胃壁功效,還能促進食欲,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5)薑/促進血液循環,可緩解天氣寒冷造成的胃痛;生薑在中藥裡也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助益。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6)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細嚼慢嚥提高腸道消化力 打造不易發胖體質

細嚼慢嚥提高腸道消化力 打造不易發胖體質#消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前的人常說「吃飯要細嚼慢嚥」,對自律神經而言,這也是絕對正確的事。此外,近年來各種不同的美容法也都一再強調「仔細咀嚼」是讓人瘦得漂亮的訣竅。譬如,女星瑪丹娜愛好的長壽飲食法(macrobiotics)廣為人知。她特別重視的並不是「吃什麼」,而是「仔細咀嚼」。慢慢地、仔細地咀嚼食物時,表情肌首先就會柔軟地放鬆開來,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會提高。此外,慢慢地咀嚼食物,其咀嚼的節奏也會促進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當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提高,腸道的功能也會跟著提高,促使腸道變得更健康、更有活力。當然就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狀。而且,細嚼慢嚥也可以預防無謂的暴飲暴食。慢慢地、仔細地咀嚼時,表情會變得柔和,自律神經會變得穩定。結果,連心靈都更愉快安適,可以預防因為壓力而造成的暴飲暴食。此外,細嚼慢嚥也可讓身體轉變成不易發胖的體質。腸道的功能一旦提高,就可以吸收必需的營養素,排出不必要的廢物,也就是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如此一來,高品質的血液就會流入肝臟,提高肝臟的功能,代謝機能也會上升。也就是說,細嚼慢嚥不但可以讓腸道健康,也是美容和健康方面不可或缺的要點。順便告訴各位,很多狼吞虎嚥的人之所以會得新陳代謝症候群,事實上形成的機制就是這樣。所以,希望大家從今以後在吃飯時也能刻意記住「緩慢、愉快地進食」。(本文摘自/慢慢來,人生就會不一樣/天下雜誌出版)

掌握飲食8重點 腸道消化順暢不塞車

掌握飲食8重點 腸道消化順暢不塞車#消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道環境」會因為不規則的飲食或偏食而惡化。既然如此,該如何透過每日的飲食生活,改善這種情況呢?攝取食物時,又該注意哪些重點呢?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與發酵食品吧!現代人正飽受「腸道環境惡化」而帶來的不適感,導致大腸癌與潰瘍性結腸的發病率激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腸道受寒」,即受到體外溫度與壓力的影響,導致腸道環境持續惡化。想解決這個問題,當務之急就是擁有能「溫暖腸道」的飲食生活。像是多吃能活化腸道的好菌,或刺激腸胃蠕動的膳食纖維和發酵食品,提高腸道的活動力。如果你正因輕微的便祕與腸道蠕動過慢,而感到困擾,只要記住以下的飲食重點,便能改善腸道的消化狀況。這樣吃,腸胃蠕動更順暢!重點1)攝取大量水分/起床後,記得要立刻喝一杯溫水,就能將「開始蠕動吧!」的信號傳遞給大腸。此外,水分也具有軟便效果,能刺激腸道。• 每日飲水量/每天要喝1.5~2公升的水(實際上能抵達大腸的水分不到100ml,所以要多喝)重點2)多吃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分為非水溶性與水溶性兩種,要以「非水溶性2:水溶性1」的比例均衡攝取。如果只攝取非水溶性纖維,反而會讓糞便變硬。• 可多吃的食物/非水溶性食物:豆類、牛蒡、芋頭;水溶性食物:海藻類、蕈菇類。重點3)攝取油酸含量高的食物/油酸不容易被小腸吸收,故可留在腸道並刺激小腸,讓糞便更容易滑動,有效解決便祕與腸胃蠕動過慢等問題。• 可多吃的食物/油類(橄欖油、芥花油等)、核果類、酪梨。重點4)多吃含有植物性乳酸菌的發酵食品/大多繁殖於發酵食品的「植物性乳酸菌」,其生命力非常強韌,不會死於胃或腸道裡,故能均衡調整腸道細菌的數量。• 可多吃的食物/醬菜、味噌、納豆、泡菜、高麗菜、醬油、酒。重點5)攝取鎂與鈣質/「鎂」能守護腸黏膜,並具有軟便效果;「鈣」能夠有效排除會引起大腸癌的膽汁酸。• 可多吃的食物/鎂:糙米、魚貝類、羊栖菜、納豆;鈣質:乳製品、豆類、海藻類。重點6)多吃含維他命C與植物生化素的食材/這兩種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去除會讓身體生鏽的活性氧,並能排除致癌物及提高免疫力。• 可多吃的食物/初榨橄欖油、紅葡萄酒、綠茶、番茄、青花菜、蕈菇類、大蒜。重點7)有效攝取麩醯胺酸與β-聚葡萄糖/麩醯胺酸是腸道的能量來源,與β-聚葡萄糖都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可多吃的食物/麩醯胺酸:生肉、生魚、生蛋β-聚葡萄糖:大麥、菇類。重點8)多攝取寡糖/未經分解的寡糖可直達大腸,變成有益腸道的比菲德氏菌,並得以繁殖,有效改善腸道環境。• 可多吃的食物/蔥、高麗菜、牛蒡、納豆、香蕉、蘋果、市售寡糖。(本文摘自/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過年吃多鬧肚疼!橘皮茶助消化、解脹氣

過年吃多鬧肚疼!橘皮茶助消化、解脹氣#消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過年期間你是不是吃多了?美食佳餚在前、大肆享受之際,可能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心下灼熱或胃酸逆流等消化道症狀。對此,中醫師建議民眾可自製解膩消脹、行氣健胃的茶飲來幫助消化,多利用年節盛產的橘子皮製成陳皮茶飲用,藉此消除腹部不適。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吳佩青醫師表示,過量飲食造成的「食積」與氣滯、津液代謝不佳有關,容易因而產生身體負擔,因此建議民眾不妨自製一些解膩消脹、行氣健胃的茶飲,如陳皮茶,就是不錯的選擇。吳佩青醫師進一步說明,陳皮有「下氣消食、化痰破結、止嘔咳」的功效,可幫助理氣健脾、促進消化,特別適用在吃飽、肚子非常脹時。食用陳皮除了行氣消脹、緩解腹部不適感外,還有止咳化痰的效果,以下醫師將介紹一款茶飲去油膩、助消化:● 大桔大利陳皮茶/準備橘皮300克、水果醋60c.c、鹽1小匙、米酒10c.c、紅茶等材料,接著將橘皮沾溼以鹽巴搓後、再洗淨,然後將橘子皮剝成小塊,加上米酒、水果醋、1小匙鹽巴,醃漬半小時;醃漬後的橘皮,放入炒鍋小火乾炒半小時(為陳皮),將陳皮放入罐中備用;最後將茶葉用500c.c滾水泡開,待茶色轉為黃色、再加入3克陳皮、用杯蓋蓋住悶5分鐘即可飲用。● 小提醒/喝茶會胃痛、泛酸者,不適合飲用;有睡眠問題者,也不適宜晚上飲用此茶飲。

按摩5穴位+茶飲  過年腸道不「塞車」

按摩5穴位+茶飲  過年腸道不「塞車」#消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到農曆過年,家家戶戶免不了準備大魚大肉,一個年節下來,不僅體重往上飆高,也把腸胃累壞了。其實,想要在年節享受美食又要兼顧健康,中醫師建議,可以透過身體上的一些穴位按摩、緩和症狀外,再搭配爽口的洛神烏梅湯,促進腸胃消化吸收,去除肚子裡的肥油,也能健康快樂過好年。連續春節假期大吃大喝除了會發胖外,也可能因消化不良造成腹脹、胃酸過多、拉肚子、便秘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王健豪醫師表示,想減輕胃不適症狀,可按摩掌管脾胃的穴位,來促進消化緩解飽脹的不適感。像是位於手肘處的曲池穴,按壓此穴位可促進腸胃蠕動;有便祕的人,按此穴位可以更順暢、腹瀉者多按也具有止瀉效果。而位於食指與拇指相交虎口處的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吃太飽出現噁心想吐,尤其伴隨頭痛時,按壓合谷穴可緩解,也有助腸胃收縮消化。穴位按摩+茶飲 過年不卡油此外,脹氣也是過年常見問題,吃太快,未細嚼慢嚥,或是邊說話邊吃東西,腸胃道充滿空氣,都容易發生脹氣,王健豪醫師建議民眾可按壓肚臍周圍的天樞穴,讓腸胃道血液循環變好,幫助腸胃道蠕動外;還有手腕的內關穴,位於距橫紋三指幅的距離,左右兩條筋的中間,也是助消化的穴道。另外,位於小腿前側的豐隆穴、足三里等胃經穴位,也是舒緩胃不適常用的穴位。除了穴位按摩外,花蓮慈院中醫部顏慶仁醫師也建議民眾,飯後可以來杯烏梅汁、洛神花茶去油解膩,但若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的民眾,則不建議飲用。

樂閱讀/幾點吃晚餐最適合?

樂閱讀/幾點吃晚餐最適合?#消化

宵夜是肥胖的殺手,也是內臟脂肪的元凶,最好戒掉吃宵夜的習慣。而晚餐應該幾點吃才不會太晚呢?理想狀態,傍晚六點前就應該結束晚餐這頓正餐,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那麼,到底幾點吃才適當?這問題其實不難,只要了解食物從進入到排出身體的總時間,往回推算,就可以知道幾點適合吃什麼樣的食物。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在於分解與吸收食物的養分,主要是由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唾腺、肝、膽囊及胰臟所組成。食道是一長條形的管腔,全長約七十五到九十公分。胃的總容量約一千到三千毫升,相當於一公升的汽水一到三瓶。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長度約七五〇公分,直徑約四公分,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小腸腺分泌多種酵素,所有的大分子食物在此均分解為小分子。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段,長約七十五到九十公分,是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空腸的長度占小腸全長的2/5,約三百公分,迴腸占3/5,約四百公分,空腸、迴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小腸營養吸收三到八小時。大腸(盲腸、結腸、直腸)四五〇公分,功能進一步吸收水分,貯存和排泄糞便。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與吃下的一堆食物加總約二十四到七十二小時。我將這個複雜的過程,整理成下列的簡表。所以,不論你是幾點才吃晚餐,參考下列表中液體食物與固體食物通過人體的時間,以及參考前文所列示的食物消化時間來選擇晚餐內容。液體食物與固體食物通過人體的時間,以及參考前文所列示的食物消化時間來選擇晚餐內容。例如,時間愈晚(超過九點以後),液體類的食物自然比較適合,否則固體類的食物,到了隔天早上可能還沒被消化呢。(本文作者/楊琦琳)(摘自/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本事文化出版) 

食物違規添加硼砂 食用恐危害消化系統

食物違規添加硼砂 食用恐危害消化系統#消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硼砂俗稱「冰西」,為有害人體健康的違法添加物,因毒性較高,目前已禁用,但仍有不肖業者會添加在米、麵製品類、魚類加工食品類等食品中,以增加其脆度及韌性。彰化縣衛生局為使民眾食的安心,不定期抽驗市售食品,此項檢測方法係依據衛生署公告方式,將檢體經灰化後,以試紙測試之鑑別法,硼砂於試紙上加熱乾燥時,會產生紅色之 rosocyanin 配位化合物,此化合物遇鹼則反應變成暗藍色。硼砂進入人體後,經胃酸作用變成硼酸,長期食用硼酸會在人體內積存導致中毒,繼而破壞中樞神經與消化系統,使正常的代謝作用逐漸萎縮。並且會影響人體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慾減退、消化不良,甚至抑制營養素之吸收,並加速促進脂肪分解,導致體重減輕;當毒性發作時,即出現嘔吐、腹瀉、紅斑、循環系統障礙、休克、昏迷等所謂的硼酸症。所以,衛生局呼籲業者千萬不要為貪圖利益,違規添加害人害己;並且提醒民眾慎選食物,食品中添加一些硼酸可以增加脆度,變得比較Q,吃起來比較爽口,但是常吃是對身體有害的,千萬要小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