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水

鼻涕變黃就是鼻竇炎?兒科醫教你用「6種鼻涕顏色」看身體健康狀況

鼻涕變黃就是鼻竇炎?兒科醫教你用「6種鼻涕顏色」看身體健康狀況#流鼻水

秋冬天氣溫差大,不僅是過敏、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季節,一吹到風就流鼻水、感冒時狂流鼻涕,也常常是多民眾的困擾。但你知道嗎?各病症的鼻涕顏色大有不同,甚至可以反映身體健康和疾病訊息。《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兒科醫師傑登揭密「6種鼻涕顏色」,小心這種顏色有可能是癌症徵兆!

嬰幼兒罹病住院率高達6成 孕婦、同住者快施打百日咳疫苗

嬰幼兒罹病住院率高達6成 孕婦、同住者快施打百日咳疫苗#流鼻水

百日咳初期症狀容易讓人誤認感冒,患者經常罹病不自知,無形間恐成為社區內傳染黑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何銘主治醫師表示,成人罹患百日咳的生命威脅較低,但免疫力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一旦罹病,有高危險演變成重症,還可能導致死亡。為了避免新生兒暴露於百日咳感染風險中,建議孕婦在懷孕28至37周接種百日咳疫苗,以利傳輸抗體給胎兒,讓孩子提早擁有保護力。此外,家中成員與照護者也建議同步接種,透過「包覆策略」替新生兒築起安全的居住環境。 百日咳難確診、社區恐藏黑數 實際病患人數恐是確診人數的10倍以上 何銘醫師表示,百日咳擴散力比新冠肺炎還高,1名病患約能傳染給15至16人,但要確定病患感染有一定難度,百日咳初期症狀不明顯很難與感冒區別,醫生必須在強烈懷疑有十足證據下,才會採檢確認,因此能合理猜測社區存在未確診病患。 何銘醫師進一步說明,百日咳在初期傳染力最強,但症狀卻與感冒非常類似,容易被患者忽略,因此,在患者沒有隔離,且多數民眾沒有施打疫苗的背景下,百日咳容易被廣泛擴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統計,全球約有150萬百日咳確診病患,但根據流行病學推算,百日咳病患應該有1700萬人,估計台灣流行狀態也很類似。 百日咳初期傳染力最強 嬰幼兒重症率高有1%至2%死亡風險 何銘醫師說明,感染百日咳病程可分成三期,剛開始為黏膜期約1至2周,症狀大多是打噴嚏與流鼻水等,但傳染力最強,接著會步入咳嗽期,病人會劇烈咳嗽1至2個月,嚴重時咳嗽聲會很像哮喘,最後則是恢復期,病人症狀開始漸漸減輕至痊癒,一般成人重症風險不高,但對於嬰幼兒卻是嚴重生命威脅。 何銘醫師強調,嬰兒剛出生2個月內,身體不具備任何百日咳抵抗能力,就算出生滿2個月開始接種第一劑百日咳疫苗,產生抗體也不足以對抗百日咳,一旦嬰幼兒感染百日咳,有很高風險引起肺炎或腦部病變,住院率高達6成,如果不能穩定控制百日咳,還會有死亡的風險。 母親打疫苗可給予胎兒抗體 周邊大人打疫苗形成防疫高牆 隨著新冠肺炎發展,民眾開始瞭解疫苗抗體會隨時間降低,何銘醫師提醒,百日咳疫苗效力約10年,因此絕大多數成人都不具有百日咳保護力,一旦接觸到病源,感染與傳染風險就非常高。為了保護孩子,家中成員與照護者都建議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也建議孕婦在懷孕28至37周接種百日咳疫苗,藉由胎盤直接給予胎兒,讓孩子剛出生時,就能擁有對抗百日咳能力,並且在出生滿2、4、6、18個月與年滿5歲時,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以利不間斷的維持百日咳疫苗保護力。

「過敏性鼻炎」讓人半夜鼻塞睡不著?中醫揭「2穴位」一按就通暢

「過敏性鼻炎」讓人半夜鼻塞睡不著?中醫揭「2穴位」一按就通暢#流鼻水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跟體內器官也有關係!?兩名中醫實習醫學生,在網路社群上以「中醫四物所」做為科普知識平台,經由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巫漢揆審訂出版同名書籍,用輕鬆圖文解析中醫藥知識,並從日常病痛解方著手,分享與時俱進的現代中醫。在解析過敏性鼻炎的篇章中便指出,身上臟器可能也出了問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沒流鼻水卻長期鼻塞困擾⋯中醫提5點「這樣吃」防復發

沒流鼻水卻長期鼻塞困擾⋯中醫提5點「這樣吃」防復發#流鼻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0歲王小姐這10多年來長期受鼻塞困擾,且鼻子兩側時常覺得有痠痛感,嚴重時甚至連眼眶兩旁也會有疼痛感,而平時鼻涕雖少,但是在睡覺時卻會有倒流的現象,連偶爾吃橘子或是吹到冷風,就會加重鼻塞狀況。直到求診中醫,醫師依其體質採用中藥治療後,鼻塞症狀才大為改善、大幅提高生活品質。長期鼻塞好不了,因體質分鼻涕及鼻乾2種根據研究統計,台灣約有10%民眾長期為鼻塞所困擾,可能會出現鼻孔左右兩側輪流出現鼻塞,或睡覺躺下時鼻塞更為嚴重等經驗。鼻子不暢通,就經常在工作時專注力不集中、晚上也睡不著,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若是感冒所引起的鼻塞,可能一陣子就痊癒了,但卻有部分民眾因為天生體質關係,就算沒有感冒,也時常有鼻塞困擾。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奕任表示,依照王小姐體質與脈象用藥,先以知柏地黃丸及少量辛夷清肺湯為主,再視鼻涕及鼻乾的狀況,酌量添加少許柴胡、澤瀉、杏仁、陳皮或是半夏瀉心湯;經1個月調理後,狀況明顯改善。中醫治療鼻塞主要以肺、脾、腎為3大方向,臨床常見伴隨鼻子太乾或鼻水流不停等2大分類 ,且兩者也常夾有腸胃不好的體質。陳奕任指出,鼻乾型和鼻水型兩者會因為生活作息的關係互相轉變,許多病患在症狀改善後,因吃到生冷飲食或是吹到冷風,而又再有鼻塞復發的狀況。想改善鼻塞?中醫籲食療方法長期鼻塞的病患在症狀改善後,仍應減少攝取冰冷飲食,及注意天氣變化時的保暖。陳奕任建議在日常的食療及運動上,可透過以下5點改善:1. 寒性食物如:西瓜、番茄、白蘿蔔、牡蠣等,若需食用則可稍加蔥薑烹煮。2. 平時鼻子容易乾燥不適的人,可選擇多食用秋葵、納豆、山藥等食材。3. 若屬鼻水較多的人,可多採用蔥、薑調味日常飲食。4. 外出溫差大可戴口罩,要避免吹風遇寒,環境濕度不要過高。5. 運動上可適度打太極拳及瑜珈調節體質,合併一段時間的中藥治療就能有更好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