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坐博愛座嗎?近期博愛座再度成為爭議話題,屢屢因讓座與否起衝突,推擠、辱罵、掌摑⋯肢體衝突樣樣來,甚至還因相爭博愛座而告上法院,無論是公車、捷運、台鐵⋯幾乎所有大眾運輸工具都曾發生類似衝突。衛福部長邱泰源於20日表態支持保留博愛座,但未來將朝2大方向優化,包含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將博愛座改名與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
你敢坐博愛座嗎?近期博愛座再度成為爭議話題,屢屢因讓座與否起衝突,推擠、辱罵、掌摑⋯肢體衝突樣樣來,甚至還因相爭博愛座而告上法院,無論是公車、捷運、台鐵⋯幾乎所有大眾運輸工具都曾發生類似衝突。衛福部長邱泰源於20日表態支持保留博愛座,但未來將朝2大方向優化,包含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將博愛座改名與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
日前,台北捷運發生女子被強逼讓出博愛座後撞柱事件,近日又有名75歲長者要求乘客讓座,被拒絕後竟用雙掌合擊對方頭部,也讓博愛座的存廢再引發討論。衛福部曾將擴大「實際需要者」優先乘坐對象草案送立法院審查,但新舊任立委交接屆期不續審,社家署承諾儘速凝聚共識重提修法。
每種情緒的出現都有原因,其中「憎恨」也是人類常見的情感,而我們可從追溯憎恨來源。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於《正義中毒》一書中,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的論點,幫助養成客觀思考習慣、進行正念認知練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期藍營大咖傳出是家暴慣犯,常常情緒暴走對妻兒叫辱罵,更失控作勢用手機砸兒子,妻子忍不住多次向家暴中心通報。事實上,不管身體或精神上的施暴,都是家庭暴力的行為,隱忍多半不能解決問題。日本前司法記者齊藤彩於《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一書中,針對童年傷害、過度教養、情緒勒索、求助管道寫下各種感想,並寄予無限的祝福。以下為原書摘文:
《富都青年》描述一對無所依歸、相依為命的兄弟檔,因無父無母而沒法申請公民身分證,只得在馬來西亞的富都老城區苟且度日⋯雖然電影以悲劇收場,但演出底層喑啞人物故事的吳慷仁,也以該電影奪下金馬影帝。《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電影記錄了小人物在險世中的苟延殘喘,而悲劇之中那微弱的愛與情感光輝,往往更令觀眾印象深刻。
台灣性騷擾「#MeToo」風暴連環爆,娛樂圈大咖藝人、政治界官員全都大翻車!身心科醫師黃苑婷指出,當更多曾遭遇性騷擾的受害人,願意勇敢說出口,代表社會正更加認真看待這個議題的重要性。相對的,短時間爆出大量事件,意味著許多人長期壓抑,代表這些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人默默背負著痛苦生活,或許有些傷害仍是現在進行式。
超夯台劇《人選之人》於近期完美收官,其逼真的職場生態堪稱是最強職人劇,其中女性受到「職場性騷擾」的劇情,也讓許多網友引發共鳴;性騷擾如同二手菸,沒有人能夠安然無恙,旁觀者也一樣。律師兼電視節目主持人愛德麗安.勞倫斯(Adrienne.Lawrence)以過來人的身分,於《我的美好,不該是你騷擾我的藉口》一書中,探討性騷擾的議題,期望未來某天能終結職場性騷擾。以下為原書摘文:
日前傳出電子大廠逼迫員工休無薪「圓夢假」,引發侵害勞工權益爭議。過去疫情嚴重之時,許多餐飲業、娛樂業者也放起無薪假,若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無薪價真的合理嗎?由一群法律人成立的新媒體「法律白話文運動」於《疫情世代》一書中,網羅律師、科研、教授、醫師等專家,用簡單易懂的論述探討無薪假,幫助讀者捍衛自身權益。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