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牽著媽媽的手,緩緩地來看診,媽媽看起來有80幾歲了,明顯的臉部水腫,短短的幾步路就顯得呼吸喘促。兒子說,媽媽罹患肺癌一段時間了,總是水腫、喘、咳,做過標靶治療,利尿劑效果不好,常常因為貧血或白血球不足就延後化療,大約3到4周做一次化療,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化,水腫也沒改變,但體力越來越差,食欲不好,呼吸越來越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肺癌治療選擇多 有體力挺過療程是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7千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至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這時候扮演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這種肺癌呼吸喘促的情形,是屬於中醫「息賁」、「息積」、「肺積」的範疇。「息賁」最早見於中醫古籍《內皇帝經‧靈樞‧經筋篇》,到了相傳是戰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的《難經》中進一步提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並稱為五積病之一。唐代醫家楊玄操所著的《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解釋「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就是描寫因為腫瘤積聚造成喘促的情形,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腫瘤期數越後面 「痰結」調理更重要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如果到了喘促息賁的階段,肺氣鬱結、痰熱壅遏,就必須在對肺癌的治療上,加上清降肺氣、滌痰洩熱的處置,尤其是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蔡醫師,我媽媽的水腫比較消了,醫院的檢查也不錯,腫瘤科醫師說接下來可以繼續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我覺得接下來還是要中西醫一起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孕婦突水腫是致命警訊 她確診子癲前症剖腹保胎兒

孕婦突水腫是致命警訊 她確診子癲前症剖腹保胎兒#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洪姓孕婦懷孕33周時,出現輕微頭痛及全身嚴重水腫症狀,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被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醫師建議住院安胎,並給予肺泡成熟素幫助寶寶肺部成熟;2天後孕婦狀況仍不穩定,因此決定立即剖腹生產,在經過醫療團隊努力下,平安生下3000公克女寶寶,但洪姓孕婦卻在隔日出現肺部水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搶救,所幸經過治療,母女均安,已順利出院。生產隔日急性肺水腫進ICU 「幸好提早剖腹」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恩誠表示,洪姓孕婦有高血壓,為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懷孕期間又出現高血糖現象,為妊娠糖尿病患者,雖然懷孕初期產檢正常,且血壓跟血糖控制良好,但在懷孕中期時,慢慢出現水腫越來越嚴重徵兆,且突然在2、3天內加劇,因此決定收治住院安胎及評估及早生產評估。張恩誠說,在評估孕婦病史及胎兒狀況後,認為該孕婦繼續懷孕風險極高,怕再拖下去對媽媽跟小孩都有影響,因此在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提早剖腹生產,好在寶寶出生後,健康狀況良好;但生產後隔日,該名孕婦因血壓升高,引發急性肺水腫,經醫療團隊驚險搶救,並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數日才恢復健康。洪姓孕婦清醒後也直呼幸運,幸好提早剖腹生產,否則不敢想像小孩怎麼辦!高齡孕婦風險增2倍 易引發中風、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張恩誠指出,子癲前症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許多研究顯示,多與胎盤有關,是婦產科醫師最擔心孕婦罹患的疾病,主要症狀為高血壓、全身水腫、頭痛、尿蛋白、視力模糊等。高齡孕婦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為一般孕婦的2倍,若未注意,容易發生腦中風、肺部積水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也會導致胎兒健康嚴重受損。子癲前症可在懷孕11至13周時,利用抽血檢測PIGF值及血漿蛋白A濃度,同時配合超音波子宮動脈血流及定期血壓監測等方式進行風險評估,同時也要注意自身體重變化,進行飲食控制,若有任何不適應及早就醫治療。

單車健將暴肥20公斤 竟是心衰竭引發水腫

單車健將暴肥20公斤 竟是心衰竭引發水腫#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4歲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100公里騎3個多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但他在短短20天水腫了20公斤,體重從75公斤暴增至95公斤,卻不覺得不舒服,在鄰居催促下才就醫,哪知一到醫院檢查,就住進加護病房!心臟內科醫師指出,這是嚴重心衰竭引起的水腫,再晚點發現,恐怕生命堪憂。每天只睡4、5小時長達一年 導致病毒入侵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菁表示,一聽到水腫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腎臟問題,其實水腫也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造成心衰竭的主因和心肌炎、冠狀動脈阻塞有關,心肌之所以會感染而發炎,和喝酒、感冒、罹患糖尿病等有很大關聯,至於冠狀動脈阻塞則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原因有關。郭先生自述,罹病前每天只睡4、5小時達一年之久,長期睡眠不足都為了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雖然也曾感冒、發燒,但總選擇喝熱水、服用保健品度過不舒服。楊菁認為,可能就是這樣導致病毒入侵,最後差點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局。「十多年前心衰竭確診案例,治療結果和癌末患者差不多」他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心衰竭已經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好到讓患者恢復常態,雖然「心肌已受損不可逆,但可回復心臟功能。」楊菁強調,心衰竭不是老年人才會得,最近收治四名正值壯年的患者,其中最年輕的才30歲,建議大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健檢。一旦停藥不僅病情會惡化 再恢復用藥效果也打折扣楊菁叮嚀,罹患心衰竭必須遵守醫囑終身服藥,一旦停藥不僅會讓病情惡化,更可怕的是即使再恢復用藥,效果也不如之前那麼好。心衰竭明顯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及呼吸喘,尤其是晚上喘得更厲害、無法平躺,再加上運動耐受度下降,就要懷疑心衰竭可能已悄然上身。郭先生也提醒運動同好,體能訓練循序漸進很重要,光靠意志力忘我的超越身體負荷最危險。心衰竭症狀分期一期:不運動時很難發現(美國心臟學會將心血管疾病列為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屬輕微一期)。二期:運動達中度強度時即出現喘得要命的症狀。三期:稍為運動一下就喘到沒辦法承受。四期:連動一下都不行。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9歲李姓女大學生10個月前雙腳變粗、肚子變大,重了15公斤,以為自己發胖,拚命跑步減重,其實那不是發胖而是水腫,她被衛福部彰化醫院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發病破壞腎臟功能引起水腫,後來因急性腎衰竭末期,洗腎2個多月保命。 才大學一年級的李小姐因此休學,在家幫忙種菜的父母包裝蔬菜,走過這段經歷,她很樂觀地說,不覺得打擊很大,現在就是控制好病情,不讓父母擔心,她很有信心。 女大生蛋白尿高達8000毫克 正常人約100毫克李小姐表示,她每天有運動的習慣,但去年初卻開始發胖,雙腳、肚子和臉都腫了一圈,鞋子都快穿不下,褲子還要穿爸爸的,體重從47公斤飆到62公斤,就像打了氣一樣,於是她開始狂跑步,早上跑2公里,晚上也跑2公里,還加上跳舞及瑜伽,但體重就是降不下來,一個多月後她一直咳嗽,尿尿變紅及泡泡變多,時常又累又喘,到診所就診後被轉到彰化醫院。 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指出,患者當時的蛋白尿高達每天8000毫克,正常人約100毫克,抽血及腎臟切片都顯示急性腎衰竭末期,除了緊急住院外,還必須透過血液透析解救,經過一連串檢驗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當時也擔心會變成慢性腎衰竭,那就必須長期洗腎,所幸洗腎兩個多月後,腎臟慢慢恢復功能,目前患者吃藥控制並每個月回診腎臟內科及免疫風濕科追蹤。 蔡旻叡表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是侵犯關節及皮膚,如蝴蝶斑或皮膚潰爛,也可能會破壞全身器官,如腎臟、神經系統、肺臟、心臟及血液相關的器官,好發在年輕女性,當腎臟受到侵犯時因為蛋白由尿液中流失引起水腫,而這起個案的李小姐在罹病初期只有水腫,沒有其他常見的皮膚症狀出現,在診斷上比較困難。水腫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引發李小姐表示,她當時一聽到洗腎,不知道嚴重性,還問媽媽「洗腎很可怕?」後來得知可能一輩子洗腎才驚覺事態嚴重,也才了解自己把水腫當發胖是多麼危險的事,所幸沒有走到長期洗腎的地步。她特別感謝蔡旻叡醫師一直鼓勵她,還求了平安符送她,她很感動。 李小姐說,她高職讀美容美髮,大學讀流行設計系,但現在腎臟不好不能接觸化學物質,所以只能放棄,暫時休學養病,而紅斑性狼瘡要避免日曬,正好父母種植網室蔬菜,都是一大早包裝出貨,不用曬太陽,所以她現在在家幫忙,先把病情控制好。其實她祖父就罹有紅斑性狼瘡,但家人都沒想到她也會有,父母覺得很虧欠,怕她再發病,不讓她太累,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 蔡旻叡強調,年輕女性若不明原因水腫,一定要就醫釐清水腫的原因,不一定是紅斑性狼瘡造成,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等,千萬不要以為是發胖,逕自減重。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一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因為雙腿嚴重水腫找不到病因,輾轉至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檢查,沒想到原來是胰臟長了「壞東西」!發現時癌細胞已經嚴重轉移,且造成全身血管栓塞,確診為胰臟癌晚期,患者擔憂自己活不過半年。胰臟癌又名「癌王」,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6年台灣有202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賴泓誌主任表示,因為胰臟的位置在比較深層的緣故,鄰近又有許多血管佈及,容易在癌症早期就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壓迫血管,一般超音波檢查不一定照得到胰臟有異狀,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因此,在治療上更加不容易。第二線化療藥物 可再延長病患存活率針對胰臟癌的晚期治療多半以化療藥物為主,過去患者僅能仰賴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來爭取存活期,在2018年8月第二線化療新藥已通過健保給付,為亞洲的胰臟癌患者延長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賴泓誌主任指出,這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在治療上積極配合醫囑,加上使用第二線化療新藥,使得原本僅有數個月的存活期提高到一年以上,這樣的治療結果很鼓舞患者跟家屬。對抗胰臟癌:積極檢查 積極治療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方式來篩檢胰臟癌,但民眾仍可透過以下幾種影像學檢查來幫忙診斷: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賴泓誌主任提醒,一般民眾都可更在乎自己健康,定期做適當的健康檢查,而有特定基因突變者、或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或家族內有罹患胰臟癌的人,就建議做胰臟癌的進一步篩檢,若不幸罹患胰臟癌,應積極尋求專業專科治療,在小心控制藥品的副作用之下,來延長病患存活期與降低治療的不適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冬日季節,毛毛細雨下整日,造成潮濕不適,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中藥常用白朮、茯苓、黃耆、川芎4中藥 改善濕性體質中醫觀點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小腿粗大,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濕性體質導致下半身肥胖 去濕食物助排濕中醫稱為「脾虛濕困」,處理方式為「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另外加入黃耆補氣利水消腫,川芎活血行氣、澤瀉利水瀉熱、麥芽行氣消食等。食療可選擇薏苡仁、紅豆、綠豆、冬瓜、花椒、生薑…等,其中要注意薏苡仁、紅豆烹煮時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另,穴道按摩也有助排濕,包括: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健脾益氣除濕。早上7至11時脾胃經絡運行 早餐應質好量夠趙品諭醫師表示,飲食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運作。進食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時,早餐是三餐重點,應質好、量夠。脾主肌肉,運動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若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活動,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或是性活動身體的瑜珈幫助經絡的展延。希望運動或活動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獲得健康效益。

冬天嘴饞大吃大喝 水腫分三類型治療

冬天嘴饞大吃大喝 水腫分三類型治療#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上睡醒臉腫到不認識自己,每到下午就覺得褲子鞋子變緊,感覺雙腿像綁了鉛塊一樣沉重,按壓腫脹的皮膚後,凹陷處過一段時間才恢復…這些水腫的症狀,妳都有嗎?很多人都會覺得水腫就是腎臟、心臟出了問題,其實不一定喔!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水氣代謝是在肺的通調肅降、脾的運化轉輸、腎的溫化蒸動這三大功能協調下來完成的,所以水腫和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同時也和三焦、膀胱有關係。圓扶原中醫診所李培泠醫師分享,其實除了長輩容易會四肢水腫外,也有很多年輕女性會因為水腫問題前來看診,希望可以透過中醫治療,重新找回窈窕體態。治療上,主要會根據以下三大類型來對症下藥一、風邪襲表、肺失通調:較容易引起眼瞼浮腫,伴隨惡寒發熱,常用越婢加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來解表清熱、消腫除濕。二、脾虛失運、氣不化水:容易身體水腫,且會伴隨腹部悶脹、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常用五苓散合、五皮飲來健脾化濕,利水消腫。三、腎陽衰微、水濕內盛:這類型通常會全身水腫,但下半身更為嚴重,腰部和膝蓋時常感覺酸軟不適,伴隨畏寒、倦怠等症狀。常用真武湯、金匱腎氣丸 來溫腎散寒、化氣行水。醫師說明,像這幾天天氣變冷會影響氣血循環,更容易造成水腫問題。大家要記得平常要多走動,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晚上睡覺時可以用小枕頭稍微把腳抬高。在飲食上,則要少吃重口味,鈉含量高的食物,避免生冷飲食。可以多吃利水利濕 的食物,像是薏仁湯、紅豆湯以及四神湯這些都可以促進體內水分的新陳代謝,消除水腫。最後也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擔心水腫就不敢喝太多水,如果身體缺水,反而會使水分淤積,更難消除水腫喔!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歷一天的疲憊,下班後總覺得腳腫腫脹脹的,誤以為腎臟出了問題。扶原中醫郭大維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水腫問題其實不只是腎,還有膀胱和脾經出了問題。因為脾臟主導水的運輸,同時也掌握體內濕氣的去留,所以顧好脾臟的健康不僅可消水腫,還能兼顧養生。最懂穴道的郭醫師,告訴大家消除水腫的三大穴位。此外想消除身體多餘的水分,除了飲食不要吃太鹹外,最重要一定要搭配適合的運動,以免變成泡芙人喔!消水腫三穴1.湧泉穴:在足底前端的凹陷處,這個穴道就是湧泉穴。2.委中穴:在膝蓋後方膝膕窩的正中央。3.陰陵泉穴:位於膝蓋的內下方,從膝蓋到小腿會按壓到一個凹陷處。消水腫三小撇步第一:按摩的時候建議先熱敷,或是做足浴,讓肌肉和皮膚得以放鬆,這時按摩效果最好。第二:按摩時最好是能夠達到酸脹感,不過如果下手太重感覺到痛,可能在按摩之後出現瘀青現象。第三:按摩的時要多呼吸,可以增加淋巴循環,代謝身體多餘的水分,達到消水腫的功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