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

火鍋健康吃 可選蔬果、菇類湯頭

火鍋健康吃 可選蔬果、菇類湯頭#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漸漸轉涼,麻辣火鍋、薑母鴨、酸菜鍋等各式各樣的火鍋充斥在大街小巷,豐富的選擇總是令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頤。但吃火鍋時,往往會加入許多餃類,一般市售資料顯示6個燕餃就有165大卡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六分滿飯的熱量,兩顆貢丸就將近含有100大卡熱量,這樣過高的熱量對健康能不產生影響嗎?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吃火鍋時也能選擇健康的吃法,建議可選用新鮮蔬果、菇類所熬成的湯頭,選用醬料時也建議以鈉含量較低的糯米醋、薑、蒜、米酒等取代鈉含量高的沙茶醬、辣椒油、豆腐乳等,進食的順序可在新鮮食材後再煮火鍋料,可避免用煮過火鍋料的湯汁在涮煮其他食材而攝取過多的油脂,且煮過火鍋丸、餃類的湯汁應避免食用,以免喝入融入湯汁的高量油脂、鈉及普林,增加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 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您,各種餃類、丸類,再加上甜不辣等魚漿製品,真可說是現代火鍋料的「金三角」,許多饕客往往因為商家的促銷大折扣而抱著賺到的心態而不忌口!「先吃再說」的念頭最要不得,可能會換來身材走樣及影響健康的損失,提醒民眾要注意選料的重要性。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

痛風患者大啖火鍋 腳腫痛到無法行走#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秋冬時節,薑母鴨、羊肉爐店家生意強強滾,但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痛風宿疾的人要留意,當心火鍋湯底、進補食材下肚,身體越補越糟,阮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孫俊明主任指出,還有痛風患者大啖火鍋後,隔天腳腫痛到無法行走。一名三十多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與朋友相約吃火鍋,大口吃肉、喝湯又喝酒。不料半夜時分,左邊的大腳趾突然感到腫痛,痛到受不了,連走路都有困難,才發覺可能是痛風再度發作,睡到半夜趕到急診求助。孫俊明主任表示,九成以上痛風患者大都是男性,且有愈來愈年輕化趨勢,約二十到四十歲,這些族群大多對痛風不甚瞭解,等到急性疼痛發作才就醫求救,對自己的尿酸值控制也一無所知,更增加痛風控制的困難度。痛風治療非治「痛」 在控制高尿酸所謂「尿酸高」指的是血液中尿酸濃度高過標準值。體內血中的尿酸有八成是從體內,其餘的是由食物中的普林(或稱嘌呤)代謝形成的產物,所以體內尿酸產生太多,或是經由腎臟排出的太少,就會造成高尿酸血症。當高尿酸狀態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後,尿酸會形成結晶鹽沉積在關節腔內,引起紅、種、熱、痛的關節炎現象,就是「痛風」。避免高普林食物冬天進補常見肉類及內臟,因為這些食材含有飽和脂肪酸、膽固醇、普林,食用過量容易引發高膽固醇、血脂肪異常、急性痛風發作,且火鍋或進補湯底的鹽分較高,更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風風險。孫俊明主任提醒,要預防痛風發作,平時就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要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並攝取適量蛋白質,以蛋、奶類為佳,同時講求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更要避免飲酒。

樂閱讀/火鍋吃到飽 小心吃掉健康?

樂閱讀/火鍋吃到飽 小心吃掉健康?#火鍋

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大熱天裡吹著冷氣,三五好友一起圍爐吃著火鍋是許多外食族都有的經驗吧?各式美味的火鍋料沾上辛辣的醬料,最後再來上一杯冷飲更是吃火鍋時的一大享受。但是,你知道美味的火鍋充滿著致命的危機嗎?火鍋,是國人最喜愛的外食之一,尤其是各式美味的湯底更能增添風味,但是,這些美味的熱湯卻是集合了所有毒物的精華,如果你以為喝湯是最營養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泡菜鍋、海鮮鍋等深受國人喜愛的鍋類,持續煮九十分鐘,亞硝酸鹽就會迅速飆升十倍。亞硝酸鹽是常見的肉類防腐劑,用來防止肉毒桿菌生長,常見於泡菜、酸菜等醃漬物中,在高溫久煮時,火鍋的水分會隨著溫度不停沸騰,湯中的亞硝酸鹽濃度也就不斷的變高,這個時候,如果還不停地加入泡菜,更是讓濃度大量增加。當我們大口大口喝著火鍋湯時,就等於是把亞硝酸鹽一口一口吞下肚,攝取過多就會導致急性中毒、呼吸困難等,尤其在進入人體後,經腸道細菌分解,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過多的亞硝胺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及致癌等重大危害。除了湯頭之外,看上去一鍋豐富美味的食物,其實樣樣都藏著危機。火鍋肉片有瘦肉精以及衛生安全問題,生鮮蔬果有殘留農藥,沙茶醬內含的過量鋁,基因改造豆腐,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火鍋根本就是有害毒物的大集合!另外,電磁爐的電磁波相當驚人,比基地台、變電所都還要可怕,在享受圍爐時,千萬要注意不要在沒有關閉電磁爐的狀況移開鍋子,這樣電磁爐會因為空燒而產生大量的電磁波,提高白血球病變及致癌的可能。最後,熱騰騰的火鍋湯下肚後,大部分的人會想要喝上一杯冷飲。請小心,你很可能正在自殺!喝下熱湯,體溫會上升,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這個時候如果馬上喝下冷飲,血管會急速收縮、血壓上升,讓血壓不穩定,伴隨而來的是頭痛、噁心,如果是高血壓病患,更可能會增加心肌梗塞以及腦中風的機會。另外,短時間內吃下溫度反差極大的食物,非常刺激腸胃,很有可能會引起胃痛、腹瀉等問題。如果吃完火鍋想要喝杯冷飲,最好能夠間隔三分鐘,減少身體的衝擊,但是不要在短時間內交替食用冷熱食物,還是最好的選擇。1)火鍋湯盡量在開始烹煮後的二十分鐘內喝完,喝的量盡量不要超過三百毫升。2)期間盡量多喝開水降低亞硝酸鹽攝取。3)不要搭配冷飲,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4)搭配的醬料不要以生雞蛋調製,避免吃下細菌導致腸胃不適。5)飯後可以來上一顆番石榴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6)火鍋食材還是多以新鮮蔬果為主,減少吃下可能加入添加物的火鍋料。(本文作者/人本自然編輯部)(摘自/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人本自然出版)

鹽分過多引高血壓 沙茶醬含鈉量破表

鹽分過多引高血壓 沙茶醬含鈉量破表#火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高血壓的成因與「鈉」攝取量息息相關,冬天到來,沾醬與火鍋料都是重鹹高鹽食物,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建龍表示,鹽分攝取過多,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引發高血壓與中風。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一茶匙鹽、6公克食鹽),火鍋料、貢丸、香腸、豬血糕、沙茶醬等都是高鹽份加工食物,尤其火鍋必沾的日式醬油,只要一茶匙就含約800毫克的鈉,只要3茶匙的就能補足成人一天所需鈉含量,冬天大家愛吃的沙茶醬與辣椒醬、火鍋料等食材鈉含量更是破表。遠離高血壓威脅 少油、少加工、少調味黃建龍醫師建議,把握「三少二多」的飲食原則,將可遠離高血壓威脅,即為「多蔬果、多高纖、少油、少加工食品、少調味品」,若天冷想吃火鍋,高湯類可善用原味食物如魚貝類、藻類、蔬菜等熬煮,至於調味料部份可採用新鮮檸檬汁、鳳梨、蕃茄、柳丁等天然之酸味調味料取代,若想吃重口味點,可用肉桂、花椒、月桂葉、蒔蘿草等辛香料來取代一般調味品。 

健康吃鍋 慢性病患可自製湯底

健康吃鍋 慢性病患可自製湯底#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給人吃火鍋的好理由。現在火鍋的各種口味更是能滿足不同的喜好選擇,然而在享受美食時若沒有節制,吃得過多或暴飲暴食,不但腸胃受不了,也會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的病情,可是得不償失。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火鍋若吃得有要領,把握下列幾個準則,可以避免天冷吃火鍋造成負擔。聰明選湯底:一般來說,麻辣鍋底或奶油鍋底都是油脂含量高得嚇人,因此淺嘗即可;若是有糖尿病、高血脂的病人,不妨自己DIY健康湯底,以排骨或雞肉熬成的高湯為佳,先給予冷藏結凍,將上層的浮油去除後,即可有效的減少油脂的攝取量。 時下流行的蔬菜湯底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依自己的喜好加入各式蔬菜,例如:各類香菇、紅白蘿蔔、海帶、大番茄、竹筍,甚至再加入一些紅棗、黑棗、枸杞等提味,就可熬出美味健康湯底。 聰明選醬料: 民眾大多數以「沙茶醬」爲主,有些人還會加入一顆蛋黃在裏面,然而光是這樣的醬料熱量就很驚人!一湯匙的沙茶醬就有100大卡左右,而蛋黃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對於已患有高膽固醇的患者而言,須小心酌量使用。 

火鍋業者自主標示 飲食新政策1日上路

火鍋業者自主標示 飲食新政策1日上路#火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連鎖火鍋業者自主管理,就品名、內容物、添加物及其他等4大項清楚標示。為了消費者食的衛生,以及吃的權利,共同提升國人飲食文化。衛生局邀集法制局、農業局及經發局與轄內連鎖火鍋業者召開「連鎖火鍋餐飲業者公告食材成分溝通會議」,所有與會的石二鍋、聚火鍋、錢賀日式涮涮鍋、麗媽香香鍋、涮八方紫銅鍋、鼎淼 (味自慢) 、火鍋世家、禾鼎(熱盆景)、食源(海宴)、欣冠達(千葉)、錢都日式涮涮鍋、三媽臭臭鍋、極鮮企業、大呼過癮、8鍋臭臭鍋等15家業者,皆同意配合將湯頭、鍋底、高湯資訊,依品名、內容物、添加物及其他等4項清楚標示,讓民眾清楚知道吃下肚的是什麼東西,自6月1日起開始執行。由於這是國內率先推行飲食重大政策,林雪蓉特於1日前往板橋區文化路極鮮火鍋業者訪視,實際了解業者配合狀況,以及是否需要衛生局的協助。業者表示,他們共有9項湯底,所有的食材來源皆已備妥來源證明。由於食材的新鮮與否與添加物的安全,關係到商家的聲譽,故政府推動這項政策,也是協助他們品質把關,所以他們非常樂意配合。衛生局表示,訪查發現業者在自主標示上都已達到初步的要求,將不定期派員到各商家訪視,若商家對於農產品有任何疑慮,衛生局將會同農業局共同為業者把關。林雪蓉表說,希望能輔導新北市餐飲業者,對於販售的產品主動在店家標示食材的成分,以方便消費者辨識、選擇。規劃先從民眾普遍外食的火鍋業者做起,會同法制局、經發局及農業局,一起輔導業者自主標示火鍋湯底,須備妥其食材或食品添加物相關原物料來源證明文件及進出貨資料。

「食」在吃怕了!新北令火鍋業者須標示成分

「食」在吃怕了!新北令火鍋業者須標示成分#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食」在吃怕了!這次新北市衛生局主動對新北市火鍋業者提出,必須標示鍋底、湯底、高湯的食材內容,包括錢鍋、聚、石二鍋等知名連鎖業者都在此次新增規範內。新北市衛生局三十日邀集法制局、農業局及經發局與轄內十五家連鎖火鍋業者,召開「連鎖火鍋餐飲業者公告食材成分溝通會議」,共有十五家業者參與這次的會議。但有業者則提出,鍋底、湯底如是獨家秘方該怎麼標示成分?衛生局強調,可以標示祕方內容名稱但不必標明數量,惟須備妥供貨來源憑證,以備衛生局進一步查核。由於與會業者對標示湯底內含物具有高度共識,會中敲定即日起自主標示,衛生局自六月十日起也會派員與消保官至各火鍋店進行輔導。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為了讓民眾吃的安心,衛生局這次先從民眾普遍外食的火鍋業者做起,會同法制局、經發局及農業局,一起輔導業者自主標示火鍋湯底,除備妥食材或食品添加物相關原物料來源證明文件及進出貨資料,並就品名、內容物、添加物等進行標示,讓民眾知道到底吃下肚的是什麼。

維護民眾健康 新北火鍋業自主標材料

維護民眾健康 新北火鍋業自主標材料#火鍋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30日邀集法制局、農業局及經發局與轄內連鎖火鍋業者,召開「連鎖火鍋餐飲業者公告食材成分溝通會議」,所有與會的石二鍋、聚火鍋、錢賀日式涮涮鍋、麗媽香香鍋、涮八方紫銅鍋、鼎淼(味自慢)、火鍋世家、禾鼎(熱盆景)、食源(海宴)、欣冠達(千葉)、錢都日式涮涮鍋、三媽臭臭鍋、極鮮企業、大呼過癮、8鍋臭臭鍋等15家業者,皆同意儘速將湯頭、鍋底、高湯資訊,依品名、內容物、添加物及其他等4項清楚標示,衛生局表示6月10日起將派員訪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希望能輔導新北市餐飲業者,對於販售的產品主動在店家標示食材的成分,以方便消費者辨識、選擇。規劃先從民眾普遍外食的火鍋業者做起,會同法制局、經發局及農業局,一起輔導業者自主標示火鍋湯底,除備妥其食材或食品添加物相關原物料來源證明文件及進出貨資料,並就品名、內容物、添加物及其他等4大項目,進行標示,讓民眾知道到底吃下肚的是什麼。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由於與會業者具有高度共識,會議進行得非常順利,大家一致同意為民眾食的衛生及知的權利盡一份心力,提升新北市飲食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