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長高關鍵大不同 西醫重睡眠、中醫重脾腎

長高關鍵大不同 西醫重睡眠、中醫重脾腎#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到底怎樣才能長高?聽聽中、西醫怎麼說,讓你對症下藥、不再被笑矮冬瓜!西醫認為,應從遺傳學、營養學及生長激素來探討發育,丁綺文醫師就指出,影響身高發育最重要的荷爾蒙是生長激素;而中醫則認為「腎」主宰生長發育,因此若想增高,宜從腎、脾調養下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羅福松醫師表示,人類的生長發育與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有密切關係,生長激素可以促進機體蛋白質合成,具有刺激兒童骨骼發育生長作用;而孩童、青少年在睡眠時,每60~90分鐘就會分泌生長激素,且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但1杯含糖飲料就可能毀了一切,不僅會發胖,還會使生長激素停機3~4小時。中西醫怎麼看!對此,呼籲發育中的青少年,減少糖飲食用,並做到營養均衡、適當運動和充足睡眠,就是掌握長高的關鍵。陳潮宗中醫師認為,骨的生長發育和「腎」有密切關係,故稱「腎主骨」,腎氣的盛衰決定人體的生長壯老,加上腎氣盛衰又與脾胃相關,因此發育期從腎、脾二臟做好調理,能對生長有很大的助益。「轉骨方」也會強調健脾補腎,中醫師建議,轉骨調理以3~6個月效果為佳,亦可選擇添加鹿角、龜板的保健品來幫助生長,因其含有豐富的動物性鈣離子,適合成長期的青少年使用。此外,漢方藥材穀芽、黃耆含豐富GABA,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幫助長高。

男性長期睡眠品質差 恐早死!

男性長期睡眠品質差 恐早死!#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男人壓力大,若是要負擔房貸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經濟壓力,每天晚上在床上,恐怕天天都要輾轉難眠了!而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若男性長期以來老是睡不飽、淺眠、難入睡等問題,死亡風險將比一般人來的高出許多!男性睡不好 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這份研究來自於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研究團隊,根據兩萬三千筆資料去分析所得出的結果。研究發現,有睡眠障礙的男性,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暴增。 而研究更進一步做出統計,男性長期睡眠品質若不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將增百分之五十五,常常睡不飽或是淺眠的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二。研究人員指出,睡眠問題不但會不利心血管,更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樂閱讀/睡太多或睡太少 多是疾病引起?

樂閱讀/睡太多或睡太少 多是疾病引起?#睡眠

2002年美國一本非常具有權威性的雜誌《一般精神科彙刊》(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曾針對數百萬美國人進行一項有關睡眠時數與死亡危險性的關係研究,發現不管是男性或女性,當睡眠時間過短(每天少於三小時)或太長(每天超過九小時),死亡率都會相對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率的增高,不盡然是因為睡眠時數過多或過少所造成的。睡得太少,通常是因為身體疾病的關係,例如阻塞性肺病或氣喘症患者,晚上常常會咳嗽到無法入睡。癌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身體疼痛,也會嚴重影響睡眠。在這種情況下,其死亡率偏高往往起因於疾病,而不是失眠本身。至於睡得太多的人,可能因為體力比較虛弱,或是藉由睡眠恢復體力的效能變差了,所以需要比較長的睡眠時間來補足元氣。其死亡率也常跟身體狀況不佳有關,而不是因為睡得太多。所以,不管男性女性,不用太在意睡眠時間的長短,只要注意身體的其他健康問題是否影響了睡眠品質,若是,就需要先行治根,等到身體疾病治療好,睡眠品質自然跟著改善。(本文作者/陳錫中)(摘自/夜夜好眠/心靈工坊出版)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健康睡眠遠憂鬱

董氏基金會跨海分享 健康睡眠遠憂鬱#睡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健康睡眠,遠離憂鬱」是今年浙江省寧波市抑郁症篩檢日的主題,董氏基金會前往分享臺灣經驗,分享各式憂鬱症防治文宣,並以兩岸上班族皆面臨激烈的競爭,職場壓力問題嚴重為例,說明其中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失眠,而失眠可能影響生活並且罹患憂鬱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 影響罹患憂鬱症機率董氏基金會鼓勵寧波市民透過練習「腹式呼吸」、「肌肉放鬆」來緩解壓力,提醒當地民眾,有睡眠問題,罹患憂鬱症機率較高。應保持規律運動、規律睡眠以及適時地放鬆,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不憂鬱。運動、靜坐、太極 可改善失眠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朱英龍,特別表示失眠的情況必須積極地利用一些方法去改善,從日常規律作息的養成,或透過個人喜好的運動方式漸漸去調息,甚至可以用老祖宗的方式:練習靜坐、坐禪、太極拳等,都可逐漸改善失眠的狀況。 

孩子睡覺不規律或晚睡 恐影響智力發展!

孩子睡覺不規律或晚睡 恐影響智力發展!#睡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英國最新研究顯示,晚睡與睡眠不規律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造成兒童的閱讀、數學以及空間認知能力較差。倫敦大學學院亞曼達.薩克爾教授主持的這項研究,以1萬1千多名兒童為對象,分別在他們3歲、5歲和7歲時測驗其學習能力,並探討智力是否可能受到睡眠習慣影響。睡眠不足可能打亂生理節奏,破壞腦部學習新資訊的能力!研究人員表示,從未在固定時間睡覺,或者在晚上9點後才入眠的兒童,其數學、閱讀及空間認知的成績與其他兒童相比較之下成績較低,而其中女童所受影響的程度比起男童更為明顯。研究說明睡眠規律對於兒童非常重要,家長最好盡早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研究發表於《流行病學暨社區衛生》期刊。

樂閱讀/睡前的電視使幸福遠遠走避

樂閱讀/睡前的電視使幸福遠遠走避#睡眠

「今天之內上床睡覺,這種話簡直是胡說八道!」會這樣說的人,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者是「工作到深夜也做不完」的人。另一者則是「捨不得浪費時間、不想早睡」的人。尤其是「捨不得派」的人,似乎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一直盯著電腦或電視螢幕,直到睡覺之前」。下班回到家,好不容易才有自己的時間。考慮到隔天還要上班,其實不早點睡是不行的。但是,又實在不想放棄屬於自己的愉快時間。對吧?於是,你不由得打開電腦開始漫遊網路、寫部落格、寄送郵件……最近,因為玩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不知不覺就熬到三更半夜的情況也漸漸增加,還有沉迷於深夜的電視劇或播放DVD的情況。當然,我不會說這些事情全都不好。但是,請你了解,電視或電腦等電器都具有使腦部亢奮的作用。電器在拔掉電源之後,便能立即進入休眠狀態。人體卻不然,無法立即切換成「休眠模式」。腦部的興奮狀態會遲遲無法冷靜下來。結果,亢奮的情緒一直持續,因而就算躺到床上也無法進入深層睡眠。請在應該就寢的至少一個小時之前,就遠離這些電器吧。如果你不得不工作到就寢之前,那就不要進行數位工作,切換成類比的工作吧。關掉電腦及行動電話的電源,關掉電視。只要這麼一個小動作,就能抑制腦部的亢奮狀態,輕易做好入睡的準備。(本文作者/佐藤傳)(摘自/招來好運的睡前5分鐘魔法習慣/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睡與醒之間

樂閱讀/睡與醒之間#睡眠

在特別刺激的一天之後,你可能會想:「我睡不著,怎麼辦?」由於白天的能量仍在腦中迴盪,一顆心好像被扔到四面八方,使你無法成眠。內心處在這種騷動狀態時,禪修可以集中你的心緒,讓它平靜下來,如此你就可以安然入睡了。人們睡覺時,內心大多處於失控甚至是不安的狀態。睡覺時保持覺察,比心思散漫更好。如果能在床上禪修會非常有益,因為這樣一來,你的整個睡眠活動都可以轉化為佛法的智慧。事先集中心緒,能確保自己的睡眠平靜又有益。在等待入睡之際,你應當仔細檢查心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麼。你可能一整天都很清楚自己的行動,但是如果你沒有檢查自己的心就入睡,可能會浪費了你白天創造出來的正向能量。必須平靜入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比起清醒的狀態,夢中狀態的力量更強大、更有效果。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清醒時你可能認為自己心無旁鶩地專注在某件事物上,但因為其他感官仍處於開放狀態,所以它們仍會回應接收到的衝突印象。夢中則不然,那時,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都不活躍了。譬如,在夢中看東西時,你用的只有心眼,而非肉眼,在感官造成的散亂不存在的情況下,內心自然能專注,而且產生巨大的能量。因此,夢中生起的貪執對內心造成的影響,遠比白天的散亂心所生起的貪著要強得多,而且會留下更深的習氣。如果你在夢中能夠專注在修行道上的某一面向,當然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清晨醒來時,我們剛剛夢中所見的人與事物、恐怖和愉悅,都去了哪裡呢?它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了呢?它們是真實的嗎?當然不是!那些夢中人和夢中的經驗都是從自心現起的,它們只有在做夢狀態下才會顯得真實,對隔天早晨的清醒心來說,那只不過是沒有實體的記憶。當我們睡著時,夢中的一切顯得如此真實,就好像紮紮實實地存在該處,完全是有別於我們的東西。不過,當我們清醒後就會明白,那一切都只是我們的心投射出來的東西。事實上,無論夢中人顯得多麼真實,這些人連一微塵的獨立存在都不可得。他們僅僅是睡夢經驗中的幻覺,根本沒有絲毫客觀的存在。同樣,我們在清醒時所經驗的一切,包括強烈的自我感,也不是真實的存在。(本文作者/耶喜喇嘛)(摘自/巧克力吃完了:實用佛教心理學/法鼓文化出版)

醫訊/如何聰明養出真健康

醫訊/如何聰明養出真健康#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看人就得先懂得看自己,肩膀、腰膝、眼神、臉色都會一五一十傳遞生命訊息,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教您認識自己體質與身心狀況, 開創養生新視野。年輕時睡眠很少成為問題,但年紀大了之後,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等睡眠問題都成為問題之一,問題最重要的是松果體與間腦,人越老,它們的功能越差,也會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兩大系統,所以,有人保養不當,未老先衰,有人保養得法,返老還童。對此,純青社福基金會特舉辦「美好人生」講座活動,其中「身心健康」類專題系列中,此次主題為「聰明養出真健康」,特邀請中醫師診所李家雄院長主講。他曾著作出版過《十二種要你命的病》。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聰明養出真健康 時間:102年8月22日(四)下午19:00~21:00地點:基金會(台北信義區東興路69 號3樓)洽詢:02- 2763 1650報名:http://www.chun-ching.org.tw/classpost.asp?pno=27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