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棄籃球夢 靠它重生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棄籃球夢 靠它重生#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23歲的阿俊從小患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高中病況嚴重時,常半夜搔癢難耐抓到破皮、床單染血,最後竟衝進浴室用熱水沖臉。甚至因為運動流汗會讓病灶更嚴重,只好放棄熱愛的籃球。由於一直無法有效控制疾病,阿俊常有看不到盡頭的無助感,所幸經醫師建議開始生物製劑治療,穩定用藥後異位性皮膚炎大幅獲得改善,如今他已是一名健身教練,不僅可以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個性也變得開朗許多。以患者為中心 病友協會推醫病共享決策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疾病強度也隨時間時好時壞。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患者應全面長期管理疾病,因為影響層面不僅止於皮膚病灶,常會失眠、憂鬱焦慮、自信心受創、影響就學工作等,是導致身心重大負擔的皮膚疾病,為了幫助患者更有效控制疾病,應將皮膚表徵及症狀、心理健康、活品質三面向列入治療考量。有感於患者在看診過程難以具體表達綜合身心層面所面臨的困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引進線上版「ADCT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患者可直接進行線上評量,每次評量結果會自動記錄,方便追蹤;醫師則可藉此工具掌握患者的疾病負擔與控制狀況,並針對每次的評量分數變化提供治療建議。朱家瑜醫師呼籲:「各級醫院及基層診所的皮膚科醫師應多加利用ADCT,讓醫病溝通更順暢,將有助於提升問診效率及對病情的掌握度,更為病人開啟參與治療討論的契機,落實醫病共享決策。」ADCT成診斷利器 提升患者長期疾病管理能力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由於患者每次看診時間有限,像異位性皮膚炎這樣的慢性病,更有賴於有效的溝通和方式讓醫師了解疾病對患者的影響。ADCT是透過6個簡易問題,讓醫師在看診前掌握患者各項疾病負擔,包含:症狀整體嚴重程度、劇烈搔癢發作頻率、疾病相關困擾程度、影響睡眠頻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對患者影響層面廣泛,在無法擁有正常生活情況下,患者可能對治療感到灰心。黃毓惠醫師指出,ADCT為皮膚科醫師的臨床利器,可做為治療階段的建議程序,將疾病控制追蹤紀錄納為治療指標之一,幫助醫師在有限的問診時間內,全面快速掌握患者情況,促進醫病雙向溝通治療規劃,更可藉此提升患者長期管理疾病的能力。長期治療穩定控制是關鍵 生物製劑從根源改善病灶朱家瑜醫師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最新的治療策略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及針對免疫路徑為導向,而生物製劑即是透過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因子進行阻斷,從根源改善病灶,同時降低副作用產生。如今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可大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若經照光3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即可申請健保給付。此外,今年5月生物製劑的適應症也拓寬至12歲至17歲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青少年患者。朱家瑜醫師強調,使用生物製劑不需進行抽血或尿液監測等風險管理,在臨床上是安全的治療選擇。根據2020年6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所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分析顯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之成年患者,癢感分數在用藥第2天就有明顯改善;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施打生物製劑,癢感有明顯改善並持續達52周甚至更長。現今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版圖完整,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異位性皮膚炎 這些地雷食物不要踩

異位性皮膚炎 這些地雷食物不要踩#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年型濕疹)困擾嗎?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成人也會受到影響,食藥署請台北榮總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為大家解惑過敏的困擾。2歲前好發於身體外側 2歲後好發關節內側陳俊仁醫師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在5歲前發病,約有70%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可能是患者基因突變,造成皮膚的結構缺損所致。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嚴重者還會流出組織液。而2歲之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皮膚會因為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與常見的口水疹和熱疹有什麼不同?口水疹只會出現在口水沾到的位置,也就是口腔周圍的皮膚。而熱疹(Heat rash)一般與熱和潮濕有關,有時則是乳液造成汗腺阻塞,導致背部、皮膚的皺褶處出現隆起的疹子,又稱為「痱子」或是「汗疹」,如果合併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紅或是出現膿包,需及時對症用藥。避開會過敏或富含組織胺的食物此外,在後天環境和食物誘發方面,病患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過敏原(塵蹣、黴菌、花粉、動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含皂鹼的洗劑、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食藥署提醒,在食物限制方面,要避開本身會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堅果、巧克力、帶殼海鮮、魚、牛奶、蛋),其次是避開富含「組織胺」或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如肉類、香腸、火腿、魚類、乳製品(起司、優格)、醃漬或罐頭食物、酒精類食物、番茄醬或香料、茄子、南瓜、香蕉、鳳梨、柑橘類水果等食物,以免組織胺造成皮膚搔癢,若再繼續攝取會誘發過敏的食物,可能會讓症狀惡化。

搔癢脫屑反覆惡化 新型生物製劑改善

搔癢脫屑反覆惡化 新型生物製劑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十九歲的李姓大學生,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全身乾燥脫屑佈滿紅疹,且因嚴重搔癢,常常早上睡醒後發現床單上留下斑斑皮膚搔抓破皮的血跡。由於傳統治療對其病灶改善效果有限,在經過皮膚科醫師綜合評估下,李先生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用藥兩週全身癢感顯著減少,皮膚病灶也在治療後2個月內大幅改善,讓他夜晚終得好眠。收治該名大學生的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澤源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發炎疾病,中重度患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且病情不僅會因季節性變化加劇,患者壓力變大也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此外,因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常伴隨劇烈癢感,患者易因搔癢難耐而抓破皮膚,除了感染風險增加外,患者的人際關係、生活品質等面向都會受到影響。傳統治療癢感改善不盡理想 患者抓癢抓到住院該名大學生於求學期間,因課業壓力繁重,異位性皮膚炎常常反覆惡化,強烈癢感常讓他抓癢抓到破皮。多處大面積的傷口常導致細菌感染引發膿痂疹,有時細菌感染嚴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還因此住院兩次。直到去年二月,在廖澤源醫師的建議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症終獲大幅度改善。廖澤源醫師說,傳統治療多半以外用類固醇為第一線治療,搭配口服抗組織胺來減輕癢感,打破癢-抓惡性循環,病情控制不佳者可能會短暫使用系統性類固醇(口服或是注射)治療,或嘗試用免疫抑制劑或紫外線照光治療。系統性類固醇有生青春痘、毛囊炎、水腫、食慾暴增、精神亢奮睡不著、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口服免疫抑制劑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或血球減少需要定期抽血監測;紫外線照光治療雖安全,但患者每週至少要照光治療2-3次,在今日繁忙的工商社會中,患者常難以長期配合。廖澤源醫師提到,當前問世的藥物中,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優異,可精準抑制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分子,有效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較不擔心嚴重且可怕的副作用,適合長期使用。健保通過給付新型生物製劑 重度患者有望受惠廖澤源醫師說,大部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於生物製劑治療的療效都相當好,約一至三個月內就會看到病灶明顯出現改善,針對患者最在意的癢感問題也能有效控制。過往,因新型生物製劑治療成本較高,患者經濟負擔沉重。所幸,患者的需求被政府看見,於民國108年12月起,健保開放給付新型生物製劑療程於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若嚴重度指數(EASI指數)超過20分且皮膚患病體表面積大於30%,在1週至少2次的紫外線照光治療3個月及先後使用2種口服免疫抑制劑各3個月治療都失敗後,有機會向健保申請給付生物製劑治療。廖澤源醫師表示,不符合健保申請資格的病友也無須氣餒,自健保開放給付後,生物製劑自費費用也降低許多,經濟許可的中重度患者可主動洽詢皮膚科專科醫師,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受最新生物製劑治療控制異位性皮膚炎。廖澤源醫師呼籲,面對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抗戰,雖然過程難熬但千萬別放棄,也不要因此灰心放棄治療或嘗試不確定療效的民俗偏方,以免治病不成反延誤惡化病情。目前異位性皮膚炎已有突破性的治療問世,病友們只要積極遵照醫囑,就有機會恢復生活品質,甚至突破疾病限制完成夢想。為鼓勵異位性皮膚炎的成人病友們勇於追夢,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舉辦「『異』氣相挺、『異』外人生—勇敢追夢『異』起挺你」病友圓夢計畫,募集適當治療後的中重度病友。詳細資訊請參閱「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網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液是皮膚屏障的好朋友 該如何選?

乳液是皮膚屏障的好朋友 該如何選?#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天生都有特定的皮膚屏障保護能力,也就是皮膚先天的體質。像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因為聚絲蛋白Filaggrin基因缺乏等因素,天生的皮膚屏障比較脆弱,因此缺乏對外在的保護,容易反覆發炎感染;或是有些人先天有過敏體質,這時候皮膚屏障如果不健康,也容易誘發濕疹發作。「體質」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運用保養品來後天補強。修復皮膚屏障最重要的好朋友,就是乳液。乳液的選擇罹患皮膚炎的病人,每次到皮膚科門診,都會聽到皮膚科醫師宣導要「塗乳液」保養。但病人很常反問:「我知道要塗乳液,但是究竟要選擇哪一種呢?」由於門診時間比較短,很難鉅細靡遺的說清楚。乳液的選擇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乳液使用得當,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輔助我們皮膚屏障的修復。但是如果選擇了不正確的乳液,也可能造成痘痘、過敏,或是皮膚發炎。使用乳液的正確時機,應該是擦乾後皮膚上還有一點微濕的狀況下,抹乳液可以達到保濕鎖水的作用。但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為皮膚隨時都處在乾燥的狀況,皮膚屏障受損的情形下,因此乳液塗抹的頻率更需要每天搽4-6次以上。化妝水在使用之後,如果不及時塗抹乳液,反而會造成更多水分經皮膚散失到環境中,反而更乾燥。封閉性保濕劑乳液乳液的保濕成分基本上分成兩大類,主要修復皮膚的「皮質層」和「保濕因子」。 其中一類屬於封閉性保濕劑Occlusive , 主要用來鎖水,類似皮質層的作用,在角質層形成疏水的薄膜,把水分鎖在皮膚裡。這類型的保濕劑大都比較油和厚重, 包括了大家常聽到的凡士林、礦物油、羊毛脂、角鯊烯等等。潤濕性保濕劑乳液潤濕性保濕劑 Humectant,可以補充吸引角質間的水分,常見的成分包括玻尿酸、尿素、甘油、丙二醇、維他命B5等等。如果單純使用保濕劑,而未同時用封閉性保濕劑鎖水,容易造成水分散失。單純使用化妝水而不用乳液,反而會讓皮膚容易變得乾燥,不是塗起來水水就好,如果不加以鎖水,會把皮膚的水分散發掉。正確保濕應兼具「保濕」和「鎖水」功能敏感性肌膚的病人,最好避開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妝水,或是具有香精或是paraben成分的乳液。讀者朋友發現了嗎?與其去買昂貴的保養品,還不如學習正確的保濕原理和方法,才不會落得花大錢卻還傷害皮膚的狀況。乳液在皮膚的保養和治療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皮膚在發炎受傷之後。就算是痘痘肌膚,在治療痘痘的時候容易出現外油內乾,因此更需慎選適合的乳液。接受雷射治療或是果酸換膚之後,必須要加強保濕,加速皮膚的修復,才不會因為皮膚發炎出現色素沉澱等問題。倘若皮膚屏障不夠健康, 容易出現乾燥脫皮、皮膚敏感、長期發炎,進而造成色素沉澱和皮膚老化等麻煩的問題。(本文摘自/黑斑白斑有話要說/大塊文化)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患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的張姓國二生,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導致年紀輕輕就已罹患白內障;又因眼睛癢而經常用力揉眼睛,竟導致右眼「視網膜剝離」。所幸手術治療後,搭配眼用免疫抑制乳劑點眼治療,目前恢復良好。提醒家中如有過敏兒,家長應叮囑避免過度揉眼,如用藥或冰敷後仍不適,務必儘速就醫。眼睛癢常揉眼睛 導致視網膜剝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節氣進入秋季,正是過敏好發期,張同學左右眼矯正視力原本分別為0.8與1.0,但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使得類固醇導致早發性白內障,雙眼視力驟降至0.1左右;加上她常因眼睛發癢難耐,常忍不住用力揉眼睛,經常反映上課看不到黑板,在家長陪同下前來看診,白內障術前散瞳詳細視網膜檢查,赫然發現右眼視網膜竟已經剝離。 林純如補充,在同時治療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的手術過程中,發現張同學的右眼視網膜裂孔大於90度,已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所幸術後網膜復位良好。雖然左眼也有白內障情形,但還未併發視網膜剝離,為避免狀況惡化,特別提醒張同學千萬不可太用力揉眼睛,畢竟眼睛是纖細精巧的器官,必須細心呵護。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林純如指出,至於類固醇,雖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藥物,但對於體質特殊的患者來說,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容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等,往往令醫病相當兩難。而類固醇並非不好的藥物,只是對於類固醇有不良反應的患者,目前可透過經衛生署核准的眼用免疫抑制乳劑治療,一天點四次,能有效減緩局部免疫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林純如介紹,免疫抑制乳劑具抗發炎作用,可抑制細胞調節反應的發生,降低對結膜的破壞,不過有些患者使用時眼部可能出現暫時性疼痛,或是眼部刺激的情形,都屬於正常現象。臨床實驗發現病患畏光、流淚、搔癢以及黏性分泌物的症狀可隨著時間有所改善,且可減少後援藥品局部性類固醇的使用。有過敏體質 勿用力揉眼睛林純如提醒,家中有過敏體質孩童的家長,除了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外,須留心眼睛發癢時,孩子容易揉眼睛,當力道抓不準過於用力,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因此學童檢查視力時,不僅需散瞳精確檢查眼睛度數,更應確認眼前部水晶體清澈程度、眼後部是否有視網膜病變等情形,才能讓過敏孩子依然擁有好視力。

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八年無法升學工作

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八年無法升學工作#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逢季節交替,天氣忽冷忽熱,總是讓方先生心驚膽顫。八年前,方先生大學畢業前夕,全身皮膚突然搔癢無比,不僅四肢伴有紅疹、脫屑,身體軀幹同樣乾燥甚癢,體表面積滿是紅疹,常因搔抓使皮膚破皮流血,還因此細菌感染,緊急住院治療後,確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自從發病後,情況始終不見好轉,多年來反覆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療,大學畢業後無法繼續升學、找工作,也因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導致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產生,方先生表示「八年來從不知道不會癢是什麼感覺。」異位性皮膚炎為常見疾病 成人患者高機率為中重度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怡行主任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國人常見疾病,患者因過敏加上體表產生絲聚蛋白的基因突變,皮膚天然保濕因子不足,導致皮膚表皮保護力下降,皮膚容易受到外來刺激影響發炎,典型症狀為紅腫、搔癢、乾燥;致病原因複雜,可能與基因、免疫系統及環境過敏因子有關。根據臨床統計,小孩與成人都有可能發病,但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有相當高的機率可能是中重度患者。陳怡行主任指出,目前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治療方式,包含局部塗抹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光照治療等,但傳統治療較不具專一性,容易在壓制患處症狀的同時,也影響了正常免疫系統的運作,還得擔心可能的副作用及影響肝腎功能;倘若降低藥物劑量,卻又無法成功抑制皮膚發炎反應,常常讓醫師在臨床治療上陷入兩難。新型生物製劑 治療後有明顯效果「新型生物製劑出現後,治療才終於有突破性發展,方先生很幸運是第一批使用到的病人,治療完第二天他的全身癢感就消失了,三個月後全身紅皮症狀消退,到第四個月皮膚已開始出現一般皮膚該有的水嫩光澤。」陳怡行主任說,現今方先生的患處已有明顯的改善,僅有輕微徵狀,三個月前也已找到工作,順利回到職場。陳怡行主任解釋,新型生物製劑與傳統治療差別在於「藥理機轉」,其特性為精準抑制細胞激素,透過對異常且過度免疫發炎重要因子做阻斷,有效減緩「第二型免疫反應」進行,達到抑制發炎連鎖反應,用藥後有大幅改善癢感,也能幫助重建皮膚障蔽功能,同時因為生物製劑是蛋白也較沒有肝腎負擔的疑慮。陳怡行主任建議,現階段雖然尚未找到方法完全根治異位性皮膚炎,但相較過往療法,新型生物製劑副作用較少,也有機會協助症狀嚴重的病友找回過往生活品質,就像是一種「改變人生的藥物」(life-changing drug),「病友們別灰心,可以將自己的狀況好好與醫師討論,遵從醫囑好好治療,一定能找出一個兼顧生活品質與控制症狀的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廣!病友易憂鬱焦慮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廣!病友易憂鬱焦慮#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常面臨皮膚搔癢難耐、掉皮屑、流湯流膿等困境,因病症影響廣,患者生活品質、夢想實踐均受衝擊。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攝《異外人生 異氣相挺–勇敢追夢我挺你》挑戰極限微電影,盼喚起民眾對異位性皮膚炎之重視,也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因現在已有劃時代的治療問世,新型生物製劑可望有效控制疾病,活出精采「異」外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常見症狀為搔癢難耐、脫屑、紅疹等。朱家瑜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其實是一種會反覆發生的慢性疾病,病友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要與其對抗。傳統治療待加強 病友夢想實踐受阻礙朱家瑜醫師提及,患者最在意的病症是「搔癢感」,因搔癢感大幅影響睡眠品質。然而,對於患者而言,傳統治療對於癢感改善仍有待加強。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有三部曲可參考,第一部以保濕劑、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為主;第二部可加上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第三部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但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會全面壓制免疫系統,患者可能免疫力降低,若自行停藥也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發炎反應,患者易陷入惡化→用藥→停藥→再度惡化的惡性循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賴柏如醫師引用國外成人病友調查為例,超過7成病友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受到影響、7成表示運動或興趣受到限制、5成表示夢想實現受阻。此外,根據皮膚病學研究雜誌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焦慮及憂慮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2倍以上。挑戰極限影片首映 盼各界重視患者需求為鼓勵病友恢復治療信心、呼籲大眾給予病患支持,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推出《異外人生 異氣相挺–勇敢追夢我挺你》微電影。特邀胡先生分享他的「異」外人生,講述曾因為疾病影響工作、阻擾跑步的夢想,在積極治療後成功挑戰馬拉松的故事。兩位醫師亦同步呼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除了日常照護外,也可主動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透過積極治療,走出異膚人生。

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須從這三項齊改善

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須從這三項齊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又叫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atopic eczema),常見症狀包含發癢、紅腫,以及皮膚龜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皮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異位性皮膚炎常因皮膚搔癢 影響睡眠、課業和情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致病原因包括遺傳基因、環境誘發因子、免疫功能失調、皮膚屏障功能的缺陷等等。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睡眠品質和情緒,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四歲女童癢到抓破腳底流血不能走路必須包紮紗布!連七歲的哥哥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皮膚粗糙甚至苔蘚化,周遭皮膚色素沈著或有疤痕化組織,兩兄妹雙雙掻癢抓到體無完膚。抽血檢測發現,小兄妹兩人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簡稱IgE)都超過五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可能的過敏原達二十多項。臺中慈濟醫院小兒免疫科余孟恭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與反覆發作的皮膚搔癢發炎病症,發生主要原因與遺傳基因、環境誘發因子與個人免疫及體質有關。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必須從藥物、飲食與環境三管齊下余醫師表示,用藥方面依症狀使用免疫製劑、抗組織胺與類固醇制劑,改善過敏。飲食部份衛教父母,避免讓孩子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海鮮、花生、牛奶、堅果、小麥與油炸食物等,以降低皮膚搔癢的機會。多吃富含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鋅(Zn)的綠色蔬菜跟水果。洗澡時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或鹼性肥皂、選擇較為柔軟舒適寬鬆透氣的衣服,塗抹含油量較高無香精、無酒精、低防腐劑的保濕劑,此外,居家環境則須減少灰塵、勤換寢具減少塵蟎曝露。 余孟恭補充,有些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個案可能需要長期調理,小兄妹在家長充分配合下,治療月餘,病情已明顯控制並呈現穩定,皮膚逐漸重現平滑正常狀態,尤其哥哥在皮膚改善後,食欲變好,體重、身高都有增加,進步明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