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

新婚就發病!女子行動不便、上下樓全靠丈夫背

新婚就發病!女子行動不便、上下樓全靠丈夫背#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剛新婚類風濕性關節炎就病發,家事、日常活動先生通通一把抓!30年病史的徐小姐回憶起新婚期間連最基本的切菜都無法做,還得麻煩先生背著她出入的日子,仍感到十分愧疚。但也因為家人無私的支持與照顧,讓她有了積極面對治療的信心與決心,她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關節炎已三年,目前情況相當良好。徐女士表示,當時的醫藥環境不如現在,使得病情無法有效控制,連張嘴、梳頭等簡單動作都十分困難,更一度全身關節疼痛、僵硬,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只能由先生背著她下樓。看到丈夫如此辛苦,要工作又要照顧她,自己卻連做一頓飯慰勞也沒辦法,為此相當沮喪,而情緒一不好,情況就更容易惡化。但看到家人的憂心,她決定要以積極和堅強的心態面對疾病,但多年來使用傳統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病情,3年多前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疼痛獲得顯著緩解、關節活動度也明顯改善,生活品質因而大為提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張棋楨醫師表示,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目前多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生物製劑的選擇,醫師建議應優先以療效及安全性為主。● 安全性/因生物製劑是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達到調節免疫機制,減輕發炎的同時也會降低免疫力,感染風險也隨之提升,因此若選擇「半衰期短」的藥物,可因為代謝快、在體內停留時間短,較能降低感染風險。● 療效性/透過施打針頭的改善,降低恐懼、增加治療意願與療效,新型生物製劑注射筆在施打過程中完全看不見針頭,降低患者對於針頭的恐懼,並且不需額外抽取藥劑。這樣的隱藏式設計,研究指出可增加病友3成的治療意願,進而強化病友持續治療信心,提昇治療成效。

關節腫痛、發炎 生物製劑緩解病況

關節腫痛、發炎 生物製劑緩解病況#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手部關節是否時常感到疼痛、腫脹,甚至發熱?早晨起床覺得跟木頭人一樣、全身硬梆梆?皮膚上出現不明紅斑?若出現上述症狀,民眾要當心免疫系統出狀況!為提昇民眾對於風濕免疫疾病的認識,花蓮慈濟醫院今(1)日舉辦衛教講座,提供正確的知識與治療觀念,民眾反應相當熱烈。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董事長李修身醫師表示,風濕免疫疾病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的全身性疾病,發病原因相當複雜、影響範圍也廣泛,如退化性關節炎、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肌腱炎與纖維肌痛症等皆是相關疾病。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出錯 可藥物與復健治療並用關節炎疾病不只種類繁多,治療方式也會依據疾病惡化程度不同而有客製化的藥物需求。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潘郁仁醫師說,針對中、重度僵直性脊椎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目前的治療趨勢是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是利用生物蛋白質合成的藥劑,相較傳統口服藥物副作用低、安全性高,治療成效也較好。除藥物治療外,復健科梁忠詔主任也呼籲關節炎患者應進行適度運動,保持關節活動能力以及肌耐力,減緩病情惡化時可能發生的關節退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門#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65歲,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長達10年,最近因為胸悶不適,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心血管疾病。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黃文男醫師表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除了疾病本身的影響,再加上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呼籲民眾應及早並積極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將發炎症狀控制好,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成關節變形 黃文男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由自體免疫障礙所引起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的長期慢性炎症,這種炎症會造成關節變形直至殘廢,甚至因關節痛楚及磨損而失去部份的活動能力。除此之外,因為疾病本身也可能對於關節外的組織,包括:皮膚、血管、心臟、肺部及肌肉等造成影響。根據血管醫學臨床與研究資料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腦中風的風險也有1.7倍,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同。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會較一般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則比一般人低,容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類風濕關節炎治療 目前以口服藥物及生物製劑為主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患的治療方式,黃文男醫師說明,傳統治療方式以口服藥物為主,像是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抑制劑等,一般大約三個月到半年才能看到明顯的改善。醫師也提到,近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邁向另一個里程碑,從口服的藥物治療,轉而以針劑為主的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最快2星期就有明顯改善黃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藥物治療,生物製劑不是化學合成的藥物,而是以細胞、細菌等物質,製成類似疫苗的針劑,比起傳統藥物治療最少需要3個月才能發揮藥物的效果,生物製劑最快兩星期就會有明顯改善。台灣約在10年前開始核准使用生物製劑,接受傳統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患者才可申請健保給付。去年起健保又給付一個新的長效生物製劑,施打的次數延長成一個月一針,對於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但黃醫師提醒病患,在使用生物製劑前,都必須透過完善的篩檢計畫,避免副作用的產生。雖然部分口服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藥物,被認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聯,但黃醫師仍提醒患者,並不是所有藥物皆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相對來說,有效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也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因此,民眾不應拒絕服用所有藥物,正確做法應是與醫師討論治療的計畫,包括口服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才能有效控制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偏方恐致命 乾癬治療武器多又有效

偏方恐致命 乾癬治療武器多又有效#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曾是棘手疾病,讓醫師們力不從心,但近10年來治療武器大躍進,目前病友們只要積極接受適合的療程,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民眾千萬勿聽信偏方,以免得不償失。乾癬是因免疫力失調所引起,並非免疫力不足而造成,病患和家屬常會有許多錯誤迷思,以為多服用補品或健康食品就能間接改善病情,但往往弄巧成拙,反而使體內免疫反應旺盛,讓病情更加惡化;更有許多不肖人士利用病友們「想根治」的脆弱心理,向患者販售偏方、中草藥保養品或是遠赴國外接受換血治療等不實療程,可能得不到治療效果,嚴重者還可能致命。醫療進步 乾癬不再讓醫病雙方頭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何宜承醫師表示,10幾年前醫藥技術較不發達,治療效果常無法達到病患期待,面對病友們的失落,醫師往往也只能口頭安慰,但目前乾癬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如外用藥物、照光療法、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甚至最新一代的生物製劑,不僅能依照病情嚴重度選擇用藥,同時有健保給付,降低民眾負擔。省時又省力 生物製劑成效如虎添翼過去乾癬治療效果不彰,病情時常復發,導致病患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醫療的進步,讓中重度乾癬患者節省許多就醫時間、還能有效控制病情,如健保給付最新的生物製劑為例,前2針需隔一個月施打,後續只要每3個月打一針即可,病友們不需來回奔波。何宜承醫師鼓勵病友們,不論輕度或中重度病灶,若以西醫治療為主、健康生活型態為輔,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除了醫師的專業評估和診斷、幫助病患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外,他們自己也應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醫病相互合作才能有效穩定病灶。

「屑」花紛飛好可怕 乾癬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現生機

「屑」花紛飛好可怕 乾癬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現生機#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45歲的許小姐是名重度乾癬患者,因為手腳會出現紅疹、脫屑等現象,加上身體會不時飄下白屑,身邊朋友因害怕傳染而紛紛走避,使得許小姐越來越不敢出門,也因此患上輕微的憂鬱症。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醫師表示,其實乾癬只要經過治療,針對個案病況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是可有效控制病情、和常人無異的。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生物製劑等,其中,生物製劑為最新的治療方式,且為健保有條件給付,呼籲患者應有著正面的心態,聽從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乾癬的病症。吳介山醫師進一步說明,多數民眾對於乾癬有著三大錯誤觀念,分別如下:第一、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第二、乾癬就是傳染病;第三、不用看醫師,塗藥就可以治乾癬。事實上,乾癬不是傳染病,但因手腳、全身呈現潮紅性紅斑、伴隨白屑脫落,再加上「癬」亦指黴菌感染,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吳醫師呼籲,若是病患有想治療的決心,應該前往皮膚科進行適當、正確的治療。乾癬療法各有效果 生物製劑健保有條件給付目前針對乾癬患者可採用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治療或生物製劑等模式,而上述療法其實各有其療效,且彼此間交替或併用也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議患者向皮膚科醫師諮詢,針對個人病情及生活型態,設計量身訂作的治療模式。其中,乾癬症狀較輕微者只需要使用外用藥物治療;而中重度的病患則需數種方式合併使用(外用及口服藥物、照光治療或生物製劑)等。吳介山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是目前最新的治療模式,短效的生物製劑1週施打二次;中效型2週施打一次;長效型12週施打一次,可免去頻繁擦藥、換藥、吃藥跟照光的時間,且臨床上治療效果高達7成以上。但提醒病患,使用生物製劑必須留意是否有潛伏性結核菌感染、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等狀況,需先由皮膚科醫師進行全面性的評估篩檢後才能使用,以避免藥劑誘發潛伏感染的風險。吳醫師補充,由於生物製劑治療的費用不低(平均每周約需花費8-9千元),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使用,但需事前提出申請且符合相關規範,如:長期乾癬病史、使用過2種口服全身性藥物以及規則接受紫外線光照治療3個月以上,如果效果不彰且乾癬嚴重程度(PASI)達10分以上,再通過健保局專案審查通過後,才能享有健保給付。呼籲病友,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消極逃避而將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因為心理情緒壓力也是造成乾癬病情惡化的主因,惟有用正面心態、和皮膚科醫師相互配合,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

幼年型風濕 生物製劑可治療

幼年型風濕 生物製劑可治療#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要快樂且開心,但是有一群小孩,卻沒有辦法像一般人一樣,快樂的成長;而這些孩子,就是罹患了「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症,此病症盛行率雖不高,但是,不幸罹患此病的孩童,對於其成長的過程,無疑是蒙上了一層陰影。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俞欣慧說明,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男女比例為1.7比1,常發生於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平均診斷年齡為12歲,病童在早期時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且好發於大關節,發炎時間通常超過6個星期以上。由於初期症狀常會與生長期關節疼痛混淆,以致容易被忽略延遲就醫,導致眼盲、駝背,甚至關節變形,需終生倚靠輪椅活動,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遂成為影響疾病控制成效的重要關鍵。針對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楊曜旭說明,目前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搭配手術與復健。傳統治療包含「類固醇製劑」、「免疫抑制劑」等及其他「非類固醇性抗發炎劑」,但可能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隨著醫療逐漸進步,此病的治療方式也漸多,而目前有生物製劑可供選擇,副作用比起類固醇較不易引起,也不會影響孩童的發育情形,但是,有極低的可能性,會使潛在肺結核發病。而目前經醫師診斷病症嚴重之患者,可申請健保給付,但是未達標準者,則需自行付費。

「癬」見生機!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

「癬」見生機!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體四處都是紅色斑塊且伴隨著飄散的白色碎屑,嚴重時還會有出血的狀況,恐怖的症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乾癬患者的心聲誰知道?相較於其他皮膚病,乾癬患者因治療時間較長且不易被治癒,導致許多病患容易放棄治療;此外,可怕的外觀常被人誤以為是傳染病,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紀景琪博士表示,目前已有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生物製劑可幫助患者得到良好控制,建議患者應要積極走出來接受治療,重建自信人生。患者小張在當兵時發現身體出現乾癬,全身長出紅色斑塊伴隨產生銀白色皮屑,甚至產生出血的狀況!進入職場後因公務需求穿白襯衫,結果因為乾癬使襯衫血跡斑斑,造成小張與同事相處起來心理壓力極大,不僅人際關係不好還因此丟了工作!紀景琪主任指出,傳統治療乾癬的方法有塗藥、服藥及照光治療,範圍小的病患會先使用塗藥治療,若無法得到控制,才會建議加入照光與服藥治療;但因為照光治療需要每週兩至三次、吃藥則易有嘴唇乾裂、鼻黏膜乾燥、噁心、疲倦等副作用出現,加上傳統治療對部分患者的療效並不明顯,反而加重患者身心負擔進而放棄治療。為了改善傳統治療的困擾,目前台灣已有三種生物製劑可幫助乾癬患者紓解症狀,其中,新型生物製劑在今年五月已通過健保給付。三種生物製劑在效用與機轉上也大不相同,療效方面新型生物製劑成效高達七成,較舊型生物製劑多出兩成;病人方便性而言,新型生物製劑一年只要四針,患者使用後兩週病灶會漸漸消失,舊型生物製劑會因症狀不同注射針劑的次數也不同,一年甚至需要施打104針,無疑是增加病患的不便! 紀景琪主任呼籲乾癬病患,新型生物製劑是針對中重度以上的乾癬病患使用,故健保局限制病患需以服藥或照光等傳統方式治療半年後,依然效果不佳或因傳統治療而產生併發症者,才能夠專案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同時提醒患者,雖然乾癬無法被治癒,但是目前已有許多新的治療方法問世,只要遵循醫囑用藥且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多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擺脫乾癬的夢靨,重新擁有正常生活。圖:乾癬病患治療前後比較(左為治療前)(照片來源/紀景琪主任提供)

醫訊/乾癬福音 新型生物製劑效果佳

醫訊/乾癬福音 新型生物製劑效果佳#生物製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上有許多大範圍的紅色斑塊且伴隨著銀白色的屑屑、部分區塊甚至出現膿皰、流血,常被旁人認為是傳染病而不敢靠近,小吳是一名中重度乾癬病患,因乾癬症狀看起來可怕,使得小吳無法跟人群接觸而封閉自我。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藍政哲呼籲,目前醫界對於乾癬的研究資訊越來越多,控制病情的機會也相對增加,乾癬病患可多留意專業醫師所提供相關衛教資訊及講座,瞭解乾癬的治療訊息,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治療。傳統乾癬治療可分為外擦塗藥、口服藥物及照光治療等三種,小範圍的乾癬病患可照醫囑單項使用治療,但卻常有療效不佳與時間太長的問題影響病患治療意願,如:塗藥治療對於範圍大的乾癬症狀效果較不明顯、口服藥物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照光治療則因次數過頻繁,病患較難持之以恆。對此,藍政哲說明,目前已有針對中重度病患研發出新型生物製劑,為長期受乾癬所苦的病患帶來新的治療轉機。乾癬生物製劑有三種,五月份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生物製劑只需三個月施打一次,可減輕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身心負擔;不僅如此,新型生物製劑治療效果最好的情況可在兩個月內使病患表皮病灶完全消失!相較於傳統治療方法,其療效更為明顯,讓許多病患都能受益。但由於此藥物是針對中重度以上的乾癬病患使用,故健保局限制病患需以服藥或照光等傳統方式治療半年後,依然效果不佳或因治療而產生併發症者,才能夠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藍政哲呼籲病患,遵循醫囑用藥且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多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擺脫乾癬的夢靨,重新擁有正常生活。同時也提醒,乾癬是一種全身慢性發炎反應,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產生,所以患者最好能夠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以維護自身健康;另外,也可藉由參與相關衛教講座增加對乾癬的認識及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十月底於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舉辦「不要懷疑 話癬為夷」的乾癬衛教講座,邀請皮膚科醫師針對乾癬可能引起的問題和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做進一步說明。名稱:不要懷疑 話癬為夷時間:101年10月27日(六)下午2:00(1:30開放入場)地點:高雄市立大同醫院9樓會議室(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洽詢:07-291110155轉8034大同皮膚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