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

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10人染疫,防疫再度拉警報,近一年來,民眾雖已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但如何脫口罩也是一門學問,ICU醫師陳志金透過臉書提醒大家,如何脫口罩也很重要,並將日前瘋傳的「世上最可怕的6件事」星座哏圖改成「脫口罩篇」,說明脫下口罩後要避免的6件事。1.脫下口罩放在桌上2.脫下口罩,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3.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4.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5.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6.脫下口罩,內外面交換再戴將用過的口罩剪碎 反而曝露在危險中陳志金指出,當口罩擋下有病毒的飛沫後,如果將口罩放置在桌面上,就等於將病毒傳染給下一個接觸到桌面的人。脫下的口罩應將其向內對折再對折,將外層污染面包在裡面,並用帶子綑起來後,再丟入有蓋的垃圾桶,口罩丟棄後一定要洗手,在還沒洗手前,不要碰觸眼口鼻。有民眾擔心丟棄的口罩會被不肖業者回收再利用,因此會將用過的口罩剪碎丟入垃圾桶,陳志金提醒民眾千萬別這麼做,因為「在剪碎的過程中,反而讓自己曝露在危險中」。進家門口就把口罩丟棄 避免病毒入內此外,不要為了節省而把內外面交換戴,因為這等於把污染面直接和嘴巴接觸,除了沒有保護效果,還會和病菌接觸。最後陳志金分享自己處理口罩的流程,他習慣到家門口或車庫時就把口罩脫下丟棄,洗完手才進入屋內,盡可能降低將病毒帶入家中的機會。

防邊境社區淪陷 專家:新冠比SARS難防

防邊境社區淪陷 專家:新冠比SARS難防#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目前已有2醫師、4護理師、1外籍看護、3名確診者家屬染疫,院方20日持續進行清空計劃,協助患者轉院,各大醫院也加強門禁管制探病訪客時段、人數和陪病限定。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全球疫情從聖誕節過後持續上揚,而讓人憂心的國內醫院群聚感染也出現,目前除了嚴守邊境,也要同步因應社區風險增加。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就有傳染力等6特點 防疫嚴苛挑戰石崇良應邀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演講「後疫時代醫療政策藍圖」時指出,許多國家醫療體系都面臨崩潰,設定哪些患者要救或放棄的規則,讓人感到非常沉重。醫護人員為高風險族群,現在剛開始有本土個案,更要努力防護踩下煞車。雖然17年前有SARS的經驗,但新冠肺炎有許多差異,對於醫療體系的挑戰包括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就有傳染力者,推估半數個案來自無症狀或潛伏感染、輕症患者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重症患者無特效藥、感染者恢復期很長,這些都對防疫帶來嚴苛挑戰。石崇良指出,目前的防疫目標與策略,主要減緩散播速度來降低對社會的衝擊,從邊境出入境再加嚴,並落實居家檢疫及大型集會活動的防疫;第二個策略則是保全核心人力,維持醫療體系運作,在醫院內落實「分艙分流」,減少跨區交叉感染機會,降低感染擴散和速度;第三策略則以透過人員健康管理、擴充檢驗量能與指定檢驗網路、強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重症照護資源。建立敏捷有彈性的醫療體系 確保醫療人力運作台灣醫療體系在疫情的衝擊,面臨許多挑戰,因應疫情發展出的新常規,石崇良提出包括加速學習、建立照護標準、保全醫療人力、遠距醫療照護、公共衛生危機整備、健康不平等情況更加嚴重等,都值得大家注意。此外,發展整合性健康照護模式等多項醫療政策,建立敏捷、韌性有彈性的醫療體系,才是各界要努力的目標。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來自印度北部齋浦爾(Jaipur)的皮膚病理科醫師哈許(Dr. Harsh Mahesh Jakhetia),2019年申請至衛福部台北醫院參與為期一年的醫師專業培訓課程,如今將期滿踏上返鄉之路,面對印度疫情大爆發,院方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讓他能安心搭機,哈許感謝醫療團隊的照顧,回國後一定要分享台灣經驗。一度想回印度避難 「幸好沒衝動放棄受訓」哈許2019年透過國際皮膚病理委員會醫師吳育弘介紹,申請至台北醫院「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TIHTC)」培訓,沒想到來台不久就遇上疫情最嚴峻時期,當時曾想過回印度避難,但幾周後看到印度疫情大爆發,不禁感嘆「幸好當時沒有衝動放棄受訓」。哈許表示,培訓期間體會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與經驗,特別是優秀的防疫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包括門禁管制、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出示健保卡及告知旅遊史等,並隨著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疫策略,成果全球有目共睹。院方贈防疫面罩、護目鏡讓他安心搭機隨著培訓期滿將返回印度,哈許表示,在台期間一直都很安心,在返回印度之際,原先很擔心印度防疫不夠安全,沒想到台北醫院院長鄭舜平及TIHTC為他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令他十分感動。在TIHTC的安排下,哈許體驗許多台式風情活動,他表示很慶幸在台灣只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就能搭乘捷運到處走透透,這一年培訓期間在臉書打卡許多景點、大啖台灣美食、分享培訓照片,儼然成了台灣最佳代言人。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鼓勵身心障礙者發揮繪畫創作才藝及潛能,衛福部台北醫院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第23屆「愛在畫中」身心障礙者巡迴畫展,鄭舜平院長表示,每名身心障礙者的作品都能呈現在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感受,台北醫院很榮幸能成為118名身心障礙者展示作品的舞台,歡迎民眾在就醫空檔能至2樓藝文展廊,透過欣賞畫作認識及肯定身心障朋友們的能力。癲癇學子用畫畫代替口說 創作「病毒怕了吧!」展出作品之一為高中生呂皇緯創作,患有頑性癲癇的他,比起說話更擅長以畫畫代替表達內心感受,因為老師有告知全世界正在流行可怕的病毒,所以想到要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防疫觀念創作畫作,取名為「病毒怕了吧!我有最帥防疫盾」,希望病毒趕快消失。 就讀國中的自閉症學生陳至源,則以台灣最強直播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主角,畫出防疫記者會的的畫面,並命名「防疫五月天」感謝所有辛苦防疫的人員,也表達可透過量體溫、戴口罩、飲食衛生進行防疫自我保護。鼓勵跨越疾病障礙 發揮潛能豐富生命台北醫院指出,藝文展廊是為畫展建立的舞台,希望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減低患者等待門診的焦慮、增加豐富多元的藝術視野,也讓醫病關係透過藝術的連結更親近,此次展覽作品也傳達正面力量,能鼓勵許多病友、身心障礙者跨越疾病障礙、發揮潛能、豐富生命。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2020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活動停滯,病毒摧毀世界原有的秩序,精神健康基金會日前公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國人精神健康指數較往年高,達83.3分。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每逢選舉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都偏低,今年有總統大選又遇到疫情,指數卻不降反升,創2002年以來新高,推測要歸功於台灣防疫有成。353萬人因保持社交距離 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雖然國人精神健康指數上揚,調查也指出,有21.4%民眾因疫情導致經濟狀況變得不佳,推估約有342萬人受到衝擊,連帶影響精神健康。在「個人價值」指標中,容易感到生命沒有意義、付出不值得、能力與特點沒有發揮、不滿意自己成就,以及不滿意自己的成就與身分地位。  此外,調查顯示約96.4%民眾認為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可見國人對疫情措施具共識,但也有22.1%、約353萬人因生活環境要保持社交距離,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顯示在對生命困境有把握、和別人相處得好、受別人尊重的精神健康指數偏低。每4人就有1人感孤寂 待業、喪偶、獨居者是「社會孤島」高危族群值得注意的是,每4名受訪者就有1人在過去一年中曾有沒人陪伴、不受重視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換算約有422萬人有過孤寂經驗。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表示,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孤寂感程度越高的人,精神健康狀況越不理想,呼籲政府重視及提高警覺,共同捍衛台灣社會的精神健康,防止弱勢族群的產生。「2020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於9月3~15日依性別、年齡、居住地,隨機抽取1082名20歲以上成人進行電話訪問。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世界疫情一波接一波,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目前國內疫情並沒有大規模擴散,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期間體重卻悄悄地一公斤一公斤上來呢?最近在門診碰到不少這樣案例,明明在家防疫活動減少聚餐也少了,在家也沒有吃很豐盛的食物,為什麼體重卻不降反升呢?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1.活動量減少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出門的機會減少,尤其健身中心、體育館等密閉空間,而活動量的減少會導致基礎代謝受到影響,基礎代謝率是我們身體在燃燒脂肪很重要的部分,熱量進出失衡就容易造成肥胖。解決方法:盡量住家附近找空曠的地方去活動,比如可以到公園、學校操場快走,除了避免跟人群近距離接觸又可以增加活動量。2.零食增加 戶外活動減少,相對在家看電視上網的時間增加,因此很多人會忍不住吃零食。雖然一口小零食熱量並不是很高,但通常不會只有一小口,累積起來熱量其實滿驚人的,另外非正餐時間進食容易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的失調進而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家裡不要放置零食,或將家裡已經有的零食點心送人,另外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手空閒下來,可以做一動態的活動例如種植園藝、溜溜寵物,真忍不住時可以趕快去洗澡或刷牙,轉移一下注意力。3.壓力增加 電視整天都在播報疫情的新聞,加上工作上的壓力,或小孩待在家的壓力,難免會讓人心情低落。當身體心理狀態處於壓力下時容易釋放壓力素,這會讓脂肪堆積且常常會藉由進食來釋放壓力。解決方法:負面新聞資訊少看,多看些正向有意義的節目,並盡量往戶外移動,找一些可以宣洩壓力的方法(例如運動、唱歌、欣賞美景),別讓壓力一直累積在體內,如果嚴重影響情緒或睡眠,建議找身心科醫師來幫忙調整情緒。4.作息混亂 由於疫情可能會影響原本的工作或生活步調,常常有朋友會因此作息改變,作息改變會影響賀爾蒙正常的分泌例如生長激素、退黑激素等,並影響身體活動尤其是睡眠時間,作息不正常或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基礎代謝降低,進而造成肥胖的問題。解決方法:可以像我一樣幫門診客人訂定生活(減重)計劃表,合理而規律的計劃並按表操課,制定自己的短、中、遠程目標,白天的時間盡量將室內窗戶打開或到外面接觸陽光,尤其早上8點及下午5點左右的陽光,其波長是最能幫助人體正常賀爾蒙的分泌與循環。5.營養不均衡 有些人害怕疫情,因此都不出門在家隨便吃,或者乾脆以零食泡麵或麵包果腹,速食餐的熱量大都以不飽和脂肪及精緻澱粉為主,而這正是肥胖的元兇,而且這樣的飲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身體代謝受影響,除了健康打折也會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少吃速食多吃天然的食材,另外,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提供菜單,到市場或超市自行選購食材回來烹煮,少油少糖外還可減少外食接觸人群,更可以吃的營養又均衡。以上就是常見的在家防疫變胖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溫青彥醫師)

防疫別耍廢 專家教你hold住體重

防疫別耍廢 專家教你hold住體重#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0,人類面臨電影情節中才會有的末日病毒疫情,新聞中充斥著滿滿的恐慌與不確定感。減重頓時不是重要的事情,避免自己成為新冠的受害者才是當務之急。但隨著疫苗研發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究,疫情終究會有控制住的一天。在此之前,如何在嚴峻的氣氛下還能維持體重,甚至能夠繼續的減重,在此給予大家一些建議。維持運動習慣 熬夜代謝變差容易發胖1.居家有氧運動以及核心鍛鍊。為防止疫情擴散,許多運動中心及校園在防疫期間關閉,民眾少了許多運動的地方。建議原本的運動時間要安排替代活動,可自由活動的民眾可以改為開放空間的健走或慢跑。如果是在隔離期間,在小空間裡可做的有氧運動包括跳繩,原地蹲跳等有氧運動,肌肉訓練包括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核心肌群的鍛煉等,也都能有效地維持新陳代謝及熱量消耗。2.睡眠要充足,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隔離期間不用上班上課很容易導致作息混亂熬夜晚睡,這時不但容易水腫,食欲也會控制不良,新陳代謝低落,隔離兩周後體重肯定上升。生活作息維持正常體重也會得到較好的控制。3.控制壓力與焦慮的情緒。若對於疫情的發展感到過度焦慮而導致壓力性的暴食,必須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避免體重上升不可收拾。均衡攝取營養 零食存放看不到的地方4.維持熱量控制與食物種類均衡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防疫物資裡面民眾最主要的食物選購種類是以澱粉類為主,包括米、泡麵、五穀雜糧粉等,這些都比較可長時間存放,蛋白質的部分包括肉魚奶蛋受限於保存期限必須短期定期補充,青菜與水果也是無法久存。以減重的角度來看,先吃菜再吃肉最後才是澱粉的順序才好。在物資充足的狀況下,不要都以澱粉類為主要攝取來源,要注意種類的均衡,否則一不注意體重就容易增加。5.避免攝取垃圾食物。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期間,因為限制外出,生活形態勢必會是靜態的活動居多,包括滑手機看電視追劇等,這時零食餅乾糖果很容易無意識的攝取,造成體重急速增加。建議家中盡量不要存放零食類的物資,真的要有也要少量,並且存放在不容易拿到看到的地方,減少攝取機率。6.水分攝取要充足。因為活動量降低所以水分攝取相對也會減少許多,不但影響身體的代謝,飢餓感也會增加。建議每日水分攝取量在每公斤體重30到50 CC來維持身體需求以及相對的飽足感。天佑台灣天佑人類天佑地球,願疫情能早日得到控制大家回到正常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楊智堯醫師)

旅行聚會約起來!免疫力也要超前部署

旅行聚會約起來!免疫力也要超前部署#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疫情趨緩,聚會、旅遊等社交活動開始恢復,不過因疫情長期待在家、少活動,造成免疫力下降,突然外出接觸病菌,很可能大病小病一起來。除了仍需嚴守防疫原則之外,也要讓免疫力超前部署,並做好呼吸道保養,才能玩的健康又盡興。全球疫情仍嚴峻 外出仍需遵守防疫原則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表示,目前國內雖無新增案例,但至6/19為止,全球新冠肺炎人數已突破八百五十萬例,完全無趨緩跡象,一旦邊境開放,國內疫情將隨時再起,千萬別掉以輕心。因此,開始增加社交活動仍要遵守防疫原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都是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由於目前無有效藥物和疫苗對抗新冠肺炎,只能靠身體免疫力,免疫力好,萬一感染也不易演變成重症。提升免疫力要從調整生活型態做起,作息正常、少菸酒,並養成運動習慣,室外運動比室內好,空污嚴重可改在室內,運動選擇以增加心肺功能為主。飲食方面以天然食物為主,少油、少鹽、少糖、少人工添加物,肉類勿攝取太多,以免引起身體發炎,進而影響免疫力。過度肥胖者最好從調整飲食及運動達到減重目的,研究發現,肥胖者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重症比例較體重正常者高,新冠肺炎也是,肥胖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免疫系統一直在工作而過勞,造成抗病能力下降,一旦感染,將增加重症及死亡機會。守護第一道防線 溫水加蜂蜜保養呼吸道維持第一線呼吸道的健康也是重要課題,有咳嗽問題要提早診治,平時若有輕微喉嚨乾癢、乾咳症狀,可在溫開水中加點枇杷膏或蜂蜜,可以止咳化痰,增加氣管黏液分泌,保持肺部濕潤,減緩對呼吸道的刺激,也可做為日常的生活保養。很多人因疫情而不敢或延緩就醫,久咳不處理,小病恐拖成大病。往往拖到影響睡眠才肯看醫生,蘇一峰醫師也特別提醒,只要感染病菌引發嚴重肺炎,肺部經歷一場大戰,肺泡細胞死亡之後,年紀越大,細胞再生能力就越差,肺纖維化風險就越高,一旦發生,將是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平時提升免疫力,做好日常保健,超前部署才是最佳防範之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