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怕熱別輕忽!甲狀腺問題恐上門

心悸、怕熱別輕忽!甲狀腺問題恐上門#心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林女士20年前就知道有甲狀腺高能症,但多年來沒有定期回診追蹤及好好服藥。直到最近連續10幾天的噁心、食慾不佳、心悸和呼吸急促加劇,身體越來越虛弱,昏倒在客廳。送急診評估檢查,心跳很快且合併心律不整,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緊急處理後回復意識,甲狀腺功能檢測報告仍依然是「甲狀腺高能症」。住院期間規則服用抗甲狀腺藥物與症狀治療,也評估處理心臟問題。甲狀腺賀爾蒙 幫助嬰幼兒發育、調節心肌等4主要作用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貴文說明,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即氣管前方、甲狀軟骨下方。分成左右兩葉,看起來像一面盾牌故名「甲狀」腺。甲狀腺會製造和分泌甲狀腺荷爾蒙,藉由分泌適量的甲狀腺荷爾蒙,扮演重要的生理角色,如(1)正常胎兒和兒童生長及中樞神經發育、(2)調節心跳、心肌的收縮和放鬆、(3)影響胃腸道作用、腎臟水分排出、(4)調節人體能量利用、產熱、體重和脂肪代謝。心悸、變瘦、怕熱或焦慮 恐是甲狀腺高能症狀「甲狀腺高能症」指甲狀腺過度製造和分泌甲狀腺荷爾蒙,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常見症狀為心悸、體重減輕、怕熱、顫抖、焦慮。甲狀腺有豐沛血流供應,甲狀腺高能症發作時,甲狀腺血流量會增加,可能在聽診時會聽到雜音,甚至觸診時感受到震顫。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是葛瑞夫茲氏病,典型症狀的病人有雙側甲狀腺腫大、凸眼、甚至脛前黏液水腫。6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臨床症狀以心臟和肌肉病變為主,年紀愈大典型症狀出現率減少,可能觀察到較小的甲狀腺腫、慢的心房纖維顫動、憂鬱。還有一種少見的甲狀腺毒症週期性癱瘓,通常表現於亞洲男性,在夜晚或早晨發生突然的無力癱瘓合併低血鉀症狀。甲狀腺對人體很重要,若有甲狀腺高能症狀,如心悸、變瘦、怕熱或焦慮,不可放任不管,應及早就醫診治評估,以免危害自身健康。

發燒倦怠當感冒?當心它在作怪!

發燒倦怠當感冒?當心它在作怪!#心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中年女性若出現前頸腫大疼痛、發燒、心悸、倦怠可別誤當感冒,很有可能是「亞急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有時與急性咽喉炎不易區別,往往會被當作上呼吸道感染處理,常經治療一段時間無效後,進一步檢查才診斷此病。似感冒症狀 進一步檢查才確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楊江奕指出,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限型疾病,意即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急性期常見前頸部位腫大疼痛、發燒、心悸、倦怠等症狀,其病程可分四階段,從急性期至恢復期,病程可達數個月甚至更久。楊江奕醫師說,診斷部分可詢問病史,有些患者在發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檢查可見發燒、甲狀腺腫大及壓痛。實驗室檢驗可從紅血球沉降速率(ESR)上升、甲狀腺放射碘攝取率(RAIU)下降、甲狀腺毒症、甲狀腺球蛋白上升等指數得知。以超音波檢查,可見甲狀腺腫大且呈局部低回音性,若有必要需進行細針穿刺做病理檢查。許多病症狀相似 醫生正確診斷成關鍵上述甲狀腺部位疼痛,除亞急性甲狀腺炎外,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淋巴瘤、葛瑞夫茲氏症、甲狀腺惡性腫瘤等亦可能產生甲狀腺疼痛,需在之間做鑑別診斷。治療上,輕症患者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若病情較嚴重則使用類固醇,通常發燒及疼痛症狀可在幾天內得到緩解。在復原後大多數患者可完全恢復正常,但有少數患者有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情形。處理亞急性甲狀腺炎之重點在於能正確診斷並及時給予治療,即能迅速減輕患者不適。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心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搶救及時,病人於當晚即回復意識順利拔管,並於一週內順利出院,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正常人感覺不太到自己的心跳,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通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胸悶外,常因為陣發性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通常心律不整可粗分為心搏過緩及心搏過速兩大類心律不整。以心搏過緩來說,輕則無症狀且無須用藥,只需定期追蹤,嚴重者需要住院觀察,如果問題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所以當民眾注意到自己心跳持續過低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求診,以免造成休克昏厥。心搏過速一發作容易致死 事前毫無徵兆至於心搏過速,絕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甚至可能會有昏厥的情況發生,在各種造成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中又以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且事先無任何前兆。林恆旭醫師表示,有鑑於各類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背後原因迥異,所對應到的治療也有極大差異,建議不管是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儘早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給予適切的治療。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心悸

(優活健康枉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律不整」是可怕的殺手!一名40歲的洪先生帶女兒到門診就醫時於診間外突然發病,失去意識,沒有呼吸心跳、測不到血壓,院方立刻啟動急救小組進行電擊急救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當心跳節奏變得奇怪就要懷疑是心律不整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恆旭醫師表,:心臟在人體內就像一具永不停歇的幫浦,規律且有效率地把血液送至全身。在心臟右心房上有一稱作竇房結的構造,會規律地放電,放出的電流透過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臟各處刺激心臟跳動。一般而言,正常人不太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所以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很有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心悸胸悶 無明顯症狀、不易偵測林恆旭醫師提到,「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統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及胸悶之外,常因為陣發性的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心律不整可分為許多種類,其中又以「心室頻脈」及「心室顫動」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林恆旭醫師提醒,不管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建議要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以給予適切的治療。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是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大宗,近年來因為高級心臟救命術及自動體外電擊器(AED)的大力推廣,使得許多罹患此類心律不整的患者有了活命的機會。大部分患者除了需要規則服用藥物之外,亦需接受體內去顫器的植入,體內去顫器可以在下次發病時及時電擊心臟救回病人一命。目前全國每年約有三四百名患者需要此類救命機器,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心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喝咖啡會心悸,若是你也是喝咖啡會心悸要小心,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心房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並進而容易引起腦中風;根據臨床統計,有心房顫動者出現腦中風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不得不慎。 心血管疾病及甲狀腺亢進都會引起心房顫動會隨著年齡增長有增加趨勢;根據統計,60歲以上盛行率為4%,80歲以上則增加到10%。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造成心房顫動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因為心血管疾病,也有人是因為心血管退化或是心肌病變,甚至是甲狀腺亢進也可能會引起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有4成沒症狀張嘉修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出現中風的機率都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之多;然而,心房顫動大約有40%沒有症狀,以致很多人並不知道有此疾病。所以,民眾若是有出現心悸、心跳過快或是心跳不規則時,最好能進一步就醫檢查。 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目前針對心房顫動已有很多治療方法,包括抗心律不整藥物、傳統抗凝血劑、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電燒手術以及左心耳封堵器。張嘉修醫師進一步指出,至於心房顫動病人要確診,必須要做心電圖檢查,並根據不同病況做治療;而且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也可以預防心房顫動的症狀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容易失眠?講話速度太快害的

容易失眠?講話速度太快害的#心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妳的聲音這麼沙啞,應該是聲帶長繭了吧?可是你還不到30歲啊!」這位已經吃了2年多安眠藥的女性患者,其實才26歲。「是啊!我的耳鼻喉科醫師也是這麼說,可能下個月就要開刀了!」「妳工作常需要用到嗓子嗎?像是唱歌?」「都沒有呀!我平常都待在家,每天就是跟姊妹喝下午茶,聊是非,大家都很愛講話。回家就管老公、吼小孩,沒事就講電話聊天。」一副貴婦命樣的輕熟女這樣回答。 「但為什麼妳講話又急又快,還很大聲呢?」「真的嗎?有嗎?我習慣了,因為太小聲怕別人聽不到、小孩不聽話。」這時,我突然想起歌手蔡依林〈愈慢愈美麗〉裡面的一段歌詞:慢呼吸 慢遊戲 慢愛情 慢慢聆聽 慢努力 慢慢著急 愈慢愈美麗慢開心 慢憂鬱 慢慢計算星星 慢慢看 日出的軌跡放心忘記 沒有來不及 無重力讓情緒 統統的安靜休息 慢呼吸 慢慢珍惜⋯⋯講話要慢、呼吸藥慢、不要著急先不管我認為蔡依林可能有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她比較像帶有要求完美的強迫型人格,但寫詞的人超可能有廣泛性焦慮症),但我們真的講話要慢、呼吸要慢。最好不要著急,越慢越養生,才能睡越好。門診中遇到講話超快,要嘛聲音已經很沙啞,要嘛只顧自己講不愛聽的患者,我都會盡量幫他們做「講話治療」。「醫師,我只是講話快一點,沒問題的啦!」是啊!自顧自講話,醫生講的都不聽,也不知道是不是來看病的。「可是你聲帶都長繭了,開完刀要休息很久,更需要盡量不講話,你做得到嗎?不然很快就又出問題囉!」我知道自己的耳朵倒是很快就累了,目前正在抗議,所以這樣問病患。「醫師,我知道!但習慣很難改,開完刀我盡量啦!」病患的講話速度有稍稍放慢了一點。「你知道你目前的講話速度跟音量,不僅會造成聲帶受損,還跟你容易心悸、胃脹和失眠有關嗎?」我以身作則,特意放慢講話的速度,並且用柔和的聲音講話。「真的嗎?醫師你是嚇我的吧?哪有這麼嚴重?」這時病人講話速度又急了起來!自動拉高轉速跟音量。講話速度跟音量會造成聲帶受損、容易心悸、胃脹和失眠「是的,當你講話快,腦細胞也要有相對應的速度,這樣才快得起來。速度快、聲音大不只是發聲系統要花費並不必要的用力跟緊繃,腦細胞也同時要提槍快跑才跟得上啊!所以一天下來,你會聲帶受傷、交感神經亢奮、肌肉緊繃、頭昏腦脹,自然難以入睡。」這種情況下,我會越講越慢、越柔和,但確保一字一句病患都聽進去了。同時我乘勝追擊繼續說:「你有注意到我放慢跟你講話的速度,讓聲音更柔和嗎?你試著做做看好嗎?」言教不如身教,要作出明顯的差別,讓患者更容易理解,這時就有賴更多的耐心。一般我會讓他們練習幾次,知道什麼是適當的速度,如何消除緊繃,並把那個比較溫柔的感覺帶回家。但是,往往他們還沒走出診間就破功了。講話治療 改善睡眠、高血壓這樣的「講話治療」要持續好幾次,才能幫他們回到輕聲細語、溫柔婉約的狀態。這其實也就是一種行為治療,很多人講話慢了,睡眠也跟著變好,甚至連高血壓也好了。現今很多高科技產品公司的員工或高階經理人,會突然放下工作去開民宿、種有機蔬菜。是因為他們太累了嗎?還是喜歡田野生活,想要追求生命的意義?據我所知,很多人是因為廣泛性焦慮症或恐慌症發作,睡不著也吃不好,身體很不舒服,知道自己不能再過太緊湊、太有壓力或情緒盈滿的生活。因為覺得生不如死,就選擇辭掉工作,解除壓力,慢活在鄉間、慢慢呼吸新鮮的空氣。廣泛性焦慮症會有肩頸緊繃、頭痛等症狀和廣泛性焦慮症一樣,恐慌症也屬於焦慮性疾患一類。最大的差別是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幾乎都會持續影響生活,出現像肩頸緊繃、頭痛、呼吸不順、焦躁、頻尿等症狀;而恐慌症則是平常人好好的,一但發作則嚴重心悸、吸不到氧氣、手腳發麻、顫抖冒汗,甚至覺得自己快死掉。恐慌症患者常常於晚上休息時發作,甚至半夜嚇到跑去急診。幾次下來,造成一入夜特別容易害怕,因此也是很容易造成失眠的焦慮性疾患之一。慢活、樂活,對廣泛性焦慮症跟恐慌症患者都很重要,就像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對焦慮性疾患的病人來說,這句應改寫成:「惟望無憂無慮又無懼,慢活樂活一覺到天明。」(本文摘自/失眠勿擾/如何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