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近視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後,雖然視力提升,但視覺品質卻大不如前。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這種現象與近視雷射手術的精準度有關,若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後看東西的顏色飽滿度、對比度、清晰度等也會大幅改善,而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又與雷射是否接觸角膜、手術時間長短等因素息息相關。新型近視雷射手術 有助提升精準度廖家慶醫師分析,進行傳統近視雷射手術時,需要將角膜瓣翻起來,再以準分子雷射削切下方角膜,醫師一旦手術熟練度、經驗不足,患者角膜受傷機率就會升高,此時不只手術精準度、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受影響,感染風險也會上升。角膜細胞缺水 手術精準度大受影響廖家慶醫師進一步解釋,傳統近視雷射手術多使用兩台儀器、手術步驟分為角膜瓣製作、執行雷射手術等兩步驟,在手術轉換機器過程,患者需要多花時間等待,心理壓力較大,且角膜接觸空氣時間拉長,水分容易揮發,角膜細胞在缺水情況下,就會縮小、變扁,此時手術精準度也會受影響,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就會出現變化。而新型近視雷射手術不需要製作角膜瓣,只需一步驟,患者心理壓力會比較小。精準度、穩定度 與術後視覺品質息息相關近年來,雷射近視手術科技突飛猛進,新一代雷射近視手術科技已發展到不需接觸角膜,同時氣化切削上皮及基質層,以矯正屈光不正。便能精準完成手術。廖家慶醫師指出,新一代不掀瓣近視雷射手術TransPRK由於不接觸眼睛角膜,一個步驟便可完成手術,治療時間更縮短,加上以7D(7次元)方式追蹤眼球運動,手術精準度、穩定度更大幅提升,治療風險也下降,患者術後視覺品質相對較佳,民眾在選擇近視雷射手術時,也多一項選擇。全方位檢查 有助維持治療品質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時,術前評估也是重點。患者術前若能接受眼底斷層掃描、視神經檢查、角膜內皮細胞數等檢查,醫師更能全方位掌握患者眼睛整體狀況,並及早發現其他眼科疾病,如此也有助維持治療品質。接受手術前 一定要經過專業評估不過廖家慶醫師也提醒,圓錐角膜、角膜厚度過薄與術後有角膜膨出風險的患者不宜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此外,眼睛正遭受感染、角膜炎患者也暫時不能接受手術,患者術後需要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幫助預防感染,平常也要預防紫外線曝曬,以免延長復原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近5年的小一生近視比率約22%,到了小六生竟已高達66%,罹患近視的年齡愈小,度數加深愈快,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也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導致失明,不得不慎。改善用眼習慣 從食物、藥膳、穴道按摩保健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不少國小學童近視持續加重,近視年齡提早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學習,接觸大自然的時間很少,看近距離的時間太多,看遠方的時間太少,造成近視年齡提早。戶外遠距離視野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白天讓小孩子在戶外玩耍1、2小時以上。1) 生活習慣/如果做不到每天長時間的戶外玩耍,只要是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多看遠方的景物、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閱讀或看電視、電腦,用眼每30至50分鐘就休息10分鐘;讀書、寫功課,姿勢要端正,不要躺著或趴著,閱讀時應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視線與書本垂直;手機、掌上型的電動玩具儘量少玩。多吃深綠色蔬菜 搭配深海魚、雞胸或排骨2) 飲食/張煒東醫師指出,可多吃深綠色蔬菜、紅黃色蔬果、深海魚、堅果類、乳製品、全穀類等補充β–胡蘿蔔素、葉黃素、花青素、Omega–3脂肪酸,以枸杞為主的藥膳對孩童很有幫助,可以搭配一些黃耆或山藥,而食材上,以魚肉或雞胸肉或排骨皆可靈活變化,也較不容易吃膩。3) 穴道/另外,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也可有效幫助眼睛放鬆避免近視,簡單的說,圍繞眼眶周圍的骨頭,輕觸時會有發現輕微的凹陷處,就是穴位的位置,每個穴位按摩1、2分鐘即可,1天可按摩數次,以按摩時眼睛舒服即可。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的構造非常複雜,雖然都是視力問題,但卻有很多不同的病況,從近視、遠視、斜視、散光、老花,到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部病變,且治療方法也都不同;尤其是黃斑部病變有好多種,治療方式也有兩種。醫師並提醒,如果單眼視物發現影像扭曲,就要及早就醫,針對不同的黃斑部病變,必須對症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睜一眼閉一眼檢查 黃斑部病變速治療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蔡裕棋表示,黃斑部病變有非常多種,常見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水腫、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等,民眾可睜一眼閉一眼檢測,若發現有視物扭曲的情形時,應盡快就醫,一旦確認有黃斑部病變,就要盡快治療。治療方法有手術和打針 老化造成以針劑治療至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則是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可手術,其二則是只能打針;蔡裕棋主任指出,如果是老化造成的黃斑部病變,就只能用針劑治療,例如老年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合併黃斑部水腫,主要以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黃斑部皺褶或裂孔 可用手術治療可以採用手術治療的則是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蔡裕棋主任解釋,如果是因為黃斑部上增生膜或拉扯引起的病變,就會以玻璃體切除合併薄膜撕除手術,目前可透過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以及最小切口的微創視網膜手術,如果一發作就進行手術治療,可以使視力恢復到1.0。(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手機滑不停 小心壓迫脊椎!

手機滑不停 小心壓迫脊椎!#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心!長時間近視、看不清楚,恐讓腦部受損!小英平日在家寫完功課後就坐在電視機前面,眼睛很少離開電視機,就連休假時手機也不離身,導致黑板上寫的字越來越看不清楚。醫師表示,現在的小朋友近距離用眼的機會越來越多,時間越長眼睛也越辛苦,長久下來會造成生長、發育及學業問題。坐姿不良、長期壓迫脊椎、社交障礙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醫師薛維禎表示,學齡兒童的近視可能會帶來學習或生活上的困擾,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導致學業落後。坐姿體態不良,脊椎也會被長期壓迫。甚至會因為看不清路面不平或凹洞,造成危險等生理、心理或社會人際上的障礙,進而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和學業成就。另外,若是長時間都處在看不清楚的狀態下,對腦部的發育更有長久且負面的影響。也有研究顯示,近視發生得越早或越深,日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會也就越大。藥水治療畏光 可利用眼鏡提供保護事實上,近視可以被矯正,薛維禎醫師強調,近視是遠距聚焦成像異常的疾患,所以最簡單來說,在醫師做詳細檢查後,為小朋友開立最適當的眼鏡度數處方,再磨製最舒適的鏡片和選配鏡架,就可以讓小朋友重新擁有清晰的視力和避免弱視的發生。安南醫院眼鏡部表示,眼鏡除了能矯正近視和避免弱視外,其它弱視原因如斜視,散光或遠視等也都是以眼鏡作第一線的治療武器。有些功能性眼鏡還有遮蔽部份光線(量)、隔離紫外光或藍光的效果來保護視膜膜黃斑部的健康。尤其很多接受近視控制藥水治療的小朋友常會有畏光或黃斑部病變的疑慮,也都可以挑選適當的眼鏡提供眼睛舒適性和最好的保護。

戒除不良用眼習慣 全家一起才有效

戒除不良用眼習慣 全家一起才有效#近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人不示範正確身教,孩子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說:「孩子會得近視或遠視,父母要負最大責任。」家長一定覺得很痛心。不過這句話講得一點都沒錯,尤其對於本身視力差的家長,我更是格外強調這點。請不要誤會,我並非在責怪「遺傳基因不良」,而是在批判為人父母的生活習慣。父母用眼習慣會影響孩子導致視力變差我一再提及,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視力變差的原因,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種生活習慣,視力自然會惡化。請思考:為何孩子會養成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呢? 原因當然出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本身的用眼習慣錯誤,整天看電視,一有時間就看雜誌或漫畫;孩子從小看到父母這麼做,當然有樣學樣。那麼父母該如何負起責任呢?多數家長會採取緊迫盯人、警告提醒的對策,可是那麼做根本沒用,不斷叨唸也是枉然,那樣教育孩子完全行不通。把視力回復訓練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唯有父母自己先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進一步改變孩子。因此,每當家長帶孩子來治療近視時,我一定會說:「請爸媽在家裡也一起接受訓練吧!」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容我再次強調,如果爸媽一邊躺著看電視,一邊指導孩子做視力回復訓練,絕對不會有效果。很多時候,孩子未必會心服口服地接受訓練。他們心裡一定這麼想:「爸媽不也因為近視戴著眼鏡嗎?憑什麼指責我?難道他們就不需要被訓練?我幹嘛乖乖聽話?」如果孩子接受訓練時只是做做樣子,視力不可能真正恢復。因此我要呼籲:請全家人一起戒除不良的用眼習慣,就從現在開始。(本文摘自/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采實文化出版)

醫訊/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

醫訊/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第一主因,目前全球約有6,000萬人罹患青光眼,台灣青光眼就醫人數亦超過34萬人。其中,年齡介於10至59歲的「低頭耗眼族」便佔了將近1/2,相較於10年前,患者人數增加逾7成,顯示青光眼已年輕化,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而根據資策會日前調查,這群「低頭耗眼族」平均每日滑手機超過3小時,高度用眼加劇近視,造成青光眼提早來報到。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青光眼和護眼知識,今年的青光眼周活動特別走入社區,於人潮眾多的永康公園舉辦護眼活動,讓民眾從寓教於樂的活動當中,學習保護雙眼,現場也邀請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與民眾互動,傳遞護眼知識。名稱: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時間:106年3月11日(六)上午10:30-下午16:30地點:台北市永康公園(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台北市永康街17巷巷口)洽詢:張小姐0958-041-943 /0905-538-565  

四眼田雞退散! 簡單5招防近視

四眼田雞退散! 簡單5招防近視#近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度近視有可能是遺傳,或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習慣而成。近視就是因眼軸過長或眼睛的對焦組合(角膜和水晶體)太強,造成影像對焦於視網膜的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症狀:近視的人能夠清楚看到近的物體,卻看不清楚遠方的物體。近視對策及預防之道1)對於幼小孩童,可先點散瞳劑讓眼睛的睫狀肌鬆弛劑,每個月追蹤持續觀察,有需要的話,必須持續到國中畢業才能比較穩定。2)調視訓練:可配戴凹透鏡或隱形眼鏡矯正,將成像位置後移至視網膜處。3)角膜塑形片:它是利用量身訂做的硬式角膜塑形鏡片,讓使用者晚上睡覺時戴上,做到自然調整塑形的效果,等到白天一起床再拿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的視力變好了,算是一種能夠針對錯誤壞習慣的視力恢復法。「角膜塑形片」是透過物理方式讓眼睛慢慢矯正回原來的樣子,因此不用擔心因侵入式治療而出現不可逆現象。不過,晚上配戴時儘量別揉眼睛,平常鏡片清潔與保養也要注意,才不會產生細菌感染。因為它是一種長期調整視力的方法,比較適合視力尚未惡化的青少年,而成年人的角膜通常已經定型,較不容易透過物理矯正而恢復,因此改善視力的效果,還是以青少年為佳。4)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都要攝取,不偏食;攝取含豐富維生素A、D及蛋白質食物,例如:胡蘿蔔、魚肝油等,但忌吃油膩、辛辣食物。5)從小養成正確用眼習慣、均衡飲食、多從事戶外活動、定期進行眼睛檢查。角膜塑形片適合什麼人配戴?‧不喜歡配戴眼鏡的成年人、青年人、學童近視患者。‧不願意不適合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職業特殊要求:運動員、軍人、飛行員、空姐、近視患者‧不等視及高度散光的近視患者‧希望近視度數穩定的青少年、學童‧各年齡層從12歲至45歲皆適用,唯獨12歲以下學童需要由父母陪同配戴即可(本文摘自/全家人的眼睛照護小百科/城邦文化)

2不3要 打敗「惡視力」!

2不3要 打敗「惡視力」!#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寒假到來,兒童每天緊盯行動裝置,依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國小一年級為26.1%,國小六年級已達63.9%,國中一年級更達69%。用眼過度又缺少戶外活動是近視的主因,假日兒童使用3C產品時間較非假日或上學時段更長,也可能因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加深。有近視的兒童戶外活動頻率低依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經醫師告知有近視的比率,在2-6歲為7.3%、7-11歲則達48.8%;在看電視、打電腦、上網、打電動、看書的平均時間部分,2-6歲兒童於非假日為每日2.5小時、假日則達每日3.5小時,7-11歲兒童於非假日為每日2.4小時、假日則高達5.2小時。有近視的兒童與沒有或不確定近視兒童比較,戶外活動頻率較少,實證顯示,每周室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以減少近視發生及度數增加,寒假期間家長應該多安排全家出遊,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避免孩子眼睛經常黏著螢幕,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防治近視、減緩度數增加。經常瞇眼、揉眼 可能是近視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近視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復,且年紀越小度數增加越快,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經常瞇眼、揉眼睛或近距離看東西等近視徵兆,應儘早帶孩子至眼科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矯治,避免視力惡化。為協助孩子預防近視,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國民健康署提供家長「2不3要」護眼小撇步:‧ 一不/未滿2歲幼兒不看螢幕‧ 二不/2歲以上每日看螢幕不要超過1小時‧ 一要/看書保持35~40公分距離‧ 二要/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 三要/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