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銀髮族

為了更完整關照到銀髮族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委託27家醫院提供65歲以上市民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中,也開始納入心情溫度計(簡式心理健康量表BSRS-5)的測量。99年第一季6,413受檢民眾資料顯示,有9成的銀髮族心理困擾度尚屬於正常範圍(91.90%),而需要專業關懷的中、重度心理困擾者有則檢測出65人,約佔1%。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98年度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5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0.63%,而臺北市依據統計資料顯示,99年7月底約260萬總人口中,65歲以上有32萬9,902人,佔12.66%,每年持續以5千至1萬人的速度成長中。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國人不只期待平均餘命延長,民眾更期待擁有健康,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身心健康是一體的兩面,關心自己健康而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主動接受健檢的銀髮族群們,相較於社區一般民眾篩檢達中、重心理困擾狀態之比例(7.2%)更低,反映出心理調適更為良好。但另一些銀髮族隨著年歲漸高與體能老化所需面對的生命議題更加複雜,例如:生理退化而造成的體力下降及記憶、認知功能退化,退出職場後之自我生活安排、子女離家的空巢期等因素,讓該族群內心常常浮現生活之空虛感與不確定感,甚至對於自我存在價值有所懷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進一步解釋,在較顯著心理困擾的長者當中,依其性別不同,其面對的問題型態也不盡相同。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在99年1到9月所接獲的自殺行為通報個案資料來看,女性長者較男性長者注重「情感與人際關係」為多(女性53%,男性39%),而男性長者較女性更注重「生理疾病」因素(女性30%,男性42%),對男性而言,身體狀況不佳更成為破壞心理健康的一項壓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資深社區志工戚先生分享其退休後的經驗;他在退休後也曾擔心自己的健康、生活規劃、子女未來等問題,但其藉由投入志工行列,抱持著正向態度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並透過與同儕聚會活動、學習與接觸新資訊等方式提高社會參與度,且能夠在服務他人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雖然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另外家中或身邊有銀髮族,應多陪伴及傾聽,鼓勵參與社區活動,藉由銀髮族的豐富人生經驗,讓社會持續進步。衛生局提供「心情溫度計」,是可以隨時掌握自己心理狀態的小工具,請回想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以下五個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填寫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檢視結果總分小於6分屬正常範圍、6~9分屬輕度心理困擾、10~14分屬中度心理困擾、大於15分以上屬重度心理困擾,衛生局提醒您:多多關心家中或周遭銀髮族之身心狀況,若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至臺北市12行政區之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相關訊息可上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是撥打諮詢專線(02)3393-7885,讓專業員聆聽您的需要,分享適切的資源給您。延伸閱讀「心情溫度計」: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27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銀髮族

憂鬱症嚴重危害銀髮族的健康,也是老人族群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85歲以上的自殺成功率更高。臺北縣立醫院廖婉秀醫師指出,多數的患者會在自殺前一個月有就醫的紀錄,值得家屬及醫師提高警覺。廖婉秀表示,雖然時下醫學發達,但仍有不少老年憂鬱症患者未被診斷或受到不適當的治療,常造成老人家不必要的痛苦、生活功能減退、增加死亡率或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及嚴重度。她說,診斷老年憂鬱症對醫師是一大挑戰,常需借助一些適當工具,如老年憂鬱症量表、簡易心智量表等,而幾乎大多數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一開始都會因為身體的症狀到基層醫療院所就診,值得家屬及醫師特別留意。憂鬱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健康、可自理生活的銀髮族,重度憂鬱症的發生率甚至比一般人低。但罹患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心肌梗塞、或神經性疾患,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等,其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大為增加。女性、社交孤立、喪偶、離婚、分居、社經階層低、疾病纏身、無法控制的疼痛、失眠、生活或認知功能受損,都是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輕度憂鬱症在銀髮族的盛行率比重度憂鬱症高,接受治療幾乎都能痊癒,但廖婉秀提醒民眾,老人家常因其他慢性病而服用多種藥物,爲避免副作用或藥物間彼此發生反應,單一種類的藥物治療較為理想,起始劑量也約為年輕人的一半,再根據病患反應慢慢調整至足夠的劑量,所以通常需要4到8週甚至12週之久,才會達到療效,然後長期服用以避免復發。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銀髮族

致力推動老人照顧志業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努力為老人家創造幸福,自去年底所設立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啟用後,一年來以樓層逐層開放、學苑陸續開課的方式,積極建構整合性的老人照護服務,為東部長輩營造健康、尊嚴、喜樂的銀髮生活。 「迦南護理之家」繼去年開放二樓後,照護品質深獲肯定,三樓的部份也在十一月開始收入住,繼續以「安全舒適的環境、專業親切的照護、優質的照護團隊」來服務鄉親,空間運用上也更具彈性。入住者經ADL(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評估後,重症者大都住在二樓,輕、中症者則住在三樓。洽詢電話:089-960220 分機6201、6202杜珍珠護理長。 四樓的「迦南優活會館」則是一個適合健康長者生活、學習、旅遊、彩繪人生的美樂地,除了提供給護家住民家屬的安親房,也開放五十五歲以上長者(配偶年齡不限)申請long stay(長期居住)和short stay(短期居住)。 今年夏天,經過妻女多方考量、訪視、挑選後,長期臥床、無法言語的阿公住進了護家二樓,他七十多歲的太太「師母」每天都坐計程車到護家陪伴阿公。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都看到師母阿公形影不離。住在外地的女兒卻十分耽憂獨居母親每日的早出晚歸。在女兒貼心勸說下,一個多月後師母住進了同一棟四樓「迦南優活會館」的安親房,如此一來,師母只要從四樓到二樓,就像自己家那樣的樓上走到樓下,就可以看到老伴,而不需上車下車的來回奔波。當初聽到女兒的建議,師母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她想到又要花錢而拒絕,女兒告訴她,其實算一算,每天來回的車資也差不多呀! 師母住進迦南優活會館後,大大縮短了探視老伴的路程,而且周邊的生活機能也不錯,不遠處的黃昏市場、便利商店、購物中心可就近採買,加上房間的簡易廚房讓阿嬤可以安全方便的料理食物,例如:打新鮮果汁給阿公喝。老伴住二樓、自己住四樓的安排,著實讓師母安心,家人也跟著放心! 迦南優活會館的居住空間寬敞,有一房一廳、單人及雙人套房供長者自由選擇。洽詢電話:089-960220分機6111;089-960888分機2153 趙小姐。護理之家及優活會館的詳細介紹,請上東基網站(http://www.tch.org.tw)/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 在推動終身學習方面,專為五十五歲以上長輩開辦的「樂活學苑」及「台東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在內政部及教育部指導下,分別於九月、十一月開課。研究指出,長者參與的社會活動越多,其人際關係較佳、生活滿意度較高、健康也較為良好。換句話說,「參與學習」是抗老的積極處方,所謂樂齡學習,就是希望長輩「快樂學習,忘記年齡!」 這兩個學苑共開了「身心機能活化」A班及B班、「營養新知&健康點心製作」、「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彩繪人生──水彩與素描」、「打造自己的桃花源」等六門課,除「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預計八日開課外,其餘課程皆已開課。上課人數最多的是東基醫療團隊主講的「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近六十位長輩一起當學生。 上課的地點除了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外,也因應長輩需要特別前往台東基督長老教會、更生長老教會、台東市建農里榮農社區開班。「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邀請到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畢業、王家花園的園丁王美琇親自指導。藉由她與植物相處的多年經驗,帶領長輩進入色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經由拈花惹草的實作課程,打造自己夢想中的桃花源,仍想報名參加的長輩請洽詢089-960220分機6120趙小姐。

藥袋圓點標示 不怕老人家吃錯藥

藥袋圓點標示 不怕老人家吃錯藥#銀髮族

「藥師,我上次拿的藥妳們給不夠….」陳奶奶氣急敗壞的在發藥櫃檯說著她剩餘藥品不夠吃至回診日…經過藥師逐一檢查詢問後才發現陳奶奶出現嚴重問題:服藥時間頻率錯誤造成藥物短少、服藥後藥品裝錯袋、藥品中夾雜它院藥品,藥師細心將藥品重新整理分袋、解說後陳奶奶終於恍然大悟。 與陳奶奶衛教中發現,她年紀大且不識字、子女又不在身邊,衛生署規定的藥袋13項詳細的標示,似乎對她而言是派不上用場的。藥師會利用「 圓點」標示用法來解決像陳奶奶這樣不識字或視力不佳老人的問題,例:一日四次用法則蓋上四個圈,沒想到受歡迎程度超出預期,每日除等候領藥號碼外,也有人等候藥師的「 圓點標示」貼心服務呢!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藥劑部主任 張君婉表示,老人家因生理機能的衰退,常會出現一些慢性疾病需要藉由固定服藥來控制,老人家喜歡到不同醫院,看不同醫師、再加上常常過度盲目聽從一些不實的醫藥廣告而自行購藥服用的行為,使得醫療人員無法適當且完整的評估病人同時服用的所有藥物。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調查,接近七成的60歲以上老人有使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藥物,另外,60~89歲的老人中有40%使用3~5種藥物,有20%的人每日使用5種以上藥物,老人常因多種疾病而併服許多種藥物,而發生降低服藥配合度、服錯藥品、重複用藥等問題,銀髮族的用藥安全問題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張君婉主任提醒,子女應該對父母、家中老人家多一份關心,關心老人家就醫及用藥習慣,儘量選擇固定醫療機構看診,可減少非必要用藥,善用藥盒及用藥記錄卡,降低老人家錯誤用藥的機率,提升用藥安全。

預購愛心月餅 籌募「長青關懷之家」興建基金

預購愛心月餅 籌募「長青關懷之家」興建基金#銀髮族

蘭智社會福利基金會正在籌募「長青關懷之家」的興建基金,羅許基金會響應該項理念與蘭智基金會展開第一次的合作,9月8日起每周二、五由蘭智基金會在羅東博愛醫院設立攤位,現場接受民眾預購心智障礙學員烘焙的中秋月餅禮盒。羅東博愛醫院員工愛心社得知蘭智今年的中秋月餅訂單至今僅200餘盒,只達到去年同期的2成,率先訂購224盒的愛心月餅,轉送羅東鎮中低收入老人、低收入戶老人,以實際的行動幫助蘭智基金會,也送愛給羅東鎮的貧苦老人家。為使蘭陽智能發展學苑裡逐漸年長的晚年受到良善的照顧,蘭智基金會計劃購置一千坪的土地興建「長青關懷之家」,做為學員們老年照顧的場所,目前正在籌募興建基金。羅許基金會創辦人許文政獲知消息後,親自前往蘭陽智能發展學苑探視學員,看見學員認真學習的模樣,表達全力支持之意,雙方決定選在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前夕,展開第一次的合作。從9月8日起,蘭智基金會每周二上午9時至11時30分在博愛醫院住院大樓一樓、每週五上午9時至11時30分在博愛醫院門診大樓一樓設攤接受預購,活動至9月22日為止。蘭智基金會與羅許基金會8日上午10時在住院大樓一樓大廳舉辦啟動記者會,蘭智基金會董事長林素瓊等人帶領學員參加,羅許基金會許國文董事長、員工愛心社代表陳秀蓮財務長等人出席。記者會一開始,由蘭智的學員表演精彩的舞蹈,羅東博愛醫院員工愛心社得知蘭智的理想後,率先訂購224盒的愛心月餅,將轉送給羅東鎮中低收入老人、低收入戶老人。林素瓊董事長致詞時表示,蘭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計劃為心智障礙朋友籌建「長青關懷之家」,作為心智障礙朋友老年的照顧之所,非常感謝此次羅許基金會的協助。許國文董事長則表示,羅許基金會一向重視鄉親的健康與福利,多年來致力於社會公益,幫助宜蘭以及全國的弱勢團體,蘭智基金會在照顧心智障礙朋友上付出很大的心力,羅許基金會義不容辭來全力協助,未來也會持續幫忙。

大安區「愛的麵包」服務 呵護厝邊長者

大安區「愛的麵包」服務 呵護厝邊長者#銀髮族

臺北市大安區獨居長者有475人,其中低收入獨居長者有43人,除了靠政府醫療與福利政策外,平日生活自理,與人互動少。98年度為「弱勢族群關懷年」,為推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8年4月結合東方工商高級職業學校、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喬治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推動30位低收入獨居長者免費送麵包或點心服務,至今已服務200人次,為長者帶來生命的溫暖,增進人際互動,減少疏離感。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愛相隨志工」結合學校、中心診所醫院營養師及華山基金會志工,透過每週四定期分送麵包、點心給低收入獨居長者,依其個別需求提供關懷訪視、家事服務、陪伴就醫、營養評估、問安、諮詢及轉介等服務,使其生活充滿溫馨、感動,不因行動不便與身體的不適,也能與外界接觸並接受關懷。送麵包關懷訪視田爺爺,高齡87歲,由社區居民集結愛心並提供大樓一隅居住,有弱視且體力不便於行,由大樓管理員代買三餐,除志工陪伴就醫,每週等待送麵包並接受志工的問安關懷,是他最大的快樂與生活寄託,像這樣的小故事不斷的在志工的身邊發生,這也是志工夥伴動力的來源。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表示,志工與學生攜手合作,由學生親自製作麵包、蛋糕等點心,從「攪拌麵團」、「靜置醒麵」、「手工成形」、「烘焙麵包」、「麵包出爐」等過程,注入滿滿的愛與貼心的關懷。藉由志工送麵包服務,瞭解及關懷獨居長者的日常生活,協助連結醫療照護及社會福利資源,並適切評估長者身心靈狀況與相關之社會需求,以期提供整體服務。東方工商高級職業學校李世智校長表示,青少年學生受教過程缺乏人際互動,在課堂中學習多以課業為主,對於人際互動、愛與關懷的學習多有不足。本年度與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致力推廣學生服務社區理念,學習分享與關懷文化,利用各種機會教育,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並關懷弱勢族群,提升溝通技巧及關懷技能,亦增加「健康弱勢者」受照顧的機會。藉由「愛心烘焙暖獨居、志工傳愛耕福田」活動拋磚引玉,呼籲社區熱心人士響應推廣及引起各級學校的共鳴,在地參與關懷服務工作,為社區中的長者提供適切的照顧。洽詢電話:27335831轉220,活動訊息請上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址htpp://dan-tpc.doh.gov.tw 查詢,歡迎您的加入!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銀髮族

根據統計,在所有的年齡層中,老年人是最不運動與創造最高醫療保健支出的組別。為了維持良好的健康,老年人(年齡超過65歲的成年人,或50-64歲有慢性疾病或功能損傷的成年人)應根據其能力和條件,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行為,以及利用多樣化的運動減少醫療支出和預防疾病的發生。許多醫學報告都建議,有規律身體活動的老年人,長期參與有氧運動和肌肉訓練活動是可以增進個人健康避免提早老化的產生。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職能治療師 夏榮輝說,這些預防性建議明白指出,老年人應主動從事各類型的運動,以減少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某些癌症、焦慮和憂鬱症的風險,以及提升心理上安寧的感覺、降低身體功能受限、殘障的發生與英年早逝。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建議老年人的身體運動量為每星期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星期3天,每次至少2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10分等級中,如果坐著的分數是0分,盡全力是10分時,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是5至6分,此類運動會增加心跳和加快呼吸。而高強度運動是7至8分,心跳會明顯加快與伴隨呼吸急促的現象。因為同樣的運動在不同的老年人所表現的狀況會因人而異。因此老年人在從事運動時,應該依照計劃有目標的執行,注意「何時做?」「何地做?」「如何做?」,以獲得足夠的體力活動。夏榮輝表示,例如步行對一些老年人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超過30分鐘,但對某些老年人卻是高強度的運動,就只能從事10餘分鐘。此外,每星期至少二天從事肌肉力量和耐力訓練,訓練時針對主要肌肉群(軀幹、臂和肩、腿)從事10至15次漸進式重量訓練、阻力訓練,以助於改善肌肉骨骼系統功能。而運動前還須先做至少10分鐘的柔軟操,針對主要肌肉群與肌腱做靜態拉張的動作,每次10至30秒,重複3至4次,以維持肌肉的彈性與靈活性,增加平衡能力,避免受傷和減少跌倒的風險。有氧運動的進行,不強調一、二次高強度的劇烈活動(跑步、登階、跳繩),夏榮輝建議多次中等強度的運動(園藝修剪、快走、騎腳踏車),而且例行性低強度的日常活動(自我照顧,做飯,休閒散步或購物)也必須從事。更重要的是應從幼童開始,學齡兒、青少年、成年人也都需要適合其年齡層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個人健康的身心理狀態。從事運動時,老年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隨著時間針對靈活性、平衡性、有氧運動與肌肉重量訓練等活動循序漸進從事,以獲得全面性的身體運動。並且應當鼓勵老年人定期自我監測,了解自身的身體活動狀況及重新評估是否更改計劃,以提高健康、延年益壽。【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1. 每日10,000步的能量消耗相當於每日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的能量消耗。2. 每日不足10,000步者,不要立刻增加至10,000步,以現在能力每星期增加5%-10%,慢慢增加至10,000步較適宜。3. 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每日累積30分鐘以上,就會有效果。※輕度運動─快走時感到心跳加速。※中等強度運動─慢跑時感到有些喘。

北市救護車加強自主管理 避免警鳴器遭濫用

北市救護車加強自主管理 避免警鳴器遭濫用#銀髮族

臺北市人口稠密且醫療資源豐富堪稱全國之冠,目前登記立案救護車共計187輛,其中消防局72輛,公、私立醫院70輛,其他為救護車營業機構或安養院等機構所有。然而,北市地狹人稠,更突顯民眾對緊急救護需求等問題,所衍生的各項議題更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重視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自97年起接獲民眾陳情救護車相關問題的案件中,以警鳴器音量太大最多(佔34%),其次為疑似涉及交通違規事件(佔23%)及人員管理及服務態度問題(佔16%)。由上述民眾反映的事件可知,救護車的警鳴聲雖可能偶會影響民眾居家安寧,但是警鳴器之使用在於確保緊急傷病患救護任務之時效性,因此該局已積極訂定「臺北市救護車警鳴器使用時機相關規定」,為避免警鳴器遭濫用,明定如非屬重症院際間轉診、出院、就醫及載送病患回程等情況不得使用警鳴器。另外為降低救護車警鳴器音量分貝,已實施「救護車警鳴器音量自主管理」之措施,包括:救護車於夜間(10PM至翌日6PM) 配合降低警鳴器音量至95分貝以下、宣導救護車抵院前100公尺關閉或調降警鳴器音量(只開紅色閃光燈)等措施。此外,衛生局定期督導醫院及救護車營業機構落實相關規範,並列入年度督導考核項目,藉此除維護民眾的生活品質之外,同時兼顧救護車的行車安全。在救護車的服務品質管理方面,民眾陳情以人員服務態度、濫用路權或執勤違規等案件較為常見。為提升救護車服務品質,除落實既有之緊急醫療相關法規,衛生局業於97年推行「民間救護車機構自主管理」,其項目包括: (一) 人員管理(如出勤前嚴禁飲酒、抽煙或嚼食檳榔、須隨身攜帶救護資格證書)、(二) 車輛維護(如車輛性能正常、出勤後依流程消毒、廢棄物處理)等13項查核項目。救護人員出勤前須逐項完成並檢視自主檢查表,目的為提高救護效率,建立救護人員自律精神及榮譽心,不但可提高民眾對其服務品質與人員素質之觀感,亦可作為機構評核救護人員之重要參考。衛生局呼籲,民眾若發現救護車輛有違規之具體事實,請記下救護車的車牌號碼並向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舉(電話: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22),大家共同為臺北市的緊急救護品質把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