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女人有3種:當媽、當阿姨以及與孩子保持3公尺距離

女人有3種:當媽、當阿姨以及與孩子保持3公尺距離#孩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在網路書店搜尋「頂客」,會出現《創造神話的希丁克四強英語》、《希丁克式英語會話:六個動詞打天下》。來自荷蘭的足球教練希丁克,在英語教育界裡竟是如此偉大的名師。搜尋「不生產」的話,則會出現「產後瑜伽」的影片。在幾經搜尋後才找到《我決定不生孩子》,這是一本匯集1960年代美國數位成年女性,在進入60歲之後無子女生活的隨筆散文集。看到這本書的封底,我忍不住笑出來,因為上面標示著大大的文案:「不是所有女人都要當媽媽。世界上有3種女人:天生當媽的女人、天生當阿姨的女人,以及不能靠近孩子周圍半徑3公尺的女人。」距離要大於半徑3公尺的第3種女人,橫豎怎麼看都是我啊?可是我看到下面用著稍微小的字體寫著:「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天生當阿姨、選擇不生孩子的女性故事。」不對,我就連當阿姨的料都不是啊!雖然我有兩個外甥,但我不會打視訊電話給他們(雖然曾經接過他們兩次電話,但是卻陷入冗長而尷尬的沉默中),更不會上傳他們的照片到SNS上。等到外甥年紀大一些,我想他們如果聽到「去找阿姨唸故事書給你們聽」,可能會藉口要去洗碗而直接落跑吧。我總是希望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能夠快點過去,也希望自己永遠都不會是要照顧孩子時唯一的大人。只是誇獎孩子「真可愛呀」,就該生小孩?「曾經產生因為不喜歡小孩而認為自己是壞人的想法嗎?」閔夏:是啊,從國高中時期開始,我就不怎麼跟小孩子說話,也不覺得他們可愛。其他朋友看到小孩子時,就會說「哇~好可愛」,但是我卻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我從來沒說過小孩很可愛。的確曾經也想過難道我是個奇怪的人嗎?我是不是個性太糟了呢?我對閔夏的心情非常能感同身受,也曾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個性太差。但即使看到孩子只是默默地遠遠站著,也不要覺得自己有問題。反而妳只要說「哎呀,真可愛!」就會遭受「妳現在也差不多到了該生孩子的年紀了」的攻擊!笨蛋啊,妳根本不知道最可愛的孩子其實是別人家的孩子......話說回來,在訪談的過程中,我知道選擇不生育的女性,並不是都像我一樣,想要離孩子越遠越好。在寫作班當老師、學生年齡遍布小學到高中的英智,與曾經是特殊教育教師,熱愛自己工作的善宇,敘說她們看著孩子們成長的快樂。英智:我沒辦法說自己喜歡小孩,但是我想要看到孩子們有所成長。許多大人總是堅持己見又十分頑固,但是孩子們卻會受到外在影響而漸漸變化。從這點來看,會讓人很有成就感,而且我很喜歡和孩子聊天,以前在補習班工作時,我也很喜歡和學生做諮商。從一開始根本不了解孩子,但透過聊天而了解他們的世界,然後將他們的想法運用在工作中,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我大概因為是帶著老師的心情和姪子在一起玩,所以在讀故事書給他聽時,自己也覺得跟孩子相處還不賴。雖然也不是一直都很有趣,只是不會覺得很辛苦,而是把這件事當成「實習」。善宇:我曾經在一所中小學的代案學校工作,我很喜歡孩子們告訴我一些我從未想過的想法。聽著他們那些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力的話語,總讓我連連點頭贊同,真心覺得和他們對話很有趣,就算同樣的內容一再重複,仍能發現新意,邊聽邊覺得「他們怎麼會有這樣奇特的想法呢?」現在我會想好好聽姪子或身邊的孩子說話,並且努力做一個好阿姨。要一直重複聽相同的話好幾遍,一般的父母肯定會覺得很累吧,可是我會想盡全力傾聽孩子們說話。向孩子說明「我不生孩子」,或許更別具意義而身為小學教師的道允則表示,「喜歡小孩」和教導孩子是兩碼子事。道允:我認為「喜歡」是一種對於特定對象的情感,但是對不喜歡小孩的人來說,並不會特別覺得孩子可愛或純真,只是一種「單純的存在」而已。我在與道允見面之前,就已經知道她是一位相當有責任感、和孩子們處得很好的老師,我也很羨慕她的學生覺得和她一起玩很有趣。不過,我很好奇這些平時近距離接觸孩子的女性,選擇不生孩子的內心想法。道允:對學生家長來說,知道「今年這個老師不會去生小孩」是很重要的。確定在學期中不會有換班導師的可能,就會覺得放心許多。但是和孩子們談到不想生小孩這件事則會有些麻煩。當學生問「老師為什麼沒有小孩呢?」如果回答自己不想生小孩,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我媽媽因為生下我而感到幸福,我也覺得被生下來很幸福,為什麼老師不會這樣覺得呢?」他們會帶著這樣的疑問,但是我沒辦法對他們說:「我沒辦法因為有孩子而覺得幸福」,所以覺得有些糾結。「向孩子說明不生孩子的女性也很棒,不是也很有意義的嗎?」我也是這樣想,所以沒有刻意要隱藏這個事實,有時候也會直接表現出來。請問在學校課程中,是否有教導孩子正常家庭的意識形態或是鼓勵生育的內容?在四年級的社會課中有2、3個小時以「低出生率問題」為主題,要孩子們畫「改善低出生率」的海報,這可以說是一種洗腦吧,我的心情真是五味雜陳......(笑)她們雖然都不是母親,但是在各自的世界中都與孩子們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也為了給孩子帶來良好影響而努力著。有著各式各樣的「不完美大人」,對孩子成長也是好事另外,宰卿的故事也讓我從「喜不喜歡小孩」的提問,到無法忽視「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的回答。宰卿:我覺得我沒辦法成為一個好的養育者,但是我很喜歡我的姪子和小孩子,所以我應該可以成為優秀的輔助養育者,或許就是個「奇怪的阿姨」之類的。(笑)因為否定所有父母都是完美的,一定有不足之處,我覺得多接觸各式各樣、另類的大人,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何況作為輔助養育者,我的角色對姪子們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為了主要養育者的精神健康,我的角色是必要的。我有朋友因為在家帶小孩而沒去上班,就連想要外出都很困難,只能和身邊的媽媽們聊聊媽媽經。偶爾我去找她,她說能和了解自己在當媽之前的人聊天,感覺真好。我想,為了媽媽和孩子,這樣的休閒與放鬆時間是必要的。再回到《我決定不生孩子》這本書,封底文案是摘自《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寫的序文。雖然她「天生當阿姨的我們」這句話讓我感覺像被排擠一樣,但不管怎樣,在這段文句中最重要的內容如下:「如果你把孩子放在我面前,大可以放心,我會好好哄著孩子、陪他玩、愛著他,但就算我是如此愛著那美麗的孩子,內心也相當清楚,這不是我的命運,絕對是命中注定沒有的。」而且因為知道這是真的,我也覺得微妙的歡喜。就像是人活著知道自己是誰一樣,知道自己不能成為什麼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點我完全同意。(本文摘自/我不想當媽媽: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時報出版)

講講五次仍不聽 換個說法要求孩子

講講五次仍不聽 換個說法要求孩子#孩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J媽一定非常愛孩子,希望能讓他們的童年擁有幸福的回憶,為了讓孩子過得幸福,願意嘗試所有的努力。你的心情真的很美,也因為這份心意,才讓你有辦法做到這種程度,也讓你具備能溫柔重複對孩子說五次的能力。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有人好聲好氣說個兩三次就會發脾氣,也有人一開口就對孩子發火。J媽已經做到平均能對孩子理性地講五遍的程度了。意志力是種很有限的資源,雖然每個人能展現出來的意志力強度都不同,但無論是誰,如果只是一直使用,最後都會枯竭。目前J媽所擁有的意志力,在等了五次之後就會告罄。除了J媽之外,還有多少父母能不生氣地對孩子說五六次同樣的話呢?所以現在該學的是如何說話的方法,做到不用講超過五次就能改變孩子的行動。接著就來介紹「能改變孩子當下行動的說話方法」。當你判斷:「孩子在拖拖拉拉」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覺得「孩子在反抗我」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怒火,起因都是這些細微的情緒。這時如果不能立即採取行動,引導並改變孩子當下的行為,就等於是注定了待會一定會生氣。下面列出示範例子,試著把J媽原本的話換成能引導孩子改變當下行動的內容。1.「媽媽幫你把衣服拿出來了,趕快穿上吧!」‧少講了「什麼時候」。要告訴孩子可以用的時間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一定要做,孩子才能理解事情的急迫性。‧範例:「我們十分鐘內就要出門囉!你現在要馬上穿衣服才可以喔!」2.「等時針走到六我們就要出門囉!不然我們兩個人都會遲到,現在就把衣服穿起來、準備一下吧!」‧你用小朋友可以理解的方法描述時間,真的做得很棒!提到「現在」這個詞也做得很好。只是如果孩子沒有停下他原本正在做的事抬頭看時鐘,或是孩子感受不到還剩下多少時間的話,就會無濟於事。六歲的小孩對於十分鐘跟六十分鐘的長短還沒什麼概念,所以必須要求孩子看時鐘,再用小朋友的話說明剩下的時間給他聽。另外,在結尾的時候用問句詢問孩子會更有效,孩子被問到問題,自然就會回答答案,而回答的意思就是他接收到了這個問題,然後經過「思考」再作答。因為是孩子自己想過再回答的,所以他也會對這件事有「責任感」。3.「○○自己會準備的話,媽媽就會很開心又輕鬆喔!」‧培養孩子懂得準備和自主性至關重要,不過要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也需要重複且一致的教導。父母情緒不穩定的話就很難有耐性指導小孩;只有當父母心情舒適、遊刃有餘時才有辦法耐著性子。另外,緊急地要孩子做好出門的準備,這個目標太大,就算覺得要讓孩子自主做出選擇並負責,當下也需要父母給出帶有領導力的「指示和命令」。如果情況比較急,媽媽要求孩子做的動作就必須清晰、簡單。例如:「我數到三,你要把褲子穿好喔!」、「五分鐘內要把衣服和鞋子都穿上。」等等。‧如果J媽覺得「再緊急也要讓孩子主動去做該做的事」這點很重要的話,那就給孩子兩個左右的選擇,這也是很好的辦法。「你要先穿褲子,還是想先穿上衣?」這樣孩子就能在這兩種當中選出一種。要是出門的時間迫在眉睫,也可以問孩子:「你想自己穿,還是讓媽媽幫你穿?」通常小孩都會說要自己穿,不過即使他選擇了第二個也無妨,因為那是他自己做的選擇,所以還是可以保護到孩子自己決定的權力。如果是類似下面這種情況,不用強迫孩子就能快速改變孩子的行為。‧○○啊,我們二十分鐘之後要出門囉!去穿衣服吧!‧只剩十分鐘而已,請你把玩具放回去。‧你還沒穿好衣服耶!我數到三喔,一、二、三!‧最後一次機會囉!現在不穿的話媽媽幫你穿。這些方法中有哪些讓你有嶄新的體會呢?看著J媽一直到現在的變化,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你跟孩子們的相處方式,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媽媽,督促孩子行為改變,我也會為你加油的!(本文摘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台灣廣廈)

開學在即 您的孩子準備好上學了嗎?

開學在即 您的孩子準備好上學了嗎?#孩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最近幼兒園抽籤結果的公布,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場面每天都在上映,但您家的孩子是否已做好上學的準備了呢?今天陳俊宇職能治療師和大家分享,準備上幼稚園或是國小的孩子家長或是老師應該怎麼協助孩子順利的進入學校學習吧~幼稚園組1. 分離焦慮進入幼兒園,對於爸媽或是老師們最大的頭號公敵就是『十八相送』的分離焦慮,每天爸媽與孩子的『生離死別』場面,我相信是粉絲團的每個老師們都經歷過的,那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要怎麼做呢?建立孩子與爸媽的『分離儀式』發展一套固定的「分離」儀式,讓孩子習慣。大陳老師說的分離儀式可以是一個簡單的kiss goodbye。因為這儀式是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的,且因為每次分離的儀式相同,會讓孩子感到安心。爸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這樣孩子反而會加深孩子的分離焦慮。2. 提早適應環境讓孩子提早適應幼兒園環境,可以減少孩子對於新環境的不適應感。爸媽不仿趁假日可以先提早帶孩子到幼兒園適應環境(先去幼兒園玩溜滑梯或是設備),讓孩子對幼兒園先產生好的連結。3. 檢視孩子能力上幼兒園前,爸媽可以檢視孩子是否都有具備以下的能力,才可以讓孩子快樂上學唷!A.建立與他人關係的人際互動B.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C.具有與他人合作及輪流等待的能力D.遵守規則E.生活自理4. 與孩子採買上學用品以前大陳老師很期待上學是因為能買很多的東西,所以爸媽可以利用開學前,與孩子一起準備上幼稚園會需要的用品,這邊大陳老師就提供上幼稚園會需要的東西給家長們參考。幼稚園孩子需要的用品為(有些學校會幫孩子準備,建議可以先問學校老師):書包、換洗衣服(1-2套)、薄外套、防滑拖鞋或室內鞋、睡袋、棉被、枕頭、餐具組、水壺、手帕、衛生紙、名牌。國小組1. 打敗起床氣針對小一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起床氣。因為上小學,孩子開始必須準時到學校進行學習,很多的孩子因為之前在幼兒園或是在家自學時,起床時間較晚或是沒有規律,造成上小學時會有不適應的狀況。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開學前,父母可陪著孩子思考:上小學後每天晚上有多少事情必須完成?讓孩子開始制定時間表,並透過貫徹獎懲規則,達到早睡早起目的。2.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上小一了,爸媽其實要開始讓孩子學習自己獨立學習。因此大陳老師要提醒爸媽不要再幫孩子安排好一切,甚至幫孩子背書包。大陳老師演講時常說:『台灣家長都太重視課業學習,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小一的孩子應該從書包、書桌整理到衣著整齊清潔,都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生活功課」,所以請爸媽在家就應該把這些練習機會給孩子。3. 可以先練習注音符號請爸媽不要再像大陳老師以前學注音符號一樣,從ㄅ ㄆ ㄇ開始一直唸下去,然後再隨便指一個注音符號問孩子這要怎麼念,這樣真的很無聊又無法增進孩子學習動機與效率。爸媽應該翻開有注音的童書,問問孩子這頁ㄅ有幾個,這樣我想孩子會更有動機學習注音符號唷!4. 適應校園,減少焦慮增添期望請爸媽可以用『正向』的話語,來增進這些小一的『小鮮肉』們更期待國小的生活。爸媽可以用:『哇,國小的操場更大了』、『國小能教到更多的朋友』來形容小學的生活。這些話語可以讓孩子更期待小學的生活,減少害怕、焦慮等情緒。並利用假日帶孩子熟悉校園環境,例如因為國小較多蹲式馬桶,可以先讓孩子了解原來國小的廁所與幼稚園的不一樣,必須要抓好『角度』與『方向』才不會把自己的褲子與地板弄髒。以上是陳俊宇職能治療師給『吾家有女(男)初長成』辛苦爸媽及老師們的小建議,希望我們能一起幫助這些校園『小鮮肉們』快樂學習適應校園生活吧!(文章授權提供/陳俊宇職能治療師)

食衣住行錦囊妙計 孩子過年不NG

食衣住行錦囊妙計 孩子過年不NG#孩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咚咚隆隆鏘、咚咚隆隆鏘。這週開始迎接年假的到來,很多的爸媽可能已在準備大包小包返鄉過年,有的可能正煩惱孩子在回鄉的路途上是否會安然的渡過。然而,返鄉過年除了考驗爸爸的塞車耐心、媽媽的廚藝精湛,最重要的是孩子面臨到『食衣住行』皆不同的狀況下,他們能如何安全的不NG過關,讓爸媽能過個好年,對孩子及父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台北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陳俊宇職能治療師表示,其實父母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您也可以很優雅迎接春節連假的到來。 孩子「食」的部分過年返鄉,父母所面對的頭號問題就是孩子食的部分。傳統的習俗總是在過年期間準備很多的糖果,舉凡冬瓜糖、娃娃酥等。所以父母不管帶孩子到哪裡拜年聚會,總是可以在每家的餐桌上看到這些『糖果的誘惑』。然而,當長輩將這些『好意的春糖』拿給孩子時,做父母的應該要怎麼辦呢?大陳老師小錦囊:建議父母,可以先事前準備孩子可以食用的零食,將面臨長輩春糖大軍來襲前,給予孩子替換的準備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而,父母事先與孩子的約定也非常重要,父母千萬不可以因為『過年』而調整平日與孩子約定好的原則。然而徐嘉賢醫師在2018年也給予過年孩子的飲食建議,針對兩歲以上的孩子一天不超過六茶匙(25克的糖),兩歲以下盡量不要接觸到人工添加糖的食物,含糖飲料的部分一星期不超過240毫升。因此,父母不訪以此為參考來調整孩子過年『飲食的部分』。 孩子「衣」的部分在過年期間,傳統的習俗要『穿新衣戴新帽』。然而,很多的爸媽在挑選孩子新衣時,除了注重款式好看以外,衣服的材質其實是很重要的。很多有觸覺敏感的孩子會避免穿粗糙質地的衣服,對於衣服標籤、鬆緊帶及衣服的車邊非常的敏感,並且會不喜歡衣服上的標籤。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觸覺敏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可因為過年而減少孩子減敏感的活動,觸覺刷的準備及平日的減敏感遊戲活動,都必須持續的給予孩子,甚至爸媽不訪在年夜飯後,與孩子們來個減敏感遊戲,讓孩子能開心領紅包之餘也能持續進步喲!大陳老師減敏感遊戲(年夜火鍋遊戲):父母可先請孩子們自己命名要當什麼火鍋料,之後利用家中棉被或是抱枕,將火鍋料依序放入火鍋中(棉被/抱枕),父母可將孩子們包裹起來並提供適當的重量,給予孩子觸覺刺激。 孩子「住」的部分過年期間,很多的父母會返鄉過年或是出外走春,針對會認床的孩子也是父母最頭痛的問題。針對較小的嬰幼兒,請父母可以用開心的表情告知寶寶『要出門去找阿公阿嬤囉~』,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而不告知孩子,因為環境的變動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表現。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會認床的孩子,父母不訪可攜帶孩子較熟悉的被子或是娃娃,降低孩子的焦慮。並且父母需特別注意,切勿因外出遊玩而影響孩子平日的生活作息時間。大陳老師相信很多的父母會因為難得與親戚朋友相聚,難免會聚到盡興。但其實醫學文獻指出對於孩子來說,規律的睡眠時間是影響孩子專注力與學習力的關鍵,如不想孩子有『開學症候群』的父母,請務必注意孩子的睡眠時間唷! 孩子「行」的部分去不同的環境拜年或是聚餐,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針對先天氣質較敏感的孩子,父母的預告與事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氣質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先預告等等會拜訪哪些叔叔、阿姨或是長輩。並且告訴孩子等下有可能會遇到哪些孩子,他們可以進行什麼遊戲,並約法三章哪些區域可以玩,又或者父母可以先準備桌遊或是玩具,讓孩子能在大人聊天時,能有事做而不空等。針對年夜飯或是聚餐,孩子常常可能吃到一半專注力就被旁邊的孩子、電視影響,一頓飯可能常常吃到一半不是跑掉就是東張西望,讓優雅的爸媽總是『氣到說不出話來,只能回家算總帳』的狀況,但其實父母可以優雅地解決。大陳老師小錦囊:1.明確的告知孩子吃到哪樣菜就能下餐桌。以前大陳老師的爸媽總是告訴我,年夜飯每一樣菜都必須吃到,才能離開餐桌,所以大陳老師總是希望水果趕快上,這樣就能去玩了!但殊不知水果總是最後出現的。因此,父母與孩子下餐桌的約法三章,請明確給予,切勿渾沌不明,讓孩子沒有目標而努力。2.請給予孩子參與的機會,例如年夜飯的準備,除了媽媽辛苦展示廚藝外,家中的神隊友爸爸與孩子可以一起參與,讓孩子參與其中,而增加飲食動機。3.請不要一直幫孩子夾菜,夾菜的生活技能需從日常生活中訓練,讓孩子自主夾菜,除可訓練大小肌肉外,也能增添孩子的生活職能並且增加孩子自主性與獨立性,更不會讓孩子覺得『怎麼菜永遠吃不完啊~~~~』以上大陳老師錦囊給全年無休辛苦的父母們參考,祝每位父母都能在新春裡情緒不NG,優雅好過年唷!(文章授權提供/陳俊宇職能治療師)

人氣高的孩子 長大後比較幸福有發展

人氣高的孩子 長大後比較幸福有發展#孩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這個世界上,道格和吉兒是少數人,他們不管走到哪裡,好像都能輕易獲得大家歡迎;每間教室、公司、社交群體當中,或許都有一兩位道格和吉兒。同樣地,也有少數像大衛這樣的人,而且誰是團體中的大衛,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個人一生的人氣階級高低,在童年早期,而且無疑是在小學一年級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大多數人都是落在中間地帶。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是在某座遊樂場上,我們對於自己的「人氣高低」已經有所意識。或許我們當時已經知道同學喜歡我們,因此我們也煩惱著如何維持自己對他人的特殊影響力;或者我們已經認清現實,知道有別人比我們更受歡迎,於是開始渴望得到同儕的注意和關懷。回想小時候,我們在社交階級上的地位高低似乎非常重要,這是有原因的:人氣可比一種貨幣,是青少年所能獲得最貴重、最容易取得的貨幣;它的明顯程度,無論我們幾歲,都能清楚看見。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曾經見到不受歡迎的孩子大哭,因為他們看見受歡迎的孩子能隨心所欲插隊先拿午餐,可是同學卻不讓他們插隊。年齡稍長,我們的人氣程度將決定我們能和哪些同儕成為朋友、哪些同儕的交友圈則是根本想都別想──有時候甚至同個交友圈裡,在校內午餐時的座位是按照地位高低來安排的。到了高中,我們幾乎很少和那些人氣程度低於我們自己的同學講話(更不可能和他們約會)。或許大人們動輒責備我們,叫我們專心念書、要吃青菜巴啦巴啦……但那些都在其次;隔天上學時,學校裡的酷帥同學會不會和我們打招呼,才是我們真正在意的事情。如今,長大成人,父母的勸告顯得越來越有道理:在校成績高,確實會使得日後的教育程度、事業發展、財務能力都變高,正如同飲食習慣好,畢業後數十年的健康也會好。但是,我們的人氣也適用同樣的道理嗎?人氣這件事,真正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人氣在校園裡確實重要,而出社會之後也依然重要。聽了或許你會嚇一跳,但我們真的應該高度重視自己的人氣高低。童年受歡迎的人長大比較幸福、有錢、有發展我們每天早晨出門上班的時候,心裡是開心還是擔心?對於現在所處的關係,是感到滿足還是衝突?在我們眼中,養兒育女是負擔還是樂趣?這一生中,有沒有做出過重大貢獻?在這個社會上,是否覺得自己受人敬重?這些問題的答案,一概都能回溯到少年時期的那片遊樂場上。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過一項全球性的調查,發現在記憶中「童年受到歡迎」的成年人,最有可能表示自己的婚姻生活比較幸福、職場關係比較穩固,並且認為自己在社會上頗有發展;但是,如果回憶起的童年經歷是不受歡迎,描述的結果就會剛好相反。人氣高的孩子,長大後將擁有更高的學術成就、更穩固的人際關係、多年後工作賺取的金錢也更為豐厚;而那些不受歡迎的孩子,出現藥物濫用、肥胖、焦慮、憂鬱、工作問題、犯罪行為、傷害他人、罹患疾病,甚至自殺的風險都高出許多。如今,我們也已經明白,受到他人歡迎會改變我們腦海中的迴路,影響我們的社會覺察、情緒以及身體應對壓力的方式。正如本書所述,我們人生早年是否受到歡迎的經驗,甚至會影響我們的DNA。(本文摘自/如何讓人喜歡我:前FBI探員教你如何影響別人、營造魅力、贏得好感、開啟「好人緣開關」!(新版)/遠流出版)

用2方法 解決孩子缺乏動機的問題!

用2方法 解決孩子缺乏動機的問題!#孩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何幫助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擁有掌控感?怎麼樣才能讓他找到內在動機,讓潛力發揮到極致?當孩子的掌控感不足時,會覺得壓力太大;另外,自主感(sense of autonomy)則是讓他們產生動機的關鍵。這是很重要的發現。後來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家長希望孩子身心健全、學業優異、活得快樂,但這些都和「健康的掌控感」息息相關。孩子如果沒有適度的掌控感,會感到無能為力、不知所措,會變得消極或無奈。如果他們被剝奪了「做出重大選擇」的能力,就更可能產生焦慮、暴怒,或出現自我毀滅、毒品酒精成癮等行為。如此一來,就算家長提供再多的資源和機會,孩子依然無法成長茁壯。少了掌管感,無論家庭出身背景為何,孩子心裡內在的混亂都會為他們帶來傷害。關於「意志消沉」的孩子:我的孩子對什麼事都沒興趣,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青少年經歷一段無精打采的時期是很常見的,如果這種情形持續兩、三週以上,或是發生得很突然,可能就比較需要擔心,可以安排醫學評估,確認是否有導致孩子變得冷漠的身體病因。必要的話也可進行心理或精神評估,確認是否有憂鬱症或吸毒的可能性。你也可以向孩子強調「自我覺察」的重要性。讓我們很訝異的是,許多孩子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想要什麼,也從來沒有人問過他們想要什麼。他們不是忙著討其他人的歡心,就是忙著對抗其他人的控制。但是,他們需要為自己用心思量,想想他們自己的才華跟人生的目的,在心中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熱愛做什麼事?」就算你給不了答案,還是可以協助他們去提問。請認清, 找到人生的興趣和動機是孩子的責任,不是你的責任。你也該協助孩子多留意自己擅長的事。「屹耳」類型的孩子很容易就看輕自己的天賦:「我會的大家都會,沒什麼了不起。」他們也會錯誤地推斷:「這件事我會做得好,一定是因為很簡單。」這類孩子經常忽視自己的才華,只看到其他人最為擅長的領域,而且,每當他們發現自己缺乏這些領域的能力,正好就用來佐證自己悲觀的看法。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強項,他們可以詢問自己:「有什麼事至少我做得跟其他人一樣好?」這樣可以引導他們去探索大方向的問題,例如:「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在什麼方面需要人家的協助?我要怎麼辦,才能讓自己執行想要做或需要做的事情?」一旦他們來到了自身興趣、才華、自我覺察這三者的交會之處,就會擁有人生的方向感。當然,孩子年輕時覺得好的領域不見得一輩子都會繼續發展,但他們能就此邁出重要的一步。關於「求好心切」的孩子:我的孩子壓力大到不合理,他認為如果進不了頂尖大學,這輩子就會完了。有些孩子會受到競爭激烈的學校環境影響,或是天生就喜歡盡量爭取榮譽。哈利波特的好友妙麗就是這類的孩子。他們的壓力經常來自父母師長,不過也可能是同儕之間焦慮和競爭的心態互相傳染。如果孩子的壓力是來自爸媽,問題很好解決,只要你停止給他們壓力就好。即使你原本就以孩子為榮,他們可能會誤解爸媽愛的是他們的成就。這通常只是溝通不良,跟孩子說清楚即可。但是,如果你已經表明了「孩子,我不在乎你的成績,也不在乎你上哪間大學」,卻無法改善他們焦慮跟惶恐的程度,要想解決就會更加棘手。你也可以協助妙麗類型的孩子明白,就算不及格很可怕,單憑一次差勁的成績也不至於永久關上機會的大門,反倒可能幫助他們感到解脫。我們曾有朋友在高一時的大學先修音樂理論課被當掉,她一開始嚇壞了,最後卻因此放下了拿不到GPA四分的恐懼,原本的恐懼之深,讓她的生活綁手綁腳。她見證到最糟糕的情況其實沒有毀掉自己,也沒害她前途黯淡,這帶給了她力量,讓她更願意冒險,也更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無需繼續抱持著宛如有怪物在她背後不斷追趕的恐懼,最終,她也擁有了更加成功的人生。隨時練習•給孩子自主權(很重要,自己說三遍)!•找機會認真跟孩子討論他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詢問他們:你熱愛什麼?認為自己擅長什麼?覺得自己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麼?•教育孩子不要只想取悅他人。如果他們一心追求別人的稱讚,有時可以提醒他們:「大家都喜歡把事情做好,獲得別人的肯定,這樣會覺得很開心,這很正常。不過,我的經驗是,最有智慧的做法是由你評估自己的表現,然後專心在對的事情上求進步。」(本文摘自/讓天賦自由的內在動力:給老師、父母、孩子的實踐方案/遠流出版)

如何應對自毀前程、不愛功課的孩子?

如何應對自毀前程、不愛功課的孩子?#孩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孩子處於「動機光譜」的兩個極端:一端是超級完美主義者,極力追求成功,搞得自己壓力大到生病;另一端的孩子則對一切都不在乎,明明知道哪些事情符合自身的最佳利益,卻依然反其道而行。我們的發現是,處於這兩極的孩子都是缺少掌控感,但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法差別很大。以下就根據最常見的動機問題將孩子分成四類,我們來看看可以怎麼應對。關於「自毀前程」的孩子:我的孩子知道他需要什麼,但就是沒有去做的動機。感覺他簡直是在自毀前程。如果孩子屬於這個類型,你可以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事實:目前看似不重要的事,對他們的長期目標卻很重要。很多家長來尋求我們的協助之前,其實都已經試過告訴孩子這件事,我們也知道這並不容易。如果孩子主要的興趣是跟朋友相處交際,除了給予鼓勵,你還可以協助他們看到這個興趣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可能有什麼幫助,比方說,他們這樣的特質,就適合成為老師、心理學家、談判專家、律師或業務主管,這些都可能是讓他們得以實現自我的職業。同時,你也要提醒孩子:要求「人際技能」的工作職位,大多數都規定要有大學甚至碩士學歷,如果孩子想要用有意義的方式跟人互動,藉此為生,就必須認真念書,以便獲得學位。你也可以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理由,進而願意投入心力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我們經常試著幫助孩子分辨「感覺想做」跟「決定要做」兩者的區別。我們可以用新手爸媽當例子:新生兒半夜大哭,是由爸爸負責去把嬰兒抱到媽媽身旁喝奶。爸爸每次都「感覺不想要離開被窩」, 但是依舊「決定要下床去抱小孩」,總不能讓女兒挨餓吧(而且把新生兒搞定,父母也才能繼續睡覺)。運用這樣的思維,我們會鼓勵孩子自我喊話:「就算感覺不想,我還是決定要做,因為這對我很重要,對我的未來也很重要。」不難想見,孩子經常會發現,比起只是在心中說著「我不想做」,改成宣告「我決定要做」更有激勵的效果。你還可以鼓勵孩子把寫下目標的紙張放在經常看得到的地方,可以收在書包內明顯的位置或是貼在臥房牆上。曾有個學生想要轉學到喬治城大學,為了提醒自己努力達標,他甚至一直把喬治城大學的校服穿在身上。關於「熱愛萬事,不愛功課」的孩子:我的孩子熱忱十足,唯獨不愛功課。多年來,比爾在診間見過很多對學業沒興趣的孩子,但他們卻極度熱衷於手工藝、音樂、運動或是製作星際大戰模型等其他活動。他告訴這些孩子的父母,只要孩子們努力做自己由衷喜愛的事情,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因為他們正在塑造一個「最終能幫助他們邁向成功」的大腦。比爾也告訴這些孩子:「在你覺得重要的事情上努力精益求精,對你的大腦會有絕佳的幫助喔。」(熱衷於打電動可能是例外! 雖然打電動也並非全部都是壞處,但我們必須要謹慎判斷。第九章會再詳細探討3C產品對發育中大腦的影響。)比爾也提醒孩子,如果他們能將「完全沉浸」的這種心流感覺應用在課業學習上,會大有好處,而且他相信他們絕對有能力做到。如果孩子對課業毫無熱忱,我們的建議是先讓他們接受檢查,確認有無學習障礙、憂鬱症、焦慮症、ADHD 的可能性。如果他們沒有這些問題,請尊重他們,同時也要幫助他們了解現實情況。你可能會驚訝發現,一旦孩子感覺到你的尊重,便會願意聽取你的建議。因此,如果孩子說想拿體育獎學金念杜克大學參加棒球校隊,先問他們打算怎麼達到目標,接著你們可以一起坐下來,用電腦查詢學校的成績要求跟申請條件,協助他們蒐集資訊,弄清楚該怎麼做。請記住,孩子如果不愛念書就是不愛念書,你也無法強迫他們。而且,禁止他們做感興趣的活動,不僅於事無補,反倒可能更加削弱他們的學習動機。隨時練習•給孩子自主權(很重要,自己說三遍)!•找機會認真跟孩子討論他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詢問他們:你熱愛什麼?認為自己擅長什麼?覺得自己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麼?•教育孩子不要只想取悅他人。如果他們一心追求別人的稱讚,有時可以提醒他們:「大家都喜歡把事情做好,獲得別人的肯定,這樣會覺得很開心,這很正常。不過,我的經驗是,最有智慧的做法是由你評估自己的表現,然後專心在對的事情上求進步。」(本文摘自/讓天賦自由的內在動力:給老師、父母、孩子的實踐方案/遠流出版)

擔心孩子被嘲笑?父母應學標籤效應

擔心孩子被嘲笑?父母應學標籤效應#孩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常在諮詢後,告訴家長孩子的確有些「過動」現象,或是「自閉」症狀,家長便立刻像是河豚立刻充滿氣、撐起刺,一方面可能是不承認孩子的問題,一方面是抗議我把孩子「貼標籤」!父母的擔心其來有自,擔心孩子被同學排擠、被朋友嘲笑、被老師邊緣化,因此一旦遇到這些關鍵字,爸媽就緊張起來!這樣的心情我們都能體會,畢竟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跟其他人一樣,公平受教育、公平被對待。但是爸媽卻忽略了,自己平時常常就幫孩子「貼標籤」!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脫口而出的是「你怎麼那麼笨!」當孩子走路慢吞吞,爸爸可能說的是「你怎麼那麼懶惰!」這些「笨」、「懶惰」就是你幫孩子貼的「負面標籤」,或許會覺得這樣的形容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心生警惕,下次能更謹慎、表現得更好!但常常這樣警惕孩子,卻會造成「習得性無助」,像是泰國會利用大象來做表演,但是為什麼大象卻不跑走?原來是從小象開始,就把牠綁在木樁邊,因為小象力氣小,所以無法掙脫,久而久之牠就「認命」了!即使長大了,力量變大了,甚至不綁了,大象還是不會想要逃跑,這樣的無助就是過去這段時間所學習累積的。因此當孩子每一次的表現都被貼上這些負面標籤,孩子真的就覺得自己很糟糕,即使更努力了、表現變好了,甚至父母給了正面稱讚了,孩子還是會認為自己表現不夠好,開始放棄努力、自暴自棄!想要避免孩子「習得性無助」,我們必須要正確使用「標籤效應」!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為了快速讓新兵能夠在戰場上有如老兵般的表現,要求他們根據規定寫家書。家書裡的內容不外乎就是說自己在戰場上多勇敢、建立了多少功勞等等。過了一段時間,這些士兵個個脫胎換骨,表現的就像是戰場老將一樣!這就是利用「標籤效應」來不斷地自我暗示,以達到想要的效果!那麼對孩子呢?父母應該適時幫孩子貼上正面標籤,即使是個惹人厭、眾人嫌的孩子,也都能找到一丁點兒的亮點,把這個亮點作為標籤,孩子就會往你期望的目標逐漸接近。對於孩子每次的表現,可以試著這樣操作:一、同理:孩子犯錯了,我們得同理他的感受,即使是覺得好玩、無聊,或甚至是故意犯錯,我們都要先能接受,並且讓孩子知道我們了解他的想法。二、相信: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下次不會再錯一樣的地方」、「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寫字速度會更快」,這就是貼上正面的鼓勵標籤,這樣的標籤不只對孩子有效,對家長的情緒也能有安撫效果!三、持續:上述的「相信」句子不可能說一次就見效,需要看準時機多加使用,你會發現孩子逐漸在進步中,也有人說這就叫做「吸引力法則」。我們常用負面語句來形容孩子的表現,這就是把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這些標籤要比「過動」、「自閉」、「亞斯伯格」來得更嚴重、影響更大,平時得要特別小心!(文章授權提供/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