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好朋友」一來如臨大敵調理內分泌症狀可改善

「好朋友」一來如臨大敵調理內分泌症狀可改善#懷孕

根據日前一份針對女性生理期疼痛的調查顯示,近七成女性深受生理痛所苦惱。但其實「好朋友」來,除了生理痛之外,九成女性在生理期來臨前及來臨時都曾經歷過像是情緒起伏大、身體水腫、腹部悶漲,甚至是臉上出現生理痘等一堆狀況題。天慈婦產科的劉裕森醫師表示,女性在月經來臨前出現的不適症狀,臨床上統稱為「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經前症候群反應在身體上可能會出現像是乳房脹痛、身體水腫、腹部悶漲不適、臉上長出生理痘等現象,在情緒上則可能會出現情緒暴躁或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疲倦愛睏的狀況。這些症狀通常會在「好朋友」報到的前一週陸續出現,而在生理期的第二至三天內逐漸消失。除了「經前症候群」外,伴隨而來的惱人問題就屬生理期疼痛最令女性髮指。生理痛主要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種,一般年輕女性約有八成屬於原發性生理痛。原發性生理痛者大多自第一次好朋友來臨時便開始發生經痛,通常在第一天的疼痛感最強烈,而在生理期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漸漸平息。劉醫師表示,目前雖然在臨床上還未能找出造成原發性生理痛的主要原因,但除了利用吃的或喝的止痛藥來舒緩疼痛感之外,避孕藥是目前較能改善生理痛的藥物之一。不管是「經前症候群」或是「生理痛」,劉醫師建議女性平日可以透過填寫生理期日記的方式,將自己出現的不適症狀記錄下來,幫助妳更瞭解自己的身體。假若不舒服的狀況明顯影響到生活作息或是工作狀況,應該立即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除了藉由運動紓壓和清淡飲食調理外,亦可以選擇利用調理內分泌的方式來降低不適症狀的發生率。目前最新型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含有Drospirenone (簡稱DRSP)成分,可降低女性體內由雌激素引起鈉離子與水分滯留的問題,改善生理期水腫、並有避免食慾增加、幫助情緒穩定等特色,臨床研究也證明此類避孕藥可以降低超過50%的生理痛發生率。雖然避孕藥顧名思義是幫助女性避免意外懷孕,但因此藥物的使用市場需求大,且近年來朝向提升藥品的附加功能及降低副作用為主要的趨勢。像是含DRSP成分的避孕藥其安全性高,已就被婦產科醫師應用在治療許多相關的婦科疾病上,女性朋友若有意接受此藥物治療,應由醫師開立處方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延伸閱讀: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225&aid=405

34歲以上的孕婦一定要進行羊膜穿刺嗎?

34歲以上的孕婦一定要進行羊膜穿刺嗎?#懷孕

自1994年台灣大規模推行唐氏症母血篩檢,以及近年來許多醫療院所在懷孕早期利用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唐氏症以後,唐氏症的發生率就大幅降低。但是到目前為止,高齡孕婦,尤其是懷孕年齡超過34歲的孕婦,仍然是進行羊膜穿刺的主要對象,原因是超過34歲以上的孕婦,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會大幅上升,而且隨著年齡呈現直線的增加,在衛生署的政策上,仍然鼓勵34歲的孕婦接受羊膜穿刺。但是34歲以上的孕婦一定要進行羊膜穿刺嗎?事實上,目前有許多爭論。贊成34歲以上的孕婦一律接受羊膜穿刺的學者認為,34歲以上的孕婦,是寶寶罹患唐氏症的高危險群,如果只進行母血篩檢或是胎兒頸部透明帶測量,就會有些唐氏症胎兒不會在產前被診斷出來。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許多高齡的孕婦,本身就是晚婚,或者本身是不孕症的患者,對於羊膜穿刺的風險,會感到特別憂慮,這一點必須要相當考慮。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 周輝政表示,根據過去七年來超過1000位34歲以上的孕婦統計發現,使用母血篩檢,可以篩檢出82%的唐氏症。當然,如果全部進行羊膜穿刺,可以篩檢出全部的唐氏症,但是利用例行性的羊膜穿刺取代母血篩檢的代價是每多篩檢出一個唐氏症,就有可能多出1.26個因為羊膜穿刺所造成的流產,其邊際風險相當高,所以就統計學的觀點來說,34歲以上的孕婦,並不一定就需要進行羊膜穿刺,先利用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法或是母血篩檢法,如果是高危險群,再進行羊膜穿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40歲以上的孕婦,因為資料較少,還無法做成結論。當然,這樣的觀點純粹是就宏觀的角度來看,每個孕婦還是必須以自己的角度來衡量。例如:有些高齡孕婦本身就懷孕不易,這時候就必須考慮羊膜穿刺所帶來的風險;有些媽媽已經有一兩個小孩,這時候如果產下唐氏兒對於家庭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衝擊,直接進行羊膜穿刺可能是一個合理的選擇。所以這些研究,並不是說34歲以上的孕婦就一定不要進行羊膜穿刺,只是提供高齡孕婦多一個選擇。您必須考量自己的狀況,和醫師進行溝通。

讓女人擁有美滿幸福家庭的自然生殖科技

讓女人擁有美滿幸福家庭的自然生殖科技#懷孕

女人的幸福在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美滿的家庭,而自然生殖科技就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紀錄系統能讓婦女監測和維持生殖和婦科健康。也能讓婦女以自然的方式選擇避孕或懷孕。自然生殖科技主要的基礎是依據Dr.Hilgers建立的外陰黏液紀錄系統。由婦女每日自我記錄外陰部黏液的情形來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不同的婦科和不孕疾病會有不同的紀錄結果,可偵測出子宮頸癌、卵巢癌、乳癌、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等疾病來加以治療。不孕的婦女,透過自然生殖科技也能以外陰黏液紀錄偵測出是否有排卵不好、子宮頸黏液不好、黃體素不足等問題來加以治療。依美國自然生殖中心的統計,不孕者單靠克靈頓模型系統就有20-40%的受孕率,若再輔以藥物治療,受孕率可達八成左右。自然生殖科技是找出不孕的疾病讓婦女恢復能生育的狀況,不過,有些病人不孕的原因仍需要手術治療。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表示在自然生殖科技的範疇內,強調以顯微手術來恢復婦女生殖系統的原貌。不孕者需要手術的情況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藥物治療無效或輸卵管不通等病況。2004年七月在美國奧哈瑪舉行的自然生殖科技會議上,由Dr.Boyle發表的研究指出,在愛爾蘭有351位接受試管嬰兒失敗的病人,轉而尋求自然生殖科技的幫助,其中有93位成功懷孕,此外自然生殖科技沒有多胞胎、胎兒體重過輕及早產的後遺症,而根據統計,試管嬰兒術後多胞胎的機會高達30-40%,早產率約25%。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紀錄能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照顧,讓婦女能自然選擇懷孕或避孕,也能監測、維持、評估婦女生殖與婦科健康,讓婦女都能當個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美滿的家庭的幸福女人。

揪出失眠的原因

揪出失眠的原因#懷孕

睡眠發生障礙,雖不見得是什麼大病,卻常造成身體上、精神上諸多的困擾。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成年人有睡眠問題,老年人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十五。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 楊聰財表示從病程上分,可分為: 1. 短暫性失眠:大部分這方面的失眠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但是短暫性失眠如未接受適當的處理有部分的人亦會導至慢性失眠。短暫性失眠主要治療原則為間歇性使用低劑量鎮靜安眠藥或其他可助眠之藥物如抗憂鬱劑和好的睡眠衛生習慣。2. 短期性失眠:冶療原則為短期使用低量之鎮靜安眠藥或其他可助眠之藥物如抗憂鬱劑和行為冶療(如睡眠衛生、壓力處理等)。和短暫性失眠一樣短期性失眠如未接受適當的處理有部分的人亦會導至慢性失眠。3. 慢性失眠:是患者至失眠門診求診中,最常遇到的疾病類型,其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必須找出其潛在病因,才有痊癒的希望。比起短暫性和短期性失眠,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且較難去發現。而許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種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而次發性慢性失眠的治療原則,首先要針對其特定病因做冶療即可改善其失眠狀況。而原發性慢性失眠或以改善其特定病因後仍失眠的次發性失眠可短期使用幫助睡眠的藥物,而長期治療則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以改善睡眠習慣、壓力調適、和不適切的認知。失眠的成因是很複雜的,如果失眠的情況直持續著或已逐漸影響生活,請勿自行購買安眠藥使用,因為安眠藥只能幫助入睡對失眠的特定原因並無冶療效果且長期不適當使用會有依賴性甚至成癮,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忙做專業的診察、評估和最適切的治療。為了對睡眠障礙做最完整的評估和治療,若自己找不出原因,或失眠持續存在,對生活逐漸產生干擾,則應儘速看醫生,千萬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必須經由專業的檢查及評估,對症治療,才不會延誤潛在病情,或因處置不當,成為慢性失眠。

鎮痛消炎藥懷孕早期安全性

鎮痛消炎藥懷孕早期安全性#懷孕

蔡呈芳 醫師表示,鎮痛消炎藥 (NSAIDs)懷孕時服用的安全性,以往知道在懷孕後期會影響循懷系統,引起動脈導管閉鎖不全,但新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早期,也可能引起心瓣膜問題。研究發表於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B.這是加拿大學者根據。36,387名孕婦研究的結果。在1056 名懷孕初期使用 NSAIDs的孕婦中, 8.8%有先天異常,相對於其他35,331名孕婦,只有7%異常,有多發性異常者則分別為 16.1%及 14.2%。

開心面對好孕到輕鬆懷個好寶寶

開心面對好孕到輕鬆懷個好寶寶#懷孕

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大致可分成早期(一至三個月)、中期(四至七個月)及晚期(八至十個月)三個階段的心理變化,而每個階段的心理壓力來源不同。懷孕早期主要是擔心流產,或懷孕期間因體型的改變及荷爾蒙變動,而影響情緒起伏,變得焦躁、易怒,對於小事反應過度,斤斤計較,莫名的沮喪、哭泣;懷孕中期則容易擔心胎兒畸形,或害怕做超音波等檢查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刺激等壓力;懷孕晚期的心理壓力,主要為擔心生產的痛苦及安全性、小孩出生後的養育問題,及自己是否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等,如果這些憂慮不能及時獲得緩解和疏通,就會形成心理壓力,嚴重者可能罹患產前憂鬱症。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 楊聰財醫師指出孕婦的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在十月懷胎的歲月中,身心的巨大變化很容易造成孕婦情緒失調而罹患各種身心症,提供懷孕婦女以下幾個管理技巧,讓懷孕期可以過得更順利。學習每天寫日記:寫日記是一個抒發自己不想與人分享之情感及思緒的好方法,孕婦可以將懷孕期間生理及心理的變化寫下來,藉此抒發心理壓力。學習面對孤立感:孕婦懷孕的情緒變化有時不是另一半或家人能夠深切體會的,不妨參加醫院為孕婦準備的課程班,多認識一些也是懷孕階段的新朋友,也可認識初為父母的年輕夫妻,問問他們的經驗。學習和另一半及親友溝通:懷孕期間有時候因為情緒的變化,很容易讓另一半及家人覺得很難和孕婦溝通,這時可以試著保持平和的態度,主動和另一半及親友分享自己的感情和心事,盡量找人傾訴所擔心的問題。創造好心情:懷孕期間因為體型的變化,做起事來沒有以前方便,需要家人的協助在所難免,如果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也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以開朗明快的心情面對問題,對家人要善解人意、心存寬容和諒解,許多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培養堅持的態度:十個月的懷孕過程,對每個女人都是一種考驗,許多孕婦容易承受不住壓力,覺得自己拖著大肚子熬時光是一種負擔。因此孕媽咪應抱持堅持的態度告訴自己,那麼長的一段時間都堅持下來了,還在乎剩下的這點時間嗎?另外,多走出去,與其他孕婦或媽咪多交流,從別人身上尋找自己缺少的快樂理由,或者多讀一些書,讓心沈靜下來,平緩不安、焦躁的情緒。懷孕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不過對孕婦來說,心情有如洗三溫暖,除了對當媽媽有著一份期待之外,懷孕期間的生理變化,以及擔心胎兒的健康等因素,卻也讓孕婦的情緒顯得起伏不定。孕婦本身除了要對自己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壓力自我調適外,身為孕婦的家人也應多點包容及體諒,支持孕婦順利走過懷孕生產期,讓幸福感延續到胎兒出生,這樣對孕婦及胎兒都有正面的幫助。

產前遺傳診斷有那些?

產前遺傳診斷有那些?#懷孕

由於科學的進步,尤其在醫學方面,日新月異,使胎兒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相對的是胎兒的遺傳疾病及畸形的比率卻逐年增加。基本上胎兒異常的原因有二,一是染色體或基因異常引起,其二是因環境變異所造成。   【所以婦女在懷孕之前,必須先做優生健康檢查,其項目包括】 一、個人基本資料:如職業史,長期使用之特殊藥物、吸煙史、喝酒史、家族成員有遺傳疾病或異常個案史。二、一般健康檢查項目。三、遺傳性疾病檢查:細胞生化酵素、染色體檢驗和基因檢驗。  四、傳染性疾病檢查:結核病、梅毒、淋病、肝炎、泡疹、德國麻疹、愛滋病。五、精神疾病檢查:臨床精神科檢查、心理測驗、腦波檢查、遺傳性精神疾病檢查。如果是已經懷孕的婦女,都應該做一般正常的產前檢查,如果有下列情況就必須做產前遺傳檢查。1.) 高齡孕婦(34足歲以上)。2.) 產前母體血液篩檢異常者。3.) 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異常者。4.) 本人或配偶為遺傳疾病帶原者。 5.) 本人或配偶的染色體有結構性異常。6.) 曾懷過或生育過先天性缺陷兒。7.) 有家族性遺傳疾病者。8.) 近親連姻。9) 有過三次或以上自然流產的夫妻。台東基督教醫院 徐文成醫師指出,產前遺傳診斷包括有產前母血篩檢,羊膜腔穿刺術、絨毛取樣術、胎兒臍血採樣與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產前母血篩檢用來篩檢懷有唐氏症兒或第18對染色體有三條(愛德華氏症)或神經管缺陷兒的高危險孕婦;絨毛取樣術、羊膜腔穿刺術、胎兒臍血採樣術等主要是用來檢查胎兒的染色體、基因組成或酵素的功能;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則可以發現胎兒是否有可偵測的器官或外觀構造上的問題。  絨毛採樣術、羊膜腔穿刺術和胎兒臍血採樣術是具有危險性的,只有當胎兒產生先天異常的機率大於採樣手術的合併症的發生機率時,才值得接受這些檢查。而醫師是根據實際各種情況分析後才做出是否需要檢查的決定,目的就是避免或減少畸形兒出生,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

產後憂鬱  身材走樣是關鍵

產後憂鬱 身材走樣是關鍵#懷孕

「產後憂鬱」發生包括生理、社會、心理的因素,例如:荷爾蒙與生理的變化、生產過程的精神壓力、照顧嬰兒的壓力、睡眠不足、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擔心身材走樣失去吸引力等。好發於原本有身心疾病、嚴重經前症候群、意外懷孕、墮胎、及懷孕晚期情緒不穩的產婦。臺安醫院 張育彰醫師指出「產後憂鬱」由輕到重分為:【產後情緒低潮】發生率約50%-80%,產後三天出現,最多不超過二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焦慮、易怒、哭泣、頭痛、失眠、等等,對嬰兒表現喜怒不定的矛盾反應,自認沒有哺育照顧能力。治療通常以諮商或心理支持為主,預後良好。【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10%─20%,產後二週逐漸出現,病程可能延續六至九個月。症狀和憂鬱症相似,包括情緒低落、疲憊、睡眠障礙、食慾變化、專注記憶差、罪惡感等等,對嬰兒照顧過度耽心、害怕傷害嬰兒或照顧疏失、甚至自責出現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念頭與行為。下次產後復發比率約20%-30%。治療需抗憂鬱劑等藥物與心理治療,療程約六到九個月,嚴重時需住院治療。【產後精神病】發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產後數週或遲至一年才發作。早發型產後三週內發作,晚發型產後三週後發作,症狀包括情緒激動、起伏不穩、哭泣、失眠、神智不清、罪惡感、有嬰兒死亡、被掉包等妄想與幻覺,國外統計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務必要積極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