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陳小姐結婚7年,做了3次試管嬰兒都沒有懷孕,後來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多中藥調理終於成功懷孕。隨著國人越來越晚婚,不孕的夫妻愈來愈多,除了藥物外,臨床上也發現配合古法腹灸治療不孕效果更佳。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不佳是懷孕困境之一高醫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邢郁欣表示,台灣約有15%的夫婦受不孕所困擾。隨著高齡產婦增加,卵巢功能不佳、卵巢衰退常常是西醫試管嬰兒療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針灸治療能調整氣血循環、導引疏通原本經絡不暢通的地方。腹部灸療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暖子宮,尤其針對婦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實,透過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降低子宮血流阻力、以及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的效果。研究: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增受孕率2017年一篇最新的系統回顧文獻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以增加受孕成功率。根據臨床觀察,中藥配合針刺加治療,對排卵障礙、卵巢功能不佳、內膜厚度不理想及高溫不足的患者都有明顯的助益。另一對林姓夫婦不孕5年,就診時發現先生精蟲活動力在低標,在中藥調理配合一週2次的針灸治療半年後,也成功受孕。邢郁欣主任表示,不孕的原因男女各占了一半。夫妻一起接受腹灸療法,除了改善生理問題外,也能解開心理上的徵結。

避孕迷思多 見紅才做還是會懷孕!

避孕迷思多 見紅才做還是會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價值觀越來越開放,許多年輕族群早已提前體驗「性」的滋味,甚至提前升格的小爸爸、小媽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2.08億懷孕人次中,有41%是屬於非預期懷孕,其中約1成發生在青少女階段。年輕女性避孕迷思多 見紅才做意外懷孕不知所措根據內政部統計處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05年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為4‰,淡水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翁嘉穗指出,門診曾經收治意外懷孕求診的女大生,主訴自己都是經期才發生性行為,對自己意外懷孕感到不解。40多歲的媽媽甚至因為擔心影響女兒學業,對外人說孫女是自己生的第二個女兒。新型口服避孕藥兼具避孕及改善經前症候群蔡永杰醫師表示,青少女(年)階段不要有性行為是最有效避免懷孕和感染性傳染疾病的方法。若有性行為,目前最建議的避孕方法就是採取「雙重防護」,即女生定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男生全程戴保險套。最新的第四代口服避孕藥,除了使用超低劑量黃體素,副作用低,正確使用避孕效果可達99%,兼具改善經前症候群、水腫、青春痘、多毛及經血量過多等生理症狀效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青少女小組召集人、台南奇美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杰醫師表示,每年的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WCD),今年適逢十週年,婦產科醫學會也配合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年輕女性提高避孕意識,降低意外懷孕機會,同時提醒避孕也是男生的責任,男女雙方都要重視。

孕婦的日常──胎動計算

孕婦的日常──胎動計算#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婦女在懷孕期間,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留意並計數胎兒在母體腹中的活動情況。這叫做「胎兒腹中踢動計算 」或叫做「胎動計算」。這種計算應該每天最少做一次,而且在胎兒最活躍的時候去做這「計算」的。計算時請依下列步驟進行:‧ 每天當您在進食後,有感覺到胎兒在體內移動時,請您馬上記下時間,並記錄胎動的次數。‧ 在下1小時內,您要清楚地感覺到胎兒有移動或踢動 ≧ 4次。‧ 若在預定時間內,胎動已達4次,您便可以停止該日的計算了。‧ 實例指導:孕婦可以在1天當中選擇吃飯吃最久的那一餐來計數胎動。比如說:晚上 7 點鐘坐在餐桌前『開始』吃第一口飯,若大約在 7:15 p.m. 有感覺到『第1次』胎動,那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內』,亦即 7:15 ~ 8:15 p.m.,胎動至少要大於等於『4 次』,才算正常喔!‧ 但若在預定時間 ( 7:15 ~ 8:15 p.m. ) 內,寶寶的胎動次數仍然少於4次的話,孕媽咪就應該立刻跟您的醫生或醫院連絡。‧ 媽媽胎動的感覺如下:像大滾輪在肚子滾動、有拉扯肚臍的感覺、像腸子有氣在跑、點肚皮、跳動感、打拳擊、滑動、打鼓、蠕動、肚皮跳、肚皮抽筋、抽痛、小魚在跳躍、咚咚敲肚皮、像蝴蝶翅膀拍動肚皮……等。Dr.Chen門診問答1) 統計結果,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胎動最明顯?孕婦進食之後及晚上 21:00~ 凌晨 01:00 胎動最明顯。2) 初產婦什麼時候感覺有胎動?20 週左右。3) 何謂「經」產婦?曾經生過超過 20 週以上的寶寶,產婦此次懷孕可能是第二胎或第三胎……等。4) 經產婦什麼時候感覺有胎動?16~18 週左右。5) 懷孕過程當中,什麼週數胎動最明顯?為什麼?32 週左右,因為羊水量在 32 週左右是最多,大約有 1,100 cc。胎兒體重在 32 週約 2 千公克,肌肉發育已經相當有力量,此時子宮腔內的空間還很足夠可以讓胎兒自由地翻滾轉動,所以在 32 週左右胎動是最明顯的。過了32 週後胎動總次數會慢慢往下降32 週時胎動總次數有 575 次,是最多的,所以此時胎動最明顯,過了 32 週之後胎動總次數會慢慢往下減少,到了預產期 40 週時的胎動總次數約 282 次和 20 週時胎動總次數 200 次相近,加上羊水量也逐漸減少,所以越接近預產期越要特別小心注意胎動。(本文摘自/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遠流出版)

經血量大又經痛 恐為子宮肌瘤徵兆

經血量大又經痛 恐為子宮肌瘤徵兆#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1歲的佳佳於年初與長跑多年的男友完婚,8月中旬肚子便傳來好消息。在自我檢測確認懷孕後,由於這是兩個家族間第1位孫子,眾人無不歡欣鼓舞地迎接這個好消息,對佳佳的照顧也無微不至。然而,在第1次做產檢超音波後,才意外發現,她的子宮中長有2顆約3公分大小的肌瘤。雖然醫師表示生長位置預計不會影響胎兒成長、生產,但這消息還是像顆大石頭一樣,沈甸甸地壓在佳佳心上,成天煩惱著寶寶是否會因此有異狀。子宮肌瘤發生原因不明 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臨床上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可能罹患子宮肌瘤,可謂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而在國內,子宮肌瘤又好發於30歲以上女性,比例高達20%,40~50歲女性發生率更高達30%。子宮肌瘤為生長於子宮平滑肌上的腫瘤,至今發生原因仍不明,僅能推測與遺傳、個人體質、動情激素的變化有關。除此之外,不孕、未曾生產以及肥胖婦女,因賀爾蒙變化,均是罹患的高危險族群。及早就診遵醫囑示 排除子宮肌瘤恐懼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明,子宮肌瘤依常見生長位置,主要又可分為子宮最內層的黏膜下肌瘤、子宮間質層的子宮壁內肌瘤,和子宮最外層的子宮漿膜下肌瘤等三類。主要症狀就是經期大量出血,除此之外,臨床上也有因肌瘤壓迫到泌尿器官,導致頻尿、排尿困難等現象。部分子宮肌瘤的生長位置,因會影響受精卵著床或阻擋產道,還可能導致女性不易受孕,甚至重複流產。郭安妮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對子宮肌瘤的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控制與外科手術,一旦罹患也不用過於操心,只要儘早接受專業診療,即能加以避免、舒緩相關症狀。如案例中的佳佳,懷孕期間定時回診,在郭醫師一路陪伴解說、追蹤下,也逐漸放下心中憂慮,最終順利自然產下一名白胖健康的男寶寶。且因腫瘤不大也無明顯症狀,經醫師診斷無需動刀,只需於日後定期回診追蹤。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有兆儘速就醫診治雖然子宮肌瘤惡變率不高,但仍會對女性健康造成影響,平時生活中不當飲食,也可能刺激疾病發生機率或加重。因此均衡攝取飲食以及培養運動習慣,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郭安妮醫師提醒女性,如有經血量過大,或嚴重經痛、性交疼痛等疑似罹患子宮肌瘤的症狀,應儘速就醫求診,才能儘早辨識並對症下藥,免於各式症狀之苦。(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期出現這些症狀 恐增胎死腹中危機

孕期出現這些症狀 恐增胎死腹中危機#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6歲的周姓孕婦平時有抽菸喝酒習慣,懷孕27週卻只做過一次產檢,在懷孕約30周時急性下腹痛且陰道出血,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胎盤與子宮壁部分分離,緊急安排剖腹產,30分鐘內順利解除危機。醫師提醒,準媽媽沒有定期產檢,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嚴重還可能危及產婦及胎兒性命。產婦羊膜腔外出現血塊、血色羊水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龐渂醛表示,他為產婦進行剖腹產時發現腹部嚴重沾黏,更增加了手術風險,手術時發現羊膜腔外血塊、血色羊水都顯示產婦的「胎盤早期剝離」徵象。懷孕期間抽菸會增加胎盤早期剝離機率龐渂醛醫師提醒,胎盤早期剝離在整個孕程都有可能會發生,但症狀變異性大,有時難以察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抽菸,會讓尼古丁提高孕婦血中鉛濃度,造成血管異常收縮,恐增加孕婦罹患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嚴重的胎盤剝離可能造成胎死腹中 ,若孕產婦本身有未知的內科相關疾病,卻沒有先得知及妥善控制病情,恐造成胎死腹中,嚴重還可能危害孕婦健康及生命,因此千萬不可忽略規則產檢的重要性。下腹痛、陰道出血、子宮收縮、胎動減少應立即就醫定期產檢主要是降低懷孕與生產風險,降低生產懷孕的併發症。孕婦沒有定期產檢可能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龐渂醛醫師也提醒,準媽媽在孕期中除了規則產檢外,如果出現下腹疼痛、陰道出血、子宮收縮頻繁、羊水提早破出或是胎動減少應立刻就醫,以便儘早診斷及採取必要措施,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降至最低。

性行為沒戴套 6成女怕懷孕多過愛滋

性行為沒戴套 6成女怕懷孕多過愛滋#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認為性伴侶的必要條件為何?針對全台具性經驗的1710位男女調查顯示,53%男性看重「長相」、56%女性則偏好「對方要是另一半」、52%著重「個性是否契合」。即便近8成的受訪者認為「對方有無任何性病」會是條件之一,性行為時僅2成民眾全程使用保險套,顯示台灣民眾安全性行為根本不安全。感染者穩定控制病毒、全程使用保險套就可降低風險別再讓錯誤觀念延誤就醫!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醫師呼籲,愛滋病毒不會選擇性攻擊特定族群,只要未全程使用保險套都應定期接受愛滋篩檢。愛滋篩檢是唯一能確定是否感染愛滋病毒的方式。若篩檢呈陽性也不必過度擔心,感染者只要穩定控制病毒量,配合全程使用保險套、伴侶服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便可大幅降低愛滋感染風險。6成女性僅擔心懷孕而非感染愛滋28%女性會因性伴侶要求而不使用保險套,60%女性未使用保險套進行性行為後,比起感染愛滋更擔心懷孕。要高。另根據調查顯示,85%女性未正確落實全程使用保險套,認為固定性伴侶、或口交無需戴套是主因。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全程使用保險套定義為,勃起後、性器官接觸前立即戴上保險套,其主要目的為避孕及預防性病,即使有避孕或固定性伴侶,都應全程使用保險套。若女性在被動的情況下無法確保對方是否使用保險套,則可透過愛滋篩檢主動保護自己。

安全用藥8守則 孕婦一定要知道!

安全用藥8守則 孕婦一定要知道!#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懷孕最好不要生病,因為生病也不能吃藥?關於懷孕期間的禁忌百百種,面對服用藥品問題,大多數人秉持保守態度,認為藥品會導致畸形兒,因此即便生病也堅決不看醫生不吃藥,然而,確保孕期安全用藥應該是計畫懷孕的婦女必做功課之一,懷孕用藥到底會不會傷害寶寶,以下8點說分明:1) 吞了幾顆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絕對比大家想像的要小很多/大多數常用的藥物,比方說感冒藥、消炎藥等,都是安全等級的藥物。一般來說,等級為A、B或C的藥物(參見附表)都是安全的藥物。何況,只有吃幾顆或幾天的藥,胎兒吸收進去的量其實相當有限,影響真的不會很大,有媽媽因為吃了兩天的感冒藥後才知道懷孕,就不敢繼續懷孕,可說是小題大作。2) 健康食品都是安全的/綜合維他命、葉酸、鈣片、深海魚油、綠藻素、珍珠粉等等,都是健康食品,懷孕的任何時候吃都是安全的。至於中藥方面,只要成分確定,由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也都是安全的。3) 貼的、擦的、抹的藥物幾乎都非常安全,不論是在什麼周數期都可使用/藥物經由皮膚吸收的量很少,而且大多數進入體內的藥物,也停留在皮下居多。會穿透皮膚,進入血管,再流到子宮,經胎盤吸收到胎兒身上的量,已經是微乎其微了。4) 懷孕三個月後,就算吃了比較不安全的藥物,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其實也不大/胎兒生長分成幾個時期,而前三個月就是所謂的器官發育期。這時候的腦部脊椎正在閉合,心臟正從一條管狀物慢慢摺成幾個空腔,進而發育成心房心室等構造,這時候,當然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最為明顯。等到三個月後,器官已經發育完成,四肢顏面也已經成形,胎兒的變化僅僅在於從小心臟變成大心臟,手腳變大變長而已,所以藥物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5) 懷孕前三個月,就算是安全的藥物,還是必要的時候再服用/比方說,如果孕婦在前三個月感冒流鼻水,我會建議她多喝開水、多休息、多攝取維生素C,而不建議吃感冒藥,雖然感冒藥大多宣稱是安全的。大家對感冒要有正確的觀念,感冒不吃藥也會好,而感冒藥只能解除症狀,對於疾病本身幫助並不大,也不會縮短病程,所以並非必要的用藥。可是如果在懷孕前期皮膚受傷,導致傷口發炎化膿,這時候抗生素就是必要的用藥,因為不服用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等等嚴重後果,當然此時安全的抗生素一定是必要的。不過,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比方說孕婦合併癲癇、甲狀腺疾病等等問題,因為這一類的藥物有很多是等級較為不安全的藥物,在懷孕早期,就需要請教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以評估服藥的必要性了。6) 給專業醫生判斷/如果還是不放心,請把藥單,或是整罐藥連同包裝拿給婦產科醫生判斷,千萬別只把藥丸帶過去,因為大多數的醫生都認不出藥長什麼樣子。7) 藥物的影響很難預測/醫生在諮詢藥物使用情形的時候,往往解釋很保守,也很不確定,這不代表醫生認為妳吃過的藥物不安全,而是藥物的影響本來就很難預測。8) 不小心吃藥帶來的壓力,很有可能比藥物本身對胎兒的影響更大/再次強調,妳手邊拿得到的藥,或是一些簡單常見的成藥,其實在懷孕中都是安全的。我遇過有位媽媽只是在懷孕七個月時吃了一顆C級的止痛藥,就一個月焦慮不堪,不能好眠。我敢說,媽媽焦慮、失眠對胎兒的影響,絕對遠大於一顆藥物。請大家懷孕時務必放輕鬆,寶寶才健康有保障。(本文摘自/懷孕寶典!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所以文化出版)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妳有更好的選擇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妳有更好的選擇#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8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每次月經來都過量,需要跑醫院輸血,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有一顆黏膜下肌瘤、多顆肌層內肌瘤,長期貧血的結果,血紅素掉到僅5g/dl,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第一個月血紅素就提升至8g/dl,第二個月已經回到正常數值,可以手術摘除,術後追蹤已經半年,子宮肌瘤未復發,目前為懷孕做好準備。每2至5名女性 罹患子宮肌瘤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國內子宮肌瘤發生率約為20-50%,好發年齡層為40-50歲婦女。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榮良表示,大部分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只要是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都可能發生,停經後缺乏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則會逐漸萎縮。子宮肌瘤有3種 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吳榮良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有不同症狀,可分為肌層內肌瘤、黏膜下肌瘤及漿膜下肌瘤,其中以肌層內肌瘤最為常見,患者通常不會感到身體不適;黏膜下肌瘤則因靠近血管,患者幾乎都有經血量過多、月經異常、痛經、貧血等症狀;而漿膜下肌瘤超過5公分以上,才可能壓迫腸胃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腸胃道症狀。4大狀況 子宮肌瘤需進一步治療子宮肌瘤需要治療嗎?吳榮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只需追蹤即可;若出現經血量過多、痛經、貧血、造成不孕,則應進一步評估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治療、海扶刀療法、子宮動脈栓塞及手術治療,但僅2-3成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傳統黃體素副作用多 新型口服藥大幅改善吳榮良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經血量過多、痛經等症狀,可使用口服子宮收縮藥物、止血劑及黃體素;不過黃體素每天需服用4-6顆,容易產生水腫、長痘痘、毛孔粗大、便祕等副作用。目前已有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一天只需一顆,通常一周內經血量過多、腹痛情形便會減少,下個月痛經則會大幅改善,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1個月,持續使用1年,僅有些微的頭痛、頭暈副作用。子宮肌瘤別怕 手術非唯一治療方式吳榮良醫師呼籲,罹患子宮肌瘤不要害怕治療,目前治療準則以藥物治療為先,最後一步才需傳統手術治療;如今,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可有效舒緩不適症狀,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