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間歇性咳嗽5年 原來是氣管卡異物!

間歇性咳嗽5年 原來是氣管卡異物!#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老太太間斷性咳嗽長達5年,長期使用止咳藥但是症狀不見起色。近日患者到醫院胸腔內科求診,胸部X光片發現左下肺葉塌陷,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約2公分大異物卡在左側主支氣管末端。檢查後發現氣管內異物被肉芽組織完全覆蓋,在接受支氣管內視鏡治療後,老太太症狀已經緩解。呼吸道異物逾80%發生在5歲以下幼童呼吸道異物多發生於兒童,其中80%以上發生在5歲以下的孩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林敬凱表示,幼兒喜歡抓吃食物或異物,在哭鬧或嬉笑時吸入氣管,或因孩童之牙齒發育不完善,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較硬食品,加上喉部的咳嗽反射發育尚未完全,故容易將食物嗆入氣管內。常有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噁心想吐等症狀除此之外,年長者、巴金森氏症患者、智能不足、精神病患者或企圖自殺大量使用鎮靜劑得患者也是呼吸道異物阻塞得高危險族群。急性呼吸道異物阻塞常會有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噁心想吐等症狀,但慢性呼吸道異物阻塞僅伴隨慢性咳嗽,常需藉由支氣管鏡檢查得以發現病因。異物留存於氣管的時間越長移除越困難林敬凱醫師說明,支氣管鏡為呼吸道異物阻塞第一線標準治療,但異物留存於氣管的時間越長,將使得氣管內表皮持續發炎並產生肉芽組織,造成異物移除的困難。支氣管鏡異物取出過程中,經常會遭遇許多危險,如大出血,異物移位造成呼吸衰竭等,故一定要選擇設備齊全且有經驗豐富的醫院進行治療。 

咳逾2個月 腫瘤塞住氣管害的

咳逾2個月 腫瘤塞住氣管害的#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黃先生有超過20年吸菸史,每日一包菸導致長期咳嗽,咳了2個多月才求診,沒想到症狀沒有改善,咳嗽更加嚴重,不但有呼吸喘鳴情形,咳出的痰竟還帶有血絲。至醫院求診後,胸部X光呈現左下肺葉泛白,醫師判斷應為肺塌陷。此案例接受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左側主支氣管及左下葉支氣管都有腫瘤,研判症狀應為腫瘤塞住支氣管造成左下肺葉塌陷,經病理切片後証實為小細胞癌。支氣管阻塞 空氣無法進入肺泡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醫師黃紹宗指出,肺塌陷為支氣管阻塞,而致空氣無法進入肺泡內,引起肺葉或肺節的塌陷。因肺塌陷原因很多,痰或腫瘤塞住呼吸道、肺積水、肋膜積水、氣胸、外傷、長期臥床、吸菸、接受過胸腹手術者等都是造成肺塌陷原因之一。當腫瘤無法排除時,建議安排支氣管鏡及電腦斷層檢查,以免延誤診斷。而多數小細胞肺癌發生,大多與吸菸相關,而環境因素及基因缺陷也有關聯。當心二手菸、三手菸危害國人十大死因大都和吸菸有關,包含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黃紹宗醫師建議,有菸癮者盡速戒菸,民眾也要當心二手菸及三手菸危害。除此之外,醫院的戒菸門診服務,可適時協助菸癮者戒菸諮詢以及戒菸用藥協助(咀嚼錠、貼片及口服戒菸藥) ,大幅降低戒斷時的不舒服症狀,菸癮者可多加利用。

一笑就喘咳?肺阻塞可自我檢測

一笑就喘咳?肺阻塞可自我檢測#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64歲的何先生,曾經是菸齡30年以上的老菸槍,6年前開始出現嚴重咳嗽、咳痰,連走路都會喘。即便戒菸成功,這些症狀都沒有消失,甚至持續惡化,嚴重到每講兩三句話就猛咳嗽、走短短十公尺的路就會喘,甚至一笑起來就會開始喘咳,咳到無法入睡,生活品質越來越差,甚至因為害怕異樣眼光,連社交場合也都放棄。雖然嘗試控制病情,經過治療卻沒有改善。因緣際會下接受肺功能復健,服用肺阻塞專屬藥物後,症狀改善許多。正確治療配合適量運動 有效控制病情正確的治療很重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監事暨自在呼吸健康網召集人林慶雄醫師表示,肺阻塞雖然無法痊癒,但是透過正確積極的治療,配合適量運動,就能有效控制病情。現在何先生不僅擺脫咳嗽,更養成每天爬山的習慣,讓他的『第二人生』不再氣喘吁吁。全球每10秒鐘,就有ㄧ人死於肺阻塞(COPD)!WHO 2011年報告指出4大非傳染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63%,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簡稱肺阻塞)為全球重要的致病與致死原因。民眾可藉整合網站自我檢測風險肺阻塞(COPD)是慢性呼吸道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因空氣中的有害微粒,如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引發肺臟與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全台有超過百萬人罹病,患者多為中壯年、以男性居多。為了有效防治,透過政府、專業學會與民間共同推動,才能成功防治肺阻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打造大型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整合型醫療網站(http://www.asthma-copd.tw/)。內容涵蓋疾病基礎認識、診斷、治療、照護等資訊,民眾可自我檢測以自身是否有罹患肺阻塞(COPD)的風險,若為高風險者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肺癌沒感覺 8成患者發現已末期

肺癌沒感覺 8成患者發現已末期#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抽菸也可能被肺癌盯上!64歲的黃女士沒有吸菸的習慣,生活作息正常,平時也沒有咳嗽或任何不適症狀,卻意外在員工健康檢查時發現右上肺處有一顆約3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接受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疼痛減少,手術4天就可返家,出院後也幾乎看不到傷口。7到8成患者 初次發現罹癌就是末期不論是抽菸、二手菸、烹飪油煙或空汙霾害,空氣品質越來越不理想,近年來肺癌發生率也節節升高。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心臟外科張比嵩醫師表示,臺灣每年將近有9千人死於肺癌,但最可怕是,約7到8成的患者,初次發現罹患肺癌就已經是末期,不而僅有2到3成第3期以內的患者,仍有機會藉由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出現長期咳嗽、胸痛、咳血要注意張比嵩醫師表示,肺腺癌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長期咳嗽、胸痛、咳血等明顯症狀時,通常已為晚期肺腺癌。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只有約3公分,除了能有效減緩疼痛,術後恢復也非常快,且手術隔天即可進食、下床活動。二五六電腦斷層檢查 小結節都會現形不論是空氣懸浮微粒PM2.5、吸菸及二手菸也是致癌因子之一,張比嵩醫師提醒民眾,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導因於多數病例都太晚發現,若要早期發現,建議民眾除了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外,他建議中壯年只要經濟許可,就考慮做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早日篩出病灶。二五六切電腦斷層(CT)攝影檢查,不僅輻射劑量低且比胸部X光靈敏,因此許多X光看不到的肺部小結節都會一一現形,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才有機會接受傷害性較小的微創手術。

長輩喝水常嗆咳 練2招破解

長輩喝水常嗆咳 練2招破解#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家中長輩在飲食時,可能出現咬很久都吞不下,吃飯總是會花掉逾半小時,喝水時也會經常因為突然嗆到,上氣不接下氣。某些長輩也因為口中殘留許多食物,即使嚥下食物後,食物可能也會從口中直接流出。語言治療師及復健師表示,只要每日勤練2招,訓練舌頭肌力就能正常進食! 舌頭肌力降低 食物無法下嚥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舌頭肌力會降低,用餐時無法有效將口中食物移至兩側進行咀嚼,或僅以舌面上下擠壓食物,造成食物無法達到適合下嚥的程度,往往需要更費力地才能將食物嚥下,甚至需吞嚥數次才能將口中食物清除。出現吞嚥困難 盡早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評估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等均是吞嚥障礙的結果,據統計,在美國約25名成人就有1人經歷過吞嚥問題,50歲以上年長者的吞嚥障礙盛行率也有22%,長照機構的長輩們則高達68%有吞嚥障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醫師表示,若家中長輩出現吞嚥困難的徵兆時,請即早前往各醫院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評估並提供正確衛教與治療策略。改善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言治療師呂昂衛語表示,勤做這2種練習可讓進食更簡單:1) 長輩在家中可利用壓舌板與舌頭進行前後及左右阻抗運動,增加舌頭肌力2) 進食時,可藉由將食物用力吞下以減少口腔及咽部的殘留,盡量將食物置於口腔較敏感的一側咀嚼。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拒菸,真的就能遠離肺病嗎?部分銀髮族會將日常生活中爬樓梯容易累、走路容易喘等症狀歸咎於年紀增長的體力退化, 時常咳嗽也不以為意,總是以「老症頭」為由敷衍,事實上,若出現久咳、胸悶、喘不停症狀,可能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在搞鬼!醫師提醒,即使自認生活型態健康的民眾,都有機會罹病,民眾不可輕忽。老翁從不抽菸 確出現喘咳症狀一位7旬老翁從不抽菸,但近年爬樓梯、走路時喘不過氣的症狀越趨嚴重,運動能力快速下滑,跑遍台中各大醫院,先後接受過類固醇. 免疫調節劑及吸入性長效氣管擴張劑、但症狀都沒有明顯緩和, 另一位同樣沒有抽菸史的80歲男性病患,在咳喘問題發生後的一年便惡化到即使只是坐著都有困難。兩名患者在經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掃描確認罹患菜瓜布肺後,皆已透過新型藥物讓病情與病程減緩。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召集人、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指出, 持續咳嗽不以為意,反而容易延誤就醫最佳時機。雖然菜瓜布肺全台僅千餘位確診患者,然其發病後存活率極低,大多數病患最終難逃呼吸衰竭死亡的命運。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 王鶴健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是一種漸進性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炎,因不明原因導致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修復結疤,反覆下來導致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多只感覺呼吸急促或久咳不止,臨床上更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臟疾病等類似疾病,錯跑至耳鼻喉科、家醫科的案例也不少。菜瓜布肺造成的肺功能損害不可逆,即使經就醫治療,患者在台灣的平均存活期也僅0.9年。過去研究更指出,5年存活率甚至低於國內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直腸癌。醫師也提醒,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切勿輕忽逛街家務等日常動作導致的不正常氣喘、咳嗽症狀,如症狀持續超過8周以上,就應該主動至胸腔內科進行肺部精密檢查。

女童染麻疹 醫:自主管理18天

女童染麻疹 醫:自主管理18天#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1歲女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檢查後經證實感染麻疹。該名女童於去年10月底隨家人前往中國大陸廣東,卻因為未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在上月26日出疹, 3日感染麻疹。疾管署呼籲,曾於2月28日出入與個案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疫情建議 這些國列為第一級注意疾管署表示,個案可傳染期間的活動史以中國大陸為主,同齡弟弟2月中曾因感染麻疹於中國大陸當地就醫,其餘接觸者皆未出現症狀,衛生單位針對符合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接種條件者陸續安排接種,所有接觸者也會持續追蹤觀察至3月18日。我國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麻疹確定病例(自中國大陸移入);去年共14例確定病例,其中6例國內感染、8例境外感染。鄰近國家以中國大陸病例數最多,今年1月病例數較去年12月呈增加情形。目前疾管署將中國大陸、印度、哈薩克、羅馬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7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疾管署呼籲,麻疹傳染力強,冬末及春季為好發期,約5至10%的患者可產生中耳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患者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民眾自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等流行地區返國,請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一旦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入境時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6撇步 有效避免胃酸「燒」擾

6撇步 有效避免胃酸「燒」擾#咳嗽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6歲女性因時常胸悶及胃痛不適,吃甜食及油膩食物後、忙碌及壓力大時症狀更加嚴重,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吃飯速度過快引發的胃食道逆流,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吃藥則改善但未服藥又發作,因而求助中醫治療,於服中藥3個月後症狀改善,已不受胃痛「燒」擾。反酸、咳嗽、咽喉異物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胃食道逆流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因此問題求醫的患者統計指出每年有攀升的趨勢,臨床表現常見有反酸、咳嗽、咽喉異物感、胸口燒灼感、胸悶胸痛、胃痛、腹脹等症狀,若未積極治療,久則導致食道長期接受胃酸的刺激,有可能導致癌前的病變。6作法有效避免胃食道逆流職業婦女下班後忙家務,忙碌及壓力下時常導致無法好好休息,胃食道逆流頻頻發作,而過年餐餐大魚大肉,吃完飯後就躺在椅子上休息,胃食道逆流發作機率亦會升高,如何有效避免胃食道逆流的發作,蔡佩怡建議以下的做法:1)    飲食控制/減少攝取甜食、高脂質的食物、咖啡、或是巧克力,禁止煙和酒類等刺激性食物。2)    生活作息/建議不要吃消夜,晚餐與就寢時間間隔至少3小時,睡覺時應提高床頭約15公分,過緊的衣褲導致腹腔壓升高也會誘發胃食道逆流,因此穿著須選擇較寬鬆的衣褲。3)    酌量服湯/若不小心吃太多吃太飽,可以酌量服用火鍋湯,能夠快速有效消化食物及消除腹脹,但若是有三高或是痛風的人則避免用此方法。4)    減少壓力/壓力大也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放鬆心情也能讓腸胃道真正的休息。5)    穴位按摩/睡前按摩雙手的「內關」、「曲池」穴,雙腳的「足三里」、肚子上的「中脘」,每穴各按摩5分鐘,能減少胃食道逆流。6)    推薦茶飲/陳皮10克及浙貝母10克,置杯內,沖入沸水,加蓋悶5~10分鐘即可飲用,一天飲用一杯,可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