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這時候該去看醫師嗎?若兒童僅有發燒、無其他症狀,不一定需立即就醫,但仍須留意觀察;若為3個月以下新生兒,或發燒首日體溫超過40度,必須馬上就醫;若退燒後又再度高燒超過39度並持續2~3天,或服藥後仍反覆高燒超過39度、持續2天以上,且伴隨活動力下降,也應立即回診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兒童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這時候該去看醫師嗎?若兒童僅有發燒、無其他症狀,不一定需立即就醫,但仍須留意觀察;若為3個月以下新生兒,或發燒首日體溫超過40度,必須馬上就醫;若退燒後又再度高燒超過39度並持續2~3天,或服藥後仍反覆高燒超過39度、持續2天以上,且伴隨活動力下降,也應立即回診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家有小孩或嬰兒,突然半夜發燒怎麼辦?若是短時間內不退燒,甚至燒到40度以上,家長常常帶著發燒的小孩在半夜掛兒科急診。到底發燒到40度有關係嗎?為什麼吃了退燒藥燒還是不退?醫師提醒,只要孩子精神還不錯、能吃能喝,不一定需要馬上就醫,但若出現6種狀況,就應特別留意。
一名7歲小學2年級的女童,近來因胸部開始發育,求診小兒科,經兒科醫師檢查發育狀況與骨齡發現已提前2年3個月,確診為性早熟。醫師建議使用西醫常用的柳普林療法,但女童母親則希望以中醫方式調理,經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的評估後,確認女童屬於「陰虛火旺」體質,以中藥處方進行調理。
黴漿菌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況。6歲的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媽媽表示從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的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理學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1線抗生素治療並安排3天後回診。
孩子經常發呆、說話或動作突然中止,甚至無法清楚表達哪裡不舒服嗎?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特約醫師張璽提醒,這些看似無害的症狀,有可能是小兒癲癇發作,甚至有孩子1年僅發作1、2次,家長很難及時發現,但要特別留意的是,癲癇的臨床表現不是只有抽搐,及早掌握5種癲癇發作警訊,發現治療並控制病情,避免長期影響。
一名9歲男童感冒後,原本已逐漸改善的鼻塞、流鼻涕症狀卻又突然加重,右眼更出現紅腫、疼痛情形。家屬起初帶他至眼科診所就醫,但病況惡化,右眼腫脹範圍擴大且疼痛加劇,隨即轉往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就醫,經評估檢查確診為「隔膜前(眼眶周圍)蜂窩性組織炎」,是感冒後未完全痊癒的後遺症,所幸及時治療,目前已完全康復。
兒童便秘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爸媽若發現孩子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大便偏硬,就應多加注意。小兒科醫師指出,便秘的典型症狀包括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出硬便粒、排便過程中用力或疼痛,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
現在7歲大的男童「柴柴」,在一出生僅17天就確診罹患罕見結節硬化症與多重障礙疾病,因此遭受父母虐待,多次進出住院,收治他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杏安,在治療過程中被柴柴的笑容融化,雖單身未婚卻下定決心收養柴柴,歷經3年的繁瑣程序,終於在去年成為合法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