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以及老化人口增加,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嚴重,65歲以上族群約有8%,也就是有近15萬人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且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就成長一倍之多。因此,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李耀東醫師提醒,失智症除了常見的記憶力減退的症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變的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這可能就是失智的警訊。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也是來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民眾應該提高警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 就能減緩病情惡化程度其實失智症即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發展病程!像是一名住在土城的許太太,因為每天都會在固定的地方轉車回家,但某天卻突然忘記該怎麼搭車回家,使得她察覺不對勁,立刻刻到醫院神經科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失智病變,但所幸經過治療後,延緩疾病發展的速度維持良好。因此,雙和醫院神經內科胡朝榮醫師表示,由於國人普遍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所以,呼籲民眾要認識失智症,了解原因及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以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維持病人心智功能及生活品質,並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三高、抽菸、頭部外傷 皆為失智症危險因子失智症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外,透過正確的觀念也可以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除了遠離失智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危害外,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等,都是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預防失智的最佳辦法。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次餐敘,60出頭、即將屆齡退休的陳醫師問我:退休生活應如何安排?是否該繼續行醫?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於2013年發表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在短期內因工作壓力的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自覺健康甚佳的可能性少了四成,且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四成。也難怪陳醫師對退休有點焦慮。關於退休對身體和精神狀況影響的醫學文獻非常多,但大都是流行病學研究,其結果並不一致,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都有,不能一概而論。而且,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痛、親人去世、經濟問題、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等,退休只是原因之一。退休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而出現憂鬱症狀,但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9大祕訣 好好規劃新生活不過,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退休生活真的需要用心規劃。1)愈早準備愈好/2014年,美國《老年精神》期刊上有篇研究,3939位英國公務員在平均46歲時接受問卷調查,長期追蹤21年後,平均67歲且都已退休,並接受憂鬱症的評估。結果發現:在中年時的職業位階低、生活水準差、工作壓力大以及親密人際關係貧乏者,較易得到憂鬱症。這意味著從中年時就該開始經營,到了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在接近退休的前幾年,更要積極規劃,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計畫圓滿結束、經驗傳承、尋找退休後的合適居處,並籌劃各種活動。2)心理調適/退休後沒有了頭銜和權位,頭上光環不再,過去所受的禮遇消失,也許會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調適。3)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在這個過渡時期(bridge employment),逐漸適應,慢慢退休。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價值觀建立在工作上,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也不熱中遊山玩水,如果突然不工作了,可能很難適應,甚至讓家人困擾。例如日本的「丈夫退休症候群」,退休的日本男人整天在家指揮太太,導致太太憂鬱症或夫妻關係緊張。因此,有人會再找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例如有些醫師從公立醫院退休後,再到私人醫院繼續執業或只看門診,增加收入是其次,主要是繼續服務病人,有成就感,覺得人生有意義。4)擔任志工/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擔任志工,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比較能駕輕就熟)或是全新的行業(較有新奇感),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5)終身學習/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6)保持原有的嗜好,並培養新的興趣/例如,維持原本喜歡的運動如乒乓球,還可涉足於盆栽、學太極拳和打麻將等。7)多運動/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8)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9)與親朋好友和晚輩多相聚/互相串門子、喝下午茶、吃商業午餐、一起出遊等,不僅聯絡感情,也才不會落寞無聊。要不要幫忙帶孫子?見仁見智,每家都不同。如果子女忙碌,自己身體硬朗、捨不得孫兒被別人帶或基於經濟的理由,那麼就幫忙帶,那可是個全職工作。折衷的方式是不定期、在需要的時候才幫忙帶,既可以含飴弄孫,又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失眠、頭痛,小心體內重金屬過多!

失眠、頭痛,小心體內重金屬過多!#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幾年開始,台灣的食品業,幾乎每個月都能上演一次,如八點檔肥皂劇般,荒腔走板的食安戲碼,然而,食安危機頻傳,政府又毫無任何魄力,就此將黑心食品完全堵絕,在民眾只能力求自保的今日,該如何張起防護網,把有害物質隔絕在體外?食安危機所帶來的症狀 現代醫學難根除「最近門診常出現莫名全身痠痛,以及長期失眠的患者,」開業診所江明吉醫師觀察,在食安危機四伏的今日,有愈來愈多的患者,身體明明找不出病因,卻老是感到全身不舒服,他推測,有一大部分可能是黑心食品毒素長期累積體內,又加上生活型態不良所造成的。江醫師說,尤其是重金屬汙染!黑心食品毒素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重金屬,如果這些有害物質不斷累積在體內,全身的組織、細胞、免疫系統,甚至內分泌都可能會受影響,進而產生莫名頭痛、憂鬱、失眠等症狀,這些問題,若憑藉藥物、保健食品是沒有辦法完全改善,亦或根本找不出病因。那麼該如何把身體的毒素排出呢?江醫師指出,第一是遠離毒素來源,像是油漆、水彩、指甲油、化妝品、廉價茶等,第二,從改善體內環境做起,例如,改善腸道環境,維持腸胃健康,多補充硒、鋅等礦物質,促進體內金屬硫蛋白質的合成,解緩重金屬堆積。國外排毒研究:氦氖雷射能提升細胞代謝,加速毒素排除江醫師表示,根據英國醫學論文指出,氦氖雷射能夠提升細胞代謝,加速毒素排除,他解釋,氦氖雷射能夠經由類似針頭的光纖管,插入血管後釋放光能,形成攔截點,血液經體內循環系統經過攔截點,而達到研究所描述的效果:1)抗發炎/氦氖雷射照射之下,能夠減輕身體的發炎反應。 2)穩定體內脂質過氧化作用/體內脂質不穩定,會釋放致癌物質,氦氖雷射可以穩定脂質,避免致癌物釋出。 3)促進大腦釋放腦內啡/腦內啡是身體自行分泌的天然止痛劑,提高疼痛閥值,加以緩解身體各種不適。4)增加細胞粒腺體製造ATP/ATP是細胞的能量來源,氦氖雷射能加速能量的釋放,促進細胞代謝,增生體內膠原蛋白,微循環變好,抵抗力增加。5)身體神經迴路增加(REFLEXOGENIC EFFECT)/就像身體的警報系統,若身體神經迴路增加,能使免疫力有所提升。江醫師觀察,氦氖雷射自從被運用在醫學用途後,不少國外案例都發現,那些身上有較難癒合的傷口,經氦氖雷射治療後,傷口狀況皆有改善,在他門診上經雷射治療,失眠、偏頭痛、不明痠痛等患者,也出現症狀解緩的跡象。雖現今醫學進步之下,就連雷射也能幫助改善身體健康狀況,然而,江醫師提醒,若民眾想選擇氦氖雷射治療,除了慎選有衛福部核可之儀器,所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的產地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德國進口及其他國家生產的,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但江醫師還是建議,平日最好養成正常作息,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遠離毒素,才能減少各種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

生理期適度運動 有助甩掉憂鬱、水腫

生理期適度運動 有助甩掉憂鬱、水腫#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先說說我自己的狀況。紅色警戒期間,我還是照常做肌力間歇運動,但會視當時的狀況,減低強度或組數。紅色警戒前一週,因為黃體素升高,容易水腫、皮膚油膩粗糙長痘痘、憂鬱、想大開吃戒。通常在這段期間,我特別懶惰,做運動時容易無力酸軟,這時如果撐過去,勉勵自己持續運動,跟酸軟感對抗,大概第二天後就能讓懶惰、連帶經前水腫一掃而空。再來,因運動時會分泌多巴胺,產生快樂的感覺,可掃除經期(前)憂鬱,建議大家生理期憂鬱感來襲、想發飆時,或想大開吃戒時,趕緊去運動一下,以免苦了自己,也委屈了身邊愛你的人。紅色警戒期,關於運動總存在許多迷思,像是:1)小紅來襲期間,不可以運動?有的人小紅量很大,會導致外漏窘況或經期痛到打滾,以上狀況建議先去看婦科診斷,是否是其他問題導致。如果是在健康良好的狀況下,是可以正常運動的,如果真的覺得很不舒爽,可以在小紅來襲第一天休息,第二天逐步恢復運動,把動作強度與時間加回來。當然,如果真的下腹疼痛或運動當中感到暈眩,請停止運動好好休息。2)小紅來襲期間,不能做重訓?網路上許多文章提到,月經期間不能重訓,會導致經血倒流。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婦科醫生指出,會經血倒流的女性為數不少,但因倒流的量不大並無大礙;網路盛傳的「倒立與腿高於骨盆腔的動作將導致經血倒流」也是無根據的謬傳。回歸一個觀念,只要你是健康沒有病痛的,都可以正常運動;若有貧血或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炎等問題,還是要好好看醫生且評估休息天數。3)小紅來襲期間,怎麼吃都不會發福?怎麼可能!多吃的熱量又沒有消耗掉時,它就是會累積成脂肪堆在身體裡。紅潮來襲期間,身體熱量消耗會增加,但是零嘴飲料就吃回來,大吃大喝、甜點無上限,還是免了!若因為憂鬱導致想大吃,請換成運動來增加腦內啡分泌,比吃東西有用多了。4)小紅走後,減肥超有用?很流行的生理期減重法,主要訴求為:強調女性在小紅報到後的7?20天,因荷爾蒙變化,代謝變強,可以趁機減肥。生理的狀態沒有不對,錯誤的是,強調女生「在這個階段運動減肥」這件事。如果只在特定期間運動減肥,對於長期養瘦根本沒幫助!運動和飲食控制必須是長期不間斷的,才能發揮出最好效果。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生理期後特別瘦,是因為水腫消除了,而不是體脂變少了,真的不要被生理週期因水分滯留體內的體重數字所影響。5)生理期間,運動必備的小配備?筋肉媽媽紅色警戒期間,必備的配備是:「導管衛生棉條」與「棉質內褲」。小紅來襲時女性朋友不愛運動,很大一個原因是一直有液體流出來的感覺很不舒服。隨時擔心外漏,或因為異物感導致動作卡手卡腳,甚至擔心生理期的特殊氣味,因為大動作飄散??其實,只要配戴衛生棉條,一切問題就都沒了!另外,棉質內褲讓紅色警戒期間特別脆弱的妹妹肌膚,能夠擁有溫柔呵護,也避免摩擦長疹子,畢竟,這期間妹妹已經很潮濕了,不需要穿上不透氣的材質增加負擔。生理期一來就是5~8天,假如期間內都放棄運動,對於運動習慣與瘦體質養成,還頗傷害的。千萬不要給自己偷懶不運動的藉口,因為運動是一種恆心毅力的展現延伸,對任何小細節不輕言放棄的女人,才能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成功喔!(本文摘自/鍛鍊,成為更好的自己:跟著筋肉媽媽,生了孩子照樣3個月練出六塊肌!/三采文化出版)

養顏美容、解憂鬱!愛情花「玫瑰」保健效用多

養顏美容、解憂鬱!愛情花「玫瑰」保健效用多#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玫瑰花婀娜多姿,人見人愛,加上人們將其視為愛情花,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實際上玫瑰花不僅可用於觀賞,還可入藥。玫瑰花作為藥物之用,可疏肝解鬱,有養肝之功效。中醫認為玫瑰花味甘,能補脾氣。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胃屬土,甘味也屬土,同氣相求,因此甘味能滋養脾胃。用玫瑰花將脾胃調養好了,其他的臟腑也跟著沾光。對此,明代醫家張景岳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可見,脾胃是化生氣血滋養其他臟腑的,所以治脾胃可以安五臟。玫瑰花除了可補脾氣增強脾胃的生理功能外,還能疏肝解鬱。這是因為玫瑰花氣味清香,中醫認為香氣能行氣活血,因此用玫瑰花進行食療也能養肝。對於女性來講,用玫瑰花進行食療除了有助於祛除焦躁不安、憂鬱的情緒外,還能改善臉色暗淡、痛經、乳房脹痛等肝鬱不舒症。此外,還能潤腸通便、清新口氣。可見,玫瑰花的功效還是頗多的。下面我介紹幾種玫瑰花的食療方。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直接將玫瑰花放到茶壺中,加適量開水沖泡,加蓋燜5分鐘即可飲用。如果覺得口味不好的話,也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者蜂蜜調味。玫瑰茉莉花茶玫瑰花苞4朵,茉莉花2克。將玫瑰花和茉莉花一併放到茶壺中,加適量開水,加蓋燜5分鐘即可飲用。可頻頻代茶飲用。玫瑰粥玫瑰花5朵,粳米100克,紅棗10枚,白糖適量。玫瑰花洗淨;紅棗洗淨,去核,切小塊;粳米淘洗乾淨;將準備好的原料一併放到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煮粥,熬到粥熟爛後即可食用。玫瑰花醬乾玫瑰花30朵,蜂蜜一碗。將乾玫瑰花的花瓣取下,洗淨,然後將其放到溫水中浸泡,浸泡15分鐘左右,取出,瀝乾水;將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玫瑰花瓣放進去,用小火慢慢熬,熬到水快乾時放入蜂蜜調勻即可;裝入容器中,密封保存,食用時用溫開水調服。上面我所介紹都是一些簡單的玫瑰花食療方,這些食療方能疏肝行氣,比較適宜肝鬱不舒者食用。雖然上述食療方疏肝理氣的功效不錯,但經期女性應停用。如果經期不加以注意,還用玫瑰花進行食療的話,會導致經血過多,進而危及身體健康。有些女性患者問我,肝鬱不舒是不是只能將玫瑰花作為食療之用?當然不是,用玫瑰花貼神闕穴或者是將其做成枕頭,同樣也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具體方法。玫瑰花貼神闕穴玫瑰花200克。將玫瑰花洗淨,放到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湯,等煎到湯成稀糊狀後,將其放在紗布上,固定在神闕穴所在處即可。自製玫瑰花枕頭準備1000克乾玫瑰花,純棉布一大塊,厚棉墊一個。將純棉布縫成枕芯,然後將厚棉墊塞進去,再放入玫瑰花,縫好即可。我們知道睡眠品質的好壞與你能否睡一個舒適的枕頭息息相關。自己縫製的玫瑰花枕,用的都是純棉的布料,因此枕起來也就比較舒服。再者因為枕頭裡面添加了玫瑰花,當你枕著它的時候,玫瑰花的清香氣息會通過口鼻進入你的身體當中行氣活血,這有助於改善你的亞健康,進而提升你的睡眠品質。有的女性患者告訴我,做好的枕頭真是捨不得用,你看著它滿心都會生出歡喜來。如果你也是如此的話,倒不如用玫瑰花做一個抱枕,白天在家休息的時候可以抱著,晚上入睡的時候可以將其放在枕頭邊,這同樣也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睡眠。玫瑰花枕頭馨香,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但是,因為玫瑰花容易受潮,為此需要勤加晾曬,這樣既可除濕,又能殺菌。再者就是一定要在枕頭上套一個枕套,這樣洗起來比較方便。(本文摘自/養生一定要養肝/八正文化出版)

並非壞小孩!過動症延誤治療恐產生憂鬱

並非壞小孩!過動症延誤治療恐產生憂鬱#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的精神疾病,但因容易讓家長、老師對他們貼上壞小孩標籤,所以,導致延誤就醫的情形經常出現,甚至還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進而產生憂鬱傾向,因此,提醒家長不可輕易忽視ADHD!舉例來說,像是一名10歲的小傑,自國小一年級起,聯絡簿裡總是三天兩頭地出現紅字,不是寫著上課不專心,就是話超級多,干擾其他同學上課等,剛開始爸媽認為是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所以,會訓練他做些簡單的事情,但總是需要重複說明個好多次,且學一樣忘一樣,漸漸的爸爸耐心被消耗殆盡,開始用體罰的方式來處罰,使得他的自尊心大幅跌落,變得易怒、容易流眼淚,曾在一次與媽媽的嚴重衝突後,說自己是蠢蛋,很恨自己想去死,最後,到了醫院身心科接受評估和治療,而現在他不但日常生活變得井井有條,與爸媽的親子關係也大幅改善。持續地過度不專心、過動 皆為ADHD症狀嘉義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陳錦宏醫師表示,小傑是典型注意力不集中(ADHD)的病童,往往父母和孩子都得走過很長的冤枉路後,才得到適當的治療方式,一般來說,ADHD的表現特徵包括持續地過度不專心、過動,只是每個人的表現方式不一。ADHD易導致大腦和人格發展長期的障礙ADHD因在兒童發展的重要階段發生,症狀影響和社會發展歷程的交互作用,使得病童與家人得面臨學校適應、學業表現、人際和家庭關係的負面影響,也因此容易導致兒童大腦和人格發展長期的障礙。6歲以前的病童可能只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問題,12歲以後卻可能因上述惡性循環衍生出諸多共病情形,諸如: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反抗對立疾患 (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等),品行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物質濫用及憂鬱症等,對終生學業成就,工作成立及生計維持均有重大影響。工作損失。全台僅有近2成病童 接受治療在治療方面,陳錦宏醫師表示,ADHD藥物治療發展已超過五十年,近年來更有新式藥物的出現,近8成病童的注意力、控制力可在藥物及行為治療協助下有所改善,6成病童的成績能有進步,但目前比較嚴重的問題,在於是只有少部分的病童接受治療,據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只有近二成的病童接受診斷與治療。主要的原因在於經常被誤解是不認真、不專心或調皮,但已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ADHD其實是大腦神經認知功能的缺損及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使得病童出現不專心及過動的症狀,只要藉由藥物協助調整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皆會有所改善。

媽媽注意!研究:生第二胎 罹產後憂鬱風險增三倍

媽媽注意!研究:生第二胎 罹產後憂鬱風險增三倍#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辛苦懷胎十月,終於把寶寶生下,但此時此刻,各種問題才要漸漸浮現,其中,產後憂鬱症就是媽媽們所要克服的一項難關,根據美國心理學會估計,生第一胎的媽媽,約有一成五的風險罹患產後憂鬱,但若生下第二胎,風險將激增三倍,達四成以上,其中的憂鬱症狀恐長達兩年以上,提醒勞苦功高的媽媽們,若產後出現明顯憂鬱症狀,務必尋求外界援助!荷爾蒙變化與照顧壓力 憂鬱症容易纏身會罹患產後憂鬱的主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解釋,這是因為產後荷爾蒙將出現劇烈改變,更須一肩扛起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所以容易陷入憂鬱狀態,若沒有及時重視,對於母親、孩子甚至是整個家庭都會有絕對的影響。憂鬱襲擊?快打電話給親朋好友談媽媽經不過,若要解決憂鬱警報,加拿大倒是有一份最新的研究,可以指一盞明燈!根據研究發現,罹患產後憂鬱的婦女,若能時常打電話向朋友分享媽媽經,或其照顧心得,將可改善憂鬱情形。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媽媽照顧孩子的責任及實際必須的照顧行為,就像沒有下班時間的長期工作,對多數的媽媽是一種壓力,不只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研究中提到生第二胎罹患憂鬱症的發生率提高到兩倍以上可見一斑。因此當發現產後的媽媽出現情緒沮喪、哭泣、睡眠改變等症狀持續兩周以上且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應該鼓勵她盡快的尋求專業協助,以免狀況越來越嚴重。身邊的親友適時的陪伴或電話,都是很重要的支持方式。

過度依賴瀉藥 恐引發憂鬱、心律不整

過度依賴瀉藥 恐引發憂鬱、心律不整#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指出瀉藥依賴症會引起什麼重大疾病。但便秘會對身體帶來各式各樣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瀉藥依賴症如果放著不管,會像K太太一樣無法自行排便。因為太過依賴瀉藥,導致腸道及括約肌等肌肉衰弱。大腸產生色素沉澱後,運作能力會變得更差。服用超量瀉藥一年以上的話,不只是大腸、胃和食道消化能力也會減弱。此外,過度服用瀉藥會造成下痢(拉肚子),不只會帶走體內的水分,水分中的礦物質也會跟著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異常(血液中的鹽類異常)。服用過量瀉藥 會引發心律不整、全身機能異常人體內約有60兆個細胞,充滿稱為細胞內液及細胞外液的水分。這些水分中又含有一定的鈉、鉀、鈣、鎂,它們可以使生理機能保持穩定運作。「電解質異常」就是指這個平衡失常,會讓人體出現水腫及肌力下降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心律不整、意識障礙等,造成全身機能異常。連續使用瀉藥,還會讓人情緒不安。有瀉藥依賴症的人,普遍都存在「不安、壓抑」等心理感受。煩惱因為便秘而需要經常服用瀉藥、無法自然排便,由於難以啟齒,會有因此將自己封閉的人。也有伴隨憂鬱症或飲食障礙,引起的瀉藥依賴症,這些病症同時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一旦依賴瀉藥 身體就無法自然產生便意瀉藥依賴症的人有個共通的嚴重問題是「便意消失」。過於依賴瀉藥會使得腸道及括約肌的肌肉無力,所以即使糞便已經下降至肛門附近,卻完全無法感受到「便意」。健康的人當乙狀結腸內糞便累積到一定分量以後,腸道內的壓力升高,糞便會一口氣被推到直腸。直腸壁受到刺激,會將「排便」的指令傳達到大腦,身體自然產生直腸反射,就會感受到「便意」。相對的,便意消失的人這項生理機制失效,使得糞便不斷累積、腹部膨脹。雖然沒有便意,卻會感覺「腹部有膨脹感、肚子痛」。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患者就會把希望寄託在瀉藥上。(本文摘自/快腸!絕好腸!驚人快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