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5要素檢視心理健康 吃不下、睡不著恐有憂鬱傾向

5要素檢視心理健康 吃不下、睡不著恐有憂鬱傾向#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20日舉辦歲末年終溫馨感恩音樂會,透過音樂與病人家屬共度歡樂歲末,並傳遞心理健康的重要。當天,簡以嘉院長帶領心理科黃裕達醫師、李秀瓊醫師喬裝成聖誕老公公,至音樂會活動現場,並以聖誕微笑SMILE列車進場,象徵傳達心理健康的意義。李秀瓊醫師表示,近來自殺事件層出不窮,生活中也面臨許多競爭壓力和人際關係壓力,進而危害心理健康;「心理健康SMILE」,係指睡得著(Sleep)、會活動(Mobile)、愛講話(lnteract)、會關心會笑(Love/Laugh)、吃得下(Eat),若這5方面能良好維持,就是心理健康的最佳表現。若是上述5層面狀況不佳,建議多運動、多休閒、多與人來往,如果出現其中一項情形嚴重,如吃不下、睡不著、常感到不快樂、不想動甚至不喜歡與人交往,可能是憂鬱傾向,建議及早就醫。當天活動氣氛十分熱烈 大家感受幸福活動當天,小天使幼兒園的小朋友表演聖誕舞曲,稚氣又可愛,讓在場每個人都感染節慶的溫馨;僑光老人會合唱團成則表演「想厝ㄟ人」、「愛拼才會贏」、「男人的汗」等多首膾炙人口的佳曲,博得現場安可連連;緊接著是精采的肚皮舞登場,快節奏的熱音聲與縮腹扭腰、秀曲線的舞蹈,讓現場的病友也隨之起舞,掀起另一波高潮。最後由修平應日系和太鼓隊壓軸,表演3段極具日本文化特色的和太鼓,別有一番風貌,震攝全場、精彩落幕。

樂閱讀/超完美Omega飲食 遠離憂鬱

樂閱讀/超完美Omega飲食 遠離憂鬱#憂鬱

Omega飲食指的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飲食,Omega-3脂肪酸對健康有益,但是攝取過多時,仍會對健康造成負擔。飲食中的脂肪主要有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大多來自動物性食品或油脂,如豬油、牛油或羊油等,常溫下呈固態,少數的植物油(椰子油與棕櫚油)也含大量的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大多來自於魚類、蔬菜及堅果等,常溫下呈液態。不飽和脂肪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與多元不飽和脂肪,而多元不飽和脂肪依結構又分為Omega-3、Omega-6與Omega-9等型式。其中以Omega-3與Omega-6脂肪酸最常被討論,雖然兩者在化學結構上差異性不大,但進入人體後的影響卻大相逕庭。Omega-3脂肪酸提供優良的抗發炎作用,一般而言,適度的發炎可以保護人體抵抗外來物或病菌,但過度的發炎會使組織異常,長期發炎的話更會造成組織纖維化,並進一步提高癌化的風險。Omega-3脂肪酸雖然對健康有利,但使用上仍有所限制,例如手術前必須停用,否則會有出血不止的問題;再者,發炎機制是人體對抗外來物的反應,過分抑制可能會造成人體的防禦機制平衡受損,因此適度攝取是最大關鍵。此外, Omega-3脂肪酸已被證實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的凝集與調降血壓,更能夠減少高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與壞的膽固醇合成,因此可預防中風、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對於憂鬱症具有預防與改善功效。Omega-6脂肪酸是人體產生攝護腺素等荷爾蒙的必要物質,但是過量的mega-6脂肪酸會促進發炎與血小板凝集。研究指出Omega-3與Omega-6兩者的攝取比例應為1:1,但現代人攝取比率卻嚴重失衡,甚至已達到1:20的狀況(攝取過多的Omega-6)。因此造成許多非傳染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腦心血管疾病的氾濫。所以,我們應該增加Omega-3脂肪酸食物的攝取,例如深海魚(富含EPA與DHA)、亞麻籽、海藻、堅果、茶花籽等,以及新鮮蔬果。市面上已有相關的Omega-3脂肪酸補充品,如亞麻籽油(抗癌、降低膽固醇)、螺旋藻(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降血壓)等。(本文作者/王進崑)(摘自/這樣吃,我的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壓力大容易中風失眠?3招紓壓免過勞

壓力大容易中風失眠?3招紓壓免過勞#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知道生活困苦、超時工作、加班、壓力大傷害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也同樣會受影響、過勞嗎?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謝光煬醫師就指出,心理過勞容易威脅身體健康,出現憂鬱和各種不適症狀,千萬不容忽視。謝光煬醫師表示,心靈過勞其實就是壓力超載的狀態,當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所承擔的責任與遭遇的挫折,超過他所能負荷的限度,心靈就容易呈現過勞,長期下來危害健康。如壓力就會透過自律神經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各種器官的不適,頭痛、暈眩、耳鳴、過度換氣、腸躁、肌肉緊繃、痠麻、倦怠、顫抖、冒汗、頻尿等,都是它會表現出的症狀。壓力大容易心理過勞 釀成精神和身體方面的疾病更嚴重的是,還會危害到心臟血管系統造成高血壓及血管病變,導致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腦中風的風險大增;也會影響免疫系統造成抵抗力下降、反覆感冒難以痊癒,甚至罹患癌症等;除此之外,精神方面還容易出問題,如憂鬱、煩躁、易怒、失去耐性、失眠等,心靈過勞影響範圍廣泛又深遠,不能視而不見。至於要如何處理心靈過勞的問題,謝光煬醫師說,精神焦慮和憂鬱症狀可用抗憂鬱藥物、或搭配鎮靜劑治療,數週或數月就能顯著改善,進而解除對身體的威脅,但最主要的還是需從根本解決,因此醫師對過勞者提供3項建議,降低心理過勞的機率:1)適時歇息、休假、放鬆、舒壓,可藉由大自然和藝文活動洗條心靈2)凡事盡力,肯定自己努力,勿施加過多壓力給自己3)利用運動紓壓,運動產生的腦內啡可幫助心情愉悅

台灣國寶檜木吸引德國精油之父來台「尋香」

台灣國寶檜木吸引德國精油之父來台「尋香」#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被譽為「德國精油之父」的底特理希.葦柏納教授(prof.Dr.Dr.Wabner),因耳聞台灣國寶檜木擁有獨特香氣,日前特地遠渡重洋來台「尋香」,決心要將天然香氣運用在生活裡,情節猶如德國電影「香水」中的主角,以靈敏的嗅覺將香氣收進精油中。高齡80歲的 葦柏納教授擁有醫學及化學雙博士學位,致力研究自然植物精油超過50年,身為德國天然精油研究機構「N.O.R.A」主席,成功保存精油文化享譽國際。葦柏納教授曾發表過33篇國際期刊,當中提到精油香味對腦部產生的變化,能幫助民眾藉此達到放鬆舒壓,像是薰衣草精油能紓壓、改善憂鬱,玫瑰精油則能紓緩女性經痛感、預防老化,無論是透過嗅覺或塗抹在皮膚上,懂得應用就能達到作用。他進一步說到,歐洲女性很懂運用精油產生愉快的腦內啡,人擁有正面情緒後,看起來也會比較有朝氣活力。對於台灣已漸漸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知識,他給予正面肯定,未來也將致力研發適合東方女性肌膚的精油保養品,讓亞洲女性也能感受到頂級精油的魅力。葦柏納在眾人陪同下走訪宜蘭生態公園,置身於大自然芬多精的香味中讓他開心不已,甚至忍不住環抱千年檜木,即使下著綿綿細雨也不減其興致。在探訪高聳的千年神木群後,他表示對台灣檜木香味印象深刻,笑說精油會因植物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功效,承諾會深入研究台灣檜木的特性,並運用收藏進精油中,將台灣檜木香氣帶到全世界。

台灣女性好憂鬱?工作煩心靠打掃紓壓

台灣女性好憂鬱?工作煩心靠打掃紓壓#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女性憂鬱症患者將近男性的兩倍,董氏基金會2013年最新調查發現有12.4%的台灣女性有明顯憂鬱情緒,估計全國約119萬名女性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其中,工作、家庭互動、經濟問題讓女性最憂心。據董氏基金會今年6月針對2850名已婚及未婚女性進行的「全國女性憂鬱情緒與紓壓方式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受訪女性最感壓力的前三名事件為工作、家庭互動及經濟問題。而女性經常採取的紓壓方式前五名依序為「打掃、整理、做家事」,其次為「看電視或電影」,第三為「面對面與人談談」,第四為「休息或睡覺」,第五為「用手機等語言方式與人談談」,運動排名第八。和憂鬱說掰掰 運動去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選擇「運動」做為紓壓方式者,其憂鬱程度低於選擇其它紓壓方式者。結果中也發現,「定時定期運動半年以上,已有運動習慣者」的憂鬱低於「開始有積極且定時定期運動者」及「本有運動習慣,但因事而中斷者」。葉雅馨建議,當對自己或親友的情緒狀況感到疑慮時,不妨善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自己,可用智慧型手機下載DS憂鬱情緒檢測APP來檢視自己的情緒,或進一步尋求醫師專業的評估。另外,每一個人的紓壓方式並不一定相同,需努力習慣或養成令自己愉快又有效的紓壓方法,而運動絕對是便利又有效的方式。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告,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之苦,全世界有1.2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多項研究已証實透過運動,不但可保持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改善睡眠週期,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能緩解憂鬱症狀。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07)刊載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氧運動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有著很大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一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3到5次,可以將憂鬱症狀減半。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呼籲運動有益身心、改善心情,可以建立及維持一個人的健康體魄,亦是抒解情緒壓力的方法之一,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身心及人際關係睡眠狀態都跟著改善,搭配藥物或心理治療,增進自信與力量皆能有效改善憂鬱情形。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國人面對經濟不好、上司機車、與同儕相處不睦、家庭問題等各種問題,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指出,我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兩百零九萬人有明顯的憂鬱症狀,換句話說,幾乎每十人就有一人必須接受專業協助,才能夠擺脫憂鬱的困擾!男女紓壓大不同 你選擇哪種紓壓方式?而有趣的是,當民眾出現憂鬱情況時,紓壓的方式男女卻大不相同,女性有近四成會選擇透過打掃與做家事來解除憂鬱,男性則選擇看電視與看電影紓壓。另外,若以不正當的管道進行紓壓,恐怕會讓憂鬱的情況更加惡化,像是抽菸酗酒、大吃大喝,而如果是透過運動、參加社團、觀看文藝表演,則有助於解除憂鬱的情緒。運動是擺脫憂鬱的不二法門!但是要如何找到方法,把憂鬱的情緒隔絕在外,讓自己能夠正面的看待事物,則是在這壓力大悶鍋的社會下,每個人都迫切的需要了解與學習。對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建議,運動是解決憂鬱的好方法,運動能釋放腦中腦內啡使人感到愉悅之外,也能有情境解離的效果,讓人暫時抽離憂鬱的情緒,暫忘煩惱。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與人群互動的機會,還能因為訂下每一次運動目標,例如,登高、長跑距離等,從運動中找到挑戰機會,進而肯定自我,擺脫「我什麼都做不好」的負面情緒。因此,徐錦興說,建議十八歲到六十四歲的成年人,應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費力的身體活動,每次至少維持十分鐘,而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則建議將運動與生活結合,像是走樓梯或提早一站下車,都是養成每天運動習慣的好方法!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每個人紓壓的方式各有不同、有效的程度也大異其趣,常見的甩憂鬱法除了透過心理諮詢、藥物、畫畫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和日記療法外,運動可說是最簡易、立即可行、且成效頗佳的紓壓抗鬱方式,因此董氏基金會希望透過推廣憂鬱的正確認知,讓大家隨時留意親友與自己的情緒狀況,並能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讓自己免於憂鬱困擾。運動抗憂鬱 10分鐘即有效 董氏基金會進行「全國民眾憂鬱認知與紓壓方式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11.0%的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協助,換算下來,全台約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調查也發現有定期運動習慣者,憂鬱情緒比例低於無此習慣者,但定期定時運動習慣者,每5人中僅有1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表示,運動可改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因為運動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樂的感覺,若是從事運動的場所為戶外活動時,環境的轉換也有助於暫時轉移注意力;且運動強度會影響快樂情緒的持續性,因此建議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以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也表示,每一個人的紓壓方式不同,找到適合和有效的紓壓方法就能幫助自己度過憂鬱低潮,且當自己或親友對情緒狀況有疑慮時,可以利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自己,如網站提供的憂鬱量表線上篩檢、或是憂鬱情緒檢測APP來檢視自己情緒狀態,若指數過高、加上憂鬱症狀持續2周以上未緩解,可再進一步尋求醫師專業評估與診斷。正確認知 憂鬱並不等於憂鬱症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明,民眾容易將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搞混,認為有憂鬱情緒就是憂鬱症,其實憂鬱和快樂、悲傷一樣,都是正常情緒反應,只要能正常、適當、適時的紓解,就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若是出現以下症狀,如情緒持續低落,過去感興趣事物、現在提不起勁,失眠或睡臥不起,對未來感到絕望,容易感到疲倦、甚至是出現自殺念頭時,就需特別注意。若上述症狀已持續兩個星期,且幾乎天天出現至少五種以上症狀,且對自己的生活喪失調節功能或無法處理調整自我情緒,就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需要尋求專業診斷。若是民眾平時有情緒上的困擾,其實可在家透過憂鬱量表檢測,如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和董氏憂鬱量表等,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必要時立即尋求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