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腰」注意!五成爸爸腰圍快超標

「腰」注意!五成爸爸腰圍快超標#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2010年十大死因,台灣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的死亡率已高達29.2%,而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更針對576位國小家長健康觀念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三的學生家長腰圍超過健康標準,且超過四成三的學生家長有腰圍超標的危機;其中更發現每十位父親中,約有兩位父親腰圍超標,且超過五成父親有腰圍超標的危機!成人健康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經過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進一步了解學生家長生活習慣中更發現,不論父親或母親,每周運動次數未符合健康次數比率皆超過八成,此外,超過三成之學生家長都未擁有健康的飲食、菸酒與生活作息習慣。根據調查指出,兒童肥胖與家庭成員的健康認知、觀念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如果從小生活在不當飲食、缺乏運動觀念的家庭中,會將錯誤觀念從小帶到大,而更容易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因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期望能將健康觀念從小紮根,教育國小學童選擇健康飲食與運動,建立正確代謝症候群預防觀念,進而影響家長。在台北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之下,台北市立人國小率先響應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進入國小校園推行代謝症候群預防的認知教學,台北市教育局主任祕書何雅娟表示,教育局讚許立人國小和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們習於探索、樂於學習肥胖與代謝症候群之間的關係,希望全台北教育單位也能共同響應並仿效實行。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教授也接著指出,從近年的社會現象中觀察到,民眾過了30歲以後,因過於專注工作、缺乏運動、忽略正確飲食習慣而導致代謝症候群,影響健康,其中台灣男性過重加上肥胖盛行率已高達51%(女性也有36%),而這年齡層許多正為國小學童的家長,也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如何改善現況是大家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今年起欲開始推動「健康出動到校園」計畫,從飲食、運動、生活作息開始進行調整,呼籲大家能積極重視「腰」健康觀念。

澎湖健走hold住健康 多運動壽命長

澎湖健走hold住健康 多運動壽命長#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澎湖縣望安鄉衛生所配合望安鄉體育會舉辦「101年望安鄉登山健走活動」,透過登山健行活動,讓民眾建立習慣性、規律性的運動。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更能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吋)成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要注意,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便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100年4月及8月進行「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BRFSS),有效樣本數16985人,調查結果顯示,沒有達到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之比率高於7成(71.7%)。長期久坐不動再加上不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讓腹部肥胖甚至全身肥胖危害您的健康及體態,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3年壽命 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提升身體體能,可減少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乳癌等慢性疾病及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並可降低壓抑和憂慮,改善情緒。國民健康局已設置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服務,即時為民眾解答減重疑問。每日(包含假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提供國、台語0800三線免付費電話諮詢服務,協助民眾輕鬆快樂達到減重目標。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的研究發現,運動不但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更可以增加生活的品質及滿意度,建構一個人的正向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和消除壓力。投入一項運動更可以增加生活的重心,從中獲得成就感。以跑步或快走來說,是門檻最低的有氧運動,只要換上一雙適合跑步及走路的鞋子,走出戶外,立刻就可以讓自己增加全人健康!在情緒調節方面,學者們認為運動時腦垂體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稱為腦啡因,具有止痛和欣快感的作用,可能會降低憂鬱的消極情緒;活動的過程中能調整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等和負面情緒相關的內分泌激素。此外,運動伴隨的生理機能改變,更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我駕馭感,提高自尊及自我概念,產生卓越的成就感。根據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分析發現,近期民眾主訴的問題多為夫妻溝通、親子溝通導致的情緒困擾,溝通的過程常發現當事人容易侷限某個角度看待問題,並因為堅持立場而導致關係日趨緊張;也鼓勵民眾能培養興趣和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促進多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外,運動本身可分散或轉移注意力,因而減緩焦慮的情緒,並且活化思考的彈性;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全民一起「聰明吃,健康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時時注意自己的健康,隨時測量心情的溫度,創造神清氣爽的人生。

上班族健康操 15分鐘紓解肌肉緊繃

上班族健康操 15分鐘紓解肌肉緊繃#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工商業進步的職場是屬於自動化與資訊化,不過,絕大多數的工作性質偏向靜態的工作,每天消耗的能量也有限,而工作使用電腦者久坐電腦桌前,短期來說,會造成肩頸痠痛或骨骼、肌肉不適,久而久之,心血管疾病也就容易找上門。澎湖縣馬公市第一衛生所利用15分鐘的「上班族健康操」,讓上班族舒筋活骨。 由於上班族活動量不足,相對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也跟著提高,心肺功能指數也偏低。多數的上班族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次數頻繁,但利用時間做伸展操的人卻很少,長時間下來,上班族常自覺骨骼肌肉不適、痠痛,其中又以頸部、肩膀、與下背及腰部的部位最多。澎湖縣馬公市第一衛生所邀請職場做「上班族健康操」只要花15分鐘做運動,可以紓解上述肌肉緊繃問題,還可贏得健康。衛生所呼籲民眾,天天運動可以使心情愉快,且每天30分種達130下心跳的運動還可以幫助血壓、血糖的控制,避免久坐、久臥,可培養規律週期的運動,對於長期沒有活動量的上班族們相當有幫助。

多蔬果多運動 健康滿分、課業加分

多蔬果多運動 健康滿分、課業加分#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攝取足夠的蔬果及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除可提升健康體能狀況,控制體重,減少慢性疾病發生外。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指出家長及這些大孩子們,每日都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才能健康滿分、課業加分。依據衛生署101年3月份公布之營養攝取指南,16至18歲的男生每日建議攝取4至6份蔬菜(每份約半碗)、3至4份水果(每份約1個拳頭大);而女生每日建議攝取3至5份蔬菜、2至4份水果。另國民健康局建議每週必須至少從事210分鐘以上的中等費力(會覺得有點喘、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的身體活動,孩子如蔬果攝取不足、運動時間不夠以及長時間的靜態活動,很容易就成為代謝症候群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候選人。為了讓學生能養成多吃蔬菜、水果的習慣,並增加每日的身體活動量,提供以下小秘訣,聰明吃:以蔬菜水果當點心,減少含糖飲料及高熱量零食的攝取,每天攜帶水果到學校食用,外食時,早餐選擇有蔬菜水果的三明治或漢堡,午晚餐要吃到1碗蔬菜;請老師以水果作為獎勵,取代含糖飲料或其他高熱量零食。快樂動: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學、下課到戶外運動或健走,可抒解壓力並提昇體能;上下樓也盡量走樓梯、幫忙做有助提昇體能的家事,如蹓狗、倒垃圾、擦地板等;假日與家人去爬山或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歡迎家長與孩子一同參加,共同學習如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為國家未來主人翁預約一個健康的未來。

職場男性要注意! 半數以上都過重

職場男性要注意! 半數以上都過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去年(100年)調查,職場員工有高達37.6%有過重或肥胖,其中男性有超過一半(51.7%)有過重或肥胖情形,若依行業別來看,職場員工過重或肥胖前三名行業分別為:運輸及倉儲業(50.2%)、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48.9%)、農林漁牧業(48.7%)。國健局為促進職場員工健康,擺脫肥胖及慢性疾病的威脅,今年(101年)持續推動「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活動,並於6月6日號召全國職場動起來,邀請公部門及企業約130位帶頭揪團捐油,提供健康活力的就業環境,鼓勵員工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在職場帶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風潮,打造健康經濟。另外國健局也舉例各職場發揮創意所研發出來的妙招,像是友達光電依套餐之卡路里級距,於餐點牌上方區以綠(699大卡以下)、黃(700~900大卡)、紅(900大卡以上)顏色區分不同卡路里數之套餐,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則舉辦每月1日無紅肉日,並於公司內之便利商店,提供多樣化蔬果等,此外有鑒於上班族三餐老是在外,常常蔬果攝取量不足,永豐餘公司提供員工自製健康蔬果汁課程,讓員工在辦公室也能輕鬆達到每日三蔬二果之健康飲食建議。而上班族除了飲食上需要多注意外,運動量不足也是健康大敵,因此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公司舉辦圍尼熊戰動營,辦理運動及體適能班等運動課程,並聘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指導、協助進行,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爬樓梯運動比賽、呼拉圈比賽、3對3籃球比賽、員工家庭日、保齡球大賽等,鼓勵員工多運動等。國民健康局同時提供「健康生活動起來-企業篇」教戰手冊,可至國民健康局網站「手冊專區」下載,內容包括「老闆10法寶」、「推動5環節」、「管理5要領」及「行動5妙招」等秘笈,讓職場全面動起來,促進員工身心靈的健康,以愉快、正向的心情工作,減少缺席率,提昇工作品質、效率與活力,使企業健全成長與永續發展。

運動後肌肉酸痛 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

運動後肌肉酸痛 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運動後常有肌肉酸痛的困擾,運動後疼痛立即出現,但其消失得也快,這種叫做「急性肌肉酸痛」。另一種則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才出現,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症狀。這種肌肉疼痛消失比較緩慢,常常3至4天甚至6到7天之後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症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或「運動後疲勞」。 如何預防運動後肌肉酸痛?1.運動前應熱身10至15分鐘,運動後做放鬆運動至少5至10分鐘。2.循序漸進,避免運動過度: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範圍。3.避免陌生運動:中老年人對於不熟悉的運動項目,應儘量避免參與,除非有教練指導,否則易出現肌肉酸痛或運動傷害。4.養成規律性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 基隆市立醫院復健科邱儷雯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肌肉酸痛發生時記得多休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拍打按摩及熱敷來減緩肌肉酸痛,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但如肌肉酸痛透過以上方法並無得到緩解,則可能是肌肉或韌帶損傷,牽拉反而會使疼痛加重,建議尋求醫學方式解決。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這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中,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四面八方的壓力,然而如何去紓解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的方法及方式,例如:腹式呼吸、打坐、逛街、聽音樂、睡覺、打電動、運動等。究竟「運動」這項紓壓方式,有什麼好處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呢?調整心情:運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左旋色胺酸、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引發快樂、放鬆感受的出現。紓解壓力:運動可以緩衝我們遭遇的壓力,減輕壓力造成的不適。運動時,個人也較能專注在此時此刻的感受,覺察當下的身心變化,避免腦海中不斷反芻過去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將思緒集中在尚未發生的事務上。增加自信:經常運動會令人產生健康意識及正向意念,且對本身擁有較佳的身體意象,因而更喜歡與接納自己。在完成設定的運動目標時,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強化自我價值,進而提升個人自信。幫助睡眠:睡眠品質的好壞與情緒穩定、腦機能發揮有密切關聯。專家指出,對於無運動習慣者,有運動習慣者往往入睡會較快,睡得比較沉,且持續時間也較久。改善腦力:隨著老化,大腦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也會每況愈下,而運動可以保養腦機能,減緩不靈光的情形出現。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研究指出:運動的確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且短期運動可降低焦慮效果維持2至24小時,但天天做運動則可防止慢性焦慮的出現,並可建構一個人的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生活品質和消除壓力。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運動是很好的紓壓管道之ㄧ,可創造好心情,向憂鬱及壞心情說掰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