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

喝咖啡心悸?腦中風機率恐高5倍#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喝咖啡會心悸,若是你也是喝咖啡會心悸要小心,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心房顫動!由於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並進而容易引起腦中風;根據臨床統計,有心房顫動者出現腦中風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不得不慎。 心血管疾病及甲狀腺亢進都會引起心房顫動會隨著年齡增長有增加趨勢;根據統計,60歲以上盛行率為4%,80歲以上則增加到10%。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造成心房顫動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因為心血管疾病,也有人是因為心血管退化或是心肌病變,甚至是甲狀腺亢進也可能會引起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有4成沒症狀張嘉修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出現中風的機率都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之多;然而,心房顫動大約有40%沒有症狀,以致很多人並不知道有此疾病。所以,民眾若是有出現心悸、心跳過快或是心跳不規則時,最好能進一步就醫檢查。 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目前針對心房顫動已有很多治療方法,包括抗心律不整藥物、傳統抗凝血劑、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心房顫動電燒手術以及左心耳封堵器。張嘉修醫師進一步指出,至於心房顫動病人要確診,必須要做心電圖檢查,並根據不同病況做治療;而且要減少茶與咖啡的攝取,也可以預防心房顫動的症狀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顎骨前置手術 還你一夜好眠

顎骨前置手術 還你一夜好眠#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許女士因睡眠狀況不好導致身體欠佳,透過睡眠內視鏡檢查,發現造成許女士呼吸中止的主因為口咽及下咽部阻塞、咽部側壁坍塌,許女士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更高達73.9,屬重症狀態,確認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執行「顎骨前置手術」,術後許女士終於一夜好眠,解決了困擾十幾年的睡眠問題。睡眠呼吸中止 每次呼吸停止長度逾10秒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許博智表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指睡眠時的呼吸中斷次數,每次呼吸的停止長度逾10秒。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標準,每1小時睡眠的呼吸中斷次數低於5次為正常情況、5~14次屬於輕度、15~29次屬於中度、30次以上屬於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睡眠時長期反覆缺氧,容易引發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腦中風等嚴重問題。檢查後,許醫師說明,打呼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綜合病症,無法藉由單一科別的治療來解決問題。擔心罹患此症 可至口腔面顎外科就診許博智醫師表示,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可以利用測顱X光片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配合特殊軟體重建上呼吸道3D立體結構,找出上呼吸道最狹窄處並擬定治療計畫,配合睡眠檢查及耳睡眠內視鏡檢查,為患者找出確切病因和並擬定最佳的個人化治療。若擔心自己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前往口腔面顎外科就診,或至鄰近醫療院所的睡眠醫學專科團隊門診進行諮詢,經專業醫師評估、安排檢查,以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自己呼吸暢通,一夜好眠。

小鹿亂撞?恐為中風前兆!

小鹿亂撞?恐為中風前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跳忽快忽慢感像戀愛中小鹿亂撞的感覺恐為心房顫動,可怕的是,每5小時就有一人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愈晚愈冷,季節交替的同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增加近4成,雖然明日氣溫回升,但日夜溫差也應小心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助理教授詹益欣醫師表示,最近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增加3至4成,其中不少患者被確診為心房顫動。每6位腦中風患者 有1人是心房顫動引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教授級主治醫師郭啟泰表示,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所引起,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2%,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亦隨之提高。65歲以上發生率為5%,80歲以上成長為10%,推估在台超過23萬名患者。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心房顫動的盛行率將會越來越高。因為症狀並無特異性,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心臟亂跳容易血栓中風郭啟泰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患者心跳會呈現不穩定速度、又快又亂,就像初戀一樣心臟小鹿亂跳,但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症狀,當心臟亂跳就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剝落後順著血流達到腦部,造成阻塞會引發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的缺血性腦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降中風發生率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要服用3至6天才有效果,服藥時也有多種禁忌、出血副作用也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NOAC)大幅改善治療限制,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詹益欣醫師表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可顯著降低38%缺血性中風發生率、42%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56%顱內出血發生率、55%死亡率。 

口齒不清 恐為腦中風前兆!

口齒不清 恐為腦中風前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寒流急凍,高齡者要當心!一位 63歲女性有糖尿病病史,近日因為氣溫驟降,左側嘴巴突然歪斜,臨床檢查及電腦斷層確診為右側腦幹中風,入院治療後症狀恢復良好,但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呈現明顯自主神經功能不良。醫師提醒,突發性的口齒不清、面部及肢體無力、頭暈等症狀,須小心為腦中風。冬季中風人數明顯上升一倍寒流再度來襲,國民健康署分析台灣腦中風資料發現,中風發生時間以冬季時節最多,經急診入院腦中風病人數較一般季節明顯上升一倍以上。衛生福利部死因分析統計指出,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亡原因的第3名,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4年每10萬人口有47.6人死於腦中風。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表示,天氣變冷造成腦中風患者明顯增加的致病機轉其中重要的原因為自主神經功能不良。當腦血管本身已有動脈硬化時,不適當的血管收縮或舒張可能進一步造成腦血管堵塞而引起缺血性腦中風。小心中風前有可能只出現類似腸胃不適症狀據最新研究顯示(2014年Journal of neurologic science),腦中風病人自主神經功能明顯不良,大血管堵塞的病人有約8成左右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腦部小血管堵塞之病人也有約6成自主神經功能不良。 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較容易被忽略,心血管疾病患者、腦中風病史、65歲以上、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候群皆為自主神經功能不良的高危險群。蔡銘駿主任強調,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者常見的症狀為頭暈、 腹脹、 眼乾、 心悸、四肢冰冷或感覺異常、黑矇症等,很多症狀容易被病人甚至醫師忽略,常常是病人暈倒才被發現有自主神經功能不良。蔡銘駿主任提醒,腦幹大血管完全堵塞前也可能只是出現噁心嘔吐類似腸胃不適症狀,因此症狀輕微並不表示身體沒問題,適時尋求專業才是上策。 

驚!心臟支架1年再阻塞率達30%

驚!心臟支架1年再阻塞率達30%#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氣候寒冷,血管容易收縮,以致心血管疾病特別好發,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最常採取的治療方法就是置放支架,藉此打通血管;而目前所使用的血管支架有一般支架、塗藥支架以及可吸收生物支架。然而,腦中風也常在冬天突然發生,此時若是要搶救腦中風,若須做核磁共振檢查,可得要先看你用的是哪種血管支架。 裝2種心臟支架後 不建議做核磁共振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智偉表示,心肌梗塞治療時所使用的血管支架,不論是普通支架或是塗藥支架,都是外來物,裝了這2種支架,不建議在6個月內做核磁共振,但是核磁共振在腦中風病人又非常需要,這就會有醫療上的兩難現象,而至於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就沒有這困擾。 普通支架1年再阻塞率30%林智偉醫師指出,血管支架裝上後,第1年拿不下來,而且會一直刺激血管,普通支架1年再阻塞率是30%,即使是塗藥支架,1年再阻塞率可減少到3%,但是藥物釋放完了,支架仍然在血管內,血管內無法回復如正常人,仍然會有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 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 3年後可被身體代謝至於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好處還不只能夠立即做核磁共振檢查,林智偉醫師一步指出,置放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能使血管恢復原來大小,並且可以維持血管通透性,再加上服用藥物使膽固醇降下來,不會讓膽固醇卡在血管壁上,也可使血管恢復正常,而且可吸收生物血管支架可在3年後被身體代謝,又不會有支架在心血管中的問題。但是,這款支架目前尚無健保給付,必須自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親友歡聚的時刻,在傳統團圓日裡,佳餚美酒作伴,其實潛藏不少引發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又因天氣寒冷、溫差大,民眾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恐引發腦中風。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注意飲食新北聯醫神經內科主任陳三丰指出,腦中風在寒冷冬天是好發季節,天氣寒冷加上大吃大喝更容易增加發病機率,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當天氣逐漸變冷,血管就容易收縮,常常就在睡覺或是活動較少的時候,容易突然血塊塞住,造成一邊手腳無力,麻木的情形。腦中風嚴重度可以從最輕輕微的麻木,到最嚴重的昏迷,甚至死亡,而嚴重的中風常臥在床,也會讓家庭經濟上多了沈重的負擔。少抽菸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腦中風的預防在飲食上以少油少鹽,清淡的食物為主,少抽煙,就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進而減少中風的風險,然而,一般人的觀念裡面,喝酒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喝酒卻容易導致中風,不可不小心。天氣冷,大家的活動力下降,天天都想窩在被窩裡,這時血液循環下降,就容易塞住,導致中風;因此,冬天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只是運動也是要注意保暖和水份的補充,出門前多一件防風的衣物,運動完,多喝水,這樣便能減少中風的機會。陳三丰醫師提醒在春節期間,避免腦中風發生仍要以保持規則睡眠與運動,避免暴飲暴食、熬夜、長期坐臥不動。讓中風防範於未然,和家人們團圓過個健康安心年。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醒民眾為中風的防治繼續努力,有鑑於腦外傷的病人也同樣面臨腦部功能受損後治療與復健的難題,希望能讓民眾更認識中風和腦創傷病人的需求,並藉由參加者傳播正確的知識,共同為預防中風及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來貢獻心力。由神經內科主任張嘉佑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醫師,帶大家認識治療重點,營養師莊湄喬也會教大家如何強化腦傷病人居家飲食的照護技巧,讓病友可以獲得足夠的熱量以供應日常活動及身體復健所需,來電奇美醫學中心社服部報名。活動名稱: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時間:105年11月26日(星期六)上午08:30-11:30地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三醫療大樓一樓中庭(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洽詢:社服部社工師賴俐均聯絡方式:(06)2812811轉52405     [email protected]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遞嬗之際,立冬即將來臨,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中風容易造成死亡或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為多數人非常擔憂的疾病,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今年最新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血壓為其首,但若能控管好血壓,就能減少48%的中風機率。1/4以上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根據衛福部統計,18~39歲民眾,有28.8%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52.4%對正常血壓的觀念也不足,高血壓自知率僅3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指標對中風預防至關重要,定期量測血壓與腰圍,透過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中風等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年輕時就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完全沒有時間運動,每天三餐外食,假日更無限制地攝取高熱量美食,直到發生中風後才知道自己除了肥胖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等衍生疾病,由於高血壓產生併發症需要10年左右時間,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45歲以下年輕中風病人從10年前占整體患者的10%,近年來已上升到15%~18%,有鑑於台灣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及早培養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的習慣,並加強正常血壓值的觀念,不可輕忽其嚴重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    依據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 Journal)最新的中風風險因子研究顯示,其中有9成中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控制好血脂則可減少2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