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

化療副作用難抵擋 中藥+針灸助化解

化療副作用難抵擋 中藥+針灸助化解#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治療癌症的過程中,十之八九會發生不適,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抗拒治療。中醫師說,中醫藥在療程的各個階段及時擔任救援角色,減緩治療過程中避免不了的副作用。畢竟副作用影響的層面,除了病患生活品質與治療流程,照護者負擔也不容忽視。 中醫治腸胃道不適   補氣健脾提升食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廖芳儀醫師指出,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出現於腸胃道,包括疲倦、食慾低落、腹瀉、嘔吐等症狀。這些屬於中醫所謂的氣虛和脾胃虛弱,治療時必須採取補氣健脾、行氣和胃的原則。適當以黨參、薏仁、茯苓、黃耆、白朮、陳皮等來提升食慾,還可改善排便,進而增加體力與免疫力。 至於比較嚴重的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等問題,通常以疲倦、發燒、瘀青等非特異性症狀表現。廖芳儀認為,處理血虛、氣虛兼血瘀、血熱,必須攻補兼施,才能矯正這類骨髓抑制症狀。枸杞、女貞子、生地黃、澤蘭、赤芍、牡丹皮等,都是常用的藥引。 勿信偏方 干擾正規治療廖芳儀醫師也提到,西醫的癌症療法,不外乎開刀、放療與化療。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前述的腸胃道不適和血液變化,掉髮與肢體麻木也很常見。無論在哪個階段,中醫都能提供輔助治療。譬如針對治療各時期設計的放心二號方、化福飲、逍遙湯、活力元氣湯、甘之飲、扶氣飲等處方,針灸與傷科也有配合療程。值得提醒的是,患者和家屬面對重病衝擊之際,心生徬徨,很容易採信來路不明的貴重偏方。事後往往證明,這些偏方不僅無濟於事,干擾正規治療,也徒然增加經濟壓力。

妙齡女多汗纏身 日洗3次澡仍洗不去異味

妙齡女多汗纏身 日洗3次澡仍洗不去異味#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6月已正式進入夏季,溫度開始逐日攀升,悶熱高溫不僅一般人難以忍受,對多汗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酷刑。有一名24歲女性攝影助理,從青春期過後就深受多汗困擾,不僅不敢穿淺色系衣服,一天甚至要洗3次澡;本想透過手術治療,但因畏懼開刀及擔心恢復期太長影響工作因而放棄;此外,她除了多汗也因有異味問題,害怕與他人互動,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封閉,個性也變得較自卑。但經過微波熱能除汗術的治療,腋下已不會出現濕一片的窘境,也助她擺脫多汗這個惱人的困擾。積極治療比例低 多汗症5指標自我辨別根據統計,全台大約有3%到6%民眾有嚴重程度不一的多汗症!開業診所陳俊宏醫師指出,天氣熱溫度高,多汗常帶來尷尬處境,除了讓腋下處,明顯溼一大片。還會帶來社交上的困擾,及影響心理層面,讓人自信心受挫、害怕與他人互動親密,尤其有多汗症狀的未成年者,更是會感到自卑,嚴重還會遭到排擠。但陳醫師提到,從求診人數來看,多汗症主動就診的比例不高,所以他也提醒若已出現以下症狀,符合條件達2項以上,且超過6個月,就算是必須治療的程度:1)稍微活動就可能有雙側性且相對對稱出汗,如雙手雙腳多汗。2)多汗異味已對日常活動造成影響。3)有家族病史。4)多汗發作年齡小於25歲。5)在冷氣房溫度26度C以下還會出汗。多汗症手術治療後遺症:代償性出汗、留疤針對這類多汗異味的患者,陳醫師表示,治療方式有螺旋刀汗腺刮除術、交感神經燒灼術、注射肉毒桿菌、雷射治療、超音波等,但常有復發率高、破壞周圍組織、燙傷等問題。此外,傳統手術會採用交感神經燒灼術,卻可能有代償性出汗的後遺症,腋下疤痕也較明顯,讓患者望之卻步。而肉毒桿菌素注射,僅能維持3至6個月,就需再補打,長期下來所費不貲。微波熱能非侵入 縮短恢復期所以近年來,許多患者會考慮非侵入性的微波熱能除汗術。陳醫師解釋,微波熱能除汗術是利用攝氏約60度的微波熱能,深入真皮層與皮下脂肪間的交接處產生熱能,讓汗腺萎縮,因鎖定區域加熱,較不會破壞其周圍皮膚組織,同時輔助冷卻表皮的系統,也減少留下疤痕的可能性,較不會產生灼傷皮膚的問題,因此術後的恢復期可大幅度縮短,多數患者隔天便可正常上班,不須住院恢復,成為多汗者另一種治療選擇。

別小看藥物副作用!老年人服藥9大注意事項

別小看藥物副作用!老年人服藥9大注意事項#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除了醫師對老年人開立藥物應小心謹慎外,關於老人服用藥物,一般民眾要注意哪些事呢?1)抄下藥名,隨身攜帶。一定要把目前所吃藥物的英文名稱(藥袋上所列的藥名)抄下來,寫在一張紙上,隨身攜帶。就診時給醫師看,即可一目了然,不要光描述藥丸是紅的、是白的,讓醫師猜半天。尤其是會導致過敏的藥物名稱,更需要讓醫師知道。2)最好在同一家醫院就診。如要看不同科別時,最好在同一家醫院就診,這樣資料集中,醫師參考起來比較方便。也可以掛高齡醫學或老年醫學科的門診,以整合用藥。但是有些專科用藥,或者病情嚴重、複雜的,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在多年之後出現難以控制的「步態凍結」(患者在走路過程中突然出現短暫的障礙)或「異動症」(出現無法控制的不自主動作)等,還是需要在原來的專科門診追蹤調藥。3)不需要的藥或沒有確定療效的藥,不要吃。除了必要的預防型藥物(如阿斯匹靈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以及需長期控制的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之外,有些症狀只是短期出現的,不需要長期服藥,在症狀改善後,即可詢問醫師是否能停藥。4)長效型藥物的方便性。醫師若開給長效型藥物,一天只要服用一次,對病人很方便,不會因為忘記服藥而影響病情。而且服用長效型藥物,通常血中藥物濃度較穩定,不需要擔心藥效不夠。5) 領藥時,若發現藥不同於以往時,可向藥師或醫師詢問是否換了廠牌或改藥,這樣也可避免給錯藥的疏失。更換藥物的廠牌對一般人沒有問題,但是可能會造成失智長者的困擾。有位失智長輩的安眠藥,被換為成分相同、但由不同藥廠製造的藥,因為是不同廠牌所以長相不一樣,這位長輩堅持不肯服藥,她的家人只好自行購買原來藥廠的藥。6)自己詳加查詢。如果醫師太忙,無法詳述藥的副作用時,可以自己上網、看藥物手冊,或閱讀藥盒內所附的仿單(藥品的說明書)。但是要注意,並非一種藥的所有副作用都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仿單內通常都會註明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發生的比例通常並不大,也不太嚴重,不必因為害怕而不敢服用。7)如果服了藥之後不舒服或過敏,則應停藥。若是不能停的藥(如降血壓或降血糖藥),則應盡早回診看醫師,或許需要換藥。8)千萬不要私下相互給藥。有特殊療效的藥,往往也有與之而來的副作用,所以不要「吃好逗相報」地私自相互給藥。9) 做子女的,請定期幫父母檢查家裡的藥物是否已經過期。許多老人家都有一抽屜的藥,定期整理很重要。若包裝上有保存日期,過期的就立即丟掉;若是散裝的,看不出日期,如變色、變形,當然也不能吃。即使沒有異狀,但感覺已經放了超過一年,或者根本不記得那是治什麼的,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丟掉比較安全。另外,有時醫師開給昂貴的藥,但是病人吃了覺得不合適,醫師也重開了藥,不妨把原來的藥帶回醫院,問問看藥房是否願意回收,以免浪費。雖然不能退錢,但是惜藥也是一種美德啊!(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享用火鍋要注意 清淡適量為首要

享用火鍋要注意 清淡適量為首要#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天冷吃鍋、過年圍爐也吃鍋,火鍋對於有些民眾來說,已逐漸成為團聚時刻的最佳首選,因此,食藥署特地委託調查54件市售火鍋湯底(粉)之標示符合性,其中32件產品之標示不符合規定,已由所轄衛生局要求業者依法改正。市售包裝火鍋 共32件標示不合格103年度委託計畫,針對54件市售包裝火鍋湯底(粉)檢驗其動物性成分,以調查其標示之符合性,調查結果發現,共32件市售包裝火鍋湯底(粉)產品之標示不符合規定,包括18件產品未詳細標示其成分,16件產品之品名與本質不符,5件產品之品名未依「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標示」規定標示,及1件產品標示之宣稱涉誇張或易生誤解。前述標示不符合規定之產品,除4件產品之原料仍由所轄衛生局調查外,其餘產品已依法改正。吃火鍋應注意均衡飲食 減少肉類保健康食藥署表示,火鍋為國人冬天喜愛之餐飲,火鍋種類多元且成分複雜,因此提醒民眾,在購買火鍋湯底(粉)等產品時,應慎選有完整標示之產品,並儘量以新鮮食材烹調。此外,在大啖火鍋時應均衡飲食,高湯之攝取應適量,並搭配時蔬食用及減少高脂肉類的攝取,減輕身體不必要之負擔,以確以確保飲食健康。

胃藥胡亂吃 7成國人不知副作用

胃藥胡亂吃 7成國人不知副作用#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眾普遍存在著「吃藥傷胃」之錯誤觀念,不少民眾就醫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胃藥,希望減低對腸胃的傷害,其實大部分的藥品並不會造成腸胃道不良反應,反而是因為民眾「加個胃藥顧胃」的錯誤概念,自行購買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年8月中進行全國性制酸劑(胃藥)用藥行為調查,顯示近2成的民眾在最近3個月內至少服用1次以上之胃藥,且當民眾就醫時,有高達約2成7會要求醫師開立胃藥,盼減少胃部傷害,其中以40到59歲民眾要求開立胃藥比例達3成5,惟高達7成民眾對於使用制酸劑長期風險不清楚。 適得其反 長期服用胃藥恐讓細菌孳長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內酸鹼值升高,胃酸變少,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適得其反。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錯誤的用藥行為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使用藥品須遵守五要原則「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及五不原則「不要求、不併用、不長期、不刺激、不亂買」。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且因症狀不明顯,約有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就屬癌末。診間一名60歲王先生,年初檢查發現大腸癌末期,但因王先生擔心化療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遲遲不肯接受化療;經醫師建議可先透過基因檢測,提前了解身體是否會對某些化療藥物產生嚴重副作用,再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適當的化療方案;王先生經檢測後,目前已穩定接受化學治療中!婉拒化療恐導致末期腸癌病情惡化!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是近年來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天有高達38人罹癌,且約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已確診為末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無法單以手術方式切除,必須利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來治療,但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吳鴻昌醫師表示,不少病人因擔心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會選擇婉拒化學治療,最後造成病情無法控制而惡化。擔心化療副作用?可先做腸癌基因檢測對此,吳鴻昌醫師說明,早在3年前國外已經利用基因檢測的方式,讓大腸直腸癌末期病患在施打某種特定的化療藥物前先進行檢測,能及早發現身體代謝某些化療藥物的基因是否異常。舉個例子來說,化療前,如果能事先檢測一種人體肝臟酵素的UGT1A1,就能了解身體對此化療藥物的適藥性;如果發現基因異常,那麼醫師在擬定治療方案時,就可能需要更換藥物,或者降低藥物濃度,排除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可能。反之,若檢測結果發現基因表現正常,病患即可按照醫師的建議劑量來治療。腸癌末期不等於奄奄一息!醫師提醒,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不應將化療視為恐怖的治療,雖然有可能會出現嘴巴破皮、噁心、想吐等副作用,但目前已經能透過事前的基因檢測,了解身體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除了能大大降低化療副作用的產生,最重要的是能給予醫師在治療時的藥量參考,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

中藥緩解化療副作用 漱口水減疼痛

中藥緩解化療副作用 漱口水減疼痛#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醫輔助癌症治療,有效降低化療副作用?54歲的陳女士,一年多前因長期鼻塞與右耳悶脹感深受困擾,前往醫院求診、切片診斷為鼻咽癌。起初她非常擔心放化療的副作用,如皮膚炎、黏膜炎、口腔乾燥、吞嚥困難、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顏面外觀、吞嚥功能受損等,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中藥漱口水、外用中藥藥膏,並服用科學中藥來減緩副作用、降低不適感。長庚醫院中醫部楊賢鴻醫師表示,中醫部提供放化療中之頭頸癌患者專業的中醫治療,包括外用、內服的中藥及漱口水,作用主要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清熱祛痰,藉以減緩放化療過程中,病人產生的皮膚炎、口腔黏膜炎、食慾不振與噁心嘔吐等不適。陳俊良醫師也表示,利用中藥輔助治療,能減輕患者因放射合併化學治療,產生的體重驟降、體力衰弱,降低中斷治療的機率,或減少因免疫力降低而感染的風險,副作用和併發症也相對減少,對頭頸癌患者而言,生活品質更好。中草藥治療 歐增8倍!近年在歐洲,頭頸癌患者之中草藥的使用率增加8倍;而台灣亦有不少患者會尋求中醫藥治療,目前頭頸癌中西醫合療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於2013年SCI國際醫學期刊《整合性癌症治療》中,未來中西醫合併治療不失為另一項治療方式。

照顧指南報你災 緩解標靶藥物副作用

照顧指南報你災 緩解標靶藥物副作用#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雖然化療與標靶藥物對肺癌患者延長壽命有很大幫助,但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當副作用出現時,該如何處理?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蔡俊明醫師及肺癌治療團隊出書說分明。蔡俊明醫師表示,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在第一週最為明顯,身體適應後副作用可能逐漸緩解;而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則是只要持續服用就會繼續存在,但輕重程度會有變化,這些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口腔炎、咽喉炎、腹瀉、掉髮、痤瘡、皮膚紅疹或其他皮膚相關不適症狀、若是輕微腹瀉無須太擔心,但若是嚴重腹瀉,則要補充水分、或用藥治療緩解。皮膚、口腔炎、指甲 皆有照顧指南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大多的藥物副作用可以利用方法改善,如皮膚有紅疹與乾燥時,別用過熱的水、或太多香皂和沐浴乳,做好防曬、保濕工作;若出現痤瘡樣皮疹,則需加強患部皮膚清潔,多吃維持皮膚健康食物,且換藥時棉棒要更換,避免重複感染;至於口腔炎,則是每次用餐後,以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清潔口腔,多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濕潤,減緩不適。最後,指甲還可能會出現易碎、斷裂、肉芽、甲溝炎等情形,嚴重恐化膿發炎,可戴棉布手套、選擇軟底的鞋子來保護手足,並儘量少接觸化學物質,要碰水時先戴手套。蔡俊明醫師表示,副作用大多會在治療結束後、慢慢復原,但嚴重時,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患者還是要仔細記錄自己出現的藥物副作用與程度,供醫師參考與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