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吳宛真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6年2月17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皮膚紅腫癢 恐為吃錯中藥

皮膚紅腫癢 恐為吃錯中藥#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吃的時間對、並依照中醫師的指示下用藥,就不會有副作用,尤其如果是在《神農本草經》裡的上品藥材,原則上是可以當食物吃的,那可說是老祖宗經驗累積後幫我們篩選好的,更是不用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服中藥容易產生副作用 是因藥物過敏一般來說,中藥即使有副作用,比起西藥而言,也比較輕微,服中藥容易產生副作用的情形大致會是因藥物過敏而引發的副作用、或是配藥的「證型」不對、配的藥方不對、吃的藥量不對,很多人以為中藥完全沒有副作用,那是因為中藥材是取自天然動植物礦石的產物,如果是有毒性的藥材也可以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或中和其他藥物而減低藥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但如果是體質比較敏感的人,就很可能對一般人不會有特殊反應的藥物產生副作用。中醫通常會依患者的實證、熱證、虛證來開處方,配藥的「證型」如果不對,多半是民眾自己在沒有專業中醫師協助下自行搭配、服用的配方,或是聽信如坊間「地下廣播電台」推薦的來源不明中藥成藥,這都可能造成服用後的副作用。藥量不對也是引發副作用的主因至於配藥不對有可能是因為「有毒性的生藥」沒有搭配「能中和毒性的生藥」,或者是混合比例不對而發生副作用,但這樣的情況已比較不容易在科學中藥上出現,因為科學中藥的方劑在混合的過程都已經以一定的比例盡可能消除其毒性,它倒比較容易發生在吃傳統水煎中藥,並且是由民眾自行混合用藥比例而產生的時候。最後,吃中藥的「藥量不對」也是引發副作用的主因,有許多人誤以為中藥吃越多療效越高,這種作法反而揠苗助長,更提高了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中藥的副作用大部分會出現在人體兩大系統:皮膚和胃腸,皮膚的症狀多是紅、腫、癢、濕疹等,胃腸則容易出現便秘、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等,通常只要停止服藥就能減少症狀,甚至不管它也能自然痊癒,但是如果長期服用含毒性的藥物,就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情況(如馬兜鈴酸)。疲憊想睡、發燒 疾病將好的生理反應也有少數的中藥副作用會有暈眩和心悸,在中醫裡有所謂的「好轉反應」,又稱為「瞑眩反應」,指的是「疾病將好」的生理反應,那會依每個人的生理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常也會被誤以為是副作用,可能的反應有疲憊想睡、發燒、便秘、口乾、頭昏等,通常瞑眩反應發生的速度會比副作用快,也就是說用藥大約1到2天就會有明顯的感覺,但如果自己無法區別,還是聽醫師的建議比較好。(本文摘自/國民中醫藥保健全書/大寫出版)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本次的講座中,營養科營養師欒家菁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5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半途而廢!C肝治療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

半途而廢!C肝治療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肝病素有台灣的國病之稱,而C型肝炎是除了B肝之外,導致肝硬化與肝癌最重要的病因,根據流行病學估計,台灣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約有60萬人,且其中有20%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接受治療的卻只有五分之一。肌肉痠痛、失眠焦慮 常讓治療中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高嘉宏教授表示,C肝患者接受傳統標準治療,擺脫肝炎的機率可達8成,然而治療時間長達半年至一年,尤其針劑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每日口服藥物副作用多,台灣雖有高達4成患者達到健保給付的標準,仍不願意接受注射針劑治療,而發燒、肌肉痠痛、頭痛、掉髮、噁心嘔吐、失眠焦慮等副作用,也是讓患者無法持續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劉振驊醫師說明,C型肝炎病毒總共有1~7種基因型,目前仍沒有一組藥物能治療所有基因型,在干擾素治療時代,最難治療的是第一型基因型,其中治療上最棘手的是基因型1a為主,而台灣患者以基因型1b最多,約占了6~7成。新藥治療期縮短 治癒率更高然而C肝治療已有劃時代的進步,劉振驊醫師剖析,新的療法為藥丸顆數較少的口服藥,不需打針,治癒率也自過去約75%至85%,大幅提升至95%以上,治療週期更自24~48週縮短至8~12週。今年59歲的嘉義病友林先生,民國99年現患有C型肝炎第一型,開始自費治療,然而吃藥加上打干擾素的治療方式,產生諸多副作用,例如在冬天時全身會非常癢,常常覺得全身無力、發燒、掉頭髮、食欲不振、頭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歷經了各種身理不適與心理煎熬,三個月後回診檢查,病毒量還是上千萬,讓林先生非常擔心。而後轉診至高嘉宏醫師門診,改而採取全新口服療法,一天服藥一次,經過一個禮拜抽血檢查,病毒量竟馬上降到三百多,第二個禮拜檢查已經完全測不到病毒,持續吃三個月後,目前只要定期追蹤檢查即可,身體狀況也恢復的非常健康,讓林先生大讚,全口服新藥讓他完全沒有跟病毒對抗的艱辛過程與副作用,也完全不會影響到生活、工作,一樣可以正常上班,宛如重獲新生。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這類治療藥物,病人須自費使用。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的黃女士15年前罹患乳癌第四期,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骨頭、肺部和頭部,雖安排手術、化療、放療等方式殺死癌細胞,但也影響到正常細胞,出現口腔潰爛、噁心嘔吐、肚子絞痛和拉肚子等副作用。轉介至中醫門診,透過中藥緩解副作用並增強免疫力,除了成功抑制癌細胞擴散,黃女士的精神和氣色也越來越好。癌患害怕副作用不治療 中醫助改善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研究指出,許多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容易放棄治療,主要原因依序為年紀大覺得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害怕開刀、害怕化學或放療的副作用、擔心接受治療後影響生活品質、害怕治療過程或是治療後的外觀影響、需負擔家計或工作忙碌與害怕增加家人的負擔等。癌症患者從確診、開刀、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到荷爾蒙治療等,是一段身心煎熬的過程,有些患者逐漸喪失信心和生活品質,為了幫助癌症病人勇於接受治療、提高生活品質,台北慈濟醫院在2011年成立中醫腫瘤特別門診,期望達到預防腫瘤、術前術後調養、西醫療程增敏減毒、西醫療程後的體質調養及療效鞏固等目標,針對癌末患者也提供緩和醫療,中醫療效倍受肯定。各階段扮演不同角色 中醫適合長期使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內科陳舜鼎醫師表示,西醫的標準療程很重要,但許多病人會因為副作用而放棄治療,這時中醫不失為另一個選擇。中醫在癌症各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確診前可以先預防,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起初沒有明顯症狀,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胎兒蛋白指數升高,罹患肝癌的機率大增,這時可用中藥來阻止癌細胞生成。確診的癌症患者若需手術切除腫瘤或器官,將嚴重耗傷氣血,中藥在術前有助提振精神,術後則加速復原。而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較強,中藥調整免疫的補益之劑,能發揮「增敏減毒」的作用,一方面增加治療的敏感度、提高療效,一方面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至於癌末的患者,中藥除了內服維持體力,還可以外用,將去腐生肌藥粉撒在傷口上,逐漸消除潰爛和惡臭。陳舜鼎醫師強調,不論西醫或中醫療法,如何防止癌細胞復發,都是最大的難題,中藥的抗癌藥性雖然比較弱,但適合長期使用,臨床上已有許多患者得以穩定控制病情。

化療致食慾差 6招擊退肝癌副作用

化療致食慾差 6招擊退肝癌副作用#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在台灣,肝病素有「國病」之稱,每年的十大惡性腫瘤,肝癌也總是榜上有名,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常因出現副作用而無食慾,不僅影響健康,也容易讓患者沒有足夠的體力面對治療。營養師表示,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調整飲食方式,如少量多餐,並在治療後多補充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來補足身體所需。大千綜合醫院賴佳妤營養師指出,接受肝癌治療時,病患如出現下述之副作用時,建議可調整飲食內容及方式來降低副作用的不舒服感:1) 腹水/當患者有腹水的現象發生時,就必須限制水和鈉的攝取量,包含不吃醃漬食物、盡量避免使用調味醬,同時也要減少吃油炸或油膩的食物;另外,可食用具有利尿、消腫的食物,例如:海帶、薏仁、紅豆、玉米鬚等食物。因水分攝取少,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的狀況,此時可改為以口含冰塊的方式,或是口含酸梅以刺激唾液腺分泌,並避免攝取高糖的飲料與食物。2) 食道靜脈曲張/建議食物的溫度須控制好,切勿過冷或過熱,軟硬度上應選擇軟質且易咀嚼、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調味品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品。3) 食慾不振/不少患者在治療期間很容易出現倦怠無食慾的狀況,此時建議採少量多餐的方式,盡量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食品;若有肝昏迷的患者,應避免肉類蛋白質,改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例如: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為了讓患者比較開胃,可在餐前食用少量的酸梅汁或檸檬汁;另外,可經常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並選擇喜愛的食物來促進食慾。4) 腹脹/避免食用易產氣的食物,例如:豆類、乳製品、洋蔥等,增加攝取含纖食物,且養成適量運動及腹部按摩的習慣,以促進腸道蠕動。5) 白血球下降/患者接受放射線或化學治療時,會造成白血球下降、及免疫力降低之情況,因此必須避免吃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並注意烹調食物前後與用餐時的衛生。6) 噁心、嘔吐/建議患者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並選擇有酸味或鹹味的食物,可減輕症狀;用餐時應先吃較乾的食物,避免和湯水一起食用,如要攝取水分,最好在飯前30~60分鐘飲用,並使用吸管為宜。同時提醒,患者在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前兩小時內應避免進食,以防止嘔吐。

2成學生曾同時服多種感冒藥 恐加重副作用

2成學生曾同時服多種感冒藥 恐加重副作用#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食藥署公布全國學童用藥素養調查結果,發現5成學生認為綜合感冒藥可以預防感冒,近3成學生曾服用感冒藥而未依藥師或說明書指示劑量服用,也有2成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綜合感冒藥。此外,也發現學童如在未遵照用藥指導、不看藥品說明書、自行停藥等不當用藥行為越多,越易有較多的購藥風險行為及較少的自我照顧行為。遵守5要5不原則食藥署宣導正確使用綜合感冒藥,強調吃藥不能防感冒,只能緩解症狀;服用時需依照醫師、藥師給予的資訊用藥,6歲以下的幼童,不建議自行使用綜合感冒藥;不可自行同時併用其他感冒藥品,以免過量服用同類藥品;增加藥量感冒症狀也不會好得比較快,反而增加副作用的風險。食藥署長期推廣正確用藥的觀念,要遵守五要五不原則,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五要:1) 要知道/感冒藥可以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2) 要問藥師/感冒藥成分不同,應詢問醫師或藥師後,挑選合適的感冒藥。3) 要告知/告知過敏史、疾病史,及有無同時併用其他藥品,是否從事開(騎)車或需要專注的工作。4) 要看標示/依據藥品外包裝或說明書標示按時服用。5) 要遵醫囑/依照醫師、藥師給予的資訊用藥,6歲以下的幼童,不建議自行使用綜合感冒藥。●五不:1) 不過量/增加藥量感冒不會好的比較快,反而增加副作用風險。2) 不併用/不同時服用其他感冒藥品,以免過量服用同類藥品。3) 不輕忽/服藥後有不適症狀或持續3天以上未改善,應盡速就醫。4) 不飲酒/以免加重嗜睡情形與增加肝臟負擔。5) 不亂買/要到藥師執業之合法藥局購藥,遵守「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原則。

怕類固醇副作用亂停藥 氣喘男無法呼吸

怕類固醇副作用亂停藥 氣喘男無法呼吸#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對類固醇都避之唯恐不及,因為第一個想到的畫面就是我會變成月亮臉、水牛肩。所以,對於醫生開的藥,能少吃一次就少吃,當心最後造成病情起伏不定或惡化。像是一名32歲有氣喘的林先生,原本依照醫師指示用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控制,後來聽說類固醇易引起「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他越想越害怕,就自行停藥。結果感冒引起胸悶,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才知道擅自停藥害自己呼吸不過來。吸入型類固醇  全身性副作用機率不大吸入型類固醇是逹到氣喘良好控制最重要的藥物,但仍有許多患者怕副作用、上癮而排斥使用,造成控制不佳,常常急性發作反覆就醫,這時候就得使用針劑或口服類固醇,反而會造成全身的副作用。豐原醫院胸腔科吳宜謀醫師表示,其實治療氣喘的吸入型類固醇,直接作用在呼吸道,反應時間短,只有少量藥物會經由消化道及血液吸收,幾乎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比較需要注意的,反而是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之後,要記得漱口,不然容易引發口腔黴菌造成聲帶發炎。貿然停藥恐致休克昏迷藥師梁玉芬也說,類固醇有人叫它「美國仙丹」,其實是「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一種,有抗發炎和免疫調節作用;但若不當長期過量使用,會造成血糖控制不良、骨質疏鬆、肌肉無力、高血壓、免疫力下降、及情緒異常等症狀,外觀可能會出現水牛肩、月亮臉、中心型肥胖及皮膚變薄。但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因為醫師都會盡量在避免副作用的前提下,用適當的劑量達到治療效果,情況穩定控制再循序減量。而要注意的是,類固醇長期使用會抑制正常腎上腺類固醇的分泌,貿然停藥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昏迷及休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