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樂閱讀/健康呼吸 讓身心靈大掃除

樂閱讀/健康呼吸 讓身心靈大掃除#呼吸

呼吸可以改變一個人世界上有許多維持身體健康的方法。有些方法是基於科學根據發展而成,也有些方法是基於個人主觀研究出來的,以提升「呼吸品質」為目的的健康法是最容易實踐,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自古各界就一直提倡呼吸的重要性,近來呼吸對於身體和精神層面的功效更是備受矚目。呼吸不只能改善身體機能,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個性與想法。日本足球國家代表隊選手長谷部誠的著作《重整心情》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重整心情也就是要調整呼吸。無論從事任何運動的運動員,都會利用跑步鍛練心肺功能,不僅能長時間維持運動效果,還能避免呼吸紊亂影響心情,減少判斷錯誤的情形發生。現代人由於身體活動量急速減少,相當於身體引擎的心臟和肺臟機能日益低落。此外,許多人平時彎腰駝背,長期壓迫腹部,漸漸無法使用橫隔膜呼吸。此時附著於胸廓的肩頸肌肉(呼吸輔助肌)就會取代橫隔膜的功能,補充吸氣量。這個由肩頸肌肉代償的呼吸模式,就是造成慢性肩頸痠痛的原因之一。曾有專家指出,到醫院門診掛號求醫的患者中,超過七成的比例是呼吸模式出了問題。一旦呼吸模式有問題,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式或從事何種運動,都會降低效果。呼吸與姿勢互相牽動影響,一方出問題就會影響另一方。若不改善姿勢就無法改善呼吸,只要學會挺直上半身的正確呼吸模式,就能增加運送至全身的氧氣量,不僅能促進細胞活化,還能漸漸消除肩頸痠痛問題。二十四小時持續運作的自律神經,幫助人體在無意識之中調節身體機能,維持呼吸、循環、消化、排汗、體溫調節、生殖功能、內分泌功能與代謝等生命活動。這個維持生命活動的作用稱為「體內平衡」。體內平衡可以說是人體的「生命維持裝置」。在生命維持裝置中,只有呼吸可以受到意識控制,產生明顯變化。正因如此,呼吸可說是具有特殊意義與價值的健康法。某位專門研究呼吸系統的知名權威曾說過:「就人類意識而言,呼吸不過是維持身體運作的一環罷了。不過,我們若能超越意識的制約,呼吸就能為我們的人生建立全新根基。」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專家在鑽研呼吸的運作機制,亟欲了解身體與心靈的未知領域。(本文作者/伊藤和磨)(摘自/縮下顎,肩頸腰都不痛,頭痛失眠自然好!/野人文化出版)

不能說話與進食 靠呼吸器維生病患生活苦

不能說話與進食 靠呼吸器維生病患生活苦#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走到了老年時,如果不幸因疾病纏身,導致無法說話或無法自然進食,繼續靠著各種機器維持最基本的生命,活下來似乎失去了存活的意義。而許多病人,長期需靠呼吸器維持生命,靠著一根管子由喉嚨通向氣管,不僅不能說話,進食更需透過鼻胃管灌食,毫無生活品質,對此,台中市中港院區澄清醫院呼吸照護病房主治醫師惠群指出,大部分的病人可靠氣切解決此項問題。呼吸管如通過喉嚨 生品質將降低惠群醫師表示,呼吸照護病房是收住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患,這些病患多數有多重器官功能障礙,半數以上病患曾有中風或失智症、心臟衰竭、慢性腎病變,雖然每位病人都需要整天依賴呼吸器,但約只有一半的病人有氣切,另外一半的病人則插著經由口腔喉嚨的氣管內管,因為每天需要更換固定於臉上的膠帶,兩頰皆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破皮傷口。病患因為長期依賴呼吸器維持生命,被剝奪了進食,只能從鼻胃管灌食;無法說話,只能比手畫腳、雞同鴨講,生活沒有品質也沒尊嚴,所以當病人經由氣切後又可以從口進食、開始講話,病人快樂的心情,馬上散播全病房。惠醫師強調,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需要一個與呼吸器相連通的管路。氣切是常見的小手術,在頸部氣管軟骨間開一個小洞,做為氣體進出的通道。若病人在急性加護病房中,氣切可以幫助更快脫離呼吸器,對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無法有效率咳出痰液的病人,或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氣切可讓病人接受呼吸治療時更舒適,更有效的清除痰液,避免併發症。而氣切病人的照顧是項團隊合作,從一開始決定手術的時機、手術的方式、氣切管路樣式的選擇,以及是否需要同時使用呼吸器送氣來幫助說話音量與清晰度,皆要專業醫護人員的評估,特別是呼吸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參與,才能順利完成。

樂閱讀/淺急短促的呼吸法易招徠疾患

樂閱讀/淺急短促的呼吸法易招徠疾患#呼吸

從前老一輩的人常告誡晚輩嘴巴要緊閉,姿勢要端正,但到了今天,這樣的規矩似乎越來越不被重視。其實,姿勢跟呼吸有密切的關係,想要擁有正確、良好的呼吸狀態,端正的姿勢非常重要。現代人短促淺急的呼吸正反映出,精神壓力或運動量不足導致體內氣往上跑的狀態。而實際觀察眾生相後也發現,內心憂鬱焦慮者的呼吸變得很淺急,而情緒穩定者的呼吸狀態卻是緩慢而平順。這證明呼吸也跟心理狀態有密切關聯。瑜伽世界將這三個部份,呼吸、姿勢與心理稱作「三密」。所以,如果姿勢或呼吸狀態不佳,精神狀況當然也會變差。而堪稱這類短促淺急呼吸的代表者,就是最近病例逐漸增多的過度換氣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這種過度換氣症候群起因於精神壓力過大,患者過度呼吸,血液中的氧氣濃度增加,但二氧化碳濃度不夠,以致無法出現呼吸反射動作。這時患者因感覺腦袋好像吸不到空氣,會變得焦躁,似乎喘不過氣,反而更難正常地呼吸。這時可讓患者雙掌併攏置於口鼻前方,把從嘴巴吐出的氣再吸進去,減少過度呼吸的頻率。當患者吸進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氣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即可減少過度呼吸的需求。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也是一種睡覺期間呼吸數度中斷的疾病。這類患者因血液中的氧氣飽和度下降,也曾出現猝死的案例。像上述這樣血液中的氧氣飽和度下降,也是短促淺急呼吸所造成的後果。人體內的氧氣與紅血球裡的血紅素結合後,被送往各個組織或細胞裡。而血紅素中的幾%與氧氣結合後的數值稱作氧氣飽和度;平常的氧氣飽和度應該是97~99%左右。但是,當體內氧氣飽和度降低剩下80%,多種臟器會因氧氣不足無法發揮作用,可能危及性命,尤其氧氣不足對腦部的殺傷力最大。腦部所需的氧氣為肌肉的20倍以上,當氧氣飽和度下降,腦部因供氧不足、機能變差,會喪失準確的判斷力。像高山症等患者所出現的意識模糊症狀,也是這樣的緣故。總之,氧氣不足會對腦部或臟器帶來極大的損害,若置之不理讓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恐會招徠各式各樣的疾患。現代人的呼吸模式容易對身心造成負擔,引起各種不適症狀,千萬不要漠視自己的呼吸習慣。(本文作者/龍村修)(摘自/深呼吸:正確呼吸90%的疾病可以得到緩解!/方舟文化出版)

走樓梯好喘! 竟是橫膈異位壓迫胸腔

走樓梯好喘! 竟是橫膈異位壓迫胸腔#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因為上下樓梯呼吸急促合併胸痛到台南新樓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診斷,發現是左側橫膈位置異常,再進一步檢查,原來是橫膈膨出引起的胸悶及胸痛。女子決定接受手術,將橫膈回復正常的位置,術後恢復良好,於五天後出院,活動時胸悶以及胸部疼痛的情況獲得改善。台南新樓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岡弘表示,引起胸悶原因很多,有些是呼吸道的問題,有些是肺部本身或心血管的問題,有些是代謝、藥物、中樞神經、或心因性的問題,有些像是這名女子胸壁及橫膈的問題,造成肺部無法正常擴張,所引起的呼吸困難。王岡弘指出,橫膈是分隔胸腔及腹腔的重要呼吸肌肉,診斷橫膈的疾病並不容易,有些在新生兒及幼童出現先天性橫膈疝氣合併肺部發育不全,有些成人因疾病或是腫瘤的壓迫,造成橫膈位置異常,甚至有些病人是因為腹腔器官膨大引起橫膈異常。王岡弘表示,少部分成人是先天的橫膈膨出,過度延長的橫膈纖維,造成不正常的胸腔運動,肺葉無法良好的擴張,引起呼吸困難以及胸部疼痛,這時就需要手術介入來治療嚴重呼吸困難症狀。呼籲民眾,若有胸部疾病、腫瘤或呼吸不順的情況,可以就近至胸腔內外科門診作進一步診斷,得到最及時的治療。

氣喘要固定吸藥 沒發作不代表沒事?

氣喘要固定吸藥 沒發作不代表沒事?#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氣喘是一種遺傳慢性病,它會跟著患者一輩子,不發作像正常人一樣,但急性大發作可要人命,因支氣管嚴重收縮呼吸困難,即使身邊有急救藥也吸不進去,氣喘猝死的鄧麗君,就是一個典型不知如何自我照護的不幸案例。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醫師表示,氣喘患者常誤認為,沒症狀就不吸氣喘控制藥,其實氣喘病是一種支氣管慢性炎症,即使沒症狀時,亦有輕度炎症持續存在,長久可破壞支氣管,導致支氣管變形與狹窄,所以平常就要以最少的氣喘控制藥吸入治療炎症,使氣喘能達到控制。即使不小心碰到誘發因子,如:吸入過敏原、刺激氣體、感冒、氣候變化、劇烈運動、情緖變化、吃入過敏食物或藥物等,大多為小發作而已,並不會猝死。江啟輝舉出案例,一名朋友的就讀醫學院獨子,平常就有氣喘,但無固定吸藥,一次在冬天打籃球時,卻不幸氣喘發作猝死。氣喘患者誤認吸藥會上癮,同時怕吸入的類固醇產生副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吸入少量類固醇,其副作用很少且可避免氣喘發作。江啟輝表示,患高血壓會量血壓,患糖尿病會量血糖,不過氣喘患者卻很少持續吸控制的抗炎藥,只有症狀發生時才吸急救的氣管擴張劑;更少人固定做氣喘日誌與固定測吐氣尖峰值。江啟輝指出,氣喘臨床變化很大,患者應學會如何有效吸藥,找出自己的誘發因子,且要避免接觸誘發因子,學習如何監測自己的肺功能與氣喘日誌,了解急性發作如何自救,才能遠離氣喘。氣喘患者的氣喘控制不能完全依賴醫師,醫師看你只看到你當時的狀況而已。江啟輝呼籲,若有氣喘就要規則治療,同時自己要學會自我照護,才能達到氣喘控制就能棄喘,享受正常快樂人生。

醫訊/如何透過瑜珈與呼吸釋放情緒

醫訊/如何透過瑜珈與呼吸釋放情緒#呼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的生活步調讓我們時常處於焦慮、不安、躁動的狀況,甚至患有上癮症,如此除了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影響神經系統與內分泌失調,使得身心經常處於不平衡的狀態。這些身心狀況皆屬於身心粗重的範圍。 緣起於此,四諦學會特舉辦「開心實作班」,此次主題為「消除身心的粗重~大家一起來學呼吸」,將邀請趙俊彥老師帶領及指導,希望大家能消除身心粗重,以便進行與靜心與察覺。趙老師將分享他的經驗與方法。結合瑜珈呼吸法與情緒釋放技巧(E.F.T.)、靜心等觀念與技術,快速釋放身體中累積的情緒毒素,恢復平衡的身心。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請參與的學員盡量每次參加,至少連續4次,每次2小時。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消除身心的粗重~大家一起來學呼吸時間:102年5月4日(六)起;下午14:00~16:00地點:學會(台北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59巷5號;近捷運紅線雙連站1號出口與國賓飯店公車站牌)4樓洽詢: 02- 2531 5300

樂閱讀/常打噴嚏怎麼辦?

樂閱讀/常打噴嚏怎麼辦?#呼吸

如果睡覺時穿著短袖、短褲,那麼寒氣會從大腿和上臂的皮膚侵入身體,再進入膽經和胃經。年輕人氣血較高,第二天早上就開始把前一晚進入的寒氣排出去。因此,一到夏天身體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戲碼,於是就形成了過敏性鼻炎。改穿長袖、長褲之後,早上就不再打噴嚏了。我把這個例子放在網路上,一個媽媽寫信給我,她不相信可以這麼簡單的改善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我建議她自己做實驗。兩個星期之後,她又寫了一封信。她真的拿孩子實驗,讓孩子一天穿短袖短褲,一天穿長袖長褲睡。結果孩子就一天打噴嚏一天不打噴嚏。還有一次,在深圳的一個演講會上,我說了這個例子。第二天在一個簽書會中, 來了一個讀者。他說他太太前一天聽了我的演講,回家告訴他這個例子。他是個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當天晚上就試著穿長袖、長褲睡覺,第二天早上果然打噴嚏的問題大幅改善。因此,特地跑到簽書會上向大家做見證。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慢性病是患者可能在生活上有一些小問題,每天不斷製造新的病因,如果不先杜絕新的病因產生,今天創造的病因,明天還是會形成新的疾病,沒完沒了的,老怪醫生無能,不能斷根。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治昨天的病,不能治明天的病。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吃冰吃得太急、冬天穿得不夠保暖、淋雨、洗頭沒吹乾等生活習慣,也可能在經絡裡堆積寒氣。身體排經絡裡的寒氣是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另外,家中空調系統的不良也可能形成過敏性鼻炎。老式的空調系統採用開關式的溫度控制模式。這種控制方法設定了一個溫度,假設是攝氏26度。溫度從高溫降到26度時,空調的壓縮機就自動停掉。但是溫度不會馬上停止下降,會繼續下降一兩度,可能到了24度,溫度才會停止下降,然後反轉慢慢上升,等溫度升到28度時,壓縮機再重新開動,溫度再逐漸下降。這種空調機會使室內溫度在攝氏24度到28度之間反復的變化。當室溫升高到28度時,孩子覺得熱了,開始流汗,自然把被子踢掉。過幾分鐘室溫又降到24度, 這時孩子正在流汗,毛孔大開,氣溫又低,寒氣就進入身體了。整個晚上都在冷熱之間變來變去,即使健康的人都會因此而生病。現在市場上新的空調機採用變頻式溫度控制,可以利用改變頻率來調整馬達的出力,精確的控制室內在穩定不變化的溫度。這種空調機不會有溫度上下波動的問題。只要吹風口不對著身體,就不會受到寒氣侵入。這種新式的變頻空調,除了健康的考量之外,還能節約能源。因此,家庭中都應該把空調機換成變頻空調機,特別是有過敏性鼻炎孩子的家庭。市場上變頻空調的宣傳都集中在節約能源,其實更應該強調的是對健康的影響。(本文作者/吳清忠、吳嘉維)(摘自/人體使用手冊:親子漫畫版/布克文化出版)

男子過胖半夜突然沒呼吸 嚇壞身旁妻!

男子過胖半夜突然沒呼吸 嚇壞身旁妻!#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體重過重的男性朋友們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日前,童綜合醫院收治一名六十六歲的男性,身高172公分但體重卻破百,另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導致晚上的時候鼾聲如雷,甚至時常還會停止呼吸,嚇得睡在身旁的妻子以為她會一覺醒來,旁邊的愛人已醒不來,因而催促男子進快就醫。他的治療醫師睡眠檢查中心殷明昌指出,男子到院後則安排使用多項生理監測儀器,進行睡眠呼吸道檢查,檢查後發現患者一個晚上睡覺呼吸中止次數每小時高達31次,罹患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由進一步檢查,病患為典型的肥胖換氣不足綜合症。殷明昌表示,肥胖導致頸部脂肪沉積縮小上呼吸道口徑,造成氣道更易塌陷、阻塞,因此不僅會影響睡眠狀態下的呼吸功能,有些肥胖者還會出現血液二氧化碳過高的狀況,白天嗜睡、坐著和運動呼吸困難,嚴重還會出現雙下肢水腫、心肺功能衰竭。對此,他呼籲,當在睡覺時打鼾、白天疲勞、睡眠呼吸中止、男性、大於50歲、高血壓患者、體重BMI值>35、頸圍>40cm,這八項症狀中有符合其中三項的民眾,為睡眠呼吸中止高危險群,應考慮到醫院進行睡眠呼吸道檢查,才不會因為長期缺氧,影響身體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