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

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

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想打造不易生病、健康的體質,首先重點在於認識身體最大的敵人「畏寒」。畏寒源自於各種要素,導致全身或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難以暖和的狀態。導致畏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1)血液循環不良/根據東洋醫學自古流傳下來的觀點,認為血液汙濁是導致生病的原因。因老舊物質滯留使血液黏濁、流動不順暢,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也影響到營養素與氧氣的運行,以致無法活化細胞,新陳代謝變差。由於人藉由血液的流動為全身帶來熱量,當血液循環變差、熱量不足時,就會導致畏寒狀態。血液不足(血虛)、血液滯留(瘀血)的狀態,也是造成畏寒的原因。溫暖血液並讓暖和的血液能循環,是解決畏寒不可或缺的重點。2)肌肉量較少/肌肉扮演為身體製造熱量的角色。若運動量不足、很少活動肌肉,將會造成熱量不足,身體持續處於畏寒狀態。就算穿上厚重的衣物、進入暖房,身體還是無法暖和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量變得愈來愈少,愈來愈多的年長者也開始罹患畏寒症。為身體製造熱氣的肌肉,大多位於身體的下半身,而且有很多血液經過這些肌肉。平時可透過散步、做伸展操等方式溫暖下半身,藉由適當地刺激肌肉,打造容易發熱的體質。3)自律神經失調/持續累積壓力與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若自律神經失調,將無法發揮調節體溫的功能,則會出現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卻熱量不足的狀態(畏寒兼上火)。伴隨失衡狀態,同時也會出現腿部冰冷、心臟莫名怦怦跳和頭痛等症狀。若這些狀況發生,將為日常生活帶來阻礙。感覺「心理不平衡」、「持續緊張」時,可能就是身體出現冰冷情況,可透過泡澡等方式,讓身體先暖和起來。4)荷爾蒙失衡/相較於男性,畏寒症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雖然與肌肉量的差異有關,但影響最大的原因在於荷爾蒙是否平衡。排卵與生理期時,荷爾蒙容易失衡,因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出現畏寒的症狀。為了達到放鬆身體的功效,洗澡時不要選擇淋浴的方式,而是好好地泡個澡,讓身體暖和起來。處於更年期停經後的人,荷爾蒙特別容易失衡,因為更年期障礙,造成上半身發熱,臉部與後背也會大量出汗,患有更年期障礙的人,也常會出現「臉潮紅」的症狀。此外,很多人上半身處於上火、發熱的狀態,但下半身與手腳卻出現畏寒的症狀。這些也是因為女性荷爾蒙急遽減少,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進入更年期的人,謹記平時就要懂得放鬆身心。(本文摘自/暖足/出色文化)

你是哪種體質?怕冷選溫性食物

你是哪種體質?怕冷選溫性食物#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依季節選擇或搭配食物,就可以從根本調養身體。碰到與自己衰弱的內臟有密切關係的季節時,比平常多攝取某種食物,就能夠在此後一整年得到效果。不必使用藥物,只是攝取符合季節和自己體質的食物,就能夠保持健康。食物效果雖輕微 但仍能促進健康或惡化疾病俗話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疾病,下醫用外科手術切除。」中國最古老的藥學書籍《神農本草經》中也提到:任何人服用都能增進健康的是上藥,能治癒疾病的是中藥,而作用強大的是下藥。以現代的情況來說,有強大作用的就是抗生素、麻醉藥之類的藥物。換成食物來看,上食是任何人吃了都對健康有幫助,中食能冷卻或溫暖身體,下食的作用則會因體質或病症而異。與藥物相比,食物的效果比較輕微,但還是足以促進健康,或是反過來使疾病惡化。先瞭解「實」、「虛」體質 再攝取適宜食物假設有兩個人待在一個房間裡,其中一人覺得很熱,另一人覺得很冷,那麼這兩人吃下以同樣方式烹煮的同種食物時,其中一人的體質會變差。覺得冷的人應該選擇溫性食物,相反的,覺得熱的人適合攝取涼性食物。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容易積蓄的「實」,還是容易流泄的「虛」。說到實與虛,有人會以為前者是指身強體健,後者是體弱多病,但其實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容易便祕,或是平常精神奕奕卻忽然生起大病的人是實;相反的,身體瘦弱,腸胃不佳,經常覺得疲倦卻壽命很長的人是虛,儘管小病不斷,卻不會引發大病。實的人改善體質的方式是攝取瀉性食物(減少體力或氣力,加強排泄作用)。若不吃這種性質的食物,身體就會積存更多廢料。虛的人必須攝取補性食物(增加體力或氣力,加強造血作用)。想要健康長壽,補性非常重要。(本文摘自/24節氣生活小百科/太雅出版)

大吃還會餓 可能是「蛋白質型」體質

大吃還會餓 可能是「蛋白質型」體質#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是否常覺得自己吃一點點就容易發胖,就算大吃過後也很快飢餓,為什麼總是無法像別人一樣放心大吃大喝?其實不是易胖體質的問題,可能只是你攝取食物的比例出錯!蛋白質的體型,身體消化吸收能力特別好,但常容易覺得飢餓,需要攝取多一些蛋白質與脂肪食物,來提供長時間的能量補給。有些蛋白質型人的體質,是對醣類食物有比較好的消化、代謝能力,而使得身體處在較快速代謝的狀況,為了平衡這個現象,要多吃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也就是說,蛋白質型的人比較不適合吃素。如果吃素或偏素食,也容易造成肥胖。建議餐盤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的食物,也就是蛋、豆、魚、肉類需佔70%。以下提供「運動後重訓沙拉」做法,適合蛋白質型的人食用。 運動後重訓沙拉適合型態:蛋白質型應用範圍:運動後沙拉,搭配湯品、麵包時令:奶油萵苣產季為9至隔年3月,蘋果1至7月材料:奶油萵苣1/2顆、有根芽苜蓿芽1/2小碟、鱈魚肝1/2罐、蘋果1顆、5種低溫烘焙堅果碎1匙、洋蔥1/5顆、大蒜2瓣、香菜1小把、橄欖油1/2匙、紅葡萄酒醋1匙作法:1)將奶油萵苣剝開清洗,並利用脫水盒脫水至乾。洗淨芽菜、蘋果(切成薄片狀)。2)將洋蔥、大蒜、香菜洗淨後切成碎末,再拌勻。3)將新鮮奶油萵苣平鋪於餐盤中間,再放上苜蓿芽,加入鱈魚肝後舖上蘋果片,並灑上堅果碎。4)將紅葡萄酒醋淋上沙拉,即完成。本沙拉可作為運動後1小時內的飲食補充,以修補肌肉為主要目的。主要的三大營養素比例為醣:蛋白質+脂肪=40%:60%,提高的優質蛋白質和脂肪比例用來增加肌肉營養支持。萵苣、蘋果和龐德三兄弟(洋蔥、大蒜、香菜)的功用在於小量回補醣分及抗氧化作用。(本文摘自/代謝型態龐德食譜全書/商周出版)

想生第二個寶寶 先問你的氣夠用嗎?

想生第二個寶寶 先問你的氣夠用嗎?#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從鼓勵生育,以前街坊鄰居見面都問:「吃飽了嗎?」現在全改成:「要生第二個嗎?」如果回答不生,對方還不依不饒問:「為什麼不生呢,你們家又不是養不起……」氣和血是懷孕的兩個重要條件唉,拜託,生孩子是力氣活好嗎?像我這樣平時活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人,這一點點氣勉強只夠生活自理,哪裡還有氣生小孩!生小孩要氣嗎?當然。從懷孕開始就要。為什麼呢?因為胎兒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外界條件,也就是母體條件:氣和血。氣就像一個溫室,給胎兒最好的孕育環境;血就像養分,供養胎兒形成和生長,缺一不可。否則就算卵子和精子都正常排出,千辛萬苦見了面,也是絕戀。要是氣血充足呢?兩人見面立刻乾柴烈火。所以說,家庭條件還是很重要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不然就算精子身體好,和卵子見了面也沒有卵用(沒有卵用!原來出自這裡!哎呀呀,我真是人才……)。講這些是為了說明,中氣不足的女人連懷孕都很困難,所以想順利懷孕,得先把氣補上。氣不足,即使懷上了,孕育起來也很困難,會得很多妊娠病。「妊娠所以多病者,土溼而木燥也」(黃元御《金匱懸解》),意思就是,妊娠的時候之所以會得病,都是因為脾溼和肝氣不舒。這是怎麼形成的呢?說到底還是脾氣不足,氣虛所導致。因為脾氣虛了才會脾溼,脾溼後身體的圓圈轉不動,或者逆轉了,就會導致很多病症。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生第二個。隨著年齡增長,女性三十五歲會達到身體發育的頂峰,之後就開始走下坡。( 《黃帝內經》: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此時的氣血本來就在衰退,已經不是那麼適合孕育新生命了。有人說,我們的祖輩生了一堆孩子,不都活得好好的嗎?對啊,但人家是從幾歲開始生的呢?以一個二十二歲開始生小孩的女人來說,就算每三年生一個,生到第五個,也不過三十四歲而已。不要光看別人生小孩的數量,要看別人生小孩的年齡。氣血足的女人,生出來的小孩才健康,因為腎精來源於父母。我常看到有些夫妻已近中年,自己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臉色蠟黃,沒什麼精神,卻打算生第二個,我覺得實在是對自己和對小孩不太負責任。隨著父母精血的品質變差,孩子的先天也會很弱。看看周圍的親戚朋友,是按照兄弟姐妹的年齡順序去世的嗎?其實不是,對不對?很多家庭,反而是最小的弟弟或妹妹還不太老就先走了。就是因為他們出生時,父母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先天就比較弱。我遇到最多的產婦問題,大多是生了兩個小孩的媽媽們,她們普遍的現象是,生完第二胎後,身體突然出現很多狀況。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容易疲憊,身體抵抗力差,睡眠品質糟糕,很容易生病。圓圈基本上全部轉反了,該降的反升,該升的反降。對照一下,統統都是氣虛的症狀。從懷上到孕育,再到生出來,產婦最需要的不是錢和閒(當然沒有這兩樣也很慘),而是中氣!氣不足,血的循環也會出問題,因此會出現很多與氣血相關的病症。從外貌上,氣虛的人還會有以下表現:怕傷中氣可用小米粥、南瓜、紅薯養生如果你是超過35歲才生第二胎的媽媽,是不是中槍了呢?當然,如果生第一胎就是高齡,結局也一樣。生不生第二胎,千萬不要跟風,也不能隨便因為婆婆媽媽們的幾句勸導就貿然行動。這是你的生命和另一個生命的品質問題,一弄不好就是兩敗俱傷。第二胎絕對是個力氣活,你得客觀評估。「故產後之病,切以中氣為主。」(黃元御《金匱懸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萬一你不幸有了上述的氣虛症狀,切記以滋養脾胃為主。在哺乳期,本人建議把小米粥熬得稀稀的當水喝,多吃南瓜、紅薯和大棗。過了哺乳期,建議適度服用補中益氣丸。剛生完可用「玉屏風散」調體質也推薦另一個方子「玉屏風散」。它的成分是黃芪、白术、防風。黃芪補中益氣,白术健脾利水,防風袪風解表。這個藥方就像是為體虛的人建起一道屏障,阻擋外界的風寒,適用於氣虛、多汗,特別容易傷風感冒的人。玉屏風散有中成藥,中藥行一般都有販售,連續吃一個月,因為中成藥大多藥性緩,對於剛剛生產完、抵抗力很差的產婦來說,將有效調理體質。世界上很多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該與不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確定要當高齡產婦,就好好調理身體,為你和寶寶打好堅實的身體基礎,補足氣血,才是未來幸福的保障。所有的高齡媽媽都不容易,她們付出的絕不只是精力和時間,還有很難彌補的氣血。爸爸們一炮而紅後,還請多多體諒老婆,因為孕育寶寶實在沒有你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這世上唯一能讓虛弱的媽媽們盡快恢復的,就是愛。 (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報出版)

風、水、火能量 體質變化的關鍵因素

風、水、火能量 體質變化的關鍵因素#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育吠陀把人體的能量分為代表風的Vata、代表火的Pitta,以及代表水的Kapha(以下簡稱「風」、「火」、「水」)。這三種能量的組成比重因人而異,比方說,「風」的特性較強的人,體型瘦,皮膚乾糙;「火」較強的人身材中等,很會流汗;「水」較強的人則怕冷,容易發胖,其特徵都會表現在體質上。從出生到25歲主要受到「水」的影響 25~50歲是「火」不僅如此,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三種能量的組成比重還會產生變化。不管先天是哪種體質的人,從出生到25歲主要受到「水」的影響,25~50歲是「火」,50歲過後則變成了「風」。年輕的時候,因為受到「水」和「火」的影響,得以維持水嫩緊緻的肌膚和烏黑亮麗的頭髮。可50歲過後,「風」的影響變強了,全身開始變得乾巴巴的。而這也是造成白髮、掉髮的原因。血管、關節開始退化,肌膚的油份和水份都不足,皺紋明顯增加了,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連頭髮都像「風化」似的,變得脆弱易斷,白頭髮和禿頭再也遮不住……。一般都會把它解釋成老化現象,但阿育吠陀認為這是因為「風」的比重過強,能量失衡造成的。阻止「風」爆走 得靠白麻油要把「風」的能量壓下來,讓身體變年輕,唯一的方法就是「回春白麻油」。白麻油原本就有「火」的能量,而回春白麻油經過加熱後,「火」的能量變得更強了。它非常好吸收,一抹上肌膚馬上就從毛孔滲入到微血管裡面,估計約20~30分鐘,就可以運行到人體的四肢百骸。「火」可以讓身體從內部溫暖起來,讓暴走的「風」鎮定下來。乾燥、脆弱的皮膚或頭髮重新獲得了水份和油份,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奕奕,自然變年輕了。想改善白髮、掉髮,最有效、最輕鬆的方法,就是用白麻油漱口。一天一次,把它變成生活習慣,就此讓頭髮恢復生機、重返年輕如何?科學家已經證實,白麻油所含的「芝麻素」可以抑制造成老化的兇手-活性氧。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抗氧化力會越來越弱,然而,藉由補充芝麻素,可以達到延緩老化的功效。不僅如此,它還可以防止膽固醇上升,對於預防動脈硬化也有療效!可以說想要永遠健康、年輕,生活裡就絕對少不了它。(本文摘自/讓你不生病的神奇白麻油/出色文化)    

中醫減肥 首重調理體質!

中醫減肥 首重調理體質!#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學時,我是個身體寒溼嚴重的胖子,最高峰的時候,體重是七十一公斤。我根本沒機會談戀愛,因為身邊的小夥子都比我瘦。大學畢業後,我媽深怕我嫁不出去,一直賴在家裡折磨她,整天逼我減肥。我本來抱著幻想,說不定能遇到一個喜歡胖姑娘的好男孩,但是……時光荏苒,三年過去了,相親基本上都只限於第一次。為了能讓自己有個好身體,我終於下定決心減肥。我用了什麼方法呢?就是少吃。別急嘛,除了餓,還有運動!真的,除了這兩個辦法,其他辦法我都試過了……沒有任何作用。我試過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少吃加運動。這個方法確實老套得連臉皮這麼厚的我都不好意思開口,但這真的是一個經歷過各種減肥方法的女人的肺腑之言。接下來,我會從中醫的角度解讀一下,應該如何少吃和運動。先說說我是怎麼做的。那兩年,我辦了一張游泳池年票,每天下午五點去,不休息連續游一個小時(大約是一千五百公尺到一千八百公尺),磨磨蹭蹭地洗澡回家,故意錯過晚餐時間,然後倒在床上為生活的艱難默哀……默著默著就暈死過去。我覺得那兩年沒有一天我是睡著的,都是餓暈過去的。第二天早上六點就起床,只為了能早一點弄些吃的。就這樣斷斷續續堅持了兩年。這段期間,做為一個偉大的人,我也有意志崩潰的時候……可是每次放縱過後,我都會戳大腿,滿滿的自責和懊悔……減肥這件事需要特別的意志力和想瘦的決心,否則不如放棄,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別為難自己短暫的一生。在經歷兩年的減肥後,我的體重終於從七十多公斤慢慢降到了五十五公斤,那時候的我……唉……那身材……真是……別提有多難看了。靠大量游泳瘦下來的結果就是…… 因此,我非常不推薦瘦身時以游泳為主要運動,它會讓你的手臂和大腿非常「壯美」。尤其是年輕女生夏天穿無袖上衣和裙子,手臂和大腿會無處藏身啊。直到現在,我一直是膀大腰圓,就算臉瘦得凹進去,上手臂還是比小腿粗。大腿就更別提了,就算是五十五公斤時,雙腿併攏站直了,大腿中間也沒縫。總之,瘦是瘦下來了,雖然四肢粗壯,還是比之前整體看上去勻稱很多。可是我也開始慢慢出現很多之前從來沒有的症狀。比如,蹲下後站起來眼前會突然一黑,一定要過兩、三秒鐘之後,才能逐漸看清東西;失眠,主要是入睡後經常醒來,睡得特別淺,而且多夢;氣虛,雖然是運動瘦下來的,但跑得稍微快一點就氣喘,還會耳鳴;臉色蠟黃,精神萎靡;最最難受的是,便祕便祕便祕。當你便祕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對一個長期運動的人來說,都是不該有的症狀,可是我統統都有。而且後來停止游泳以後,我的身體也沒有好轉太多,有些問題甚至跟了我十幾年。 為什麼呢?因為幾乎所有的胖子,都有溼的問題。實胖子多半痰溼,虛胖子多半寒溼。我年輕時是比較典型的寒溼,大學四年,每年屁股和大腿都會長滿凍瘡。對於一個胖子來說,這簡直匪夷所思,可是我就是有。我本身就寒溼,又不知好歹選了游泳,一年四季都游。冬季正是要藏的時候,我也在露。水裡的寒氣和溼氣全部在游泳時沿著毛孔進入到了身體裡,愈積愈多。再加上我又不吃晚餐,搞壞了脾胃。雖然古人有「過午不食」的說法,但是對於我這樣運動量大的年輕人,並不合適。人體所有的精氣都源於水穀精微,都要靠胃的收納和脾的運化。而我什麼都不吃,使得脾無精氣可送,所有的臟腑常常處於無營養狀態,因此身體不但沒有變強壯,反而慢慢變得很虛弱。 脾虛了以後,直接導致的就是氣虛,氣虛後中氣不足,無法推動血液迴圈,就會造成血虛或者血瘀,也是為什麼我一站起來眼睛就看不清楚,西醫叫作貧血症。氣虛還會導致便祕,因為肺司氣,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足,大腸也沒有力氣蠕動,自然無法推動便便前行。氣虛和血虛都會造成健忘、失眠或者睡眠不好,而睡眠不好又會讓我第二天精神萎靡。耳鳴也是氣血虛的症狀之一,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或勞累後出現的耳鳴,原因多半都是氣血虛。中醫治病是調理整體問題 中醫一直說,人是一個整體,任何症狀都不可能脫離其他症狀而單獨存在,因此中醫治病都是調理整體問題,不會單獨地治貧血、治失眠、治便祕或治耳鳴。脾虛還有一個重要的後果,就是我生完小孩後,臉上長滿了黃褐斑。雖然我也說減肥要少吃多運動,但是給所有需要減肥的人的建議是:先調理體質。 體重的數字一時降下來沒什麼了不起,要做到正常飲食和休息後,體重依然保持正常,這才了不起。網路上那些秀馬甲線、背心線的朋友,有誰可以三個月不運動,正常吃喝還保持體重呢? 靠某個階段增加運動量減下來的肉,一定會在不運動的時候,全部還給你。我從懷孕到生產,十個月內增加了二十七公斤。生完後,又重新回到了七十公斤的體重。所以,要嘛一直運動,不要停。要嘛就少量運動,以健身而不是瘦身為目的,然後調整生活習慣,改善體質,這樣才能保證瘦下來後不會再反彈回去。 當然,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是減肥期間必要的輔助,它可以幫助體重慢慢恢復到正常。但絕對只是輔助而已。對於運動和節食,我的建議是:第一,不要以游泳為主要方式,一是會練得膀大腰圓;二是秋冬季節人要收藏,游泳只會讓身體凝結更多的寒與溼,很容易造成瘀血或寒溼。第二,不要在中午或者晚上八點以後大量運動出汗。汗為心之液,出大汗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陰虛。陰虛的後果前面講過,陰為人體的基礎,陰虛比陽虛更難調理。第三,少吃是一定要的,但是最好不要不吃。人體的脾胃是根本,傷了脾胃,就是在傷害其他所有的臟腑。晚上稍微吃一點米飯沒什麼了不起,千萬不要只吃水果,水果多半寒涼也很傷脾胃,實在不想吃飯就燙些蔬菜。第四,每一餐都少吃。即使是早餐,減肥期間也不要猛吃,只要吃到不餓,能維持到中午就好了。每一餐都少吃一點的效果,遠勝於只是晚餐不吃,不信可以試試看。靠穴位抑制食欲的針灸、拔罐反彈較快 我目前的體重大約是六十公斤,仍然偏重。但是我也慢慢用中醫藥調理體質,希望可以不再為了變瘦而那麼累……好吧好吧,說實話我真的太懶了,不想動,不但不想現在運動減肥,也不想以後靠運動維持;所以就打著調理體質的旗號,安心等待身體自己瘦下去。這中間當然還要輔助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我已經在做了……比如晚上睡覺我盡量多翻身,宵夜是絕對不吃了,早餐的煎餅裡,從明天開始只加一個蛋,明天,保證從明天開始…… 中醫減肥,首先一定是調理體質。現在市面上的針灸和拔罐減肥我都不建議,反彈特別快,因為他們主要的思路就是靠穴位抑制食欲。中醫湯藥減肥也不是千人一方,一定要根據每個胖子的寒熱虛實來選擇。因為只要是胖子(微胖不算),身體一定會有其他不適的症狀(一定有,不要狡辯了。打呼、反胃、口臭、身體沉重、便祕、臉上長痘痘、頭痛、嗜睡、不怕冷、脾氣大,這些都算),中藥會針對這些症狀,經過辨證施治後,再進行體質的改善,讓你在治病的過程中慢慢瘦下來。減肥注定是條艱辛的路,沒有人可以邊吃火鍋邊唱歌,愉快地瘦下來。所以要想清楚,減減停停還不如不減。 (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報出版)

體質偏寒的人,容易得眼疾?

體質偏寒的人,容易得眼疾?#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說手腳冰冷的人容易罹患眼疾,大家是否感到震驚?其實手腳冰冷和眼疾有很大的關係。以青光眼舉例來說,特別是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很多人手腳極端冰冷、體溫偏低,正常體溫可能只有35度左右。手腳冰冷血流容易堵塞影響眼睛所以現階段雖然不覺得眼睛不適,但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就要特別小心。原本手腳冰冷指的是全身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態,手腳容易覺得冰冷,是因為越到身體末梢血管就越細,血流容易堵塞。然而眼睛也是末梢器官。血液會在全身上下流動,所以如果手腳會覺得冰冷,眼睛也可能處於供血不足的情況。如果用開車來比喻,供血不足就像是持續塞車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養分和氧氣無法傳送到各個細胞,也無法順利排出體內廢物,所以體內不要的垃圾(毒素)就會越來越多。這麼一來也會影響到處理體內廢物不可或缺的淋巴液,讓塞車狀況更惡化。視神經衰弱無法承受眼壓而發病眼睛供血不足的話,眼球內的清道夫也就是淋巴液(房水)就會阻塞,進而衍生出各種眼疾。以青光眼為例,就是因為房水排流阻塞導致眼壓上升,壓迫到視神經的結果。另一方面,最近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越來越多。這是因為無法吸收足夠養分,導致視神經本身衰弱,無法承受正常眼壓而發病。不管是哪一種青光眼,問題的起源都在於供血不足。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幾乎沒有初期症狀,病程的發展是長期而緩慢的,然而後期甚至可能出現失明等嚴重症狀。白髮和白內障的原因相同想得單純一點,幾乎所有疾病和老化的起因都是因為供血不足。眼睛和頭髮的問題乍看之下好像沒有關係,但追溯原因卻都指向血液循環的問題。前幾天有位患者來找我諮詢落髮問題,我的診所因為是以全身的觀點來檢視眼睛問題,所以也常常接受除了眼科之外的各種諮詢。我立刻看了患者的頭皮,他的頭皮非常乾硬,而且手一摸就發現皮膚很薄,這都是血液循環不佳的警訊。健康的頭皮有充分的厚度和像海棉般的柔軟度,但不健康的頭皮就會變硬,像用手指去壓石頭一樣。睫狀體因供血不足而無法發揮作用這種頭皮的四周血液流動通常呈現停滯的狀態,養分無法傳送到髮根部位,所以產生落髮的問題。此外也會影響到黑色素的生成,導致白頭髮增加,因此白髮和白內障的根本原因相同。五十幾歲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有白內障。得白內障的人會有視野霧霧的、模糊的、眩光等自覺症狀,所以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得了白內障。白內障就是水晶體變得混濁的現象,這是因為充滿眼球中的淋巴液(房水)阻塞的影響。為什麼會阻塞呢?如前所述,因為產生房水的睫狀體,因供血不足而無法發揮作用,導致房水無法順利循環。如果回溯到發病為止的經過,還是會歸因到血液循環不佳、供血不足。供血不足眼睛、身體都會一起生病如果眼睛長期處於慢性供血不足的狀態,很容易進入可說是白內障前身的老花狀態,甚至可能在很年輕時就由老花演變成白內障。同理可證,供血不足也可能讓你在年輕時長出許多白髮。有一種嚴重的眼疾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得了此病視野會扭曲變形。這是視網膜的血液循環不佳,導致體內廢物堆積的結果。這種疾病和青光眼、白內障一樣,都是隨著年齡增長容易出現的疾病,但也不能因為還很年輕而掉以輕心。總而言之,供血不足導致的問題非常多。如果放著不管,眼睛、身體、全身各部位都會一起生病,請大家務必銘記在心。即便眼睛肌肉緊繃的狀況不容易發現,但手腳冰冷、頭部疼痛僵硬,卻可以自己體會或觸診發現。千萬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儘早調理自己的身體。(本文摘自/眼科醫師自己在用的視力回復法/大是文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體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2人就1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4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4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恐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1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