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

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

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體質

攝影/許肆海望、聞、問、切四口訣中醫師臨床判定體質的方法以望、聞、問、切四步驟依序觀察。首先會看病人的氣色、舌象以及身材胖瘦,徐慧茵醫師提醒:「我們通常會要求看診的病人素顏前來,這樣才有助於精確觀察氣色。」所謂的聞,可以是氣味或聲音。有的人一張開口就有口臭,甚至散發出一股熱氣,就代表該人屬於熱性體質。中醫師也會透過詢問生活起居、飲食喜好,以及大小便的頻率,了解體質哪一部份較虛。最後再經由把脈,確認初步診病的結果,一般來說,不同體質與病症皆有其特殊的脈象。體質養生因人而異徐慧茵醫師說:「不悲、不亢、不寒、不熱、不虛,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從體質可觀察出每個人身體有不同的病徵體現。中醫理論及臨床觀察體質共分為九大類型:平和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過敏體質。平和體質為最理想的體質,也是人體質不受任何因素影響的最初始狀態,只要順應四時養生就能身、心兩健。當心理影響生理,感到胸悶、氣短,經絡就會不通,形成情緒問題繁多的氣鬱體質。血液循環不良、臉色看來黯沉有瘀點,屬於血瘀體質;尤以女性居多,容易痛經、引發婦女病相關問題。一般認為,血瘀體質的形成與氣滯有密切關係。所謂的「氣」,泛指五臟六腑之氣,一旦經絡阻塞、氣血不足,就容易耗損元氣導致氣虛體質。很多人常把氣虛和陽虛混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陽」包含脾陽、腎陽、心陽,為先天陽氣。這類的人又叫「怕冷一族」,冬天怕冷、夏天怕冷氣,而且還容易精神不振、缺乏活力與紅潤氣色。痰濕體質與濕熱體質都是一看就知道的類型。多數痰濕體質者外型肥胖或易胖,油光滿面、雙眼浮腫、容易出汗,甚至還有三高疾病的問題。因為體態臃腫,所以容易有怠倦、無力的病狀。濕熱體質者經常滿臉油光和爛痘,體內則像一爐悶鍋,氣結不通順、大小便不暢行,嘴巴常感覺有苦苦的味道。陰虛體質是目前最多人擁有的體質,通常是愛吃易上火食物或熬夜不睡覺的人,也好發於更年期婦女。陰虛指人體「津液」不足,一旦吃錯東西就容易上火,早上睡醒常有口乾舌燥的傾向,也因如此,近來許多人流行吃燕窩養生,就是因燕窩能滋陰解燥。除此之外,由於台灣氣候變化大,後天誘發因子較多,過敏體質者亦不在少數,必須長時間耐心治療,才能緩解此慢性發炎的狀況。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徐慧茵醫師強調:「會把體質拉出來特別解說,就是為了上工治未病,營造理想的平和體質。」現代人大多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很多身體上的小毛病常常沒有嚴重到需要用藥,卻又無法刻意忽略、或西醫難以確切診斷出身體不適的原因…。這些都可透過中醫體質調養及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來獲得改善。延伸閱讀: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395。 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7。

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

九型體質初談之 什麼是體質?#體質

攝影/許肆海體質為人體的交叉變化型態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皆有「體質」這個名詞,但究竟什麼是「體質」呢?徐慧茵醫師笑說:「真要好好談體質這兩個字,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呢!」但我們可以這樣簡單解釋:個體在遺傳及環境影響下,面對生育、發育、衰老的過程,形成當下代謝機能與生理結構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即為體質。維繫健康首先要了解體質很多人以為小孩、老人、或病患才需要調整體質,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由於體質往往決定一個人容易生什麼病、症狀傾向的嚴重性為何、甚至也會影響癒後的情況;例如氣虛者容易遭受風寒、體質燥熱的人容易發燒。所以,預先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使平和體質不因此偏頗,才能有效防「未病」。以西醫的觀點來看,嬰幼兒一旦感染流行性感冒就可能因此致命,所以相關醫療單位經常會倡導注射預防針和疫苗,這就是防「未病」的一種觀念。形成體質的六大主要因素影響體質形成的因素極為複雜,徐慧茵醫師特別分析出六項重點: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生來會打洞」徐醫師提到,人生來本就會有和父母相像的因子,當然疾病也會有很大的相關性。現代免疫學即證實:遺傳對於抗體的種類與血清含量都有決定作用。比方說,當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時,其小孩約有35%的比例也會遺傳到過敏體質;若父母雙方都有的話,後代遺傳過敏的機率相對更高。環境:由於氣候與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徵狀發病率也隨之增減。像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氣候潮濕、溫差變化大,因此關節疼痛、過敏體質的人特別多!而濕熱的工作環境,也會導致男女容易有不孕症的問題。年齡:依據黃帝內經的觀點,體質會隨著年齡而變化,一般以10年為漸變的階段,從生、老、病、死琢磨體質的特點。此部份下篇文章會另做描述。飲食:飲食對體質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徐慧茵醫師說,現代社會許多人都有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本身屬寒涼體質卻長期大吃麻辣鍋、女性冬天大啖白菜導致白帶增加…等。此外,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人的體質,如長期的飲食不足使得體質轉為虛寒、飲食油膩導致體質轉為濕性、而飢飽不均則會造成脾陽早衰,產生陽虛體質。疾病:「某些疾病會改變體質,某些體質則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產生。」徐慧茵醫師認為,疾病與體質互為因果關係,尤其慢性病對體質的影響最大。比方說患肺病者容易引發虛熱體質、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因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所以多有陰虛火旺的現象。而經手術失血過多的人,若未能及時補充,往往容易導致日後氣血兩虛的病徵。性生活:古人〈尤其是道家人士〉認為:「性的節制,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不過徐慧茵醫師提醒,此論點有待商確!以現代醫學研究觀點來看,「性交」可使人精神愉悅,一個良好的性生活,反而能使我們在緊張的生活壓力下得到紓解。由於腎主性、主生殖、也主發育,倘若過度性行為,反而會使身體消耗過多的能量;過度節制,則會使生殖器官與周邊靜脈曲張甚至出血…;可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延伸閱讀:九型體質初談之 人體氣血與年齡的關係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7。九型體質初談之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428。

你知道嗎?孕婦忌「三伏天」療法

你知道嗎?孕婦忌「三伏天」療法#體質

天氣漸漸變熱,調理過敏性體質的最好時機「三伏天」又即將來臨!依據中醫「春夏養陽」的原理,利用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給予治療調理,可提升身體的正氣、增加抵抗外來邪氣的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發生、增加身體健康,並可以減少好發於秋冬的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的發生,達到「冬病夏治」的目標。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徐瑜璟醫師表示今年三伏日為7/14、7/24、8/13,貼藥時間一般為4~6小時,貼敷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口乾現象,也會造成皮膚輕微的局部紅腫和些許的刺痛,不過症狀會因人而異,大多數病人覺得不舒服,大概只在敷貼之後半小時,之後基本上不會再有太大的不適,但若皮膚發生明顯的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或水泡情形,則需將藥材取下。基本上如果小心使用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且在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某些研究報告指出,運用此療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適合接受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的患者,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在成人方面,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也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至於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易過敏者、局部皮膚有傷口者、有特殊藥物過敏史者,以及有發燒和咽喉發炎者,則不適合此法。另外,敷貼期間不宜在陽光下曝曬,也不宜久處於冷氣房、洗冷水澡或游泳,並避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辛辣發物(如蒜頭、辣椒等)、生冷瓜果及冷飲食物等,以免影響藥效。延伸閱讀「三伏天原理及時間」: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1177

天氣炎熱藥膳補藥怎麼吃?中醫提供養生密技

天氣炎熱藥膳補藥怎麼吃?中醫提供養生密技#體質

天氣愈加炎熱,藥膳補藥能否服用呢?其實只要選材得當,辨證合宜,也就沒什麼問題了。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陳世峰醫師表示,綠豆薏仁湯、酸梅湯和冬瓜露等,都是夏天常見的飲品,甚至西瓜也是消暑常吃的水果。並非所有人都不能吃冰冷的食物,只要是平常人體質中和者,適量的食用涼性的食物,不但美味還可以消暑,有何不可?但是過量就不好,尤其是冰品,更要節制。藥膳所用的藥材如白木耳、藕節、綠豆、蓮子、山藥、薏苡仁、枸杞、烏梅、山楂、菊花、玉竹、麥門冬、沙參…等,對人體的作用較為緩和,相對副作用也較小。陳世峰解釋,如果是治療疾病之藥材,如:黃柏、大黃、黃連、黃芩等藥材,比較峻厲,副作用也較大,在食用上必須特別小心,應由中醫師辨證處方才能服用。夏天天熱,若有鼻病者且較易流鼻血可用:桑白皮二錢、藕節六錢、麥冬三錢、地骨皮二錢、金銀花三錢,加適量冰糖及適量水煮20分鐘後放涼,濾掉藥渣,當飲料服用服可止鼻血,又有生津止渴、降火、預防鼻病之療效。因多食冰冷,造成的食慾不振、腹瀉,可用黨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扁豆二錢、陳皮錢半、山藥二錢、甘草一錢、蓮子二錢、砂仁錢半、薏苡仁三錢、玉竹二錢,以上用三碗水煮成0.8碗,可以健胃補脾,增加食慾,又可止瀉。但因飲食不潔造成的腹瀉則千萬不可服用此方。口乾舌燥、咽乾、火氣大、牙齦腫痛、便秘,可用菊花三錢、麥冬三錢、玄參二錢、生地三錢、甘草一錢、知母二錢,加入適量水後煮20分鐘,再加入乾薄荷三錢(後下)煮3分鐘,濾掉藥渣,當茶服,可清暑解渴、退火、又可潤腸,幫助排便。多食用綠色蔬菜也可幫助排便。不易入睡、眠淺、易醒、健忘,可用百合三錢、茯神三錢、生地三錢、遠志二錢、柏子仁二錢、丹參二錢、知母二錢、甘草一錢、川芎一錢半、酸棗仁三錢,用三碗水煮成0.8碗,睡前二小時服用,可以幫助睡眠,增強記憶。陳世峰提醒,睡眠充足,情緒自然穩定,抵抗力也可增加,睡眠障礙者常有心理因素、壓力因素,因此心情放鬆,不要為了小事發脾氣,凡事放寬心,不要想太多,也能有助於睡眠。

家有過敏兒 超過九成五過敏原為塵蟎

家有過敏兒 超過九成五過敏原為塵蟎#體質

小傑(化名)為6歲大的孩童,於季節交替、接觸家中寵物後,就表現出揉搓鼻子、流鼻水、打噴嚏、並因為鼻塞而影響睡眠,嚴重時甚至出現哮喘的症狀。由於經常不停的反覆發生,經由醫師評估並進行過敏原的檢測,結果發現,小傑的過敏體質呈陽性反應,且會引發過敏的刺激物為塵蟎、貓毛及狗毛。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及99年的氣喘防治過敏篩檢報告發現,北市國小新生學童超過二成為氣喘高危險群,其中,完成抽血檢查者過敏體質陽性反應比率高達77.6%,過敏原中又以「屋塵類」過敏原群(屋塵、屋塵蟎、粉塵蟎、德國蟑螂)為最常見(佔過敏因素中95.6%),其次為「熱帶五爪蟎」、「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貓、狗、鼠類皮毛)。另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徐世達對5~18歲間的氣喘病人,針對氣喘嚴重度、氣喘症狀分數、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總免疫球蛋白E、嗜伊紅性血球數及肺功能等過敏指標,與成為氣喘高危險群的相關性進行比對,結果發現,氣喘嚴重度及氣喘症狀分數較高,對屋塵蟎及粉塵蟎過敏,且肺功能檢測的最大呼氣中段流量數值較低者,便是罹患氣喘的高危險群,印證塵蟎確實是臺灣誘發氣喘過敏的主要過敏原。塵蟎屬於節肢動物,有8隻腳,與蜘蛛相近,大小約0.3 mm,約是針頭大小,一般肉眼不可見,一隻母塵蟎每天可產10~20顆蛋,從孵化至成熟約需3~4周的時間,塵蟎約可存活3~4個月,以人體、動物脫落下來的皮屑為食物,塵蟎喜歡吃人體的皮屑,因此,常躲在棉被、枕套及衣服上面,而塵蟎排泄物屬於某種成分蛋白質,只要這種蛋白質跑到人體黏膜上,就會產生過敏症狀。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北市國小孩童的健康情形,100年度委託北市12家特約醫院進行過敏抽血檢驗服務,衛生局呼籲國小新生已接獲過敏檢驗通知單且有意願抽血檢查尚未完成的2,965位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請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儘快至臺北市特約醫院,接受「免費 」氣喘過敏抽血檢驗,相關資訊可洽詢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電話:1999轉1832)、各特約醫院或上網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延伸閱讀「居家塵蟎防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690

懷孕媽媽的體質變化 可以用中藥調理嗎?

懷孕媽媽的體質變化 可以用中藥調理嗎?#體質

媽咪窩雜誌 採訪/洪憶文諮詢/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 江宛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婦科主治醫師 林君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葉家豪中藥調理流傳已久,相對地媽咪們的疑問也不少。關於孕期中能否吃中藥,該如何使用及有何禁忌等?孕期中藥服用問卷「媽咪窩雜誌」結果公佈:調查時間:98年7月調查對象:孕期及產後媽咪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有效樣本:1,000份根據「媽咪窩雜誌」在BabyHome網站上的「孕期中藥服用」問卷調查顯示,僅有近二成的孕媽咪曾服用中藥,但其中卻有將近39%的比例是未經醫師處方而自行抓藥,或由親人提供,可見關於孕期使用中藥的知識有待加強。而關於孕媽咪使用中藥的原因,安胎者佔44.5%居冠,而為緩解孕期身體不適佔33.0%,補胎者則佔29.1%,可以看出媽咪對於懷孕多少有些不確定性,並且期望藉由中醫調理來改善。至於其他使用中醫調理的常見項目包括:過敏、起癢疹、蕁麻疹、黃連去胎火、胸悶刺痛、便秘等,這些部分為孕期常見的不適症狀,部分則可能和媽咪本身體質有關,而這恰恰也是大部分孕媽咪最感到困擾,及為什麼建議孕媽咪應由中醫師診斷後用藥的緣故。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在診斷和下處方前,必須先判斷個別體質和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葉家豪表示,孕婦體質的判斷,同樣以寒熱虛實為大原則,不過大部分的媽咪因為月經停止來潮、及為孕育胎兒而造成體內循環系統的改變等,整體孕期會出現「血感不足、氣易偏盛」的特點。懷孕前後期母體的常見變化包括「懷孕初期」:初期由於血聚於下,沖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的關係,會有飲食偏好改變、噁心作嘔、晨起頭暈等現象,通常症狀並不嚴重,經過20~40天左右,多能自然消失。前3個月:感覺乳房脹大,而3個月後,白帶稍微增多,乳暈顏色加深。4~5個月:孕婦可自覺胎動,小腹日漸隆起。6個月:胎兒漸大,出現輕度水腫。懷孕後期,隨著胎兒成長,子宮會壓迫到膀胱、直腸,導致下肢靜脈曲張、便秘、頻尿等現象。無論媽咪原本的體質為何,通常在懷孕階段或多或少會有些改變,但仍以「血虛」、「氣偏盛」為主,特徵包括:孕媽咪末期會變得比較怕熱,即使原本比較怕冷者亦然,且懷孕3個月後,橈動脈寸關尺的部位,脈象滑而有力,反之,如果孕婦依然怕冷或出現脈象需要重按才能把得到時,代表母體氣不足,較不利於胎兒成長,需要中醫師治療和調理。想了解更多: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881

立夏養身 健胃、止瀉、增食慾

立夏養身 健胃、止瀉、增食慾#體質

近年來,全球氣溫不斷屢創新高,而台灣的夏季不但溫度高,濕度也高,熱氣夾著濕氣,悶熱而排汗不易,最容易讓人倦怠疲勞、頭暈、昏昏欲睡。而錯誤的消暑方式,如:吹冷氣、吃冰、喝冷飲,易使人體的冷熱、溫差協調反應不及。怎麼說呢?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洪曉嵐醫師表示,若我們從外在高溫環境突然進入冷氣房,會使毛細孔急速收縮,如此一來反而將濕熱之氣悶在體內,向外散熱的氣血經絡,也因突然驟冷而易使脈道不暢,不利人體正常的排熱功能。當然冷氣是可以吹,但應先在較涼爽通風處待一會兒,才進入冷氣房,且冷氣房中溫度不應調太低,26~28℃即可,如此不但適合人體,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洪曉嵐說明,夏季易因長時間日光爆曬,造成水分的流失,引起身體電解質的不平衡,所以要注意水分和無機鹽的補充,夏天瓜類水果多,可以多食用。如「西瓜」即素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可以治療中醫所謂「大渴、大熱、大汗、脈洪大」等「白虎湯」四大症狀,除了能補充水分外,它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很適合夏天食用。但體質屬於虛寒型的民眾不宜食用過多,否則容易胃痛或腹瀉;素有氣喘或鼻過敏病史的患者,吃了西瓜也可能會誘發病情加重。夏季也是腸胃病最易好發的季節。洪曉嵐建議,可以多以一些健脾、胃的方劑,不只增加食慾,還能防止腸胃炎,許多人愛喝的四神湯,即是其中之一。此方由淮山、蓮子、茯苓、芡實組合而成,這四味藥具有補益脾腎,厚實腸胃的功能,對於脾虛、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的人非常適合。此外,也可加入一些薏苡仁及豬小腸,薏苡仁可加強利濕效果,而豬小腸內含大量消化酶,可以幫助我們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四神湯可以作為長期藥膳使用,具有增進食慾、補脾、健胃、止瀉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