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

拒絕便秘保安心 按摩、中藥樣樣來

拒絕便秘保安心 按摩、中藥樣樣來#便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現代的社會裡,由於人們飲食逐漸精緻化,以致缺乏纖維質,導致有越來越多人有便秘上的困擾,但你知道嗎?長期便秘,容易使造成毒素累積,讓罹有乳癌、大腸直腸癌、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等風險大增,此外,現在有很多年輕女性認為每3~4天排便一次是正常的,而忽略掉便秘的嚴重性,漸漸造成許多癌症年輕化。腸胃道除了會吸收水分外,長期便秘的毒素也會一併吸收,然而,在正常的腸胃道中是有85%以上的免疫球蛋白,因此長期便秘會破壞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到循環及健康。對此,《優活》整理出幾種緩解便秘的方式,但據蕭敦仁醫師還是提醒各位民眾,若是是屬於長期嚴重便秘的人,建議還是要到醫院去檢查,找出真正病因,才能把問題解決。調整生活習慣 才能真正根治便秘問題日趨嚴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缺乏纖維質、水份及運動,所以,要真正改善便秘困擾,首先應該要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據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民眾在飲食方面,應依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建議的蔬果五七九來攝取。像是2~6歲的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3份蔬菜2份水果;女性則是每天攝食7份蔬菜水果,其中應有蔬菜4份及3份水果;而男性是每天攝食9份蔬菜水果,其中應包含5份蔬菜及3份水果。除此之外,在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每日至少攝取2000C.C的水份,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穴位按摩 刺激腸胃蠕動為增加腸胃蠕動,民眾也可以透過穴位按摩的方式,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更順暢,據胡心瀕中醫師表示,手部有手三里、合谷穴,腿部有足三里,腹部有天樞穴、大橫穴,這些穴位都是屬於較常見的,民眾可自行操作,一天僅需按3次每次20下即可,當你按下時有酸酸的感覺時就表示壓到穴位,因此,不需要太過用力。除了腹部之外,因為它脂肪比較厚,所以,在按摩的過程中比較不會有明顯的感覺。而有些人會利用畫圓的方式進行腹部按,但提醒各位民眾方向要按的對,才能有效刺激腸胃蠕動,因此,若是別人幫你按摩時,方式應以順時針,自行按摩則是以右上按至左才對。滋潤、行氣中藥材 有助於軟便及蠕動最後,民眾除了可透過自行按摩穴位外,也可利用一些食物、中藥材來幫助腸胃蠕動,例如:香蕉、黑棗汁、黑木耳、白木耳及優格等,然而,胡心瀕中醫師表示,在中藥材方面,最主要可材可分為兩類,一是滋潤型藥材,主要是以種子類為主,因為它油脂多可幫助軟便,例如:火麻仁等;另外一種則是行氣型藥材,可加速腸胃蠕動,例如:陳皮、枳殼、厚朴等,只要將它泡水或是將種子類磨成粉飲用即可。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

樂閱讀/輕忽便秘?當心引起痔瘡與肛裂#便祕

便秘自我檢測近十幾年來,牛排、炸雞、漢堡、薯條等西式飲食大舉入侵台灣,使得台灣人的飲食越來越西化,加上生活壓力日漸增加,便秘人口也跟著大幅度成長。便秘不是一種疾病,但是一種非常惱人的症狀。有些人每回如廁完畢後,就如同打了一場硬仗,汗流浹背不說,還全身虛脫。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便秘問題,就快進行下面的檢測吧!如果符合其中一個現象,就要多注意囉!便秘為何找上我?很多人都以為大便不順就是便秘,其實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是「每週解便少於3次,而且你的便便都是硬的,每次排便時都必須要用力」才是便秘。大家都以為,水喝得少、蔬菜吃得少是造成便秘的主因,其實便秘沒有這麼簡單。便秘的原因可以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功能性便秘」(非阻塞性便秘),一種是「器質型便秘」(阻塞性便秘)。大部分人便秘的類型屬於功能性便秘,通常都是因為壓力、飲食過於精緻、膳食纖維攝取過少、缺乏運動所致。這類型的便秘,只要調整飲食、生活型態,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不用太過擔心。「器質型便秘」是比較需要擔心的類型,這種便秘多為疾病所引起,例如腸阻塞、腫瘤等,因為腸道內發生了病變,使得便便無法順利通過。便秘自我保健看過來/大部分的人都有過便秘的經驗,雖然,功能性便秘不是大問題,不過,如果長期沒獲得改善,還是有可能引起痔瘡及肛裂等併發症。所以,趁便秘問題還不是太嚴重時,好好正視它、改善它吧!1)喝足夠的水,每天起碼要喝8~10杯水。2)有便意時,不要忍住,應該馬上到廁所解決。3)多攝取膳食纖維,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可以多吃。4)養成多運動的好習慣,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5)每天起床趁著空腹,喝一杯常溫的水,能促進腸胃蠕動!6)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鐘按摩腹部數次,能有效改善便秘。關於便秘,你一定要知道/因為便秘太常發生了,所以很多人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但千萬不要小看便秘對健康帶來的危害。長期持續有便秘問題,輕則誘發痔瘡、肛裂,甚至脫肛,若本身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解便時過於用力,可能會引發心臟病、腦血管意外。再者,長期便秘代表體內廢物、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對較高。有些人認為喝酒可以幫助消除便秘,其實,酒精的確可以刺激腸胃、促進通便作用,而容易引起下痢或軟便,但無法藉此解決便秘問題。而且過度飲酒反而會影響通便。健康小叮嚀/千萬不要養成依賴瀉藥、軟便劑的壞習慣。(本文作者/王康裕)(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別小看便秘!太嚴重將導致腹痛及肛裂

別小看便秘!太嚴重將導致腹痛及肛裂#便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現代的孩子,可能因為太少運動,或是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因此容易產生便秘的情況,而便祕的症狀如果沒有加以改善,則可能會出現腹絞痛,或是大便太硬進而讓肛門產生肛裂的情形。對此,醫師就建議,孩子除了多吃睡果多運動來改善便秘問題之外,最好也要養成小孩每天排便的習慣。大便卡腸 要解決沒那麼簡單開業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指出,像他的門診就曾收治一名5歲陳小弟,因為肚子痛3天和拉肚子2天來就醫。詳細問診發現,小朋友過去經常有便秘的情況,這次因為便秘和肚子痛,家長自行給予軟便劑後出現水瀉,肚子痛尚未緩解,因此就醫。醫生診察後,懷疑肚子痛是便秘引起,因此沒有開止瀉劑,不久後解出大量糞便,又恢復生龍活虎的樣子了。他進一步說明,一般人認為超過三天沒排便才算便秘,但其實便祕還有許多隱藏版,像是這名小朋友,雖然吃了軟便劑出現腹瀉的症狀,但是排出來的水便,是繞過前方便祕的大便,從旁邊排出,而造成腹痛的主謀硬便,其實還是卡在腸子裡頭,所以雖然腹瀉但是肚子痛的症狀還是沒有改善。小孩便祕好痛苦 要怎麼避免? 對此,葉勝雄建議,孩童出現便秘情形,除了就診治療服藥之外,最重要的是,應該從生活習慣改善,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適度運動,才能做好長期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以早餐或晚餐後最適合,讓小孩固定坐在馬桶上10分鐘,即使沒排便也不能去玩,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另外,許多人都會以為吃香蕉就能夠解便秘,但是,其實香蕉也要吃對時,要吃就要選擇熟透的香蕉,才能幫助排便,如果吃成青色的香蕉,恐怕會使便秘更加嚴重。

觀察便便 了解自己的健康

觀察便便 了解自己的健康#便祕

很多人對便秘相當苦惱,尤其是女性,常會吃瀉藥或尋求各種偏方,只為解出「宿便」,卻不知造成便秘的因素相當多重,若不對症下藥,一味自行服用瀉藥的結果,很可能剛開始略見成效,之後愈來愈差,藥量也愈用愈多。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表示,首先要先了解便秘的類型,可分為器質型和功能型;器質型意即腸道本身疾病造成便秘,患者在急性發作時,常會伴隨激烈腹痛、發燒、嘔吐等,慢性的特徵則是嚴重便秘,或是原本就有便秘卻愈來愈嚴重,甚至便便帶血,或是呈現綠、黑、紅或灰白等不正常顏色。陳明楨醫師說,導致器質型便秘的原因諸如大腸癌、大腸息肉,會使腸管狹窄,女性則可能是子宮肌瘤壓迫腸道;此外,腸套疊、腸閉塞或是因手術引起的腸沾黏等,都會讓患者飽受便秘之苦。大部分的人都屬於功能型便秘,腸道沒有實質病變,而是因飲食不規則、精神過度緊繃,有便意時卻忍住不去或刻意忽略,甚至是長期依賴藥物,讓大腸機能下降,即使在馬桶上坐半天也徒勞無功。陳明楨醫師指出,若是常常忽視便意的人,會造成便便已經到直腸了,直腸卻不下指令要結腸加速推動,也不會告訴大腦引起便意,以致便便持續堆積,水分被吸收而變硬,讓人即使感到肚子脹卻沒有便意,而且便便很硬不易排出,常服用便秘藥或灌腸者也會有類似症狀,要改善唯有改變生活習慣,務求規律,只要有便意就上廁所,或是排出固定上大號時間。有些人常在用餐後出現腹部疼痛,雖然排便並不困難,便便卻很硬,或是拉肚子和便秘交互產生,即有可能是痙攣型便秘,因心理壓力太大、自律神經錯亂,造成腸局部蠕動太強就像痙攣一樣,讓便便無法順利運送,但有時又會因水份未充分吸收,反而拉肚子,這類人要懂得紓解壓力,適時放鬆自己、調整生活步調,多運動、多喝水、多休閒。●觀察便便了解健康:1.量:一次排便量約為一百到三百公克,男性最好一天排三百克、女性二百克,排便量愈多對健康愈好。2.顏色:最理想顏色是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其他顏色都要注意。3.形狀: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4.密度:便便最好半浮半沉,沉到底表示太硬、纖維質太少。5.味道:味道不會太重,便秘的便便會很臭。6.時間:五分鐘內排出才健康。

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小心大腸激躁症

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小心大腸激躁症#便祕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李傑哲醫師指出,大腸激躁症簡言之是由於腸道的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症候群。其症狀可包含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脹氣、腹脹、解便不完全的感覺,或糞便中出現黏液。幾乎每位成人都曾經歷過其中一或數種狀況。然而,當這些症狀一起出現,持續存在,且具有相當嚴重之生活困擾時,它們就傾向於被認定為一種功能障礙疾病。李傑哲醫師說,腸道激躁症不會致命,但很少被治癒,且終其一生均可出現,或持續進展。通常患者的解便習慣無一定之準則-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有時短期內同時發生這兩種狀況。大腸激躁症與器質病變之異,在於其症狀無法由具體的病灶來解釋,甚至也無法明確地以病理生理學闡明。雖然患者的腸道有明顯的功能異常,目前科技尚無法精確衡量,也缺乏適當的診斷工具及相關的檢查。因此,臨床上多只能由患者描述的症狀,來診斷大腸激躁症的存在。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便祕

現代很多人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正常、壓力大,加上水喝得少,而有便秘困擾,但竟有人說「芭樂籽會導致便秘」!網路上就有人說,聽老人家講芭樂籽會導致便秘,也有中醫師持相同說法。到底芭樂籽會不會造成便秘?優活記者深入調查,找到種植芭樂的達人、權威中醫師以及資深營養師,要幫大家解答疑惑,另外專家也告訴大家要怎麼吃,才能最直接攝取芭樂的營養。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2&id=467)

「腸胃」累了嗎? 基本養生術保健康

「腸胃」累了嗎? 基本養生術保健康#便祕

生活步調緊湊、飲食攝取不均衡,加上工作壓力大,腸胃疾病儼然成為常見的現代文明病,已鑽研飲水十年有餘的吳文心指出,多喝水,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排毒,能有助腸胃健康。醫學界的研究證實,「超過94%的人都呈酸性體質」,由於腸道系統的酸鹼度(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ORP)遭破壞,腸道系統菌群失調,使腸道系統異常發酵,造成大量自由基和有害物質產生,再經腸道吸收後,不但傷肝、污染血液,還可能引發長期便秘。有醫師建議,每天喝2000CC的水,能有助於清理腸道與避免便祕。吳文心指出,水中的「活性原子氫」可說是「理想的活性氧清除者」,還能有效減緩體內氧化情形,喝水不僅僅止渴,還是簡單的基本養生之道。腸胃是最勞累的器官之一,每天必須消化分解食物,從中過濾吸收營養素,提供體內各器官與細胞足夠養分。根據台灣醫用營養醫學會動物實驗研究顯示,「活性原子氫」除了能延緩消化道老化、潰瘍,由於呈弱鹼性負電位,能調整體內正電位,保護人體受到自由基攻擊。

談「嬰幼兒便祕」(下)

談「嬰幼兒便祕」(下)#便祕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談「嬰幼兒便祕」(上)延伸閱讀:《新手父母》準媽媽手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