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不敢運動 恐肌力衰弱更嚴重

慢性疼痛不敢運動 恐肌力衰弱更嚴重#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某處患有慢性疼痛毛病的人變得越來越多,只要看醫院的骨科門診和整骨院裡總是擠滿高齡人士,即可證明這點。很多人罹患腰部、髖關節和膝蓋等部位的慢性疼痛後,開始過於保護身體而不運動,我負責的患者也都處於同樣的情況。你是否過於保護身體?然而,過於保護身體會出現圖中的惡性循環。因為身體感覺疼痛而開始過於保護身體,使得運動量變得越來越少,最後導致肌力衰弱。對疼痛感受過於敏感,感覺疼痛似乎變得更劇烈,籠罩於「或許一輩子都治不好」的絕望感中,開始宅在家裡。因恐懼疼痛而不敢活動身體,是導致長期臥病在床和罹患失智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認為就算年紀已達高齡,積極運動同樣很重要。不能過於保護身體你的腿部和腰部是否虛弱無力?最近你是否稍微走一點路,腿部和腰部就開始感覺疲累,上下樓梯時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出現這些狀況的人,腿部肌力可說相當衰弱。若是肌力衰弱,據說容易跌倒的風險比正常情況高出四倍以上,必須特別注意。若腿部肌力衰弱,髖關節與膝蓋將無法完全發揮功能,不僅腿部難以做出抬高的動作,步幅也會變得比較狹窄。若步幅變窄,身體就容易失去平衡;為了保持平衡,就容易在無意識下用拖著走的方式走路。這麼一來,有可能在上下樓梯與高低落差較多的戶外發生意外,甚至連待在家裡都很危險。只要地面的高低稍微出現一點落差就會跌倒,甚至在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地方發生意外,例如不小心絆到棉被或地毯的邊緣就摔倒。不能認為這不過就是跌倒而已,千萬不可輕忽這件事的重要性。對高齡者來說,只要稍微跌倒一下,就可能受重傷。尤其是女性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密度也會跟著減少,很多人因此罹患骨質疏鬆症。對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來說,跌倒可不只是跌倒而已,很有可能立刻就骨折了。運氣更差的狀況,可能導致腰部與腿部等下半身骨折。這跟上半身的骨折不同,下半身的骨折很麻煩,因為不僅會讓人無法自行站立,連走路也會變得更困難。針對高齡者的情況而言,骨折後骨頭完全恢復至原先狀態的人,只占整體的兩成,其餘八成的人不可能恢復至原本的狀態。另外,實際上有超過五成的人連日常生活都必須由他人照護。一旦生活開始需要他人照護,將漸漸演變為需要長期看護。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二○一三年「國民生活基礎調查概況」,報告顯示需要看護的項目中,骨折、跌倒位居第四個主要原因。說明至此,為了將來不必處於需要看護的狀態,想必各位已經明白重點在於透過防止肌力衰弱以避免跌倒。(本文摘自/遠離長照人生的奇蹟抬腰術:不管幾歲開始都有效的腿臀肌力訓練/出色文化)

針灸舒緩疼痛 有益放鬆筋膜、心情

針灸舒緩疼痛 有益放鬆筋膜、心情#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病人該不該用針灸來治療疼痛?我打電話給大衛.尤勒,他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傳授醫師們針灸的方法。尤勒是一位健壯、練達的中年人,五十多歲的他有一頭沙褐色的頭髮,渾身散發足以感染他人的熱情。針灸使筋膜鬆弛、平緩心情 進而減緩疼痛尤勒在德國出生,但在以色列長大,曾在以色列軍中擔任救援和撤退醫護隊,後來就讀醫學系。在軍中服務時,他發現自己經常面臨生死攸關的情境,這樣的工作讓他覺得很有意義,該完成的任務幾乎都非常清楚。「有了軍中的經驗,」他告訴我,「我想要做一些跟傳統醫學不太一樣的事。我對針灸感興趣,是因為針灸採行全身觀點,兩千多年來不曾改變,它背後一定有一些恆真的價值與智慧。現代醫學事情變化太快,我們經常採行某種方法,過了十年才發現那方法是錯的,用鴉片劑來治療慢性疼痛就是一例。」尤勒不太確定針灸為什麼可以減緩疼痛。根據他的說法,針灸可能對疼痛病人做了三件事: 讓筋膜組織面鬆弛且鎮定,對於轉移性疼痛可能有益。 針灸有平緩心情的效果,這會因而影響生理疼痛的知覺。 針灸有助於重獲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冥想、瑜珈等方式 亦可減緩慢性疼痛換句話說,針灸讓身體脫離「或戰或逃」的模式。「很多時候,理解疼痛只是確認病人正在承受痛苦這件事而已。」尤勒這樣說。另一種治療方式是內觀冥想。《神經科學期刊》近期有篇文章指出,內觀冥想對於減輕疼痛的效果優於安慰劑。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指出冥想時大腦會被激活的區域,正是其他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指出的慢性疼痛會激活的區域。至於冥想是否會有內生鴉片釋放的效果?不同研究有不同的結論。慢性疼痛還可以運用的治療方式包括瑜伽、物理治療、脊椎按摩、催眠、運動、伸展、太極,以及認知行為治療法。大量運用這些非傳統治療選項確實有困難,主要的限制來自保險公司。希望美國的健保系統會偏向以價值為基礎,讓這些治療成為鴉片治療或其他傳統治療失效時的另一種選擇。(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寶瓶文化)

95%椎間盤突出 是脊椎末2層問題

95%椎間盤突出 是脊椎末2層問題#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大多數(約95%)的腰部椎間盤突出都出現在脊椎的末兩層,L4-5和L5-S1。因為這裡承受了最多的重量,所以這結果一點也不奇怪。這裡的神經和粗大的骶骨和骨盆緊緊纏繞,承受著彎腰、抬起物體和扭轉等動作的主要壓力。當病人有椎間盤突出時,我通常會建議他們「不要彎抬扭」。疼痛防礙日常功能 藥物須搭配物理治療當我們決定注射藥物時,我們會盡力對準疼痛出處,好減少疼痛和發炎。然而,我會謹慎地知會病人,這個程序多少帶點試誤性質。如果有殘餘的疼痛,我們會尋找第二個目標,例如腰椎小面關節或骶髂關節。如果疼痛的是肌肉或肌筋膜,我們可以用激痛點注射。如果危及日常功能,或是病人害怕做一些可能讓疼痛惡化的事情時,就必須搭配物理治療。在疼痛管理上,多模式策略是重要的。「注射後,」病人問道,「我還有辦法知道我會不會做了什麼傷害身體的事呢?」「幸運地是,」我回答,「我們的身體夠聰明,雖然我盡了全力關閉疼痛訊號,減少你的痛覺,但身體仍舊會傳遞警告訊號給你。」保守治療後仍疼痛 建議求診脊椎外科經過保守治療後,如果疼痛仍舊持續,或是有神經功能缺損(像是虛弱或麻痺感),我會讓病人去找脊椎外科醫師。脊椎外科有兩種:神經外科和骨科。他們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都受過外科專業訓練,在這個階段後,許多人也在脊椎外科方面接受更多訓練。證據仍有爭議。在我自己的觀察中,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注射後,疼痛都得以減緩,時間通常從幾週、甚至幾個月不等。如果問題是可以自行改善的,像是新的椎間盤突出,除非發生了嚴重的神經根壓迫或狹窄,最好還是不要進行手術。(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寶瓶文化)

改善慢性疼痛 治本靠簡單3步驟

改善慢性疼痛 治本靠簡單3步驟#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最新醫學發現,肌肉細胞會因不常使用而自動萎縮,「久坐少動,對身體的戕害就跟吸菸一樣」。少動族如何抵消久坐帶來的負面影響?神經膠質細胞 與痛感關係密切所謂慢性疼痛,是原本很單純的疼痛機制卡在某個點上,就像唱片跳針卡住,動彈不得,疼痛訊息進入「疼痛迴圈」一再重複播放。在這種情況下,疼痛訊息傳導不再是單一方向(從疼痛接受器經周邊神經傳至脊髓和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在抵達脊髓之後,變成往四面八方炸開來,首當其衝的正是「神經膠質細胞」。大腦的結締組織絕大部分由神經膠質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原先被當作神經系統的黏著劑,不過最新研究指出,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所有功能裡都扮演極為活躍的角色,包括大腦發展、體內動態平衡、資訊的處理、學習和記憶、髓鞘的形成、某些神經元的再生。因此,神經膠質細胞在我們的感知(以及痛覺)經驗裡,其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能減輕痛覺,也能使痛感加劇,甚至完全扭曲我們對疼痛的感受。止痛藥能緩解疼痛 但治標不治本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麻醉學教授奎恩博士(Dr. Elliot Krane)在TED演講中提到慢性疼痛十分難纏,還會隨著每一次觸發變本加厲。一再重複的迴圈模式,是慢性疼痛治療如此困難(甚至無法對症下藥)的部分原因。有些止痛藥可能暫時關掉了疼痛訊號,另一些則透過降低身體發炎程度的方式,使身體不再處於隨時可能引發疼痛的情況。但除非我們更動神經傳導的路徑,否則慢性疼痛的迴圈是不可能中斷的。運動3步驟 中斷慢性疼痛迴圈我們有可能重新改寫痛感程式嗎?的確有可能。目前像奎恩博士這樣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針對神經膠質細胞進行程式改寫的藥物;不過,最有效的還是採用自然的長程解方,也就是透過溫和的運動治癒疼痛。運動,是我們跟不適應環境(因而產生突變)的細胞,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透過益身操,我們可以說服這些細胞放棄原來有害的行為模式,停止傳遞或加強額外的疼痛訊息。鬆開凍結的結締組織,一步步改善所有體內的生理互動,就有效治癒慢性疼痛。簡單3步驟,有效中斷「疼痛迴圈」:.雙腳打開至舒服的寬度站好,不要太寬也不要太窄.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輕鬆呼吸,全身放鬆.讓身體緩慢輕輕地左右擺動,順時鐘和逆時鐘的脊椎轉動(本文摘自/零痠痛益身操/天下文化)

免打針!震波療法可長期止痛

免打針!震波療法可長期止痛#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55歲的李姓家庭主婦,因為長期右肩疼痛至醫院就醫,經超音波及X光診斷,發現其右肩旋轉肌鈣化性肌腱炎,雖經過數周復健,狀況有改善,但仍殘留疼痛感且關節活動度仍有限,經醫師評估後接受震波治療,在2次治療後整體的疼痛感及活動度都大幅改善。肩膀、手肘、下背 慢性疼痛苗栗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黃維正表示,筋骨慢性疼痛是病患常見的問題,疼痛的部位包含肩膀、手肘、下背、腳底等,然而許多患者因忙碌無法常至醫院復健,或不願意吃藥打針來緩解症狀,針對這些病患,通常會建議他們接受震波治療。肌腱韌帶修復 刺激分泌腦內啡過去震波療法主要使用在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近年來開始利用其高能量、免麻醉、免開刀、免打針吃藥、無侵入性的特色,廣泛使用在各種慢性筋骨疼痛的治療,也讓病患症狀獲得良好的改善,震波療法主要藉高能量刺激受傷部位,增加血液循環及局部新陳代謝,讓肌腱韌帶部位修復,同時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達到長時間止痛效果。適合針對足底肌膜炎、網球肘震波機分為擴散式及聚焦式2種,擴散式震波的最高能量只集中於治療表層,因此皮膚表層會感覺十分疼痛,且壓力波也無法進入深層組織,若要針對深層的疼痛,建議使用聚焦式震波,經由聚焦式震波讓深處產生氣化泡,有效促進骨折癒合,適合針對足底肌膜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肩部旋轉肌鈣化肌腱炎、肌膜疼痛症候群治療。避免劇烈運動 調整習慣動作由於震波治療主要是刺激受傷部位修復,因此治療後疼痛感是逐步改善的,黃維正醫師建議在接受治療後數周,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調整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傷害的習慣動作,搭配適度休息及耐心,才能讓疼痛獲得改善。

慢性疼痛好困擾 增生療法可改善

慢性疼痛好困擾 增生療法可改善#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40歲女性,因車禍引發頸椎甩鞭症候群及椎間盤移位併神經根病變,經物理治療後,神經壓迫症狀改善,但肩頸部位仍十分疼痛,無論物理治療、按摩推拿或藥物治療均無法徹底改善。之後經由評估建議使用增生療法進行局部注射,一週後,原肩頸疼痛狀況大幅降低,而且後續追蹤不再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政宜表示,目前增生療法主要用於因為軟組織或關節受傷、退化、鬆弛或修補不完全,導致身體特定部位機械強度不夠所造成的慢性疼痛。治療目的是希望藉由注射,刺激自身免疫修補反應,進而達到增加或維持軟組織強度,從而減緩或治癒慢性疼痛。增生療法可減緩或治癒慢性疼痛林政宜醫師也指出,增生療法的注射針劑從高濃度葡萄糖水、甘油、酚到血小板豐富血漿。對常見如下背痛、膝關節炎、阿基里斯肌腱病變、頸部疼痛、甩鞭症候群後遺症、足底筋膜炎等軟組織及關節疾患,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林政宜醫師說,目前增生療法仍需自費,較適合無法持續復健者,或復健過後仍狀況不佳的慢性發炎病患,但需注意注射前後應避免使用消炎藥物及激烈運動,也建議患者於接受注射前,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才能提高治療成功率、避免併發症或副作用的出現。

肩頸痠痛有救!「靜脈光能法」減緩發炎

肩頸痠痛有救!「靜脈光能法」減緩發炎#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你有慢性疼痛的困擾嗎?你有姿勢不良、這裡痛、那裡酸的無奈嗎?除了吃藥緩解疼痛外,或許也能採用另一種輔助治療「靜脈光能療法」,幫助去除疼痛。42歲陳先生近來迷上高爾夫球運動,但因姿勢不良造成肩部疼痛,症狀反覆超過2個月以上,就醫吃藥後成效不彰,聽從醫師建議使用靜脈光能治療,持續約20次後症狀明顯改善。潘俊伸醫師表示,這種療法是一種低能量雷射,透過光纖導管將低能量的紅色氦氖雷射光從手臂靜脈導入,來增加人體細胞能量,進而改善循環、調整免疫與自律神經功能,促進身體自我修復的一種輔助療法。提升細胞自我修復功能 慢性疼痛閃邊去潘俊伸醫師進一步說明,它的原理是透過靜脈雷射作用,提升細胞粒線體的功能,能增加紅血球的帶氧量進而改善新陳代謝和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體內發炎物質,因此對現代人常患的慢性疾病及緩解慢性疼痛有不錯的效果。臨床上多用來減少局部發炎、水腫的關節疾病,或促進傷口癒合及修復神經組織等問題。最後,醫師提醒,此項療法並不能取代傳統醫學治療,有任何疾病還需經由醫師指示和檢查,這僅能作為輔助的治療使用,對於飽受疼痛的患者不失為一項新的治療選擇,目前此療程需自費,費用約3萬5左右。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

腰痠背痛不用忍? 9成可有效控制#慢性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隨著活型態的改變與人口的老化,其盛行率也向上攀升。背痛的原因很多,部分經外科手術後會有明顯的改善,然而療效因人而異,臨床上,如果手術後病人症狀沒有改善,仍然持續腰痠背痛或下肢疼痛,或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療效,通稱為「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一位80歲阿嬤因為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終日折磨。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阮威勝表示,過去對疼痛之刻板印象是要忍痛、耐痛,但其實九成的疼痛是可做有效控制的,現在對疼痛的觀念是要勇於說出。根據研究,對於這類慢性疼痛或頑固性疼痛,脊髓刺激療法可減少患者五到七成的疼痛感,減少藥物的服用量及副作用。脊髓刺激療法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從背部切開一個小傷口,放入一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下腹部的神經刺激器。神經刺激器會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抑制從患處傳送至腦部的疼痛訊息。相較於脊椎手術,「脊髓刺激療法」風險較低、併發症較少。另外,對於糖尿病及高血脂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下肢疼痛及間歇性跛行,脊髓刺激療法不僅能減輕疼痛,還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使截肢比率降低至大約三成。對於無法以傳統保守方式緩解其神經疼痛之病患而言,脊髓刺激療法可提供做為另一治療選擇,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來提昇此類病患的生活品質。(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