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台灣團隊探索iPS細胞:漸凍人基因治療的希望之路

台灣團隊探索iPS細胞:漸凍人基因治療的希望之路#物理治療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稱漸凍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中的運動神經元,導致肌肉逐漸萎縮和無法控制,最終導致肌肉功能的喪失。 ALS造成的原因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和神經保護機制失調有關,主要的症狀包括肌肉無力、萎縮、肌肉痙攣、肌肉僵硬、口咬困難、言語障礙、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病情通常會逐漸惡化,患者最終可能失去行動能力,甚至影響呼吸等生命功能。 ALS相關研究最大的困境是90%的患者發病原因不明確,目前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惡化,例如以物理治療保持肌肉功能、聲音數位化保存以維持溝通能力、呼吸支持和營養支持等。然而,病情的發展通常是不可逆轉的。 值得慶幸的是,2019年,台灣由陳俊安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與漸凍症相關的重大突破。研究團隊利用誘導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在漸凍症模式小鼠中發現了能夠預測漸凍症發病的小RNA生物標記,同時也展示了利用這些小RNA進行有效基因治療的潛力。 陳俊安博士是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是台灣少數從事運動神經元退化性疾病研究的專家之一,也是在全球研究神經系統中,非編碼核糖核酸的知名學者。他在運動神經元相關的研究已經持續將近20年,近年來透過與台灣漸凍人協會的病友和家屬的相處,更堅定他與帶領的團隊不斷尋求關於開發漸凍症治療方式的決心。 陳俊安博士說明,90%的漸凍症病人沒有家族基因突變的遺傳史。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群稱為MIR1792的小RNA家族。他們將漸凍症小鼠的血球細胞重新程式化為多潛能幹細胞,並發現漸凍症小鼠在小RNA表達下降之前,運動神經元就已退化。這項發現解答了兩個重要的問題: 早期診斷對漸凍症患者至關重要。與癌症檢測相同,目前有很多生物標記可以判斷癌症,但神經退化性疾病卻沒有。小RNA可能有潛力可以作為早期檢測的其中一項指標。 小RNA可能是導致漸凍症發病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 研究團隊進一步進行了漸凍症小鼠基因治療的實驗。他們利用腺病毒將MIR1792送入帶有漸凍症突變基因的小鼠,這項前瞻性的基因治療可以成功延長了漸凍症小鼠大約20%的壽命。這些非編碼RNA可能是進一步研究漸凍症致病機轉的重要線索。 儘管這些實驗結果仍需在臨床試驗中驗證,但它們為漸凍症治療提供了重要且新穎的方向。陳俊安博士指出,臨床數據顯示,逾90%的漸凍症患者屬散發型,因此早期診斷和生物標記檢測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陳博士和他帶領的團隊,仍持續改良小RNA的基因治療方式,以及研究ALS的致病機轉以及其他新的藥物,希望能找到更有效治療ALS的方法。 為協助民眾提高對漸凍症(ALS)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病友的福祉並推動相關研究和資源的發展,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在1997年成立,主要目標是關懷和支持ALS病友及其家庭,提供相互交流、資訊分享、醫療和心理支持的平台。未來,漸凍人協會除持續為病友建構優質的照護環境之外,落實「漸凍人醫護服務網」,協助病友獲得在地、即時的醫護服務,並持續推動運動神經元疾病醫療研究,早日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6月21日是全球漸凍人日,今年適逢冰桶挑戰十週年。這項活動在全球引發了廣泛關注,希望藉此契機,喚起社會對ALS的重視,推動更多人參與支持ALS研究和病友關懷。 (圖/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陳俊安博士)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https://www.mnda.org.tw

膝蓋「痠痛又卡卡」看醫生要怎麼說?醫教你「1招」做記號能速診斷

膝蓋「痠痛又卡卡」看醫生要怎麼說?醫教你「1招」做記號能速診斷#物理治療

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膝蓋痛而就醫時,最好用手一一指出是哪裡最痛。韓國融合醫學技術專家、復健醫學專業醫師金裕洙於《徹底治好膝蓋痛》一書中,介紹膝蓋痛的各種治療方式、復健運動、預防方法,幫助讀者瞭解膝蓋痛的原因和症狀,且在減少損傷的同時進行正確的復健和治療,進而加強預防、管理。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拖拖拉拉、易分心⋯是「執行功能」出問題嗎?復健醫6招訓練

孩子拖拖拉拉、易分心⋯是「執行功能」出問題嗎?復健醫6招訓練#物理治療

在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爸媽常會聽到「執行功能」4個字,這代表孩子的認知程度和學習狀況,是否能夠良好地落實在行動上。《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解析,到底執行功能的強弱對孩子有何影響?孩子執行功能不佳又該怎麼辦?並提供家長能夠協助孩子的訓練方向。

讓孩子玩扮家家酒,就能看出社交能力?3招觀察孩子「遊戲技巧」

讓孩子玩扮家家酒,就能看出社交能力?3招觀察孩子「遊戲技巧」#物理治療

扮家家酒不只是模仿,更是有助發展孩子想像力、同理心與社交技巧的重要遊戲!《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建議爸媽可透過以下面向觀察孩子的「遊戲技巧」,從學齡前就開始培養語言、行動和策略思考等3大成長學習的必備能力,更能從中建立自信心。

為什麼突然走1萬步很危險?物理治療師示警:搞錯「這1點」恐關節炎

為什麼突然走1萬步很危險?物理治療師示警:搞錯「這1點」恐關節炎#物理治療

研究證實每天走路能大幅降低死亡率、防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訂出「每天走1萬步」的健康方針,小心走過頭可能會有危害!日本針灸師、柔道整復師,LEAF針灸整復院院長笹原健太郎 於《解痛逆齡強腿伸展法》一書中,分享伸展保健運動,也詳細說明各種醫療保健新知,幫助讀者打造不生病的生活型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寶寶1歲多還不會走路,是發育遲緩嗎?復健醫示警:有3狀況速就醫

寶寶1歲多還不會走路,是發育遲緩嗎?復健醫示警:有3狀況速就醫#物理治療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到底寶寶多大會走路?1歲過後還不會走路正常嗎?《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他提醒爸媽,孩子從爬到學會走,的確是成長發育過程中極為重要的轉捩點,但也要留意有些原因,可能會導致孩子較慢學會走路。

3歲還在吃奶嘴,恐影響大腦發育!醫教2招幫小孩「無痛」戒奶嘴

3歲還在吃奶嘴,恐影響大腦發育!醫教2招幫小孩「無痛」戒奶嘴#物理治療

要不要給寶寶吃奶嘴?好處壞處有哪些?《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以功能性角度,來探討吃奶嘴可能的優缺點,以及建議需要戒奶嘴的年齡,提醒家長須留意,若小孩超過3歲還在吃奶嘴,可能會造成大腦抽象概念的建立障礙,並提供2招「無痛」戒奶嘴的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