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日本腦炎流行期 疫苗接種掌握3原則

日本腦炎流行期 疫苗接種掌握3原則#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年5~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為順應疫苗技術轉變,今年5月改採新型疫苗。新型疫苗以基因重組的病毒進入人體,可用於預防腦炎病毒引起的感染,若有先天、後天免疫不全者、孕婦、接受化療逾14天者,都不建議使用。新型疫苗可預防感染日本腦炎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白頭家蚊和環紋家蚊叮咬為主要傳播媒介,不會直接人傳人。新型疫苗則是用細胞培養製程的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利用基因重組的病毒進入人體,使接種者產生具專一性的抗體,可用於預防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感染。若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新型疫苗的孩童,可向衛生局/所申請使用不活化疫苗。接種疫苗應掌握3原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彭孟云指出,新型活性減毒疫苗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後接種第2劑,若是以接種過不活化疫苗的幼童,可依下列原則接續接種活性減毒疫苗:1) 已接種1劑/與前一季間隔14天以上接種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2) 已接種2劑/與最後一劑間隔至少12個月後接種1劑,不必再追加。3) 已接種3劑/滿5歲至入小學前接種一劑,與最後一劑間隔至少12個月。少數幼童接種後會全身無力疫苗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紅、腫痛的症狀,少數幼童會於接種後一週內出現輕微全身無力、肌痛、食慾不振或發燒等症狀,基本上都會在幾天內恢復,若持續未獲改善,應盡速就醫處理。彭孟云醫師表示,日本腦炎疫苗並非終身有效,但目前對於確切的效期暫無定論,許多研究發現大約3年後抗體量會下降,所以若是在施打3年後有需求可再考慮重新施打疫苗(如居住、工作場所臨近豬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已完成疫苗接種過的成人、要出國旅遊至高感染風險的國家(如東北亞、印度、尼泊爾、西太平洋群島等)也建議要至旅遊醫學門診再追加疫苗。

流感疫情趨緩 疾管署:別掉以輕心

流感疫情趨緩 疾管署:別掉以輕心#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類流感門急診人次連續2周下降,雖然疫情漸緩,疾管署仍呼籲民眾千萬別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保持良好習慣,5大關鍵時刻勤洗手,生病一定要在家休息、出現危險徵兆盡速就醫,才能免除流感威脅。目前流行病毒以H3N2為主疾病管制署表示,根據上週就診人次資料顯示,急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3.8%,已連續2週呈現下降;上呼吸道/類流感群聚通報案件31起。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H3N2為主,B型流感僅佔檢出流感病毒約8.5%,近4週抗原性監測資料顯示100% H3N2病毒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上週新增110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確定病例新增數較前一週下降,主要感染型別為H3N2。另外新增11例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發病年齡介於3歲至92歲,10例有慢性病史,感染型別為8例H3N2及3例B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延長至7月31日去年(2016)7月1日迄今累計1,093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108例死亡。目前流感輕症疫情已過最高點,呈現下降趨勢,依歷年疫情走勢,重症新病例數預期將隨著輕症疫情趨緩後逐漸下降。疾管署提醒,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條件適用期間延長至7月31日,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為免大醫院急診病患太多,至鄰近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診所就醫也是不錯的選擇。凡經醫師判定符合公費用藥使用條件,不需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抗病毒藥劑。這5個關鍵時刻一定要勤洗手5關鍵時刻「擤鼻涕後、吃飯前、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之前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另外,若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者,則應儘速至大醫院接受治療。

流感疫情潛伏 老年族群當心肺炎

流感疫情潛伏 老年族群當心肺炎#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還在鼻水直流咳不停?根據疾管署統計,流感疫情從5月底起開始拉警報,流感疫情不減反增。上周截至27日全國類流感門、急就診人次破7萬人,創下本季疫情單周看診人數新高。醫師表示,流感疫情潛伏,為老年族群的隱形殺手,老年人除了要預防流感,更要小心引發肺炎。今天流感案例去年大幅下降去年10月起,衛福部擴大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到全民施打,結果顯示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流感疫情明顯減少,2017年423例流感重症中,有59例死亡;較前一年2018例重症、425例死亡的數字,重症和死亡案例都呈現大幅下降。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蔡忠紘表示,目前社區流行的病毒,以A型流感(H3N2)為主。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會引起高燒、全身痠痛外。目前更容易產生許多併發症,「肺炎」就是其中之一。肺炎是老人的第三大死因流感病毒會破壞呼吸道上皮、降低黏膜免疫力、也讓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更容易入侵人體造成感染。蔡忠紘醫師說明,肺炎是國人第四大死因,更是老年人的第三大死因,有「老人隱形殺手」之稱。老人因免疫力差,感染肺炎恐引起身體劇變,不可不慎!蔡忠紘醫師提及,根據2016年一項跨香港、南韓與台灣三地對肺炎和疫苗的認知調查顯示,63%的香港民眾和68%的南韓民眾知道肺炎可預防,反觀台灣僅有46%,比例明顯偏低。防流感同時要小心肺炎蔡忠紘醫師提醒,老年族群除了預防流感,同時更應小心肺炎。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所公告的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無論是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或是終身僅須施打一劑的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都可增加老年族群的抵抗力。包含老人、慢性病患等流感與肺炎高危險族群,若未曾施打肺炎疫苗者,仍應儘快就醫施打自費肺炎疫苗,增加抵抗力。

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嘉市國一女可免費接種

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嘉市國一女可免費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防癌先鋒在嘉義!子宮頸癌防治至關重要,根據國健署資料,子宮頸癌是國內女性10大癌症死因,台灣平均每日約有2名女性被子宮頸癌奪走性命。嘉義市領先全國推動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可為市內1500多位的國一女生免費接種。接種2劑子宮頸癌疫苗 節省約一萬元嘉義市長涂醒哲表示,目前全國已有8縣市實施為國一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嘉義市採用九價子宮頸癌(HPV)疫苗,預防更多種台灣特有型HPV型別,國一女生預計接種2劑子宮頸癌疫苗,也幫每個家庭節省約一萬元的支出。涂醒哲市長強調,約有99.7%子宮頸癌患者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是目前唯一可用疫苗來預防的癌症。媽媽要定期做子抹檢查,女兒更要從青少年時期預防。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可涵蓋9種型別的子宮頸癌疫苗嘉義市衛生局指出,市面上共有3種子宮頸癌疫苗,二價、四價、九價,前兩種用於預防HPV16、18、6、11型HPV病毒;但根據研究發現,在台灣子宮頸癌之病患切片中,高達44%病人HPV病毒帶有第52型或58型的高致癌型。顯示子宮頸癌的防治,只預防第16及18型HPV病毒已不足夠。嘉義市率先採用的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可涵蓋9種型別的子宮頸癌疫苗,目前唯一能涵蓋台灣特有型HPV病毒(第52及58型) ,且能產生對應之專一性抗體,對疫苗所涵蓋之型別提供直接保護,將子宮頸癌的防護力由過去7成提升至9成,提供更全面的防護。衛生局表示,嘉義市連續5年推動國一女生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政策,獲得家長熱烈迴響及支持,政策滿意度高達98%。本次提供的九價子宮頸疫苗需分二劑接種,5月起接種第一劑,第二劑於第一劑接種後6個月接種。

咳不停恐致死!產前記得打「疫」針

咳不停恐致死!產前記得打「疫」針#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過去10年間,台灣共發生591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其中以1歲以下的新生兒最多。醫師提醒,幼兒感染百日咳的症狀難以與一般感冒分辨,因此若幼兒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甚至嘔吐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幼兒為百日咳好發族群 容易突然死亡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百日咳會依據不同年齡有不同表徵,暫停呼吸是最常發生在幼兒身上的症狀,由於一開始感染根本看不出來,但是痰液增加會導致新生兒呼吸道阻塞,因此幼兒常在不知不覺中突然死亡。大一點的孩子因為呼吸道的痰液難以排除,也可能會出現咳不停的現象。邱南昌主任表示,1歲以下嬰幼兒位百日咳好發族群,一般來說,發現症狀時再處理都太慢了,新生兒甚至可能因此喪命,我國目前推動百日咳疫苗施打政策為出生2、4、6、18個月及5歲時皆需接種疫苗,嬰兒出生後2個月為施打五合一疫苗的最佳時機。育齡媽媽每次產前都要記得施打疫苗另外,因為7-8成的百日咳感染來自於父母,母體本身有抗體很重要,建議準媽媽儘早於懷孕28周至36周接種疫苗,若孕期皆無施打疫苗,也建議一定要在生產後、返家前施打。這樣一來,即使寶寶未施打疫苗,媽媽有抗體,寶寶接觸到的環境才會安全。抗體約會在6-10年後消失,因此建議育齡媽媽最好於每次生產前都要記得施打疫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詹德富主任表示,建置完整的百日咳防護網有5大正確觀念:1) 孕產婦每一胎都需要施打百日咳疫苗。2) 產前28~36週施打。3) 寶寶出生後2個月要接種百日咳疫苗。4) 新生兒周邊5大族群包含孕媽咪、爸爸、祖父母、兄弟姊妹、醫護人員與褓母皆須施打百日咳疫苗。5) 疫苗的保護力僅6-10年左右,成人需遵守預防接種建議按時施打。成人若咳嗽超過2周 當心百日咳邱南昌主任說明,百日咳並無好發季節性且症狀與感冒、流感類似,家人若出現密集咳嗽、面紅耳赤現象不要輕忽。要注意的是,百日咳不只會出現在嬰兒身上,成人若咳嗽超過2周也要當心是否為百日咳。只要做好事前預防,就能架起防護網,保障新生兒安全的同時也是在保護家人。

溫差溜滑梯 防流感快打「疫」針

溫差溜滑梯 防流感快打「疫」針#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氣溫溜滑梯,流感大軍壓境要注意!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張峰義表示,重症流感可能伴隨高燒、全身痠痛、神智不清等危險徵兆,除了年幼及高齡者外,青壯年族群也要當心,切勿自恃身強體健而忽略預防之道。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勝於治療,接受疫苗注射才能把威脅降到最低。春季冷熱多變 要當心疫情升溫可能一般而言,季節性感冒對於年紀較小及高齡者威脅較大,而突發的流行性感冒則對於年輕人的潛在威脅可能較大。張峰義醫師表示,全年都可能有流感疫情,加上近日春季冷熱多變,溫差變化大,細菌病毒容易生長,傳播極快,因此更應當心流感疫情有升溫的可能。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科教授林奏延醫師表示,流感是威脅國人健康的大敵,本流感季(自去年7月1日起)已累計近400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86%個案未接種本流感季疫苗,而在56例經審查與流感相關之死亡個案中,亦高達80%未接種本流感季疫苗。流感對於健康的威脅要比感冒大得多,其病程長達1-2週,除了病情較嚴重外,還可能導致死亡。青壯年流感請假比率高達66%張峰義醫師表示,依今季度統計發現,流感死亡個案中7%為青壯年(25-49歲),且根據國外研究統計,因罹患流感而請假的比率高達66%,請假天數比一般人多出了1.7天,且平均多出4.8小時無法專注於工作,可見流感會降低社會整體競爭率與生產率,付出隱性的巨大社會成本,因此建議一般人與企業主也應建立自費施打流感疫苗之觀念。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表示,去年開始,政府擴大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包括6個月至18歲、50歲以上、孕婦及產後6個月內之婦女以及高風險慢性病患等都在免費接種之列,推估接種涵蓋率可提升至現行全人口之25%。相較於往年,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或死亡個案都明顯降低,顯示施打流感疫苗可確實降低流感重症比例以及死亡率。黃玉成醫師進一步提醒,施打流感疫苗並不是就不會感冒,因此民眾仍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多洗手、注意衛生、適度運動、生病時盡量避免出入公眾場合,才能將流感威脅降到最低。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得過肺炎就不會再次感染?研究指出,感染社區型肺炎次數越多,再次感染的風險也就越高。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統計,雲林縣的「肺炎」為第三名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1.66倍。醫師呼籲,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積極對抗肺炎。住院死亡患者中 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醫師表示,據衛福部104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炎為第四名死因,但在雲林縣,肺炎更高居第三大死因。台大雲林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進一步說明,以台大雲林分院為例,住院死亡患者中,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肺炎除了威脅民眾的生命外,還會提升認知障礙及失能的風險。黃瑞仁院長表示,由於年長者罹患肺炎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或感染的徵兆,因此一旦延誤就醫恐將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陳崇裕醫師強調,除了65歲以上成人須注意肺炎感染外,慢性病患者,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即使是中壯年也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較健康成人增3倍,都應特別留意。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預防效果達45.6%黃瑞仁院長說,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七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因此更不可以輕忽肺炎的威脅。陳崇裕醫生表示,導致肺炎復發的最主要致病菌病就是肺炎鏈球菌,此外,大於65歲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肺炎復發的危險因子。國外大型研究發現,65歲以上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對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若能提高成人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預期可以大幅減少肺炎對民眾的威脅,提升年長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女童染麻疹 醫:自主管理18天

女童染麻疹 醫:自主管理18天#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1歲女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檢查後經證實感染麻疹。該名女童於去年10月底隨家人前往中國大陸廣東,卻因為未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在上月26日出疹, 3日感染麻疹。疾管署呼籲,曾於2月28日出入與個案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疫情建議 這些國列為第一級注意疾管署表示,個案可傳染期間的活動史以中國大陸為主,同齡弟弟2月中曾因感染麻疹於中國大陸當地就醫,其餘接觸者皆未出現症狀,衛生單位針對符合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接種條件者陸續安排接種,所有接觸者也會持續追蹤觀察至3月18日。我國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麻疹確定病例(自中國大陸移入);去年共14例確定病例,其中6例國內感染、8例境外感染。鄰近國家以中國大陸病例數最多,今年1月病例數較去年12月呈增加情形。目前疾管署將中國大陸、印度、哈薩克、羅馬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7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疾管署呼籲,麻疹傳染力強,冬末及春季為好發期,約5至10%的患者可產生中耳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患者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民眾自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等流行地區返國,請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一旦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入境時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