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

有圖》經絡按摩也能自己做!按壓「這些穴道」解肩頸痛

有圖》經絡按摩也能自己做!按壓「這些穴道」解肩頸痛#穴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節年假是辛勞工作一整年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的時候,而平常沒有時間留意的身體狀況如肩頸痠痛、失眠,或是年節暴飲暴食造成脹氣、腸胃炎,以及放假連續追劇容易壓迫到頸椎所造成的肌肉僵硬和緊繃等身體徵兆,其實可以趁休假時透過自我按摩穴道來好好舒緩,療癒身體與心靈。由中醫專家陳品洋彙整出常見6種肩、頸、胸症狀與對應之經絡穴道,以下是《穴療》一書摘文:1. 手抬不起來,遠離可怕的五十肩!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五十肩、肩周炎、脊椎疼、失眠一般俗稱的五十肩,正是肩周炎,當肩關節發生病變,將影響手部、肩膀、頭頸及背部的正常活動,伴隨而來的疼痛,有時會讓人痛不欲生,甚至導致生活中的簡單動作都無法自理,像是梳頭、扣扣子、綁鞋帶、晾曬衣服等。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需平日透過對症穴道的徒手按揉、推壓,或透過工具加以刮痧、拍打,或由中醫師輔以針灸、艾灸等,打通鬱積體內不通的筋脈,就能緩解並改善肩關節的問題。針對飲食強化調理,可多食用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的食材,舉凡山楂、韭菜、羊肉、黑豆等。同時配合簡易的穴道按摩,像是腳底的五十肩點;手部的陽谷穴、陽池穴、陽溪穴;手肘的曲池穴;肩背部的肩髃穴、天宗穴;頭部的巨髎穴、天柱穴、風府穴、風池穴。穴中要點頭部:巨髎穴、天柱穴、風府穴、風池穴手部:陽谷穴、陽溪穴、曲池穴、陽池穴肩背部:肩髃穴、天宗穴腿部:五十肩點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2. 肩膀硬叩叩!改善肩膀痠痛、僵硬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肩膀痠疼、脖子僵硬一般會有肩膀痠痛、緊繃問題的以上班族居多,再來就是為了三餐和家務忙進忙出的家庭主婦,再者就是經常搬運重物的勞動者,大多因為姿勢不良引起的毛病。此時,可以稍做一些放鬆肩膀肌肉的伸展操,久坐族也要適時起身走動,同時可以透過按壓以下穴道疏通經絡:天柱穴、風池穴、耳神門穴(以上頭部)、後溪穴(手部),進而鬆開身體和關節的瘀結,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止痛的效果。中醫認為「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因此捏捏耳朵的耳神門穴,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平衡自律神經,改善頭痛與失眠問題。穴中要點頭部:天柱穴、風池穴、耳神門穴 手部:後溪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並依情況增減 3. 低頭族的自我療癒,遠離頸椎病變作用部位:頭頸部 對應症狀:頸椎病、肩膀僵硬、烏龜頸「低頭族世代」來臨,現代人不管是在等車、走路還是辦事情,已經練就同步「滑手機」的功夫,手機一方面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卻無形中造成某些潛在身體危害,譬如用眼過度衍生白內障、青光眼,姿勢不良造成脖子僵硬、脊椎毛病、腰背疼痛等。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患有「頸椎症候群」,不只是脖子痠痛,上肢也會感到僵硬、肌肉無力、手指頭麻木,甚至產生暈眩、噁心、嘔吐、肌肉萎縮等症狀。因此,提醒自己使用電子產品每半小時休息5到10分鐘,同時舒展筋骨,可以按揉、推壓風池穴、天宗穴,改善肩頸部的血液循環,鬆開關節與神經的過度沾黏,找回身體的優美線條。穴中要點肩背部:風池穴、天宗穴穴療時程上述穴道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4. 改善心氣虛弱,完擊心悸、脹氣難消問題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心悸、脹氣、積食、腸漏生活中的煩事一多,有時候會沒來由感到心神不寧,嚴重時還會有心悸、失眠、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時,可以透過按壓以下穴道:太白穴、足三里穴、水分穴、中脘穴(由下往上),讓自己的情緒紓緩下來。就西醫角度而言,認為心悸、心跳急促是「自律神經失調」,因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所導致。針對中醫證型,著重於根源上著力,得先進行虛實辨證,通常以補虛為先,再之祛邪,透過食養方式改善腸胃功能,以及平日勤加穴療,達到滋陰、養血、益氣、清火之效,進而安撫身心,平緩心脈搏動。穴中要點腹部:中脘穴、水分穴腿部:足三里穴、太白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5. 疏風清熱,緩解喉嚨痛、感冒症狀作用部位:肩背胸部對應症狀:喉嚨痛、喉頭炎、咽喉炎、感冒根據中醫辨證,感冒又稱傷風、冒寒,指的是風邪侵襲人體,引起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素問.骨空論》說道:「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因此,當人體的御邪能力疲弱,風邪病毒就會乘虛而入。當身體開始出現小症狀,除了多休息、喝溫開水之外,可以透過按壓對位穴道,進而紓緩身體的不適。少商穴隸屬手太陰肺經,有助利咽、清熱、醒神、退燒,可緩解咳嗽、喉嚨痛、喉嚨發炎、扁桃腺炎等;外關穴為八脈八穴之一,通陽維脈,屬手少陽三焦經,有助疏風、清熱、利脅,改善頭痛、肺炎、喉嚨痛、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遺尿、手腳麻痹等症狀。穴中要點手部:少商穴、外關穴穴療時程上述擇其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6. 滅火4神穴,消除上火危機!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消除心火、火氣大、青春痘、易喘當身體上火時,整個人難免感到心煩意亂,做起任何事也會不順遂,此時,可以按壓以下「滅火神穴」。少海穴屬於手少陰心經,《針灸甲乙經》指出:「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有助益氣安神、疏心化痰,能緩解心痛、氣逆、健忘,降低焦慮情緒。尺澤穴屬於少太陰肺經,《靈樞.本輸》寫道:「肘中之動脈也。」有助瀉火降逆,清宣肺氣,能緩解喉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症。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隸屬手少陰心經,《針灸甲乙經》寫道:「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中」,因此又被稱為「神奇的腋下神穴」,透過按壓此穴道至身體略微感到一陣痠麻感,有助理氣強心,緩解心煩、壓力,進而紓緩心臟不適、心痹、心痛、乾嘔等症。太衝穴是腳上的「黃金穴」之一,有助平肝熄風。穴中要點手部:少海穴、尺澤穴、極泉穴腿部:太衝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本文摘自/穴療:對症按摩 x 拍打 x 刮痧,小病自己來!/博思智庫)

趕走懶洋洋 中醫茶飲幫身心除舊布新

趕走懶洋洋 中醫茶飲幫身心除舊布新#穴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氣進入立春,是一年四季的開始,因為疫情,拜訪旅遊等活動仍可能受到限制。連假前堆積如山的考試、工作、家務更會把人逼得喘不過氣,照顧外在人事物之外,別忘記適時地照顧自己。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陳慈玉提供袪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民眾身心靈除舊布新。陳慈玉表示,冬天身體處於寒濕陰冷中,總是全身懶洋洋,活動量也跟著銳減,此時容易導致體內鬱積痰濕內熱,可以用性質平和,由山藥、蓮子、芡實、茯苓組成的四神湯來補脾袪濕,加強脾胃機能之外也能祛除堆積體內的濕氣。平時容易手腳冰冷可以酌加當歸、川芎。體內熱氣鬱積較為明顯,甚至容易口乾舌燥,則可以加上薏苡仁加強清利濕熱的效果。四神湯除了燉成湯品之外,也可以將藥材加足量水煮到透爛之後打成四神漿方便飲用。有血糖問題的人則可以將藥材瀝開不吃,單純飲用湯汁。新春大啖美食腸胃不適 山楂陳皮飲來解膩常需久坐盯著電腦、文件者,可以用菊花加枸杞子,泡成茶飲,能夠養肝明目,減少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工作堆積如山、行程緊湊,苦於沒時間運動可以再加上玫瑰花或香附,加強疏肝解鬱,紓緩緊繃的身心,如果覺得口感太過澀口可以在茶飲微溫時加上些許蜂蜜,調整茶飲的風味之外也有甘緩、放鬆神經、促進排便的效果。常失眠、白天有倦怠感,老是感到心神不寧,甚至容易發脾氣、情緒起伏較大者,可以選擇甘草、浮小麥、紅棗製成茶飲,將紅棗敲破去核和浮小麥、甘草一起加水熬煮30分鐘後飲用,舒緩浮躁、補養心神。若是倦怠感比較嚴重,可以加入桂圓加強溫補氣血,兼收安神之效。新春期間難免因美食當前一時放肆忘了忌口,過度油膩、過量的飲食難免有礙腸胃,造成消化不良、痞悶、脹氣等不適,這時候可以選擇山楂、陳皮,酌量加入一些何首烏,解除油膩、促進消化、消除腸胃積滯。洗澡後到睡前 靜下心替自己進行穴道按摩對於情緒緊繃、壓力大、失眠等問題,陳慈玉建議,每天洗過溫水澡後到睡前,留下空白20分鐘,排除一切雜念、靜下心來替自己進行穴道按摩,用和緩、有規律節奏、輕柔力道,由前往後徒手梳理全頭頭皮,並且用指尖輕輕按壓百會穴、印堂穴、攢竹穴,可以疏散上擾頭部氣火,協助使腦中的思緒沉靜下來,肢體動作幅度可以加大,連肩膀、脖子都要跟著活動起來,讓處於緊繃狀態的肩頸連帶地跟著舒展開來。接著用指腹揉按合谷穴、太衝穴,調暢全身氣機,讓全身上下都能夠舒暢、放鬆。最後按壓內關穴、神門穴,加強寧心安神助眠的效果。內經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的概念,如果有消化不良、脹氣、噯氣等問題,可以加強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促進腸胃蠕動,和降胃氣,助入眠加強睡眠品質。冬盡春來、新年伊始,運用以上袪濕、調氣、養神的方法,搭配充足的休息與運動,調節身體、心靈的平衡,協助準備好一年的能量,從容迎接嶄新的開端。

秋冬轉涼 食療、按摩穴道緩解過敏

秋冬轉涼 食療、按摩穴道緩解過敏#穴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之際,不少節氣病症逐漸浮現,門診增加了許多咳嗽及皮膚症狀的患者,醫師表示,除了門診的中醫調理,民眾在家也可以利用食療、穴道按摩及生活調整,進一步改善入秋轉冬出現的身體不適。喉嚨乾燥易咳嗽 蒸梨子可改善「咳!咳!醫生我最近很容易咳嗽,喉嚨都乾乾的沒有痰。」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醫師指出,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有助於改善乾咳,若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此外,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也能潤肺,緩解乾咳症狀。晚上睡覺和早上起床容易咳嗽的人,主要是免疫調節較弱,溫差變化易引起上呼吸道過敏反應,須注意脖子的保暖,例如圍著絲巾睡覺,早起運動穿戴圍脖。而老一輩常說要吃的「西洋參川貝粉」,可以補肺氣並化痰止咳,適合呼吸道容易過敏的患者;但如果已經感冒、發燒、感染或懷孕及服用其他西藥者,食療之前仍需請醫師評估。另外,穴道按摩可以選擇按壓合谷穴、尺澤穴來固肺提升免疫力。皮膚乾癢脫皮 宜早睡忌重口味「醫生我臉上皮膚都脫皮了,而且身體有點乾癢。」針對秋冬乾燥脫皮的現象,林巧梅醫師指出,肺主皮毛,所以秋燥也會影響到皮膚,洗澡溫度不要過熱,並選用較滋潤的沐浴乳,有些肥皂較不適合;另外,飲食上避免重口味及菸酒、烤、炸、辣等食物,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太晚睡會耗傷體內陰分,讓症狀加重;此外,也可以煮白木耳百合紅棗湯來養血潤肺,穴道按摩可按壓曲池穴、三陰交穴緩解皮膚症狀。林巧梅提醒,天氣冷人體血液循環會變差,經常手腳冰冷、小腿容易水腫的人,可以自己在家泡腳,生薑不削皮切幾片放入水中,水滾後先煮15分鐘,再加入泡腳桶的溫水裡,泡約20至30分鐘,可改善循環與消水腫,另搭配按摩陰陵泉穴效果更佳;四肢冰冷情況較為嚴重的人,建議加一些老薑及艾葉。

冬季養肺有秘訣 改善過敏咳嗽按這裡

冬季養肺有秘訣 改善過敏咳嗽按這裡#穴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讓人忍不住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分享日常保養肺部的秘訣,包含穴道按摩、飲食之外,也分享肺癌病友的肺部保健,以中藥材來調養,改善治療後身體不適的症狀。滋潤養肺可吃白木耳、山藥咳嗽有痰、打噴嚏、鼻塞、聲音沙啞、鼻竇炎或是皮膚乾燥、頭髮枯黃可能表是肺氣不足,林經偉主任表示,建議平日可以多使用溫補肺的食材,如蘿蔔,可以化痰熱;白木耳,可滋潤肺部;百合,能潤肺止咳;山藥,可用於肺虛咳嗽,病友在食療選擇上可食用水梨燉貝母、銀耳蓮子紅棗湯,或是熱的甘蔗汁泡幾片甘草,可以潤肺止咳、補中益氣。也可以多食用深色食材像是桑葚、紫山藥、茄子,不只顧腎氣也可以保肺。按摩列缺穴 緩解感冒聲啞平時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保養肺部,中醫部內科主任林經偉表示,可以按摩肺經的列缺穴,以兩手虎口交叉,食指按在另一側橈骨莖突上凹陷處,即是列缺穴,可以緩解感冒聲啞、咳嗽痰多等症狀。按虎口 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肺與大腸經相表裡」林經偉醫師指出,肺經與大腸經相連,彼此互相影響,所以可以按摩位於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其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可疏通氣血,改善鼻子過敏及咳嗽症狀。若是急性感冒、聲音沙啞、失聲,也可以按壓大拇指指甲根尺側轉角處的少商穴來緩解,每次按摩五秒,持續一分鐘即可。肺癌連續十年蟬聯癌症十大死因第一位,肺癌病友也可以透過中藥材來調養,林經偉醫師說,可依據病人的體質虛實和疾病的輕重緩急,來開立處方用藥以改善不適症狀,術後若有疲倦無力等症狀,可以服用人參、白朮、黃耆等補氣益肺中藥,以及沙參、麥冬、玉竹等滋陰潤肺中藥,增強身體抵抗力。肺癌病友化療後常見的掉髮及手腳發麻等不適症狀,中醫也會使用補血與補肝腎藥物,包含當歸、熟地、何首烏等,促進頭髮生長;而手腳發麻或手指末端皮膚變暗沈,屬於「氣滯血瘀」的體質,可使用行氣化瘀和養血活血的中藥來緩解症狀。另外,也能搭配運動來保養肺部,林經偉主任說,深呼吸法能訓練肺活量,或是太極拳、外丹功、八段錦等緩慢並配合呼吸的氣功來鍛鍊肺部,對恢復體力和提升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聚餐大吃變成腹愁者!三穴道顧好腸胃

聚餐大吃變成腹愁者!三穴道顧好腸胃#穴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總是胃嘟嘟、消化不良、肚子時不時就絞痛,你也是「腹愁者」的一員嗎?年末聖誕節和跨年等節日一波接著一波,作息不正常加上大吃大喝,小心腸胃又要鬧脾氣了。圓扶原中醫診所陳孟瑜醫師表示,腸胃不適看似是小問題,但長期忽視,也可能造成身體出狀況。陳孟瑜醫師說明,從中醫來看,消化系統是屬於脾胃的範疇,而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調補脾胃是中醫預防疾病的一大重點。臨床上常見造成腸胃不適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型:一、胃陰不足:症狀為大便乾結、口乾舌燥、肚子餓卻吃不太下、胃部灼熱、小便量少且顏色黃。宜選用養胃生津的沙蔘、玉竹、麥門冬,再加上瀉熱通便的大黃、芒硝等來改善情況。二、脾胃陽虛:這類人容易排便,食慾不振、口渴卻喝不下水,倦怠乏力、飯後容易腹部悶脹。會使用白朮、茯苓、人參、乾薑來溫中、健脾。三、肝氣犯胃:此類型大都是因為工作壓力所造成,症狀有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胃部脹痛牽引到兩側肋骨、口苦、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可用柴胡、半夏、枳實、白芍等來疏肝理氣,減輕不適。「腸胃好,人不老」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就是對顧好腸胃的最好說明。想要安耐好腸胃大大,平常也可以多按以下三大穴道一、足三里穴:位於膝蓋脛骨下四橫指,旁開一橫指處。可以調理脾胃、補中益氣。二、關元穴:位於肚臍往下三寸,約四指併攏的寬度。能夠促進腸道蠕動。三、中脘穴:位於胸骨末端處(劍突)和肚臍之間劃垂直線的中間點,主治消化系統疾病。以上穴位每次按壓2到3分鐘,按壓後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促進腸胃代謝,幫助改善腸胃不適的問題喔!(文章授權提供/圓扶原中醫診所)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穴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很多人知道養腎的重要性,尤其是冬季,我們更適合適當的補充一些黑色食物 來補充腎氣、抵抗寒冷,提升免疫力!中醫認為腎藏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更是生長發育及生殖之源,此外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隨海,由此可知中醫的腎和大腦功能也有相關密切的關係。扶原中醫總院長郭大維醫師表示,簡單地跟大家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三大穴位,這三大穴位記起來,冬季養陽穩妥當!一、太溪穴-滋陰補腎氣、壯腎陽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為補腎的重要穴位。所謂輸穴就是指經氣匯聚之地;而原穴則是原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說,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二、照海穴-滋腎清熱、補益腎水、通調三焦照海穴為八脈交會之要穴之一,尤其針對腎陰虛所引起的症狀,如健忘、失眠、頭髮乾燥、畏寒怕冷等,也可以按摩照海穴來緩解。取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尖的下方凹陷處。三、大鐘穴-益腎平喘,調理二便大鐘穴為腎經上的絡穴,什麼是絡穴呢?顧名思義就是「聯絡」的意思,大鐘穴可以同時調節我們的腎經,以及與腎經相表理的膀胱經,主治咽喉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泌尿道疾病等。是的,看到主治咽喉痛不要懷疑,腎經通咽喉,所以也常用於治療咽喉部位的疾病。取穴:在足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除了按壓以上三大穴位之外,每天睡前泡泡腳,也有助刺激穴位,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的作用喔!冬季養生就從養腎開始~

無徵兆突發暈眩 按穴道可即時舒緩

無徵兆突發暈眩 按穴道可即時舒緩#穴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暈眩相信大家對於暈眩一定不陌生,暈眩通常發生的很突然,事前完全沒有原因或癥兆。造成暈眩的因素很多,多數人是因為內耳的耳石脫落、肩頸僵硬影響,而少數人則是因為耳朵內部發炎、梅尼爾氏症等因素,想要改善、治療暈眩問題,還是要先找出本原因才行。症狀原理有些人在暈眩發作時,會因為緊張而顯得精神緊繃,身體不舒服,再加上心理因素,使得暈眩症狀加劇,嚴重者甚至會併發呼吸困難等問題。其實,多數人的暈眩是壓力、疲累、睡眠狀況不佳等造成,通常在短暫休息後,都可以獲得緩解。頸部僵硬造成的暈眩可按壓頸部反射區,而耳石脫落因素則可按壓內耳反射區。若頭暈伴隨有嘔吐、說話不清楚、意識不清、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就不單純只是頭暈,建議就診查出病因,再對症下藥。穴位‧反射區的點穴‧刮痧按摩方式1)湧泉穴/位置/位於腳掌上,將腳趾頭往前彎,足心前1/3處最凹陷處,也就是第二與第三的足趾縫至足跟的連線前方前方1/3處。方式/以大拇指抵住刮痧板,由上往下輕輕刮,在刮時會有微微的脹痛感。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2)昆侖穴/位置/位於外踝尖與足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處。尋找穴位時,可坐著並把足部垂直著地,外踝尖與足跟腱連線會有個明顯凹陷處,即是昆侖穴所在。方式/以刮痧板輕刮,會有輕微的脹痛感。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3)內耳反射區/位置/內耳反射區為足背反射區,位於足背的第四腳趾與第五腳趾下方帶狀區域。右耳反射區位於左腳,而左耳反射區在右腳。方式/以刮痧板輕刮,會有些疼痛感。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4)頭部腦部反射區/位置/頭部腦部反射區為腳底反射區,位在兩腳的腳掌大拇指的下緣處。左半邊的頭部腦部反射區位於右腳;右半邊的頭部腦部反射區位於左腳,若是左腦痛則刮右腳。方式/以點穴筆輕刮,有微輕微脹痛感即可。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5)頸部反射區/位置/頸部反射區為足底反射區,位於兩腳腳底腳拇指的最下緣(也就是頭部腦部反射區下方處)。方式/以點穴筆輕刮,有微輕微脹痛感即可。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本文摘自/睡前3分鐘足部按摩疲勞BYE!:46種腳底點穴X刮痧X反射區按摩技巧,遠離到處痛的大小毛病/出色文化)

女性必備!舒緩經痛急救5腳底穴道

女性必備!舒緩經痛急救5腳底穴道#穴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經痛經痛是現代女性常見毛病之一。女性在經期時,常伴小腿疼痛、腰痠,有時更有經血過少、顏色暗紫或血塊、頭痛、嘔吐等症狀。若經痛已經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或每次經其實都會痛到下不了床,建議在非經期時,找專門醫師檢查,以排除子宮內膜異位、肌瘤等疾病造成的因素。症狀原理造成痛經的原因可大致分為原發性、續發性,通常原發性經痛是從初經來潮時,即有的症狀,大多發生在月經來潮的第一至第三天;而繼發性痛經則主要是骨盆腔內疾病引起,像是子宮肌瘤、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等。一般來說,若是原發性痛經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在經期結束後,症狀就會解除,而續發性痛經則需要治療造成原因,才能徹底改善痛經問題。穴位‧反射區的點穴‧刮痧按摩方式1)太衝穴/位置/位於足背上,足背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骨底結合部的前方凹陷處。方式/以點穴筆按壓時,會有脹痛感。每次壓十秒鐘後,休息五秒鐘,再繼續按壓。三次為一組,每次按壓三組。按壓太衝穴時,可用點穴筆輕微轉動,加強效果。2)行間穴/位置/位於足背,腳背大拇指與第二趾終間夾縫的赤白肉際處,也就是第一與第二趾縫端的凹陷處骨底結合部的前方凹陷處。方式/以點穴筆按壓時,壓的力度以有痛感即可。每次壓十下後,休息五秒鐘,再繼續按壓。三次為一組,每次按壓三組。3)三陰交穴/位置/位於足內側,於內踝尖上三吋,脛骨內側後緣處。方式/以刮痧板輕輕刮,會有明顯的痠麻脹痛感。刮十下後休息五秒鐘,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4)子宮或前列腺反射區/位置/子宮或前列腺反射區位於足內側反射區,在內側踝關節下方的部位。男性為前列腺反射區,女性為子宮反射區。方式/以刮痧板輕輕刮,若有問題時,會有明顯的痠麻脹痛感。刮十下後休息五秒鐘,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5)生殖腺反射區/位置/生殖腺反射區位於足外側反射區,在雙腳跟骨外側。男性此區為睪丸反射區,女性為卵巢反射區。方式/以刮痧板輕輕刮,有輕微的痛感即可。刮十下後休息五秒,再刮十下。三次為一組,每次刮三組。(本文摘自/睡前3分鐘足部按摩疲勞BYE!:46種腳底點穴X刮痧X反射區按摩技巧,遠離到處痛的大小毛病/出色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