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4歲的葛奶奶因為白內障,固定於眼科追蹤,某次回診醫師說白內障變嚴重,建議最好還是手術。害怕開刀的葛奶奶於是不再回診,自行去藥房購買多種眼藥水及眼藥膏使用,想要積極「保養」,沒想到2個月後眼睛變得又紅又刺,甚至連眨眼睛都很痛,且視力模糊加劇,不得不回診。醫師表示這很可能是「藥物毒性角膜病變」,且角膜受損情況非常嚴重,終究需要手術治療。功效、成份不盡相同 甚至加了防腐劑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眼藥水的種類很多,功效也不同,常見的成分有維他命、清涼劑(如薄荷)、解充血劑(或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抗生素、類固醇、散瞳劑或控制青光眼及白內障的藥物等;另外,為保持無菌狀態,部分藥水還添加了防腐劑。而眼藥水功能依成分不同,可大致分為緩解不適,如疲勞、乾澀、紅腫及發癢等;協助檢查診斷,如執行眼底檢查;控制發炎或微生物感染;延緩或治療眼疾,如假性近視、青光眼及白內障等。沒有一種眼藥水可以處理所有眼疾,因此必須透過眼科醫師的診斷或藥師的指示,來使用適合的眼藥水,不宜自行購買使用。紓緩症狀反而掩蓋疾病 當心視力全失許多民眾仍有眼藥水可以「保養」眼睛,因此多用無妨的觀念;然而有些眼藥水雖然可以短暫緩解不適,卻也可能掩蓋眼疾症狀而延誤治療;且在不當使用下,藥品或防腐劑可能會改變淚液的成分及眼球的環境,如酸鹼值、滲透壓及眼壓等,使結膜囊內的菌叢混亂而導致發炎、感染,另外還可能造成乾眼症、青光眼;若角膜的結構遭到破壞,則造成潰瘍、破損,嚴重者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眼藥水亦是「藥」,如有不適,應經過醫師診斷或藥師指示後再使用,才能對症下藥;除非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否則一般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另外,透過網購或國外帶回的眼藥水,並不屬於我國合法藥物的範圍,若是因此而遭受藥害,並不適用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提醒民眾別貪圖方便而賠了健康。

年紀大近視還加深 檢查竟為白內障

年紀大近視還加深 檢查竟為白內障#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成年人的近視度數,一般不像小孩及青少年會不斷加深,如果年紀一把近視依舊不斷增加,就要小心可能白內障的徵兆。近視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近日一位年近70歲的謝姓老翁,發現自己的視力退化,一根電線桿看成三根,謝姓老翁家屬陪同下,至眼科門診檢查,發現老翁雙眼近視約300度,並且確診白內障。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眼科何建賢醫師表示,老年人也會近視,而年紀大的人近視成因一般都和白內障有關,這種白內障比較特殊,患者的水晶體會呈現均勻的核硬化現象,這造成額外的透鏡效果有可能造成每年200至300度的近視度數增加剛開始,病患看遠的視力會慢慢變得模糊,但是看近的視力卻會變得清楚,有些病患在這時會誤以為老花變好了,其實,是白內障加重。極度畏光、距離感變差也是徵兆再過一段時間,他會發覺連近的東西也看不太清楚,這時候可能就到了必須手術解決的時刻。而白內障的症狀 除了近視度數增加之外,常見的還包括:視力模糊減退、單眼複視、極度的畏光和炫光,偶而還會有色覺改變、距離感變差的情形發生。 目前,還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和防止白內障,所以,患者的白內障如果已經嚴重到會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的地步,那麼唯一的治療方式就只有手術摘除白內障並置入人工水晶體。何建賢醫師也提到,現在標準的手術方式一般採取「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手術傷口較小,恢復時間短,除非患者的狀況不許可,才會採取傳統傷口大的手術方式。

白內障「熟了」再開刀?當心拖成失明

白內障「熟了」再開刀?當心拖成失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醫生,白內障不是說要讓它熟了之後才開刀會比較好嗎?」許多老年人誤以為白內障熟透再治療即可,其實是錯誤的觀念!眼科醫師指出,白內障不要等熟才開刀,以免引發青光眼或虹彩炎等,嚴重甚至有失明的可能,而且若等到晚期才開始治療,將提升手術治療的困難度與併合症發生率。安南醫院眼科徐聖曜醫師解釋,白內障是指眼睛內原本透明的水晶體變混濁,讓雙眼宛如隔著瀑布、霧氣或結霜玻璃在看東西的感覺。分為先天及後天性2類型,後天性居多,所以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疾之一。治療時機:視力障礙已影響生活至於白內障適當治療時機究竟為何?徐醫師說,雖治療時間點端視個人情況而會有所差異,但初始尋求治療標準,為視力障礙已開始影響工作及生活時,就應該去眼科掛號求診。最後,他也提醒民眾,多數白內障是老化引起,難從根本加以預防,故定期檢查仍是早期發現的不二法門;而已罹患者更要做好定期追蹤工作,以免白內障放到「過熟」而導致青光眼,一般來說如及早發現並馬上治療的話,大多數皆會有不錯的癒後效果。

中老年人視力殺手 白內障3大Q&A必知

中老年人視力殺手 白內障3大Q&A必知#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相信大部份人都聽過「白內障」這個疾病,但對這個可能導致「青盲」的中老年人視力殺手,很多人卻不了解,有人是近視度數加深,原本有老花眼的人閱讀書報再也不需戴眼鏡,以為眼睛出現「第二春」,但到更換眼鏡度數也無法改善視力時,往往已經到需要積極治療的時候。簡單來說,白內障是指眼睛內水晶體因為年齡、藥物、疾病、外傷等種種原因,從原來的清澈透明變得混濁。混濁的水晶體阻擋光線進入眼睛,造成視覺偏黃或暗,或光線不均勻分散,使影像不清晰,甚至因為水晶體質地變得緻密,以致近視愈來愈深。因此為讓民眾更了解白內障,阮綜合醫院眼科林佳靜醫師,針對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為大家解惑:1)白內障可以預防嗎?事實上,就算是沒有其他疾病或藥物的因素影響,只要活得夠老,幾乎人人都會遇到老年性白內障的問題。以老年性白內障來說,可以配戴適當的墨鏡、遮陽帽,避免陽光照射眼睛;若已經有白內障,則可使用健保給付的眼藥水預防白內障惡化。2)治療方式有哪些?在治療上,目前並無藥物讓已經混濁的水晶體變回原本透明的狀態,因此只能以手術治療。手術是透過電腦的計算,醫師可幫病患挑選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度數,一併矯正術前近視、遠視、散光等問題;然而有些人術後仍可能殘存少許度數,需要配戴眼鏡矯正。3)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一定變好嗎?事實上,若病患在手術前已有弱視、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等問題,術後視力雖會改善,但是無法和正常人相當。畢竟白內障手術只是處理水晶體混濁的問題,而其他眼疾所造成的視力模糊,則要另外對症下藥。因此,白內障的術前檢查很重要,除了測量水晶體度數之外,還必須散瞳檢查是否有其他眼疾,才能替病患評估白內障手術的必要性及成效。

國人日盯螢幕8小時 白內障增3成

國人日盯螢幕8小時 白內障增3成#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今公布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國人每日平均觀看螢幕的時間約為8.4小時,相較2007年調查顯示的5.3小時,用眼時間成長將近1.6倍。老化眼疾年輕化 青壯族群隱憂數位網路與行動裝置使用普及化,重度依賴科技產品已是現代人的生活趨勢,調查中20~54歲之間的青壯年族群,過半受訪者每天黏在3C螢幕上的時間為9小時以上、超過整體平均值;其中45~55歲壯年,有近4成每日觀看螢幕超過11小時,成為名符其實的「眼忙族」,也讓眼科醫師擔心全民眼睛過勞。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過度用眼的結果,就可能造成眼睛提早老化,甚至罹患導致視盲的眼疾,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與視網膜疾病。對比102年與97年健保資料顯示,20~54歲的族群,白內障與青光眼患者人數上升了30%以上,老化眼疾的年輕化趨勢已成台灣青壯族群隱憂。8成國人未定期檢查眼睛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蔡景耀秘書長說明,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坐7小時以上,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風險,較每天坐不到3小時者高出2成,可能是長時間觀看螢幕所致。調查中除了顯示民眾長時間過度用眼外,也揭露了用眼時間越長,其使用行動裝置類螢幕的錯誤行為就越多,包括躺臥或側臥等錯誤用眼習慣的比例突破5成,對於過勞的眼睛更是雪上加霜。調查也發現國人在護眼行動上是知易行難,民眾普遍有正確的護眼知識但護眼行動力薄弱,超過6成國人平日沒有做到「用眼3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近8成未定期眼睛檢查。尤其是國人現在幾乎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已經超越電腦使用率,但是手機螢幕字體小、容易近距離觀看或有手持晃動的情形,都嚴重影響眼睛健康!定期檢查 預防視力問題超過8成的視力問題是可以預防或治療的,衛福部林奏延次長表示,國人健康意識逐漸抬頭,大家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但是眼睛卻仍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角,且許多國人常以為老化後,視覺功能變差是正常的,往往把視力疾病拖到視力變得很差時才去就醫。但科技的普及化已經勢不可擋,用眼負擔逐漸增加,民眾對眼睛的照顧更要趕上用眼的速度。

不到40歲就白內障 原來是甲狀腺出問題

不到40歲就白內障 原來是甲狀腺出問題#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旦發現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就要到眼科求診,這是一般人最直接的反應;不過,中國這名39歲女子檢查出白內障,卻無法求助眼科,醫師建議要看內分泌科才行,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檢查發現原來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出現水晶體鈣化,才導致白內障。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少 導致水晶體鈣化白內障主要症狀是視力障礙,怎麼會檢查出來卻無法在眼科求診,這令人匪夷所思的答案,讓女子帶著疑惑到內分泌科檢查,結果竟然是她的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才出現白內障的問題。對此,當地醫師表示,病患主因是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少、血鈣低,出現水晶體鈣化導致白內障;而如果血鈣持續下降,很可能引起肌肉疼痛、精神錯亂。易誤診為白內障 患者應先檢查血鈣此外,醫師說明,由於甲狀旁線功能減退的首發症狀就是白內障,因此許多病患會被誤診為眼科疾病,做了不正確的治療;其實只要及時發現,對症下藥,都可以終止白內障的發展。而如果40歲以下就罹患白內障,或是手腳麻痺、嘴角不自覺抽蓄等,應檢查血鈣及甲狀旁腺激素,且儘速就醫,避免使小病釀成大禍。

3C盛行!白內障年輕化 人工水晶體3大Q&A必知

3C盛行!白內障年輕化 人工水晶體3大Q&A必知#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3C產品盛行,許多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高度近視者也逐年增加,併發白內障的機率也越高,當視力模糊檢查後必須接受白內障手術來改善視力時,要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 ?書田診所眼科廖昶斌醫師表示,門診病患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所以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上,不但要考慮兩眼平衡,也要考慮不同的水晶體選擇是否造成生活上的不便。1)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廖昶斌解釋,人工水晶體的種類,主要可分為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長焦段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2)有何不同、差別性?●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能降低球面像差,提升夜間視力,減少夜間眩光與光暈,主要可改善夜間遠距視覺品質,適合要求夜間的視覺品質者。●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降低白內障手術後對老花眼鏡依賴程度,白內障手術同時改善老花,適合術後不想戴老花眼鏡者。●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散光殘留值,術後視覺品質提升,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散光,對於有散光的病患,在術後不想戴散光眼鏡來矯正散光者可以考慮。●長焦段多焦點、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都可降低術後的老花眼鏡依賴程度,改善夜晚時眩光與光暈等問題,全天候改善遠近視覺品質,適合全天候要求高品質、方便的生活者。3)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廖昶斌指出,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且特點不同,在選擇時要考慮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對視覺改變的接受程度,是否常閱讀、常開車、經常有夜間活動、不想戴眼鏡等不同的需求,選擇也會不一樣。完全不想戴眼鏡的人,就必須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長焦段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或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最後,廖醫師也提醒,市面上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各種功能也不同,患者可依生活需求及習慣與醫師討論選擇。更換人工水晶體後,在視覺品質上,多少會和手術前的眼睛不同,同時術後可能會有殘留的度數,因此在術前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內容及可能改善的程度。

夏日眼睛要防曬!長期曝曬恐白內障、失明

夏日眼睛要防曬!長期曝曬恐白內障、失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炙熱,伴隨而來的紫外線,雖然看不到卻是隱藏性的殺手。而出門在外,戲水遊玩,多數民眾都知道皮膚防曬的重要性,但是眼睛防曬卻往往容易忽視,尤其紫外線對眼睛的健康會造成持續且累積的傷害,像是白內障、視網膜退化或加速老化等。當大家只覺得陽光刺眼的時候,卻沒注意長期下來會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傷害。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眼科郭淑貞醫師表示,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發生於水晶體及眼部周圍、眼表面及眼瞼老化造成的皺紋甚至癌的產生,和眼表面眼翳。傷眼利器「紫外線」  加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最常被提及的病症就是白內障,長期且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會導致眼球內水晶體蛋白質氧化變性,造成水晶體渾濁而影響視力,由於白內障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初期只會覺得視力模糊,如果延誤就診惡化程度又快,嚴重還可能會導致全盲。另外像是光傷害角膜炎,通常在暴露於強烈紫外線後的6小時,使得角膜表皮細胞受傷、延遲性表皮脫落,造成眼睛會有劇烈疼痛、流淚、畏光、紅腫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而眼底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也是因長期使用3C產品以及在強烈紫外線傷害下,都會造成黃斑部提早受損。挑對太陽眼鏡做防曬   認明抗UV標示因此,醫師建議,盡量避免在正午紫外線最強的時候外出活動,也要為靈魂之窗選擇合適的防護,例如挑選大面積、愈可以貼近臉部的太陽眼鏡,愈可以阻絕掉紫外線光,但他也提醒,眼鏡並不是顏色愈深愈防曬,顏色只能讓光線減弱,但不能阻擋隔絕紫外線,保護效果以灰、棕、墨綠色的鏡片較佳,另外也要注意有無「抗UV400」的標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