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

熱量收支平衡 中年男子這樣吃才營養

熱量收支平衡 中年男子這樣吃才營養#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年男人不想受到肥胖困擾,專家一致建議控制熱量、均衡飲食、外食時慎選菜餚及保持規律的運動,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不二法門。美國前瞻性糖尿病預防計劃(DPP)調查發現,積極的設計飲食及運動計劃介入生活型態,受試者的血壓值、三酸肝油酯明顯降低,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也大幅減少(約41%)。5類食物建議量美國《男人健康》雜誌指出熱量收支平衡的概念,飲食攝取要保持能量平均,也就是攝取(input)了多少熱量,就要消耗(output)多少。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郭月霞提供中年男人每天均衡獲得5大類食物營養的建議量:•  五榖根莖類為2.5~4碗(飯1碗約200克)。•  蔬菜類3~5碟(1碟約3兩)、水果類2~3份(1份約1顆橘子或芭樂)。•  奶類1~2份(1份是低脂或脫脂牛奶240cc)。•  肉魚豆蛋類4~5份(1份是肉或魚1兩)。•  油脂類1~2湯匙(1湯匙15克)。「五少五要」飲食法 前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祝年豐(現為署立台東醫院院長)的門診案例中,有2/3的中年男人是因為外食、應酬多而變胖。難以避免外食,就選擇健康的食物來吃。本文整理「五少五要」的飲食方法。5少/1) 「少」吃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及成分標示不明的食物。2) 「少」吃油炸、火烤、煙燻、醃漬類食物。3) 「少」喝含糖、酒精類飲料及甜點。若一定要喝,就喝低脂牛奶或綠茶。4) 「少」喝濃湯,改以清湯,且避免用湯汁泡飯。5) 「少」沾醬料,生菜沙拉的沙拉醬熱量高、火鍋的沙茶醬鈉含量多,都建議少吃。5要/1) 一定「要」吃早餐。哈佛大學針對2,831位受試者調查發現,每天吃早餐的有44%體重正常,41%沒有發生胰島素抗阻。2) 「要」維持少量多餐。在早餐後每三小時進食一次,可使血糖濃度維持穩定。萬芳醫院中西整合減重門診主任劉燦宏建議:每餐食量少一半、只吃七分飽。3) 「要」多吃蔬果。蔬菜以節令時蔬最佳,多吃增加飽足感,且可將湯汁瀝乾或用白開水濾過,可減少油脂的攝取;水果也以新鮮水果最好。4) 「要」多選清蒸、燉煮或涼拌的食物,如清蒸魚比糖醋魚來得好。5) 若非參加應酬不可,「要」吃點東西如蘋果、雜糧餅乾或麵包墊胃。(本文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消暑反而越喝越渴?3步遠離健康危機

消暑反而越喝越渴?3步遠離健康危機#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飯後來杯手搖飲幾乎是酷夏的必備消暑「涼」方,但含糖飲料不但無法解渴,小小一杯飲料更隱藏巨大的健康危機。國民健康署發布的新版國民飲食指標草案,增列「每日飲食中外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之上限」的建議,以手搖飲為例,大杯全糖烏龍茶(約700毫升),外加糖量約57.4公克(熱量約230大卡),飲用一杯即超過每日上限,徒增健康負擔。原料營養密度低 攝取過量恐增疾病風險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高達93.9%的國中生及88.9%的高中學生、83.6%的19-44歲成人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另外市售含糖飲料原料營養密度低,不但無法解渴,反而會因攝取過多的熱量及外加糖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無糖生活三技巧 省錢消暑又解渴鑑於我國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上升趨勢明顯,科學實證已充分指出「糖」對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新版國民飲食指標草案顯示,若以健康體重50-60公斤的成人、輕度工作者,每日所需熱量約1500-1800大卡,外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150-180大卡,即37.5-45公克的糖。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實踐無糖生活三技巧:不但省錢、消暑,又能解渴、健康,讓全民一起來減糖、增健康:1) 喝開水/建議國人養成每天至少喝6-8杯的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可避免過多熱量攝取,並應分次喝、慢慢喝。為豐富白開水的口感,可在白開水中加入少量檸檬片簡單提味,或加入花草、茶葉泡製成冷泡茶、花果茶等無糖風味飲,增添喝水的樂趣。2) 看標示/建議消費者購買現調飲料時,可參考店家提供資訊,選擇低熱量、少加料、無糖等飲料為宜。3) 原味乳/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1.5-2杯(每杯240ml)為宜,目前無證據顯示原味乳品中的乳糖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故原味乳品為較優質的乳品選擇。

守護爸爸健康 5大貼心守則看這裡

守護爸爸健康 5大貼心守則看這裡#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父親節即將到來,許多子女常以吃大餐的方式慶祝節日,過量的熱量及油脂卻讓爸爸變成「大腹翁」,造成健康負擔。國民健康署提出5大貼心健康美食守則「挑低脂、少沾醬、少加工、多蔬果、少甜點」,邀您一起守護爸爸的健康:1) 挑低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飲食習慣應採均衡飲食,以「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建議攝取上限應低於每日建議攝取總熱量10%。研究指出,若總熱量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5%飽和脂肪的熱量,可減少約11.5%冠心病死亡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每日建議以燒烤為例,一塊250公克的羊小排就有約650大卡,27.5克的飽和脂肪。其中飽和脂肪攝取量已超標每日攝取量1.2倍。再加上各類肉盤、沾醬沙拉、甜點、飲料等,其熱量及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更過量。2) 少沾醬/建議選擇搭配蔥、薑、蒜、洋蔥等新鮮食材或低鹽佐料,如胡椒、八角、花椒等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調味料,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3) 少加工/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食品,香腸、熱狗、丸子等肉類加工食品,其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食品,建議避免食用過多。4) 多蔬果/選擇當季新鮮蔬果的餐點,可取代精緻蛋糕與甜點。蔬果含豐富營養及膳食纖維,民眾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5) 少甜點/以開水或無糖飲品取代含糖飲料以減少攝取熱量。飯後運動 顧健康減熱量為避免飯後坐著不動堆積血糖,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用餐後可利用就近的社區公園、健行步道健走或騎單車,不僅能促進家人間的感情、幫助消化,還可以減去聚餐時的多餘的熱量。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素#熱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的吃素其實是對身體有好處的,然而許多素食含油膩,反而造成身體負擔。吃素也要顧健康,到底吃素的熱量與營養如何拿捏呢?此場團體衛教將由營養師王若昱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健康吃素時間:106年8月3日(四)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低卡不是聖旨!6類食物健康瘦

低卡不是聖旨!6類食物健康瘦#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植物性蛋白質/每天吃點大豆、豆腐、豆漿強肌抗衰。成人每天應攝取35~40克蛋白質修建肌肉。缺乏蛋白質會造成組織早衰,器官肌肉鬆弛,廢物和積水無法排除,變成肚大、虛胖、水腫。建議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豆類、乾果、蔬果類),其飽和脂肪酸少;以及節制動物性蛋白質(肉、魚、蛋、奶類)的攝取量,可減輕腎臟負擔,減少心血管疾病。2) 抗性澱粉/糙米、蕎麥、裸麥、薏仁不升糖,有助減重。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 RS)就是難消化的澱粉,它不被小腸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但能進入大腸結腸內發酵,其代謝產物可維持腸道健康,有利益生菌生長。「抗性澱粉」高的食物如糙米、裸麥、蕎麥、薏仁、水煮馬鈴薯、莢豆類、帶綠皮的香蕉等。3)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提升好膽固醇,幫你趕走壞膽固醇。好油能提供能量,保護皮膚和內臟,幫助營養素的吸收和運輸,穩定神經和免疫系統。多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製品,如苦茶油、橄欖油、芥花油、椰子油、適量堅果等,有助改善膽固醇,保護動脈抵抗氧化傷害。4) 生食蔬果(高纖、高酵)/1日攝取5~7份生鮮蔬果。生食蔬果,最有利吸收完整的消化酵素,有助去脂排毒。特別早上是人體的「排泄階段」,蔬果酵素和纖維質可促腸道把老廢物質速排體外。尤其深色蔬果含抗氧化成份,有助抗菌抗毒,及維持荷爾蒙平衡,可預防減肥期出現便秘、氣色差、皮膚粗躁、掉頭髮。5) 升溫食物/含碘海菜、蔥蒜香料促進血循代謝。人體體溫升高1度,就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贅肉不易堆積。運動、泡澡、飲食都是升溫的好方法。升溫食物如: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蝦皮等含碘多,能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加速身體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血液循環加快。此外,蔥、薑、洋蔥、韭菜也是升溫食物,適量食用能溫熱身體。6) 親脂食物/黃豆、凍豆腐、苦瓜、海藻,可吸排胃腸肝油。「黃豆」富含卵磷脂,可將脂肪排出體外(尤其是肝臟脂肪),有降膽固醇、加速脂肪代謝作用。「凍豆腐」含酸性物質,能破壞、助排脂肪。「苦瓜」富含的苦瓜素,作用於吸收脂肪的重要部位小腸,可抑制脂肪、多糖等高熱量大分子物質的吸收。海帶、海苔、昆布、寒天等「海藻類」,含很多微量元素及碘、鈉、鉀、鐵、鈣,有助蛋白質運作和代謝脂肪。(本文摘自/1天只要1分鐘1個動作!瘦腰平腹提拉臀/出版)

改善「易胖體質」 聰明熬湯3秘訣!

改善「易胖體質」 聰明熬湯3秘訣!#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多選用含有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雌激素對女性的新陳代謝十分重要,對食慾調控和體脂肪在身體組織中活動也有間接調節的角色,可以平衡熱量的攝取和消耗。能幫忙補充天然雌激素的食物有黃豆製品、山藥、番薯、亞麻籽等。2) 多選用抗氧化營養素含量高的食物/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荷爾蒙良性代謝,如十字花科的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含有吲哚),含有茄紅素的番茄、西瓜,維生素C 含量高的蔬果(甜椒、芭樂、柑橘類),與含有維生素E 的堅果類(小麥胚芽、開心果)。這些含有大量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對荷爾蒙代謝非常重要,當這些抗氧化營養素不足的時候,許多荷爾蒙的代謝會形成容易致癌的代謝廢物,想要健康美麗,含有大量抗氧化營養素的蔬果是不可少的。3) 多選用紓壓安神的食材/緊張、焦慮、壓力大時,身體對某些營養素消耗特別快,像是維生素 B、維生素 C、鈣、鎂、鋅、醣類,可特別挑選含量高的食材來攝取。另外,像是百合、蓮子、桂圓等本身有助眠、安神功效的食材,也可以多利用。鈣、鎂是安定神經、熱量代謝很重要的營養素,特別要注意攝取量,根莖類蔬菜、海藻類、珊瑚草、深綠色葉菜類都是鈣、鎂良好的食物來源。(本文摘自/1餐換成湯,4週變成易瘦體質/高寶書版出版)

彈性管理健康飲食 先學著放下熱量焦慮

彈性管理健康飲食 先學著放下熱量焦慮#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將盲目飲食轉換成正念飲食:跟進食有關的決定在毫秒內就產生了。我要更多;我要少一些。我這樣做很糟糕所以我要繼續下去;吃了這個我就會自我感覺更好。就算在執著時,我們經常無法察覺到自己在做這些抉擇。開始察覺以後,我們可以中斷這個循環,從下一個當下獲得自由。別被選擇綁架 我們可以將自動化的反應變成充滿正念的回應。透過靜坐練習及正念覺察,你會學習用一個不加批判的方式來留意所浮現的事物。你會充滿愉悅地了解飢餓、飽足、滿足的感覺,而不會感到不適。你所做出的飲食決定,會滋養你而不是折磨你。我們被太多的選擇所綁架。你會學習停下來聆聽這些選擇,但是不會感到無法抵抗,也不需建立起不必要的圍牆。留意絆倒你的想法:我們把許多過去的歷史帶到每一餐。透過正念飲食,不管你真正或想像的母親怎麼跟你說,你會學習如何很自在的將食物留在餐盤上。你會留意到一些強烈影響你的飲食但其實是不必要的想法,然後給予合適的回應。曾有多少次,你的意志力敗給了渴望,而你就告訴自己:「我吃一點就好。」接著,你可能再多吃了一些,然後你就想:「我爆掉了。」繼續吃,一直到感到身體不適甚至造成疾病?放下對熱量的焦慮這個「我爆掉了」的循環經常反映出一種挫敗的感覺:反正我都控制不了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在意?克服這個循環跟增強意志力無關。自動反應也許會讓你感到無所選擇,但是透過正念的力量,你會發現其實是有所選擇的。當你允許自己與強烈負面的情緒、渴望、罪惡、其他誘發因素同在,以及允許自己享受喜歡的食物,你可以漸漸打破這個循環、聆聽自己的內在智慧,從進食的食物中獲得自在感。遠離食物警察:督促自己的這個想法(也許利用食物紀錄、減重夥伴、體重計)經常誘發一種叛逆的想法。內心可能會說:「誰說我不能吃這個?」透過正念,你從督促自己轉換成了解及滋養自己。放下對熱量的焦慮:我曾遇到一些人因為害怕熱量,他們甚至不想說出這個字,也不曾檢視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另外一些人則是過度執著,連10或20大卡都要斤斤計較。透過學習正念飲食,你會學習彈性管理你的飲食習慣,就像你有預算而要管理金錢一樣。不是為每天設定一個絕對值,而是留意最後的數值。培養味覺與滿足感的關係你真的可以只品嚐半片餅乾或是幾片薯片,可以參加節慶聚餐而不感到焦慮,可以再次接受這些能夠安撫你的食物,可以參加一個有十幾種食物的派對而感到自在,因為你知道自己不會過量進食。你可以吃較小的分量,卻得到更大的滿足。你不一定會在今天、下週或下一個月全部辦到。但是你會學習及練習一些重要的技巧。它們會漸漸地將以上所描述的變化變成常態,而不是偶發的例外。你可以減重、不復胖,也不會感到自己被剝奪或錯過你所喜歡的食物。與其建立疼痛及焦慮的關係,不如培養一個與味覺、滋養及滿足感的關係。你會重新連結如何享受、放下掙扎以及迎接飲食所帶來的味道及愉悅。學習正念飲食會告訴你怎麼做。(本文摘自/正念飲食/大雁文化)

當心!這5大生活習慣恐害腸胃病

當心!這5大生活習慣恐害腸胃病#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飲食失衡/吃過多蛋白質、脂肪、熱量;膳食纖維、維生素卻不足。代謝酵素低下,殘餘和油脂積成血濁、脂肪肝、胃脹等,小心憩室發炎、膿瘍、出血、腸穿孔、卡糞石、大腸瘜肉產生,最易導致腸胃癌!2) 健檢不足/國人罹癌人數上升,尤其大腸癌,但篩檢率不到3成,故死亡率比美國高;「男性冠軍」肝癌則早期少有症狀,一經確診往往已是後期。各縣市衛生局力推「4癌篩檢」: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據宜蘭縣最近近8萬人接受四癌篩檢,檢出罹癌率不低,能即早發現治療,重病癌症的治活率才較高。3) 運動過少/作息久坐少動,消化道蠕動變慢,機能、基礎代謝率都會衰退,容易全身或局部胖、胃脹氣、溢胃酸、食積、腸阻塞、潰瘍無法癒合,致癌率大增!4) 作息不定/國人從兒童、青少年起,普遍有睡眠不足、熬夜現象,代謝力、免疫力呈現衰退,尤其錯失夜間肝臟解毒時機,使肝炎、肝癌指數大大增加。5) 壓力過大/大腦訊息、自律神經、內臟肌肉等無法協調,最易腹痛、胃酸不適、大腸激躁、肝鬱悶,經常拉肚子或便秘。(本文摘自/顧腸胃天然飲食/蘋果屋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