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

吃湯圓注意熱量!減卡湯圓簡單做

吃湯圓注意熱量!減卡湯圓簡單做#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元宵節來臨,東方人習慣吃湯圓應景,祈求新的一年圓滿順遂。但湯圓屬糯米製品,不僅小孩、老人食用時注意不可囫圇吞棗,少部份民眾在食用時也要多注意熱量超標。包餡湯圓4顆 熱量等於1碗白飯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提醒,湯圓為糯米製成,熱量高。市面上多種口味如芝麻、花生湯圓熱量更高。包餡湯圓4顆熱量就等於一碗白飯。加上高糖度的湯底,圓滾滾的湯圓吃下肚,肚子也可能發胖而圓滾滾。想要享受美味湯圓,除了適量食用外,可以減少澱粉類(糯米粉)的攝取。可嘗試加入天然食材如地瓜、南瓜、山藥、胡蘿蔔等蒸熟後加入糯米澱粉製的湯圓中,除減少原本糯米含高量不容易消化的枝鏈澱粉,減少腸胃不適、長者消化道負擔外,還增加天然植化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湯底可更換為用天然水果切丁取代砂糖,亦可使用天然食材白木耳增加飽食,降低身體負擔。孩童、長者食用 應切小塊並陪同鹹湯圓也是大眾的愛好口味,可放少點鹽巴調味、減少高熱量的油蔥酥,另外加入蔬菜、茼蒿、葉菜類蔬菜或菇類增加纖維,以蔬菜高湯調味便可享用美味的又無負擔的元宵湯圓。以往常遇到小孩子吃東西太快和吞嚥功能不好的長輩,吃湯圓時未切小塊食用,導致噎住就醫急救,延誤急救發生憾事。家中如有孩童及咀嚼能力不佳的長輩,應避免食用湯圓造成噎住的風險。如果想吃也建議將湯圓切小塊、細嚼慢嚥、並且陪同食用。

吃鍋選材7秘訣 不怕熱量爆表

吃鍋選材7秘訣 不怕熱量爆表#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轉涼,除了換上長袖衣物,吃熱騰騰的火鍋更是暖身又暖胃。風味濃厚的火鍋湯可能隱含高鈉,過度加工的火鍋料讓人吃進過多熱量,同時容易被餐廳提供的飲料及冰淇淋誘惑,一頓下來熱量可能將近3千大卡,約相當於11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至800大卡。避免加工品、冰淇淋 降低熱量攝取民眾於吃到飽的火鍋店用餐,容易無意間吃進過多熱量、脂肪、鈉及糖,可能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等,更應避免含糖飲料、甜點,除了容易引起蛀牙,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供民眾「吃鍋選材7秘訣」,在享用火鍋時也能顧及身體健康。1) 選清湯底/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拒絕高熱量及高鈉含量之湯底,如麻辣鍋底、韓式鍋底等,若選擇非清湯底,建議減少喝湯量。2) 少點加工品/選擇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火鍋料,加工火鍋料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食品,建議於購買前詳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並且避免食用過多。3) 多加蔬菜量/選擇當季新鮮蔬菜類及菇類等高纖食材,不僅可增加飽足感,同時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質及營養素,促進腸道蠕動、改變細菌叢生態。4) 肉類挑低脂/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取代高脂的紅肉,例如魚肉、雞肉或海鮮類等,且肉類應去皮以減少脂肪攝取。5) 調味選天然/選擇蔥、薑、蒜及香菜等新鮮食材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調味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胡麻醬等。6) 降低含糖飲/選擇天然水果取代甜點,並飲用白開水或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甜點中含大量糖分及熱量,過量攝取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7) 飯後揪運動/用餐後可和親朋好友到附近公園散步,或以步行方式取代乘坐交通工具回家,增加身體運動的機會,也可促進飯後消化。

月餅當飯後甜點 每餐脂肪攝量逾2倍

月餅當飯後甜點 每餐脂肪攝量逾2倍#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傳統月餅糖、油用量多,以一顆廣式月餅為例,含糖量高達95.5克、脂肪39.8克,若每日飯後吃一個當點心,就已經超過每日飲食指標糖建議攝取量的上限的2.1倍、每餐建議脂肪量的2倍。國健署建議民眾掌握月餅選購、食用3大原則:「選低熱量」、「選低脂肪」、「同樂分享」,才能在中秋節放心吃!中秋一日飲食菜單 吃的健康無負擔如何在中秋節吃的開心又吃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建議「中秋一日飲食」菜單,以健康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日所需1800大卡為例:早餐建議攝取香烤鮭魚全麥吐司1片、燕麥片3湯匙及低脂牛奶1.5杯;午餐可享用什錦肉絲湯麵1碗、水煮蛋配海帶杏鮑菇、小番茄及無調味杏仁果;晚餐則可攝取五穀飯半碗、芹菜炒花枝、烤鯖魚、番茄豆腐湯、清炒高麗菜及芭樂,晚餐減少些許飯量,另還可享用半個月餅配上無糖綠茶。挑選不包肉、每100公克熱量低於400大卡的月餅國民健康署建議,選購月餅時應詳細參考包裝標示,並盡量挑選每100公克熱量低於400大卡、或是選購份量較小的月餅。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若於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可減少3%中風死亡及6%冠心病死亡的機率。因此建議選購時,挑選不包肉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低的月餅。此外,購買體積小的月餅也是減少熱量攝取的好方法之一。一起分食不但可以嚐美味、增加互動,還能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糖量、油量。建議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記得著量攝取以控制血糖、血脂。     

健康烤肉 搭配3種纖果汁護健康

健康烤肉 搭配3種纖果汁護健康#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想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烤肉,而除了烤肉外,吃月餅也是重要習俗之一。烤肉時也常會搭配汽水等含糖飲料,不但不能去除油膩感,更容易增加血糖、肥胖危機。為預防中秋節後體重飆升,營養師要教導民眾如何以新鮮蔬果汁取代含糖或氣泡飲料,減輕身體負擔,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高溫燒烤會致癌許多研究證實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在高溫100℃長時間燒烤下,會裂變產生致癌物質,且加工肉品中(如:香腸、培根、熱狗等)用以確保食品安全的添加物––亞硝酸鹽,經由胃酸分解再與胺類食物結合形成亞硝胺致癌物,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柚子可增加飽足感 幫助排便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吳宜表示,以新鮮蔬果汁取代含糖或氣泡飲料,不但能減輕身體負擔,搭配中秋節應景的柚子,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大魚大肉吃太多導致體重直線上升。且纖維又可幫助排便以減少毒素累積在體內。健康烤肉 可以搭配3種營養果汁 以牛番茄、中型柚子、拳頭大小芭樂1/4顆、香蕉半根加上500C.C的水;或以地瓜葉一把、鳳梨1/8顆、中型柚子約4瓣、蜂蜜6克加上水500C.C;也可以紅蘿蔔1/3根、小蘋果半顆、中型柚子約2瓣、香蕉半根、蜂蜜約1/3匙水500C.C放入果汁機攪打,即可完成一杯美味的「C纖蔬果汁」,烤肉後搭配一杯纖果汁,增加腸道蠕動、清爽又顧健康。

健康過中秋 3絕招吃月餅無負擔

健康過中秋 3絕招吃月餅無負擔#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即將到來,應景的廣式月餅不但香氣十足、料豐味美,而且份量大到吃一個就有飽足感,高油高糖帶來的健康危害也不可少。養生風氣漸興,老少咸宜的健康月餅不僅能讓大家吃得開心,也能降低身體負擔!謹記3要點 吃月餅無負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陳芝諺特別製作健康月餅──柚香冰皮月餅,使用葛粉、豆沙餡、奶粉及新鮮柚子等食材取代一般常見的砂糖、奶油、豬油、酥油或沙拉油等,減少過量油脂攝取,一顆月餅的熱量至少比市售月餅少了150大卡;另外由於柚子汁維生素C含量高於檸檬3倍、蘋果7倍,混入調味不但口感更清爽,營養價值也提高。想要健康過中秋,陳芝諺營養師另有下列幾點提醒:1) 小份量/一天月餅攝取量建議控制在200至300大卡之間,約1顆蛋黃酥的量。2) 多蔬果/當季水果柚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中酸甜感可緩解食用月餅後的油膩感。3) 輕鬆吃/可自行製作月餅並使用天然食材如柚子、柿子、堅果、桂圓或枸杞等當內餡製作月餅。選擇表皮光滑、油囊細小的柚子針對柚子及市售月餅食品,臺北市衛生局也提供下列建議,應優先選擇新鮮、有驗證標章、追溯追蹤食材。柚子在選購時挑選表皮光滑,油囊細小,果實底部穩重為優良品,採收後需要一週時間才能使肉質變軟,吃起來更多汁美味。質地較鬆、有透油的蛋黃最好至於月餅內餡,鹹蛋黃部分可以選擇蛋黃顆粒完整,蛋黃的口感質地較鬆自然蛋香味道,稍有透油的蛋黃最好,餡料的部分,雖然每種餡料性質狀態不同,不過可以從顏色、質地、氣味判斷是否接近自然食材。除了上述注意事項外,慢性疾病患者也應諮詢營養師意見,按建議份量食用,才能過一個健康的中秋節。

沒吃甚麼還是胖?肌肉量悄悄在衰退!

沒吃甚麼還是胖?肌肉量悄悄在衰退!#熱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缺乏蛋白質容易變胖,是因為代謝變慢的緣故;繼蛋白質之後,我們再接著了解代謝的原理。「基礎代謝量」,就是「光躺著也會消耗掉」的基本必須熱量,基礎代謝量是為了維持體溫、呼吸或保持內臟及頭腦的運作,所須具備的最低限度的熱量。在一天消耗掉的熱量當中,基礎代謝量約占70%。基礎代謝提高就不易變胖會變胖還是變瘦,取決於飲食攝取的熱量與身體消耗的熱量是否平衡。基礎代謝量高的話,消耗的熱量容易超出攝取的熱量,於是也就比較不容易發胖;反之,基礎代謝量低的話,消耗的熱量容易少於攝取的熱量,也就比較容易發胖。增加肌肉量,就是增加消耗的熱量影響基礎代謝量的主要因素是「肌肉」,肌肉就像隨時隨地都處於運轉狀態的引擎一樣,就算身體一動也不動,還是會為了維持體溫而燃燒體脂肪,進行代謝的活動,其比例大約占基礎代謝量的20%~30%。在基礎代謝量之中,大腦或內臟的代謝量幾乎是固定的,不過肌肉的代謝量卻會依個人的生活型態而有巨大的差異。如果時常藉由運動鍛鍊肌肉,基礎代謝量就會提高,身體也比較不易發胖;反之,若因缺乏運動而導致肌肉量減少的話,基礎代謝量也會減少,身體就比較容易發胖。沒吃什麼卻還是變胖?因為肌肉變少了!除了運動之外,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會大幅影響肌肉量的增減。肌肉24小時都在「新陳代謝」,不眠不休地反覆進行分解與合成,正如前文所述,肌肉除了水分以外,幾乎大部分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的,因此一旦缺乏蛋白質,肌肉量就會因為缺乏原料而減少,結果代謝一旦下降,身體就很容易發胖。中年發福是代謝量下降害的平常運動量不足的人,在30歲以後,肌肉量就會以下半身為中心,每年遞減1%。肌肉每減少1公斤,1天的基礎代謝量就會下降約50大卡,1年下來就是50大卡乘以365天,等於18250大卡。由於1公斤的體脂肪是7200大卡,因此這樣計算下來,1年就會增加2.5公斤的體脂肪。這就是中年發福的原理,如果你發現「自己明明沒吃太多東西,體重卻增加了」,這就表示你的肌肉恐怕衰退得比想像中還要嚴重。(本文摘自/大口吃肉,一周瘦5公斤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控制熱量還是胖 營養素才是重點!

控制熱量還是胖 營養素才是重點!#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避免肥胖的不二法門,民眾也大都了解要控制飲食中熱量的攝取,食物的外包裝也清楚標示了熱量,以供民眾挑選。但是,為何還是瘦不下來? 其實,除了要注意總熱量以外,還更要注意提供熱量的不同”營養素“。因為,除了”能量失衡“的因素之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激素失衡“也可能是造成肥胖的元凶。 為甚麼脂肪細胞會累積過量的脂肪?吳瑞醫師表示,單純的”能量失衡“理論,意即『肥胖是因為吃進來身體的熱量比消耗得多』,這觀念是來自能量不滅定律。因此,多餘沒有用完的熱量將被儲存起來,使人增胖。但是,為何就算努力的控制一天的總熱量攝取,卻還是不會瘦呢?更明確的說,為甚麼脂肪細胞會累積過量的脂肪?為甚麼這些脂肪不會被代謝而產生能量? 答案就是胰島素。胰島素在身體血糖升高時(比如吃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大量分泌。當吃進來的碳水化合物越好吸收,血中的葡萄糖濃度知肌肉以及器官的細胞,吸收更多的葡萄糖。胰島素也會讓脂肪細胞儲存更多的脂肪,以備不時之需。葡萄糖的來源也就上昇的越快,越高。因此,富含精製穀類及澱粉的飲食將引起更多的胰島素分泌,導致脂肪快速囤積。但是食物中的纖維會減緩此過程。吳瑞醫師表示,所以目前營養學普遍建議人們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澱粉或是穀類。至於糖分,尤其是精製食物中含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就是現在飲料中廣泛存加的糖),對於肥胖更是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高量果糖是造成”葡萄糖耐受性“的元凶有研究顯示高量的果糖是造成”葡萄糖耐受性“的元凶。當身體出現葡萄糖耐受性,意味著身體需要更多的葡萄糖來控制血糖。也表示身體在一天之中處在高濃度胰島素的時間增長,也代表身體儲存了更多的脂肪。所以若是我們飲食中如果常常存在著含大量果糖的食物,尤其國人普遍而廣泛的飲料及甜食文化,對於體重的影響可見一斑。 應著重飲食內容 採均衡及健康的飲食形態吳瑞醫師表示,由此可知,單純的控制總熱量攝取並沒有辦法有效地控制脂肪的囤積,還要兼顧熱量的來源。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多加留意,不要為了控制總熱量而採用節食或是偏食的方式來維持體重,這樣不但沒有辦法有效地維持體重,甚至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後果而影響健康。反而更應該著重飲食的內容,以均衡及健康的飲食形態,攝取富含纖維質的澱粉,加上適量的蛋白質及蔬菜,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這樣才可以瘦的健康,瘦的快樂。 

健康食品限糖 每日不得逾25克

健康食品限糖 每日不得逾25克#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吃得健康食品安心嗎?健康食品屬於食品非治療,形態多樣包含膠囊、粉狀、錠狀等,為加強健康食品的管理與監督,衛福部施行健康食品查驗制度,產品若標示為「健康食品」應由業者提供相關報告查驗登記。精緻糖攝取每日不能超過200大卡為配合國人營養政策,健康食品的配方設計必須符合「少油、少鹽、少糖」原則,以兼顧產品整體營養價值。考量攝取過多精緻糖,易造成肥胖且引發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遂限制健康食品添加精緻糖上限。高於17公克的糖應加註標示衛福部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即200大卡),換算糖量即不可超過50公克。於106年7月17日新修正的「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中規定健康食品產品配方,依每日建議攝取量所外加精緻糖量,不得超過25公克(每日糖量上限1/2),高於17公克(每日糖量上限1/3)者也應加註「本品依每日建議攝取量○○公克/毫升,所含外加精緻糖量達○○公克,請注意熱量攝取」的標示。衛福部核可的健康食品約400項衛福部多年來宣導健康食品減糖,目前核可產品約400項,均符合精緻糖限量規定。目前健康食品產品得宣稱的保健功效共13項,包括:「骨質保健」、「調節血脂」、「不易形成體脂肪」、「護肝」、「免疫調節」、「延緩衰老」、「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糖」、「抗疲勞」、「輔助調節血壓」、「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