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

春節連假熬夜打牌追劇 當心慢性病加劇#熬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過年期間闔家團聚,少不了熬夜守歲、打牌或追劇,但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剝奪不僅可能造成衰老加速,更可能與失智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許多疾病有關,最嚴重可能猝死。近日一名38歲患有癲癇的男子,過去皆規律用藥,控制良好,但近期因工作量大,近一周都在熬夜趕工,使癲癇症狀頻繁發作,日前被妻子發現失去意識倒臥在床上,就醫經衛教及調整藥物後,病情已獲得改善,不必心慌慌,可以健康過好年。睡眠不足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清理 失智風險增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鄒儲蔭指出,熬夜可能縮短睡眠時間。而人類在睡眠時,外在感官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等訊號雖傳不進大腦,形成沉睡狀態較無反應,但大腦其實仍持續活躍運作著,會將白天的訊號重整進海馬迴,而後再到新皮質去做記憶鞏固,進而轉變成長期記憶,對於學習新事物可說是相當關鍵的程序。另外也有國外研究指出,大腦中的膠狀淋巴系統會在睡眠期間藉由動脈搏動來驅動運轉,相關研究已指出可能與清除掉α-突觸核蛋白與β澱粉樣蛋白兩種廢棄蛋白質產物的排毒清理機制有關,若這些有毒廢棄蛋白質產物無法被及時清理掉,將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無法透過補眠修復 建議每晚睡眠不少於7小時此外,睡眠不足也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包括肥胖、中風和心臟疾病,曾有研究指出,與睡眠時間多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症;而與睡眠時間為6到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人認知功能減損,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心血管系統,而且這種傷害可能是無法透過補眠來修復的。」而睡眠需求會依年齡與個體而有不同,6到9小時都算正常的睡眠時數,但建議仍要在合適的時間入睡,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將影響血清素、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生理時鐘將受干擾出現紊亂,大腦也可能無法正常執行腦細胞廢棄產物的清理,進而產生一連串負面的生理效應。鄒儲蔭提醒,維持規律睡眠、睡前應避免做太激烈的事情和飲用刺激的飲品、入睡環境要保持舒適放鬆,白天最好有適度的光照,睡眠時燈光不建議調亮;而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睡眠片斷化、因頻尿、不寧腿問題干擾睡眠等疾患者,應尋求科醫師的評估,及早就醫治療,為健康把關。

改掉8個致命壞習慣 遠離老胖醜!

改掉8個致命壞習慣 遠離老胖醜!#熬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在身體出現狀況時,都會覺得奇怪,明明生活習慣也沒有什麼改變,為何以前不會怎樣,現在卻感覺不舒服。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回答:「因為你以前十八歲啊,現在呢?」然後再加送個大白眼!聽起來很像玩笑話,但這也是令人難過的事實,倒不是因為回不去十八歲而感到悲傷,而是會有一種老到身體開始不舒服的惆悵。為什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身體容易出現毛病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歲數大了,元氣日漸衰弱,抵抗力、調適能力也會不如以往,所以年輕力壯時,身體能承受的飲食、生活習慣,於年長之後可能就無法負擔,因此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不過,也不要聽我這樣說,以後有任何微恙,就拿年紀當藉口。通常元氣要消耗到這種地步,都已經到了老年的階段,如果二十∼三十歲就有這種情況發生,大概都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壞習慣,不斷地摧殘身體,導致超過身體的忍耐極限,就會開始產生症狀。但偏偏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太多的不得已,或是習以為常,每天不斷地重複,底子再強的體質,也不堪如此折磨,這也是為什麼體弱多病的年輕族群越來越多。所以女性朋友們如果想要變美、變瘦、變健康,就一定要改掉這些壞習慣,才能夠離女神越來越近喔!壞習慣1 喜歡吃甜食,造成痰濕體質調養對策:曬太陽、多運動,快走就是個很好的運動方式。如果你不運動的理由和吃甜食一樣多的話,那就喝點無糖綠豆薏仁湯或是四神湯。壞習慣2 愛吃冰,讓寒氣入侵身體調養對策:曬太陽和運動可以排除體內寒氣、濕氣,在還沒有養成習慣前,最好不要大口吃冰,才不會讓寒氣傷害身體。壞習慣3 每天都晚睡,加速老胖醜! 調養對策:晚上睡覺是補陰、補水的時間,如果長期晚睡或缺乏睡眠,身體的陰分、水分就會相對不足,務必要在一點以前入睡,並睡足七個小時。壞習慣4 經常感受壓力大且無法紓解 調養對策:深呼吸,停下腳步,平常多練習,哪一天又急起來了,就會想到應該要放慢步調。待情緒緩和了,肝氣不致過旺,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壞習慣5 藉口一大堆,就是不愛運動調養對策:運動不是非得上健身房或是去跑馬拉松。找機會多走路,少追一集戲劇,到公園或學校操場走半小時,對於身體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壞習慣6 經常憋尿,甚至不敢喝水 調養對策:多喝水、少吃甜食、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注重清潔,多淋浴、少盆浴,充分休息、睡眠要充足。壞習慣7 怕水腫不愛喝水調養對策:正常來說,成年人一天的喝水量,大約是體重的三十倍,假使喝水十分鐘後就想尿尿,建議要連同電解質一起補充,像是運動飲料或是鹽巴水。壞習慣8 一直在胡亂減肥,還減不下來 改變太過極端:飲食習慣突然做了很大的改變,身體就會產生保護機制來相抗衡,把代謝降低下來,反而更不容易變瘦。(本文摘自/女人好養:人氣中醫師寫給你的專屬小寶典/幸福文化)

防疫別耍廢 專家教你hold住體重

防疫別耍廢 專家教你hold住體重#熬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020,人類面臨電影情節中才會有的末日病毒疫情,新聞中充斥著滿滿的恐慌與不確定感。減重頓時不是重要的事情,避免自己成為新冠的受害者才是當務之急。但隨著疫苗研發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究,疫情終究會有控制住的一天。在此之前,如何在嚴峻的氣氛下還能維持體重,甚至能夠繼續的減重,在此給予大家一些建議。維持運動習慣 熬夜代謝變差容易發胖1.居家有氧運動以及核心鍛鍊。為防止疫情擴散,許多運動中心及校園在防疫期間關閉,民眾少了許多運動的地方。建議原本的運動時間要安排替代活動,可自由活動的民眾可以改為開放空間的健走或慢跑。如果是在隔離期間,在小空間裡可做的有氧運動包括跳繩,原地蹲跳等有氧運動,肌肉訓練包括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核心肌群的鍛煉等,也都能有效地維持新陳代謝及熱量消耗。2.睡眠要充足,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隔離期間不用上班上課很容易導致作息混亂熬夜晚睡,這時不但容易水腫,食欲也會控制不良,新陳代謝低落,隔離兩周後體重肯定上升。生活作息維持正常體重也會得到較好的控制。3.控制壓力與焦慮的情緒。若對於疫情的發展感到過度焦慮而導致壓力性的暴食,必須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避免體重上升不可收拾。均衡攝取營養 零食存放看不到的地方4.維持熱量控制與食物種類均衡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防疫物資裡面民眾最主要的食物選購種類是以澱粉類為主,包括米、泡麵、五穀雜糧粉等,這些都比較可長時間存放,蛋白質的部分包括肉魚奶蛋受限於保存期限必須短期定期補充,青菜與水果也是無法久存。以減重的角度來看,先吃菜再吃肉最後才是澱粉的順序才好。在物資充足的狀況下,不要都以澱粉類為主要攝取來源,要注意種類的均衡,否則一不注意體重就容易增加。5.避免攝取垃圾食物。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期間,因為限制外出,生活形態勢必會是靜態的活動居多,包括滑手機看電視追劇等,這時零食餅乾糖果很容易無意識的攝取,造成體重急速增加。建議家中盡量不要存放零食類的物資,真的要有也要少量,並且存放在不容易拿到看到的地方,減少攝取機率。6.水分攝取要充足。因為活動量降低所以水分攝取相對也會減少許多,不但影響身體的代謝,飢餓感也會增加。建議每日水分攝取量在每公斤體重30到50 CC來維持身體需求以及相對的飽足感。天佑台灣天佑人類天佑地球,願疫情能早日得到控制大家回到正常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楊智堯醫師)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熬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熱愛帶著耳機追劇又有熬夜習慣的28歲上班族小靜,某日下班追劇時,突然發現左耳機沒有聲音,連換了兩副耳機後,左耳依然聽不見,趕赴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師表示若就醫有所延誤,恐怕較難恢復聽力。所幸小靜即時就醫,且經類固醇與高壓氧治療後,聽力恢復八成,近期已開始恢復正常生活。耳中風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張家宸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又被稱為「耳中風」,發生的原因多為不明病因,但也可能與壓力、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外傷、內分泌、血管阻塞或腫瘤有關。若確診為突發性耳聾,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建議在發現聽力有異狀時,3天內就醫,並在2週內接受積極治療,以挽救受損的聽力,因為若延誤就醫,過了黃金治療期,聽力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類固醇加高壓氧治療 助聽力恢復目前針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式,以類固醇治療為主,高壓氧治療為輔,類固醇可透過口服、耳內注射針劑或靜脈注射進行,臨床上,若於病發兩週內施以類固醇治療,大多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若再加上高壓氧治療,約有3/4的病人會感受到明顯的聽力進步。高壓氧助修復改善缺氧狀況高壓氧治療為在高壓氧艙內,透過吸2倍大氣壓力的純氧,使病人血漿中氧氣量大幅提升,以幫助組織修復、改善病變組織缺氧狀況與促進損傷細胞的新陳代謝,進而達到重建組織細胞的目的。危險族群為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青壯年張家宸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發病的族群,並不限於年長者,青壯年尤其是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的族群較容易發生。一旦發生後,若要治療效果好,便必須及早治療。一般若標準類固醇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會建議加上救援治療(耳內注射及高壓氧),以求在兩週內盡量恢復聽力。而高壓氧在突發性耳聾的治療上,對年輕人及初始聽力損失較重的病人特別有效。因此,考量聽力對年輕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十分重要,建議若突然單側聽力變差或突發耳鳴、頭暈等症狀,應及早就醫,確保聽損狀況獲得控制。若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除及早治療外,也建議調整作息、適當休息與充足睡眠,以避免再次復發。 

熬夜釀滿臉豆花 如何青春不留疤?

熬夜釀滿臉豆花 如何青春不留疤?#熬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天面對課業與升學壓力的18歲小美,常常要熬夜唸書,臉上的痘痘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從不間斷地冒出來,滿臉豆花讓她覺得很自卑,常常靠瀏海來遮掩她滿臉惱人的痘痘。經皮膚科醫師治療惱人的痘痘後,終能自信的綁起馬尾,重拾自信的抬頭挺胸面對周遭朋友。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痤瘡」又稱為青春痘、面皰或毛囊炎,是最惱人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在12-25歲的人中,有高達85%的人有不同程度痤瘡的困擾;大部分的人在年紀增長後會逐漸改善,但仍有部分的人深受其困擾。四大痤瘡主要致病成因1.過量的皮脂分泌2.毛囊開口的異常角化3.痤瘡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的聚集4.發炎反應這四大成因造成痤瘡的產生,所以治療的部分也就是針對這四大致病機轉來下手。痤瘡的分類依型態來說,痤瘡可分為粉刺型、丘疹膿皰型、結節囊腫型;而病灶數目多寡與型態都會決定痤瘡的嚴重程度,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痤瘡的的鑑別診斷除了一般的痤瘡以外,還有少部分的人是因為內分泌問題、遺傳性疾病、藥物使用、環境暴露或不適當的化妝品使用等等,而以痤瘡作為其臨床表現。另外,臨床上也有一些皮膚疾病之表現會讓人誤以為是痤瘡,例如:丘疹膿皰型酒糟(papulopustular rosacea)、皮膚蠕形蟎蟲毛囊炎(Demodex folliculitis)、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等等,這些都需要經由皮膚科醫師來做鑑別診斷,有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治療這些不同原因所以引起的皮膚疾病。痤瘡的治療痤瘡的治療可以單純使用外用藥膏或合併口服藥物使用。常使用的外用藥膏如外用抗生素(Clindamycin, erythromycin)、過氧化苯甲醯(Benzoyl peroxide)、外用A酸 (topical retinoids)、杜鵑花酸 (Azeleic cid)、硫磺。口服藥物則包含抗生素(四環黴素衍生物)、A酸 (Isotretinoin)及賀爾蒙療法。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服用四環黴素衍生物抗生素或口服A酸均需避孕。目前只有口服A酸可以同時抑制所有四個痤瘡的主要致病機轉,而達到抑制新病灶產生的作用,但是口服A酸因為有致畸胎性,所以女性需停藥一個月後才能懷孕,又因口服A酸可以有效抑制皮脂腺的活性,所以服藥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口、唇、眼、皮膚乾燥,另外也需依照醫師指示追蹤肝功能及血脂肪。早期治療 避免痘疤形成痤瘡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也是病人最常憑藉個人經驗或網路資訊而亂處理的疾病,如果沒有盡早接受治療,嚴重的痤瘡往往會在臉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例如:蟹足腫、紅色痘疤、凹痘疤;因此,早期接受專業的治療,才能讓青春不留疤!痤瘡的病程長、會反覆發作,在臉上留下的印記常會影響病人的身心及社交發展,所以痤瘡其實已經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慢性病」;在面對這樣一個皮膚的慢性病時,除了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治外,更需要病人的耐心與家人的支持!

你的胖 可能是熬夜造成!

你的胖 可能是熬夜造成!#熬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營養師,我飲食真的很節制,加上規律運動,可是體重卻不減反增…」通常遇到類似的顧客,看完飲食沒有太大問題,就會懷疑睡眠出狀況!詳細詢問之下,十位顧客中九位顧客有熬夜習慣,別小看睡眠,在減重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李佳蕙營養師表示,從以上圖片可以看到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身體激素分泌,首先生長激素減少,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接著瘦體素減少及飢餓素增加,造成飢餓感上升,有些人忍不住飢餓感就會吃宵夜,而研究顯示對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更加渴望,自然容易變胖;最後褪黑激素減少,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綜合以上原因,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絕對會造成你的體重直線上升!以下簡單整理睡眠與減重的關係,別再懷疑,你的胖就是熬夜造成!教大家以下七點技巧,可以幫助睡眠:1.固定時間睡覺:生理時鐘短時間很難調整,建議可以一天提早30分鐘睡覺,如果平常兩點睡覺,可以改為一點半睡,讓自己身體逐漸適應睡覺時間。2.房間燈光昏暗:千萬不要開著燈睡覺,因為褪黑激素(melatonin)需要在昏暗的環境下才會分泌較多,而褪黑激素(melatonin)與基礎代謝率有很大的相關性。3.晚餐睡前三小時吃完:消化系統如果持續運作,容易影響睡眠,甚至阻礙睡眠品質,所以晚餐要在睡前三小時吃完,幫助食物消化完全。4.睡前30分鐘遠離3C產品:使用手機、電腦,容易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而螢幕光源會刺激交感神經,使睡意消失,最好睡前30分鐘就遠離3C產品。5.白天午睡時間勿超過30分鐘:白天午睡時間越長,晚上越晚才有睡意,建議午睡時間30分鐘,可以避免影響睡意,才能早早睡,不至於惡性循環,越睡越不飽。6.香氣助眠:睡前可以在枕頭滴幾滴薰衣草精油,薰衣草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促進睡眠。7.放鬆輕音樂:如果真的很難入睡,可以選擇類似SPA館的輕音樂,一樣能夠幫助睡眠喔!減重三口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放下手機,今天起好好睡吧!半年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熬夜傷肝?有脂肪肝恐加重肝功能異常

熬夜傷肝?有脂肪肝恐加重肝功能異常#熬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節將近,闔家團圓少不了熬夜守歲,甚至趁著難得連假,幾天幾夜沒睡打牌玩樂也是稀鬆平常。然而,熬夜通宵後,許多人常覺得疲累感加倍,怎麼睡都睡不飽,擔心是否像大家說的熬夜真的傷到「肝」?本身已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常熬夜的確影響肝功能安南醫院消化內科吳奕霆醫師表示,自身門診經驗常遇到病人一聽到自己肝指數異常時,直覺反應是不是常熬夜工作睡眠不足造成的?中醫觀點認為凌晨1點至3點是肝經運行時間,建議11點前就寢休息,好讓肝經正常運作。不過,從西醫的觀點來看,熬夜並不是直接造成肝臟受損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酗酒、脂肪肝、黃麴毒素等藥物中毒等才是影響肝功能的元兇。熬夜在醫學臨床上並不會真正對肝臟造成傷害,而且也缺乏大型研究證實。但反過來說,如果本身已經有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疾病,又常常熬夜長期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到身體免疫系統,進一步造成肝功能的惡化。長期睡眠剝奪 可能脂肪肝造成肝臟慢性發炎過去研究發現,長期睡眠剝奪的人,肝功能會異常升高,但並沒有指出背後的原因。2018年美國的肝臟頂尖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發表一篇研究,發現睡眠越少的人,比較高的風險肝功能出現異常。另外,過去的研究也發現睡眠越少的人,也有比較高的脂肪肝比例。因此睡得越少造成的肝功能異常,可能是因為脂肪肝所造成肝臟慢性發炎造成的。吳奕霆醫師強調,雖然過年短期間的熬夜並不會真正造成「爆肝」,但如果本身已經有一些肝臟疾病,還是應該盡可能注意減少過年期間暴飲暴食、酗酒熬夜狂歡,否則還是會進一步導致肝臟不必要的負擔,影響到肝臟功能。

熬夜是肥胖捷徑!「飢餓素」增多促食慾

熬夜是肥胖捷徑!「飢餓素」增多促食慾#熬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論男女,到了某個年齡,都會很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多餘的脂肪。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中年發福」理所當然,但是肥胖除了影響外貌之外,更是無數生活習慣病(註)的致病原因,因此肥胖問題需要大家重視。想要減肥,一般人都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多動。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只有少吃多動是無法消除一身的脂肪,因為睡眠不足也是導致肥胖的重大因素之一。熬夜身體機能降低 更容易肥胖或許很多人都以為只要不睡覺,讓自己活動的時間越長,所消耗的卡路里就會越多,也就越能夠瘦身。事實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熬夜其實是通往肥胖的最短距離。因為熬夜,睡眠品質好不了,身體機能會因此降低、精神恍惚,全身懶洋洋的、感覺沉重。而且,有許多人就是認為運動麻煩,而情願減少自己的活動量,但如此一來,會造成身體的熱量無法完全被消耗,進而囤積在身上、成為脂肪;脂肪一增加,體重就會變重,體重一重就會更不想動,而讓我們陷入肥胖的漩渦裡。年紀增加、生長激素分泌減少 脂肪更易堆積此外,睡眠不足或熬夜會讓生長激素停止分泌,使得免疫力下降,進而讓身體對抗疾病的抵抗力衰退。事實上,生長激素也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只要在睡眠期間正常分泌生長激素,就可以讓身體,處在易於燃燒脂肪的狀態。而怎麼吃都不會胖的年輕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生長激素分泌旺盛,而許多人會感覺到隨著年齡增加,就算自己吃的不多,也無法甩開滿身的脂肪。原因之一,就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減少。明明已經到了生長激素減少分泌、脂肪容易堆積的年紀,如果晚上繼續熬夜,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在脂肪無法分解及代謝的情況下,當然只會讓自己筆直的走向肥胖。飢餓素分泌增加 讓人想吃富含油脂的食物更可怕的是,一旦睡眠不足,另一種壓力荷爾蒙會增加分泌──飢餓素(ghrelin),這種荷爾蒙會增強空腹感、促進食慾,讓人想吃富含油脂的食物。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睡眠時間限制為四小時,短短兩天之後,飢餓素的分泌量,就會增加至28%。而且,隨著飢餓素的分泌增加、空腹感增強,具有抑制食慾、促進代謝功能的瘦體素(leptin,又名肥胖荷爾蒙),還會跟著減少18%。很多人一熬夜或是晚睡,就會想吃拉麵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就是因為飢餓素增加、瘦體素減少。也就是說,熬夜或睡不夠會讓我們更懶得動,並且減少生長激素及瘦體素分泌、增加飢餓素分泌,人就會踏上通往肥胖的最短路徑。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的「醒著會消耗熱量」,其實是錯誤觀念,事實上,晚上12點之前不就寢,我們的身體反而會囤積脂肪。隨著脂肪的增加,就很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各種重大疾病。*註:生活習慣病是指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所產生的慢性病,由日本國寶醫師日野原重明提倡,將慢性病正名為生活習慣病。(本文摘自/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