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可達8成

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存活率可達8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仍有增加的趨勢。國民健康局表示,99年癌症登記人數首度突破9萬人大關,每10萬人中有391人診斷出癌症,換言之,去年每256位國人即有1人發現罹癌,不到6分鐘即有1人罹癌,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依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其中以4癌篩檢項目中之大腸癌,人數增加最多,99年較98年增加1552人,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2.4%,四度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發生率上升的四個主要癌症,其危險因子主要與國人的狩獵型飲食及缺乏運動有關。像是大腸癌與乳癌,與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低纖飲食、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有關,子宮體癌與肥胖有關,攝護腺癌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健康的生活型態(維持理想的體重、規律運動)、高纖低脂少肉的飲食(多攝食蔬果)、避免菸、酒、檳榔危害,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國健局指出,自民國99年擴大推廣四癌篩檢,有更多民眾透過篩檢而發現潛藏的癌症,間接使大腸癌、乳癌發生人數更加上升,但是,癌篩發現之癌症,其早期比率也較高;存活率部份,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之早期個案存活率分別可達7至8成以上,其晚期個案存活率僅約1至3成。早期癌症常常没有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因此定期接受篩檢格外重要,民眾千萬不能因為身體没有任何不適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由於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之早期個案5年存活率皆可達7成以上,因此衛生署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防堵癌症,首要「戒四害(菸、酒、檳榔、肥胖)」、「行二善(規律運動、天天五蔬果)」外,定期篩檢也不能少。爲搶救國人生命,國民健康局自99年起已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擴大提供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等4種癌症篩檢服務,請符合對象民眾,善用此項資源,唯有透過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異常,把握黃金就醫時機,才能擺脫癌症的威脅。另為了提高癌症個案之存活率,未來國民健康局更將針對早期發現異常的個案,透過個案管理機制,以協助異常個案及時就醫,接受適切的醫療照護。

醫訊/如何防治乳癌

醫訊/如何防治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婦女的健康大敵,據衛生署統計室統計,在92年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約在45~55歲間,比歐美國家整整年輕了20歲,日趨年輕化的現象,連6~7年級的女性得病的案例也增加不少。許多患者得病時,身兼職業婦女、太太、媳婦和母親的多重角色,尤其孩子都還幼小,導致治療過程中常會出現心情沮喪、甚至憂鬱症的產生。根據研究「團體治療有助於患者放輕鬆,還可增進體內免疫細胞T淋巴球的活性」,讓心情在其他病友陪伴下,獲得紓解。(資料引用自康泰基金會)。為了幫助乳癌患者手術後身、心、靈的適應,重建健康生活,財團法人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特地舉辦「乳癌開懷保健班」,邀請專業醫護人員主講,參加對象為乳癌病友。需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乳癌開懷保健班時間:102年5月1日(三)~3日(五);上午9:00~12:00地點:基金會(台北羅斯福路3段245號8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出口2)洽詢:02-2365 7780分機21、25

記錄抗癌過程 乳癌病友呼籲接受治療

記錄抗癌過程 乳癌病友呼籲接受治療#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一名與乳癌抗爭長達十年的黃小姐,在癌末時聽到兒子說「媽咪,我要跟妳一起上天堂,但是我找得到妳嗎?」,讓她感到遺憾無法陪寶貝一起長大,決定用所剩不多的時間參與拍攝紀錄片「跟明天說再見」,留下影像讓孩子能夠永遠記住媽媽的模樣。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乳癌病友生命教育公益影片暨教育講座巡迴活動中,在梧棲院區20樓交誼廳播放「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欲藉由紀錄片的罹癌經歷與抗癌過程,期望鼓勵癌友積極接受治療,並讓民眾了解定時進行乳房攝影篩檢的重要。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很多病患輕忽原位癌,造成惡化而難以救回,紀錄片主角黃美英,原本檢查出原位癌卻輕忽,後來醫生告知她需要盡快切除乳房時,卻因害怕猶豫而延誤醫治時機,讓癌細胞擴散到肝臟。 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于家珩表示,零期乳癌患者在配合醫師及時進行適當治療,將有機會可以治癒。此外,45歲至69歲的婦女可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有乳癌家族史的40歲至44歲婦女則可每2年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檢查結果如出現陽性反應,就須到醫院回診追蹤,以利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乳房有硬塊!僅百分之十是乳癌

乳房有硬塊!僅百分之十是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乳癌儼然成為現代婦女們的健康殺手,但是如果在乳房摸到硬塊就一定是乳癌,一定對身體有害嗎?其實,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不是乳癌,而是良性的纖維囊性疾病和纖維腺瘤,乳癌的機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如果停經後的婦女朋友們,突然在乳房摸到硬塊,那可真要多加注意了!乳房有硬塊,好緊張會不會是乳癌!許多女性只要在乳房摸到硬塊就會開始焦慮害怕,但是其實女性們不必太過於緊張!康聯預防醫學外科醫師張容蓉說明,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硬塊時,請先保持冷靜,有幾個判斷原則,可以讓自己做第一步的判斷。首先請仔細觸摸分辨,硬塊是米粒狀或塊狀?觸摸時是否會痛?這種現象是否以前發生過?在月經週期結束後是否跟著消失? 如果檢查的結果,是最近才發現的硬塊,形狀屬於塊狀、輕觸不會痛,而且在月經週期後仍未消失,那就需要進一步到乳房外科門診,交由專業醫師做詳細的檢查,確認腫瘤屬於良性或是惡性。因此,張容蓉建議,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有硬塊或腫痛時,千萬不要慌張,也不要不予理會,而應尋求專科醫生的協助。乳房專科醫師會根據年齡、病史以及月經史詳細了解,然後進行理學檢查,必要時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

醫訊/乳房健康保衛戰

醫訊/乳房健康保衛戰#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規劃醫衛教講座,這次主題為「乳房保衛戰」。邀請該單位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主講,講座將播出陳永旭導演「醫病關係」第9號作品「跟明天說再見」公益影片做為開場,片中為一位乳癌病患,用最後生命去拍攝屬於自己紀錄片的真實感人故事,影片結束後將請熊主任對民眾進行防癌衛教講座,藉著「乳房保衛戰」講座,告訴大家乳癌的預防與治療,讓民眾對乳癌更加認識。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乳房保衛戰時間:102年4月22日(一)上午9: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台北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1229

乳癌復發機率大 術後輔助治療很重要

乳癌復發機率大 術後輔助治療很重要#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在過去二十年中乳癌年發生率成長快速,從民國九十二年起,台灣乳癌年發生率已超過子宮頸癌,成為台灣女性發生率居冠的惡性腫瘤(癌症),而且每年持續增加中,加上台灣的乳癌病人有年輕化之趨勢,依統計資料顯示,45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0至30%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乳癌篩檢,提供更佳預防保健服務。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尚文表示,乳癌的治療以開刀為首要治療方式,由於開刀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及轉移的機會,因此給予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是必要的,目前國外大型研究均證實,乳癌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以及荷爾蒙治療是有助益的。不過陳尚文指出,在化學治療的過程中難免不了有一些副作用的產生,例如:食慾不佳、嘔吐、掉髮、白血球低下等,常使病人在治療期間感到不適。陳尚文表示,乳癌病人要注意術後乳癌細胞是否有呈現荷爾蒙陽性,如果是呈現陽性,則必須加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五年。另外停經前與停經後的女性所服用的抗荷爾蒙藥物略有不同,最好與腫瘤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諮詢。

勇敢治療!「癌」出新生命

勇敢治療!「癌」出新生命#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患原位癌就不會變成乳癌末期?很多疾病常常都會因為忽略而演變成不可挽回的悲劇。67歲的胡女士民國99年到康泰醫療基金會參加志工訓練,後來被分發到耕莘醫院擔任志工,在每年醫院提供的身體健康檢查下,發現罹患乳癌。在治療乳癌這3年期間,歷經乳房切除、化療及乳癌戰友相繼過世等歷程下,她說,透過服務乳癌病患讓她能以過來人的角色,讓病患能更積極醫療不致變成悲劇。到病房服務乳癌末期病人,常發現有人受不了化療痛苦就放棄治療,甚至最後放著潰爛導致癌細胞擴散的情形都有。胡女士表示,女性一定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定期篩檢,萬一如果確診為乳癌也別擔心,因為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非常高,千萬不要害怕,要勇敢去面對疾病,跟醫療團隊合作,一定可活得很好。社團法人廖永祥醫師之友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黃瑞仁教授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每年約有8,200名婦女罹患乳癌,1700餘名婦女死於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75-80%的乳癌病患發生在40歲以上女性,而所有40歲以上的婦女隨著年齡的增加都是乳癌的高危險群。因乳房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篩檢工具,且研究顯示,1-3 年接受1 次乳房攝影可以降低50-69 歲婦女乳癌死亡率21-34%,故國際上和台灣現在皆以乳房X光攝影來進行篩檢服務。黃瑞仁指出,乳癌及子宮頸癌合計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二位,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國民健康局擴大婦癌篩檢服務,包含將乳篩對象下修至45歲起,以及照顧40~44歲具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婦女,其中近九成(88.8%)被檢出屬於第二期以下的早期乳癌個案。基因遺傳在乳癌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約有5%的病患其基因有缺陷,所以,有罹患乳癌家族史的婦女其發生乳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 。所以若是屬於高危險群,又有乳房的異常變化,應該請醫師做乳房檢查以及進一步的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若確實有腫瘤的發現,一定要再做組織切片檢查,來確定是否為癌細胞。醫師呼籲民眾一定要勇於做癌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逃避救醫 女子20公分腫瘤險撐破乳房

逃避救醫 女子20公分腫瘤險撐破乳房#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2歲張姓女子,2年前在左邊乳房摸到一塊如橄欖大的腫塊,醫師判斷只是纖維囊腫,但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個腫塊竟擴大到8公分左右,經過切片確認是乳房的惡性腫瘤。不過張姓女子一直逃避就醫治療,以致腫瘤日益變大。去年6月,乳房腫瘤已經有14公分,但張小姐仍舊心存僥倖,不斷拖延,想逃避治療。經親人說服,終於接受全身性檢查,但腫瘤已增至20公分,乳房看起來像是快被撐破了一樣,此時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頸椎、腰椎以及兩側腋下。台中醫院陳駿逸醫師明白地告訴她,這已經是她最後一次可以治療的機會。張姓女子接受治療後,兩週內腫瘤竟快速縮小成12公分,經過4個月左右的治療,並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病理化驗的分析顯示乳房內的腫瘤幾乎完全消失,只有顯微鏡下看到幾個乳癌細胞殘存。陳駿逸表示,罹患癌症的病人,心理上當然會感到徬徨,但正面的面對病痛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一味的逃避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惡化。呼籲若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及早就醫及早治療,也許就不用這麼辛苦。(圖:台中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