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講座/十月國際乳癌防治月講座

講座/十月國際乳癌防治月講座#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罹癌人數年年增加,其中每44.6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響應每年10月的國際乳癌防治月,新店耕莘醫院將於10月12日舉辦一系列的衛教講座,包含「愛乳保骨大作戰」、「我需要做乳癌基因檢測嗎」、「罹癌後的心理調適」,教導女性朋友認識自己的身體與檢測乳癌的方式,全面守護女性的乳房健康。當天除了免費講座,還有免費骨密度檢測、免費四癌篩檢。參加講座者可獲得餐盒(限額80名,因活動名額限制將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發放號碼牌,不得代領送完為止)。如符合國健署乳癌篩檢資格者,可透過電話諮詢預約或網路報名。名稱:十月國際乳癌防治月講座時間:106年10月12日(四)9:20-14:30地點:新店耕莘醫院E棟14樓E1會議室(新北勢新店區中正路362號)洽詢:趙小姐02-2219-3391分機65292(報名截止10/11日前)報名網址:填妥以下報名表交企劃室或電話報名。http://www.cth.org.tw/public/news/407/a8b5840e420407bb01ea49cbbd9ff468.jpg

美胸長甜甜圈 竟是乳癌轉移

美胸長甜甜圈 竟是乳癌轉移#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復發機率高,儘管經過適當治療仍有15%~20%女性在治療後3年內復發。乳癌同時也是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謝媽媽在剛開始確診時,本以為是零期癌,沒想到49歲時右胸出現紅點,後來變成一圈一圈的紅斑,看起來就像甜甜圈,就醫後確癌細胞轉移到皮膚,進入乳癌第四期,隨著病情進展,癌細胞擴散到血管、腦部。2成患者初次確診時癌症已轉移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其中約2成在初次確診時,癌症已轉移,目前篩檢推動及醫藥進展,雖然目前乳癌5年平均存活率已達87.2%,其餘8成能幸運早期發現的患者,每4人就有1人仍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10年或甚至15年後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ABC病友困境醫學研究顯示,約15-20%的乳癌患者在術後3年會復發;乳癌第一期患者在10年內復發機率為10%、第二期患者提升至15%、而第三期患者則攀升至45-50%,這群復發轉移的「ABC病友(Advanced Breast Cancer)」是除了乳癌防治之外,目前亟欲各界重視的一群。早期乳癌和轉移復發者應建快接受協助林葳婕秘書長表示,ABC病友僅有1%加入支持系統,由於患者在疾病復發轉移後,心理徬徨、消耗大量體力,需要足夠的衛教知識及支持。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病友協會呼籲各界重視早期乳癌和轉移復發者,也呼籲所有的乳癌病友,可前往協會接受協助。

活動/婦癌篩檢拿1萬元大獎!

活動/婦癌篩檢拿1萬元大獎!#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不重視檢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生率統計,103年臺北市乳癌及子宮頸癌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癌症的第1名及第10名。為了加強提升癌症防治觀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推動「婦癌篩檢刮刮樂-開心篩‧粉樂送」活動,特別呼籲女性市民一定要重視健康,定期篩檢。活動已進入倒數最後1個月,符合篩檢條件且還沒進行檢查的民眾,請把握機會並提醒身邊朋友相揪ㄧ起篩檢,有機會再獲得1萬元禮券。女性頭號公敵,別成為乳癌潛行者!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提醒女性,為防治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乳癌,務必要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透過統計顯示,乳癌因篩檢發現之早期(0-2期)個案比率達85.7%;而非篩檢發現之個案早期(0-2期)則為56%,因此透過篩檢容易發現早期乳癌,早期治療則治癒率較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未篩檢在後期發現(4期)僅剩下27.8%的五年存活率;另外同樣道理也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僥倖不重視子宮頸抹片檢查。柯P限時信讓您抱回大獎近期內收到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柯P限時信」的市民,設籍臺北市、年滿45歲到69歲、40-44歲二等親內(外祖母、祖母、媽媽、姊妹、女兒)曾罹乳癌且105年迄今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的女性,或年滿30至69歲且104年迄今尚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女性市民,即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完成女性癌症篩檢,在106年10月31日前完成篩檢,還可讓您有機會抱回1萬元禮券!相關訊息請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分機1844~1845或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及臺北市各醫院(診所)癌症篩檢服務窗口,亦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http://www.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655),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專區/癌症防治)。

活動/乳癌防治講座與免費健檢

活動/乳癌防治講座與免費健檢#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惡性腫瘤(癌症)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罹癌人數年年增加,其中乳癌更在今年躍升第三名,每44.6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罹患乳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恩主公醫院響應每年10月的國際乳癌防治月,將於9月27日起舉辦一系列的衛教講座,教導女性朋友認識自己的身體與檢測乳癌的方式,並針對特定女性族群,提供30名免費乳房超音波篩檢,全面守護女性的乳房健康。如符合國健署乳癌篩檢資格者,於此期間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將獲得精緻好禮一份,民眾可透過電話諮詢預約相關檢查。篩檢預約與諮詢專線:1. 乳房超音波:02-26723456轉63172. 乳房攝影:02-26723456轉6502講座資訊:【第一場】日期:9/27(三)14:00-15:00講題:乳癌防治講座地點:恩主公醫院復興醫療大樓2樓門診區【第二場】日期:10/7(六)9:00-11:30講題:愛護乳房停看聽地點:恩主公醫院復興醫療大樓1樓大廳【第三場】日期:10/17(二)10:00-11:30講題:守護女人2、3、4 要你「乳」此健康地點:恩主公醫院復興醫療大樓1樓大廳&7樓癌症中心

乳癌患者每降1歲 死亡率增4-5%

乳癌患者每降1歲 死亡率增4-5%#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小真一開始發現右邊乳房較硬且有一處明顯破皮,雖然傷口一直沒有癒合,但因工作忙碌,一直忽視身體異狀。直到8個月後,傷口潰爛範圍大到13x13公分,經切片及影像判定後,確認為乳癌第四期。45歲以下女性確認乳癌多數已錯失黃金治療時機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乳癌是很多女性不敢面對的真相,尤其是越年輕的女性越難接受,但乳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一期5年內存活率可達95%。劉曉東副主任表示,現在女性晚婚、生育年齡延後,對於45歲以下的女性還具生育力且還有懷孕打算的女性來說,不論是哪種治療乳癌的方式都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增加畸胎風險。臨床觀察上,45歲以下女性確認乳癌時,多數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腋下、皮膚有不能癒合的傷口 需進一步就醫年輕女性因緯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甚至新增的血管也愈旺盛,癌細胞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往往較年長女性來得高。歐美研究也發現乳癌患者約有7%屬於年輕型乳癌(35歲以下)。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適合不同的乳房檢查,劉曉東副主任建議,可在婦女月經結束後一周內、停經婦女則是以每月固定一天,在乳房鬆軟、沒有脹痛時進行自我檢查,如乳頭若有不能癒合的傷口、不尋常的分泌物、變成內陷而無法恢復原貌,或是腋下、皮膚有變化,就需進一步就醫診斷。  

講座/轉移性乳癌的藥物治療新知

講座/轉移性乳癌的藥物治療新知#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的頭號殺手,雖然乳癌治療成效不錯,但仍有2-3成的乳癌病友在會發生復發或轉移的現象,而轉移性乳癌是否就等於癌症末期?亞東醫院將舉辦講座,由醫生在課程中介紹轉移性乳癌治療策略,及目前最新治療現況做說明,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轉移性乳癌的藥物治療新知時間:2017/09/15(五)09:00-10: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而乳癌病友在接受治療時,淋巴水腫是常見的後遺症,淋巴水腫造成的緊繃、疼痛與不適,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使手臂活動受限。為了減少淋巴摘除造成淋巴水腫的困擾,特別邀請本院吳柳嫺物理治療師規劃簡易復健運動,讓病友學習到在家自我照顧的方法。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與復健時間:2017/09/14(四)10: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二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放射治療皮膚變差?少曬太陽為上策

放射治療皮膚變差?少曬太陽為上策#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每年有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衛福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表示,許多人擔心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如皮膚變粗、膚色變身等情形,乳癌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包含是屬於體表放射治療,影響範圍以照射範圍的組織會纖維化為主,皮膚摸起來較硬。但科技改善後副作用較少。文獻統計極少數病人可能會患側手臂腫脹、肺部咳嗽和照射左側乳癌可能對心臟影響等。治療約1個月 皮膚顏色會變深或發癢針對乳癌治療後的副作用包含皮膚摸起來變粗、膚色變紅,許多民眾會擔心放射治療的副作用,翁益強主任表示一般乳癌病人若只接受放射治療,在治療後3至4週不會有明顯副作用,病人多可維持基本生活;治療約1個月左右,照射區皮膚顏色會變深或發紅,部分病人則感到癢、熱。翁益強主任提供以下方法,期待能幫助改善患者癒後。翁益強主任表示,此時照射區皮膚很脆弱,有幾點要注意:1) 避免皮膚的刺激與摩擦/勿穿硬質衣料的衣服或內衣,在家穿寬鬆衣服吹電風扇降溫。2) 有傷口時的處置方法/勿自行處置或塗抹優碘、乳液或藥膏,應聯絡醫師或護理師教導處置傷口,因為不當塗抹可能會增加表皮放射線吸收劑量,反而使照射區皮膚副作用更嚴重。3) 洗澡時的注意事項/醫師也提醒民眾在放療期間,照射部位在洗澡時不要直接沖水、不要曬太陽。4) 飲食注意事項/飲食須注重營養均衡,不必強迫自己進補或挨餓。5) 精神心理狀態/心情保持平常心。避免因為失眠、憂鬱症影響日常生活,必要時諮詢醫師協助減輕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