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新婚卻罹乳癌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

新婚卻罹乳癌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知道生病的話,我就不要結婚了!」乳房不僅為哺育孩子的工具,也是女性的重要性徵。一名28歲的職業婦女,在蜜月前夕發現乳房有腫塊,才剛新婚的她害怕拖累丈夫,趕緊就醫切片檢查,不料確診為乳癌第二期,讓她感到絕望不已。由於她未來仍有懷孕計畫,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讓乳房腫瘤逐漸縮小,並以整形式保留手術治療成功保留乳房,手術後證實乳房腫瘤完全消失戰勝乳癌,後來也生了對健康的雙胞胎寶寶,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好發首位 醫療進步延長存活期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長期受環境荷爾蒙刺激、作息不規律導致激素分泌異常,或是家族遺傳等因素,使得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首位、死亡率第四位,且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林金瑤主任表示,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資源投注於乳房研究,現在治療方法多元,目前已經大幅提升乳癌的治癒率,延長患者的存活期。整形式保留手術自然又美觀 搭配低溫器械減少組織損傷然而,手術仍為乳癌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女性最擔憂莫過於乳房切除手術後是否會改變外觀,影響自信心。林金瑤主任表示,乳癌手術選擇多,若癌細胞位於乳房單一區域且非多發性,可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而整形式保留手術除了可將乳房保留,只切除病灶之局部乳房,與傳統保留手術相比,更能減少胸部凹陷等術後影響,能夠幫助患者維持乳房外觀。此外,術中可搭配低溫電漿刀(器械溫度約攝氏50至60度左右),減輕術後疼痛感,以及減少瞬間高溫對胸部組織及其周圍的傷害,降低組織受侵害的厚度與疤痕的增生。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篩檢 可預防乳癌找上門近年來乳癌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林金瑤主任表示,平時應該遠離高油、高糖分飲食,且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以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另外建議女性30歲以後也應該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且在40歲以後要每2年作乳房攝影,若有家族病史更應該及早篩檢。若罹患乳癌也請不要驚慌,盡早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也能享有美好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摸不到鈣化點!細針定位切片揪乳癌

摸不到鈣化點!細針定位切片揪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7歲的曹女士,無乳癌家族病史,於108年3月接受國民健康署乳房攝影篩檢,報告為右側乳房有鈣化疑似病灶,影像分級為BI-RADS(乳房攝影報告與資料分析系統)0,判讀醫師建議轉診至醫院作進一步乳房攝影壓迫放大檢查。轉診至郭綜合醫院後,乳房觸診並無硬塊,乳房超音波亦無法看到有腫瘤,安排乳房攝影壓迫放大檢查,報告顯示在右乳房外上四分之一部份可看到多樣性不規則微小鈣化,影像分級為BI-RADS 4c,高度懷疑異常,建議切片。安排切片時間後,術前先作乳房攝影定位微小鈣化點處,而後進手術室進行切除性切片,切片之檢體立即再拿去作攝影以確保微小鈣化點有全部被取出。切片之病理報告結果,顯示為「乳管原位癌」,但其中包含三小處不到3毫米之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故建議病人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腺切片術。曹女士決定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腺切片術,前哨淋巴腺切片之檢驗結果均無發現癌細胞,故最後曹女士之乳癌期別為第1a期侵襲性乳管癌,也併有第0期原位癌,並不須接受術後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因賀爾蒙接受體為陽性,故曹女士術後僅需接受賀爾蒙治療。郭綜合醫院外科盧乃寬主任表示,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以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尤其可提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國外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1-3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2-3成。鑒於45-69歲婦女為我國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X光攝影主要可提早偵測所謂的乳房鈣化點。乳房鈣化點意指鈣化物以鈣鹽形式存在於乳房組織內,而在接受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時而被發現。鈣化點可存在於乳房皮膚、乳管、乳小葉、脂肪、血管等組織;良性情形可以有鈣化產生,如纖維腺瘤產生鈣化、血管鈣化、受傷或自體脂肪移植後乳腺脂肪細胞壞死而產生鈣化影像。但鈣化點也可能是乳癌的表現之一,可能導因於乳癌細胞壞死後所造成。在乳房攝影的報告,疑似惡性可能的鈣化點包括:界線不清且聚在一起的鈣化(amorphous calcification),微細的線形鈣化(fine linear calcifications),多樣化不規則形鈣化(pleomorphic calcifications)。而若有發現這些鈣化點,須儘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做切片檢查。每年台灣發生之乳癌或癌前病變,約有兩成是摸不到,超音波看不著的。而通常這些早期病變的鈣化點,是沒辦法經由乳房觸診觸摸得到,甚至超音波檢查大多也看不到腫瘤影像的。所以這些摸不到的疑似惡性鈣化點,必須利用乳房攝影細針定位切片術,來取出這些鈣化點病灶,進而做病理化驗。其方法為藉由乳房X光攝影的輔助,將定位針由體表穿刺放入乳房內鈣化點病灶的位置,之後再由外科醫師做病灶的切除。切除下的檢體還會再做一次X光攝影以確保鈣化點完全被取出。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至少九成以上,尤其是原位癌及第一期乳癌,治癒率高達九成五以上。若能早期,及早處理掉,甚至可不須接受腋下淋巴腺廓清,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以免除腋下淋巴腺廓清,化療或電療帶來之後遺症及副作用。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

15分鐘乳房攝影 可降乳癌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早期乳癌(第0-2期)預後很好,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其中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經國內資料分析發現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高達86%是屬於 0-2期的早期乳癌。國民健康署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年約提供86萬名婦女接受篩檢,發現了4000多名乳癌個案。太忙、怕痛 是女性未接受篩檢的原因政府提供的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間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我國實證研究亦發現,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國健署的調查發現,女性常見不願意接受篩檢原因為「覺得身體健康沒有需要(47.9%)」、「太忙沒有時間(26.0%)」、「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不舒服會痛(14.4%)」等。但其實只要10-15分鐘即能完成檢查,且避開生理期前後1週即能降低檢查之不適感。38%的乳癌 是可預防的國民健康署提醒:乳癌發生之高危險群包括太晩生育、乳癌家族史、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或酗酒以及未曾哺乳等;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38%的乳癌可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預防。三個及早提醒大家一起防治乳癌:「及早預防」,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並適度釋放身心壓力。「及早發現」,符合資格的婦女只要定期接受篩檢,便能早期發現病變組織。「及早治療」,一旦篩檢發現異狀,應儘速接受後續診斷與治療。

乳癌二等親要留心 罹乳癌率高達1.5倍

乳癌二等親要留心 罹乳癌率高達1.5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7年建置北市癌症篩檢資料倉儲系統,首創以API方式介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系統,即時自動化整合數據並分析,改善重複通知並減省工作流程。根據臺北市癌篩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103年精實管理前篩檢人數提升2萬1,143人,成長率達23.6%,其中106年40-69歲具乳癌家族史者陽性率10.0%,而40-44歲具家族史之年輕族群陽性率則為13.9%,較全市乳癌篩檢陽性率(9.0%)達1.5倍。乳癌篩檢精實管理 數據智慧化分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104年起推動各部門精實管理專案,為整合中央不同系統之篩檢資料,建置北市癌症篩檢倉儲系統,首創以API方式介接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系統,即時自動化更新資料,避免重複彙整及通知市民,並以視覺化分析市民健康問題,聚焦於高危險族群,進而投入專業之陽性案追蹤與管理,提升服務效率。臺北市致力於乳癌防治除了宣導及加強45-69歲女性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惟經乳癌篩檢數據智慧化分析,於106年40-69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之二等親民眾,乳房X光攝影檢查陽性率為10.0%,而40-44歲具家族史之年輕族群陽性率則為13.9%,較全市乳癌篩檢陽性率(9.0%)達1.5倍。黃世傑局長表示,北市為關心乳癌風險,自106年起結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國泰醫院、萬芳醫院、振興醫院、新光醫院、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5院區等院推動「臺北市乳癌高危險群關懷服務計畫」,運用資訊流制定院內乳癌高危險群轉介篩檢服務流程、建置提示資訊系統及主動通知乳癌二等親家屬篩檢等機制,本市乳癌高危險群篩檢人數增加,由105年9,658人,上升至107年1萬986人,成長率達13.8%。醫院主動介入乳癌二等親關懷 具家族史篩檢率每年提升2%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部鄭春秋副主任分享推動「臺北市乳癌高危險群關懷服務計畫」:「個案之一的58歲陳女士正值中年期,表示雖然過去曾經接到通知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因為怕痛、也沒有不舒服症狀,認為沒有檢查必要;今年初因為妹妹被診斷乳癌,醫院在召開家屬病情說明會時,醫師很慎重提醒家屬,且個案管理師不厭其煩衛教關懷及鼓勵我去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我當時很勉強的去完成了檢查,結果檢查結果發現是早期乳癌,還好有聽醫生及個管師的話去做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鄭春秋副主任強調,女性往往是家庭及職場重要支柱,常因沒有症狀而忽視檢查,106年起透過醫院主動介入乳癌個案二等親家屬關懷,具乳癌家族史篩檢率每年提升2%,協助二等親家屬無症狀及早發現早期乳癌並及早治療,讓疾病預後好、存活率高,減少對家庭、生活的衝擊及社會醫療資源成本。經由篩檢發現乳癌 85.3%屬早期(0、1、2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陳火木主任表示,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第一胎生育在30歲以後、未曾懷孕、未曾哺乳、服用口服避孕藥、停經年齡晚(>55歲)及停經後肥胖等,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雖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此外,經由篩檢發現的乳癌女性,85.3%屬早期(0、1、2期),相較於臨床乳癌個案的54.2%,可更早發現早期癌症。陳火木主任強調乳癌防治,應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外,一定要「定期篩檢」,另市立聯合醫院針對乳癌個案二等親家屬,規劃於個案治療穩定期,推動轉介家屬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篩檢,以達高危險群早期篩檢。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發生高峰在45~69歲之間,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男性發病率則約為女性的1%。43歲顏小姐為乳癌第一期術後患者,目前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並定期回診檢查追蹤,因仍受乳房脹痛偶發、抗荷爾蒙藥物所致之關節痛與睡眠不佳所苦,影響生活品質,至中醫門診就醫,經內服藥及針灸治療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許多,有更多體力陪伴孩子成長。台灣乳癌相較於歐美國家大約年輕了10歲,乳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基因異常、初經早、停經晚、生育少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都與乳癌有密切的關係。乳癌常見症狀為乳房出現不痛、硬且粗糙、不可移動、分界不明顯之腫塊;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乳房皮膚粗糙;腋下淋巴結腫大等;在心理層面,可能會因面臨健康及生命威脅、甚則因切除乳房失去身體完整性而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西醫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控制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中醫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 減低乳癌治療副作用乳癌在中醫屬於「乳岩」、「乳石」之範疇,其病因大致可分為正氣不足,外邪侵襲;情志失調,肝鬱脾虛;膏粱厚味,痰濁內生;臟腑虛損,衝任失調等證型,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病程(早中晚期)、手術前後病況變化歸納病人之證型而對「證」下藥。此外,針灸治療在臨床上亦有相當良好之療效:根據病人證型體質循經取穴並調暢情志;選擇乳房附近淋巴結之穴位如缺盆、極泉,以封鎖腫瘤轉移;抑制預防藥物所產生之副作用如子宮內膜癌風險、水腫及關節痛等。病人亦可接受薰蒸治療,利用活血化瘀之藥草蒸氣以助組織新生、舊傷復原。目前在台灣,乳癌雖仍以西醫治療為主(例如手術、化學藥物、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但中醫實證研究指出,若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之乳癌病人,其西藥所產生之副作用明顯較僅接受西醫治療之病人少,並可降低復發率、死亡率及轉移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原位癌是癌嗎?早期發現治癒達90%

原位癌是癌嗎?早期發現治癒達90%#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任職於乳房超音波室的小珍,年屆滿45歲,在乳癌篩檢時意外得知罹患「乳癌原位癌」,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並安排手術日期與術後癌症治療,目前只需定期服用口服藥物與定期追蹤即可控制,復原狀況良好。極早期發現原位癌 治癒率達90%以上原位癌,雖名為「癌」,但與大眾熟知的「癌症」不同,原位癌是指上皮細胞癌的最早期,或稱為尚未病變或侵襲至器官組織的癌症0期,而上皮細胞癌是癌細胞從人體器官表面的那層「黏膜上皮組織」長出來,還沒突破緊黏的下層「基底膜」。基底膜下方是黏膜下結締組織,各類神經、血管、淋巴組織以及細胞外間質都在這,所以基底膜就等於人體的最後防線。原位癌還沒有侵入基底層,不會透過血管、淋巴發生轉移,只要手術切除不正常增生的細胞,再合併放射線治療,有90%的機率可以治癒。羅東博愛醫院腫瘤醫學中心陳培勳主任表示,極早期發現原位癌,治癒率高,也可避免後續治療上讓人難忍的不適感和繁瑣治療過程。定期做身體健檢 讓原位癌現蹤羅東博愛醫院每週6天在門診醫學大樓顧客服務中心開設癌症預防篩檢窗口,提供民眾免費四癌篩檢(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去年全年度服務人次達17,935人,並確診出30例癌症病人,其中多為0期的原位癌。癌篩單一窗口 讓民眾可以一天內完成就診和篩檢流程為了便民服務,羅東博愛醫院為民眾規劃「癌篩單一窗口」,讓民眾在一天內即可完成就診和篩檢流程。以口腔癌症篩檢為例,癌篩窗口與耳鼻喉科、牙科之間已建立快速篩檢通道,民眾填寫完檢查單後,由癌篩個管師為民眾掛號、帶領民眾至診間,就可免排隊、優先檢查,是一條便民的「綠色通道」。且若是篩檢報告異常、需要回診,癌篩個管師也會為民眾安排特別門診或醫師門診進行諮詢。原位癌是第0期的乳癌,因此患者必須用對抗乳癌的規格來治療原位癌,必要的手術、放射治療與抗荷爾蒙治療缺一不可。然而原位癌的預後極佳,幾乎不會發生淋巴結侵犯與遠端轉移,五年存活率趨近百分之百。最理想的癌症防治策略,應從初段預防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重營養、均衡飲食、採取促進健康行為、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如菸、檳榔、有毒物質等)。同時建議民眾主動接受癌症篩檢,透過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以減少死亡率與提高生活品質。

個人化精準治療 解乳癌患者心慌

個人化精準治療 解乳癌患者心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醫學進步,在台灣乳癌的平均存活率高達87%,但另一個數據是每4人之中就會有1人會在治療後5年,甚至10年後復發或轉移。台東馬偕一般外科魏銓延醫師提出:傳統的乳癌治療都是依照癌種及期別給予固定的醫療,但治療成效卻因人而異;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乳癌治療也進入個人化的時代,乳癌患者已能透過基因檢測,分別癌症的類型,給予最適當的醫療。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也特別提到癌症治療在地化的重要性,也以自身對抗癌症的經驗鼓勵病友不要輕言放棄。乳癌治療可精準治療 包含基因檢測和標靶藥物魏銓延醫師提到:以前遇到癌症擴散,往往都束手無策,只能看著腫瘤越來越大,而病人越來越小。隨著抗癌藥物的日新月異,轉移性乳癌已不再是絕症,乳癌治療也進入個人化量身訂作的精準治療時代。精準醫療主要有二部分:基因檢測和標靶藥物。針對有家族史(家族中有2人以上有乳癌卵巢癌)、已復發轉移、或對化療有疑慮病友,施予基因檢測,可提早了解本身乳癌復發機率的高低,避免不必要的化療。有些類型的患者可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標靶藥,避免化療的副作用。不論是那一種類型的乳癌,現在都有最新型的標靶藥可以治療。像是最新的CDK4/6抑制劑,可延長轉移患者存活期達24.8個月。針對Her2陽性轉移患者,健保已開放使用效果很好的雙標靶藥物。乳癌預防復發轉移三大重點:1) 定時回診。2) 健康生活(運動+飲食)。3) 適時舒壓。伸展運動 有助乳癌開過刀的患者復元台灣乳癌病人好發年齡約在45~55歲間,相較於歐美國家大約年輕了10歲,乳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基因異常、初經早、停經晚、生育少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都與乳癌有密切的關係。魏醫師也特別提到癌症治療過程會產生的「癌因性疲憊」,等級可分為十分,若疲憊低於四分屬輕度,高於四分則屬中重度,則可能要用藥物治療。魏醫師特別示範癌友早中晚都要做的伸展運動,雙手上舉深呼吸的動作,可伸展到肩頸背部,特別對有開過刀傷口沾粘的乳癌患者,有復元緩和效果。

乳癌女力UP!一起應援乳癌姐妹!

乳癌女力UP!一起應援乳癌姐妹!#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I IMPACT 乳癌女力UP」活動於6/29在松菸文創園區盛大開展!乳癌已連續13年蟬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為了讓民眾更加關注乳癌對女性的侵害,以及全力支持乳癌姐妹的應援精神,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攜手台灣雀巢健康科學,舉辦「I IMPACT 乳癌女力UP」活動,邀請各界關懷乳癌姐妹的民眾一起共襄盛舉!活動一開始由一群同樣曾罹患乳癌的癌友們熱舞開場,秀出無限女力!即便曾被癌症侵擾,她們依舊願意走出來,以熱舞展現對生命的熱愛,並期望把這樣的精神傳遞出去。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說明,乳癌病友協會是由全國45家醫院病友團體聯盟組成的大平台,乳癌姐妹在癌症療程時,到底怎麼吃才能吃的營養、提升體力和活力而不被癌症擊垮是一大學問,營養補充品是方便家人或照護者能迅速提供給乳癌姐妹們的美味暖心照顧。常在網路上以自身經驗鼓勵癌友的勵志作家吳娮翎也談到,30歲確診乳癌的她,非常明白癌友的心情,但她鼓勵癌友保持正常作息,包括遵從醫師建議正規的治療、選擇可信任的大品牌營養品,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她分享自身經驗,八次化療都是靠定時補充營養品,通過化療後的白血球指數檢測,才能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療程,由此可見營養品在癌症療程過程中的重要性。其實對抗化療的體力是治療過程中最關鍵因素之一,除了正常飲食外,癌友通常會額外補充各種高熱量、高蛋白等營養素來提升體力。而ESPEN歐洲營養指南建議,癌友可補充魚油、精胺酸及核苷酸三大營養素,可增進細胞數量,並幫助恢復體力。另一位正在抗癌路上的癌友陳泊羽分享,通常在癌症治療時,保持體重是一大重點,而她使用含三效營養素之營養品,讓抗癌之路能更加順利!三軍總醫院徐淑雲護理長,同時本身也是癌友,她談到二十年前她罹癌的時候並沒有這些營養觀念,而她認為充足的營養是讓療程順利進行的不二法門,即使沒有胃口,也一定要強迫自己進食,這時候營養品就是非常優良的補充來源。癌友最需要的是身邊親友的支持與陪伴!這樣的心理支持、正規治療與營養補給皆缺一不可,讓我們一起當癌友最大應援團,一起陪伴癌友走過這段癌症療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