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骨鬆民眾用按摩椅紓壓 宛如機器敲雞蛋恐嚴重骨折

骨鬆民眾用按摩椅紓壓 宛如機器敲雞蛋恐嚴重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父親節將至,作為孝子孝女的你,打算買那些禮物給爸爸?相信家中父親,若有腰痠背痛的症狀,第一個連結關鍵禮物,就是贈送按摩椅或按摩棒給予使用,但子女這樣貼心的舉動,卻很可能導致爸爸骨折!台北就有一名鐘姓女子,眼看擔任保全十多年的爸爸,總是喊著那裡腰痠,這裡背痛,心想父親節應該買一台按摩椅給爸爸使用,雖按摩椅價值不斐,但為了爸爸身體舒暢,買下去盡一份孝心,很值得。鐘女朋友買按摩椅送爸 竟導致骨折但在購買前夕,鐘女忽然想到,有朋友在不久之前,也因為爸爸腰酸背痛,贈送按摩椅使用,但沒多久卻傳出不幸骨折,讓鍾女愈想愈不對,遂帶著爸爸先到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果真爸爸骨質流失嚴重,差點就釀禍。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的統計指出,台灣五十歲的男性,約五分之一罹患骨鬆,等於說我國有近六十萬的爸爸,骨質面臨宛如雞蛋殼或蛋捲一般脆弱的窘境。骨鬆民眾使用按摩椅 宛如機器敲雞蛋萬萬沒想到,專門紓壓的按摩椅或按摩棒,會有骨折風險,高雄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子平指出,骨質流失的過程無聲無息,然而,骨質若流失嚴重,再欲透過按摩椅、按摩椅紓壓,就像是一個機器不斷在雞蛋殼上敲擊,很容易因此造成嚴重骨折。他說,門診上就有類似案例,也是因為腰酸背痛,購買按摩椅造成骨折的慘況。醫師提醒,抽菸、長期服用類固醇、愛酗酒、不愛出門運動的男性,都是所謂的骨鬆高危險群,倘若出現長期腰痠背痛的症狀,很可能就是骨質正在大量流失的警訊,應趕快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再經醫師的建議治療方向積極治療,才能避免骨折的情況發生。

老人健檢加碼腰椎X光 助婦人找出骨折

老人健檢加碼腰椎X光 助婦人找出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擔任清潔工的65歲劉姓婦人,因工作關係常有腰背部痠痛的困擾,年初因工作不慎摔倒,腰痛到差點無法起床,原以為舊疾復發,幸好到醫院檢查時醫師告知今年老人健檢新北市加碼側面腰椎X光檢查,才發現是腰椎壓迫性骨折。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主任李忠謙表示,這位婦人到院時不僅幾乎無法站直,還氣胸,還好她符合老人健檢資格,且今年新北市衛生局還加碼腰椎X光,剛好可以利用,才發現是腰椎第2、3節壓迫性骨折,經過復健及適當運動,現已恢復良好。長者腰部疾病勿輕忽 嚴重恐麻木李忠謙醫師表示,長者常見的腰部疾病除了有骨刺、退化性關節炎等,以壓迫性骨折、骨椎滑脫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如果輕忽而疏於照護,會很容易惡化,不僅腰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兩下肢抽痛、麻木甚至導致坐立難安或無法下床。 衛生局長林雪蓉指出,新北市今年3月迄今已有2萬6,080位長者接受免費側面腰椎X光檢查,發現有疑似壓迫性骨折或骨椎滑脫之長者共4,285人,每6位就有1位異常。雖然長者患有腰椎異常的比率達17%,但是腰椎壓迫性骨折及骨椎滑脫,都是可以經過X光檢查發現而及早預防或接受進一步治療。因此,衛生局結合老人健檢再加碼免費側面腰椎X光檢查,除了可評估是否有慢性病等健康資訊,更可藉由腰椎X光達到保骨防跌的健康人生。

宅公宅嬤!三成白內障老年人足不出戶

宅公宅嬤!三成白內障老年人足不出戶#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現代宅男宅女當道,但在台灣,就連老年人,也成了名符其實的宅公宅嬤,根據國健署的統計,我國高達六成以上的六十五歲熟齡族,幾乎天天關在家裡,足不出戶,究其背後的主要原因,除了慢性病纏身,或是行動不便之外,白內障,更是驅使老年人不出門的主因之一!白內障老年人四大困擾 台北就有一名七十多歲的游婦,因年紀愈長,白內障的問題愈發嚴重,讓她晚上不敢出門,因為看到的景象都是一片漆黑,就連吃飯夾菜,也都成了問題,根據最新的調查指出,熟年族白內障有4大困擾,不敢騎車不願外出(35%)、憂鬱心情不好(28%)、容易跌倒、摔傷(22%)、打掃、洗碗不乾淨(15%),其中,高達三成的白內障老年患者,因此足不出戶,無疑對身心都成了極大的傷害。眼科醫師林丕容指出,白內障是一種眼球水晶體的老化現象,好發於55歲以上老人眼睛內部負責屈光及焦距調節的水晶體結構,健康時是呈現透明清澈的狀態,但會因為老化、外傷、紫外線或其它因素變混濁甚至硬化,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被傳送到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白內障獲得治療 骨折機率大減白內障的生成是不可逆的,目前為止尚無任何藥物或保健食品可以治療白內障,因此,白內障直接的治療方法就是接受白內障手術,也就是利用人工水晶體來取代原來老化的水晶體。此外,視力不佳也容易導致骨折跌倒,國外研究指出,做白內障手術的人在術後1年內可減少16%髖骨骨折的風險,充分顯示白內障手術對於老人視力健康的重要性!但由於許多白內障民眾,認為眼睛漸漸老花,漸漸看不清,是屬於正常的老化現象,另因為多數民眾諱疾忌醫,害怕眼部開刀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寧願放著讓白內障持續惡化,也不願治療,但現代科技的發達,眾多傳統手術除了能夠微創之外,更能夠免除開刀,透過光能熱能的方式,把問題解決。林丕容解釋,目前就有能夠利用雷射取代傳統刀具,透過透過3D影像定位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使手術截口更微細、更精準、囊袋製作也較圓滑平整,且因透過雷射分解水晶體,可減少超音波能量,避免角膜水腫,讓手術品質穩定,術後恢復也較迅速,大都在三天至一星期,就可恢復正常作息。林丕容也提醒,紫外線是造成白內障的最主要原因,呼籲老年人出門務必戴太陽眼鏡,以免紫外線直射,讓罹患白內障的風險提高。

中國女醫師搭船遊台 不慎摔傷骨折

中國女醫師搭船遊台 不慎摔傷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名來自四川的80歲劉姓女病患,是一名心臟內科醫師,搭郵輪到台灣旅遊,沒想到在郵輪上搭電梯時不慎跌倒,左側下肢感覺劇烈疼痛無法站立;船醫評估患者病情不能等待送回大陸就醫,且劉姓患者也相信台灣醫療能力,願意留在台灣手術後再返回家鄉,靠岸後即由救護車載送到童綜合醫院進行治療。女病患骨本不錯 經治療後康復返國經骨科部黃清順醫師看診後,進行X光檢查發現劉姓患者左側股骨頸骨折,讓患者髖部疼痛無法站立或行走;醫師評估患者身體況與服藥狀況後,因患者本身有心臟、高血壓等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為了手術安全,先讓病患停藥(抗凝血劑)三天後再行手術。術後復原良好,術後三天即可下床走動,七天就出院返回四川。所幸, 黃清順醫師表示,患者年紀雖大但骨頭本質不錯,身體很健康,所以術後復原很快。劉姓患者表示,單身一人參加旅遊團到台灣旅遊,發生這次的意外,也會擔心醫療與後續情況,還好手術一切順利,並沒有感覺到多大的疼痛,醫護人員細心的照料,而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團隊每天訪視並協助她安排返回四川、申請醫療保險等後續事宜,讓人感到很放心能安心休養。黃清順醫師呼籲,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在進行治療手術方式前,首重於全面考量血壓、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狀況,並瞭解老人家平常用藥情形,預防手術中出血。若股骨頸骨折時未能及時妥善處理,變成長期臥床而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褥瘡、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許多合併症,最後還可能造成死亡;因此若老人家因受外力撞擊或跌倒等,導致疼痛無法站立、行走時,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切勿自行判斷輕重而延誤治療良機。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

骨折失能達8成 保骨3步驟遠離骨鬆#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骨質疏鬆稱之為沒有症狀的疾病,且骨鬆導致骨折的機率高,女性約每3位就有1位、男性5位即1位!對此,骨質疏鬆的治療不應輕忽,醫師呼籲,長者需遵守保骨3步驟和防跌之道,遠離骨鬆致死風險。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表示,骨鬆骨折恐嚴重影響生活,如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平均約20%、30%會導致永久殘障、40%無法獨立行走、80%無法單獨進行至少一項日常活動,顯示出骨鬆骨折的併發症眾多且對生活極為不便。保骨3步驟:補營養、好作息、持續治療對此,杜思德醫師建議患者,應補充足夠營養,如鈣質、維生素D等,確保骨骼健康;保持良好作息,如多運動、戒除菸酒、作好跌倒預防措施等,預防骨鬆、並減少發生骨折風險;此外,更應持續藥物治療,避免骨鬆惡化。杜思德醫師進一步說明,運動可提高骨骼的血流量、減低骨骼流失、增強骨骼耐受力,有效預防骨鬆;並注重防跌措施,如廁所加裝防滑墊、夜裡要點亮家中小夜燈、上下樓梯需加裝扶手,減少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避免後續嚴重併發症發生。防跌之道:物品應歸訂位、浴室別濕滑、室內燈光應明亮此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也建議,長者更應注重防跌措施,降低發生骨折的機率,提醒長者及家屬,應將物品歸定位、鞋子玩具等不可亂丟;室內燈光應明亮、避免看不清楚跌倒;冬天容易夜尿,臥室廁所應開小夜燈,浴室也應避免濕滑;老人家剛起床時,容易頭昏、最好坐一下再起身;避免使用有輪子的椅子;最後建議多運動,維持大腿肌耐力,有效預防跌跤。

頸椎遭結核菌吃光 婦打噴嚏竟骨折

頸椎遭結核菌吃光 婦打噴嚏竟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輕輕一個噴嚏,竟頸椎骨折!上個月彰化一名43歲婦女打完噴嚏後,忽然頸椎劇痛,就醫檢查後發現頸椎骨折,進一步確診原來是她感染開放性肺結核,結核菌透過血液入侵頸椎,導致頸椎第5、6節塌陷,才會輕輕打了個噴嚏就骨折。台中榮總神經外科崔源生醫師表示,細菌幾乎快吃掉頸椎,才脆弱到一打噴嚏就骨折,該婦女第5、6節頸椎不但塌陷,還差點壓迫到脊髓,如果再遲些就醫,恐怕就會壓迫到脊髓,導致四肢癱瘓。結核菌釀禍!崔源生醫師說,原先懷疑是癌細胞作祟,才會使頸椎如此脆弱,進一步檢查發現她罹患開放性肺結核,結核菌從肺部一路入侵到頸部,幾乎把頸椎骨頭吃垮,才會導致頸椎一受力就塌陷骨折;醫師提醒,如果有久咳症狀,千萬別輕忽,儘早就醫確保自身安全健康。

18歲女學生嚴重骨質流失造成骨折 就診竟罹庫欣氏病

18歲女學生嚴重骨質流失造成骨折 就診竟罹庫欣氏病#骨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8歲女高中生行走樓梯突然骨折,就醫固定骨折後發現該名學生骨質嚴重流失,問診同時發現近三個月內體重莫名增加,且有月亮臉及中心性肥胖,易瘀青及紫色妊娠條紋,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血中的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及可體松(cortisone)非常高,腦部蝶鞍磁振掃描(MRI of Sella)發現是罹患腦下垂體腫瘤的庫欣氏病。由於醫師早期診斷,病人接受迷你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手術治療後,臨床症狀已經消失,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中,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沈烱祺主任呼籲民眾,若有出現類似症狀,應即早接受檢查並治療。庫欣氏病臨床症狀更可怕沈烱祺主任根據臨床多年經驗表示,庫欣氏病患者常有以下徵狀,體重莫名增加、中心性肥胖、背頸部脂肪沉積(水牛肩)、臉部圓腫如月亮(月亮臉)、皮膚易瘀青及紫色妊娠條紋;因腦下垂體會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當位於腎臟上方的腎上腺皮質受到ACTH的刺激,會分泌可體松、醛固酮及性腺素。基本上,可體松(cortisone)的分泌與壓力有關;醛固酮則會增進腎臟對於離子及水分再吸收作用的激素,負責血壓與水分調節;性腺素主要以產生「雄性素」為主,「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因過度分泌影響到體內性腺素的荷爾蒙分泌轉化,造成男性荷爾蒙前趨物濃度較高,較容易長鬍鬚及四肢多毛造成多毛症,以及青春痘並使月經失調,且會引起高血壓、高血糖及骨質疏鬆引起壓迫性骨折等症狀,也會因免疫力降低容易因嚴重感染而死亡。庫欣氏病的患者常感到焦躁不安,長期未好好控制疾病會有憂鬱症甚至自殺的傾向,因此,找對醫師及早診斷極為重要。庫欣氏症候群在台灣多為患者長時間服用類固醇(steroid)藥物所引發,坊間常有不肖業者在藥裡添加類固醇藥物,並號稱這些黑藥丸可改善體質,使得台灣民眾濫用類固醇藥物的情形嚴重,患者長期使用後會引發一連串稱為庫欣氏症候群的症狀及臨床表現,如體重增加、特殊的脂肪分佈形成四肢較瘦的中心性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等。庫欣氏病為庫欣氏症候群中的一種罕見疾病,是因腦下垂體腫瘤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所造成。好發在20-50歲的女性,台灣每百萬人口每年約有1個新增病例,目前台灣約有兩百位患者被診斷罹患庫欣氏病。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 針劑為輔沈烱祺主任表示,目前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其中以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手術為主,對於微小腺瘤(小於1公分)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可以痊癒,較大的腫瘤(大於1公分)也有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率。其治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過度分泌,保存正常腦下腺組織分泌及其他前腦下腺荷爾蒙的功能,並去除或縮小腺瘤本身。不過,約有2至3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若遇到較大的腦下垂體瘤無法手術根除時,則需靠放射治療、內科藥物或合併治療,目前,台灣衛生署已核准皮下注射針劑,可用於治療術後無效或復發之庫欣氏病患者。不管是那一種治療方式,沈烱祺主任提醒患者,追蹤檢查是絕對必要的,至少每年應接受內分泌專家的評估,包括過度分泌的ACTH、皮質醇和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另外,庫欣氏病的患者特別需要適應身體或是情緒上的不舒適,因此找尋合適的醫師並緊密的與醫師配合極為重要。

樂閱讀/摔不得!老人最容易跌倒的3大地點

樂閱讀/摔不得!老人最容易跌倒的3大地點#骨折

老人家經不起摔。事故傷害是台灣老人第十大死因,其中一半(51%)與跌倒有關,96%的髖部骨折是跌倒引起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引述研究指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三分之一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 歲以上長者更高。可怕的是,銀髮族一旦跌過跤,就會增加再次跌倒的危險。有統計指出,跌過一次的人再次跌倒的風險,比從來沒有跌倒的人高出3.8倍。前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努蘭則指出,造成年長者臥床最重要原因,就是跌跤。另一個因為跌倒演變到後來臥床的原因是,老人家摔跤過以後,出現「跌倒恐懼症」,他們會把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站起來走路,活動少,腰腿更衰弱無力,怕出門閉居家中而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作息,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為什麼老人容易跌倒?詹鼎正表示,跌倒原因大致可分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內在原因主要是老化,造成神經系統反射與協調變得比較遲緩,如果腳底一滑或踢到門檻來不及反應,就摔倒了。老化也會使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次,許多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退化性關節炎、重聽、憂鬱症等,都是跌倒的風險因子。造成老人跌倒的外在因素,「藥物是最常見的兇手」。詹鼎正說,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治療心臟血管藥物都可能增加跌倒機會。最常見就是安眠藥、會讓人想睡覺的感冒藥,有些降血壓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意即站起來血壓突然降低,腦部一時得不到血液供應,眼前一黑就很容易摔倒。某些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嫌疑犯。環境也是造成老人跌倒的肇因。例如捨不得開燈、家裡光線不佳,地板濕滑,走道電線纏繞成一團或者堆滿雜物,地毯邊緣捲翹起來,都可能害老人家絆倒,太長太寬的衣服褲子,磨損老舊沒有防滑功能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老人重重摔倒的風險。跌倒最容易受傷部位/國健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發現,在跌傷老人當中,往往最容易傷到3個重要部位,依序為下肢(腿部)、上肢(肩膀雙手)及髖部,摔傷後常因此臥床不起,身體活動受限,失去社交活動,不僅讓老人家痛苦,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老人骨折,儘快治療,儘早恢復活動/一旦跌倒骨折,要儘快就醫治療。根據骨折的嚴重程度,由骨科醫師決定是穿鐵衣、臥床休息、石膏固定、手術鋼釘板固定或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比方,身體有些部位的骨折,像是肋骨、肩胛骨、程度較輕微的腰椎壓迫性骨折等,不需手術或石膏固定,但因為疼痛,病人需穿背架或臥床休息幾週。手部橈骨末端骨折,一般徒手復位後,石膏固定6~8週;粉碎性橈骨末端骨折徒手復位後,加上外固定器固定。大腿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大多必須手術鋼釘鋼板固定或置換人工關節等。只要病人身體狀況容許,要儘快接受治。治療後,諮詢醫護人員何時可以讓長輩起床和活動筋骨,避免因臥床過久或限制活動帶來褥瘡、下肢血管栓塞、肺炎、尿路感染等併發症。褥瘡大多發生在臥床1 週內,而身上有褥瘡的病人,住院天數會延長,而且也有較高的死亡率。有統計指出,在手術後2 週內就可以起床活動的病人,能夠恢復到骨折前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態的機會比較高。(本文作者/張曉卉)(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