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又有腸病毒感染案例!請注意家中幼兒

又有腸病毒感染案例!請注意家中幼兒#發燒

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居住台中市的1歲10個月女童、彰化縣的2歲及台南市的8歲女童,分別於本月4、15、19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皮膚紅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及活動力減低、肌抽躍合併心跳過速、下肢無力等疑似重症病徵,所幸及時赴大醫院就醫,3名個案皆已順利康復出院。疫調發現,此3名腸病毒重症個案發病前皆曾接觸親友中的腸病毒病童。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時序雖已入冬,腸病毒71型疫情卻未如往年同期趨緩,本年53例重症個案皆為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3名幼兒不幸死亡。雖然整體腸病毒疫情呈現下降趨勢,但感染腸病毒71型常見的手足口病疫情卻未趨緩,目前以中區及南區的腸病毒71型活動情形較高,但其他縣市亦陸續出現感染該型病毒的輕症及重症個案,顯示腸病毒71型威脅仍持續存在,不可輕忽。  疾管局呼籲,面對蠢蠢欲動的腸病毒71型疫情,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生病應儘速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充分休息以降低傳播的機會,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手腫的像「麵龜」!原來染海洋弧菌

手腫的像「麵龜」!原來染海洋弧菌#發燒

一名高齡七十三歲的阿嬤日前在家料理鮮魚,左手疑是傷口遭到魚鱗感染,不到一天,左手掌就紅腫的像「麵龜」一樣,還持續發燒,家人急忙將她送往醫院檢查,證實感染海洋弧菌。幸好醫師判斷正確,緊急替她進行截肢手術,兩週後便康復出院,總算保住一命。大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許宏達醫師表示,病人曾經接受換肝手術,因此得一直服用抗排斥藥物,造成本身免疫力低下,讓海洋弧菌趁虛而入。阿嬤到院時意識清醒,但由於驗血有發炎反應,且持續紅腫、發燒,懷疑有可能是壞死性筋膜炎,經反覆詢問是否到過海邊、吃過海鮮,才想起早上做菜時可能被魚鱗劃到。許宏達醫師先使用筋膜切開術,檢視化膿情形並做初步處理,看是否能避免截肢。但過沒多久,情況持續惡化,原本紅腫的左手,開始產生出血性血泡,病人也陷入昏迷。由於化膿情況嚴重,也有敗血症,許宏達擔心手術清瘡可能也難以挽救,為了留手,可能命都保不住。向家屬建議截肢,所幸家屬很快便做出決定,經過一小時的開刀,術後觀察兩到三週便出院返家休養。海洋弧菌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的原因之一,平時可透過傷口,甚至是食物感染,最明顯的症狀便是有出血性的血泡,但此時就已經非常嚴重。許宏達建議,平時最好少吃蚵仔、蝦蟹類等未煮熟食物,料理時也最好戴上手套,以防傷口感染或刺傷。到了海邊也要避免傷口接觸海水,從事漁業或養殖業的民眾更是要小心。

大陸、東南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 孩童出國要小心

大陸、東南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 孩童出國要小心#發燒

雖然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但是腸病毒的以情似乎沒有緩和下來,日前疾管局就已經發出警告,強調腸病毒71型疫情尚未明顯趨緩,民眾要該要提高警覺。除了台灣之外,疾管局昨(18)提醒民眾,越南、中國大陸、香港等近期腸病毒活躍程度上升,如果要前往當地的民眾,一定要注意相關的衛生情形。(圖片翻攝自疾管局的宣傳單張。)疾病管制局表示,雖然已經入冬季,但是越南、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腸病毒疫情仍持續延燒,尤其越南出現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大流行,已有137例死亡,而且大多數為兒童。因此疾管局提醒民眾與當地華僑,應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對幼童更應加強保護。越南今年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已有137人死亡,其中多數為兒童。此外,中國大陸今年到11月為止,已有470人因為腸病毒死亡,且每月病例數皆高於歷年同期的數字,而且最近還有上升的趨勢。疾管局強調,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疾管局也表示,大部分感染腸病毒的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但是會有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一般來說,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若家中兒童發生手足口症,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下面影片是疾管局宣傳勤洗手,分享自Youtube: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

女蜂窩性組織炎!小腿紅腫又發燒#發燒

陳太太三天前穿著拖鞋在打掃庭院時,右腳突然一陣刺痛,原來是大拇指被碎玻璃割破了。她原本不以為意,可是過兩天,她的大拇指愈來愈痛,連右腳小腿都紅腫起來了,她自己先吃止痛消炎藥,可惜沒有效果。到了第三天,她開始發燒,於是她趕快到醫院急診室就醫。此時陳太太的右腿已經因傷口感染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所幸及時到醫院就診,住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療。陳太太在住院三天後退燒,之後在感染科門診繼續接受治療,約一個星期後即順利痊癒。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感染科李雅鈴主任說,蜂窩性組織炎是因為皮下組織受到細菌感染而產生的皮膚發炎反應,特徵是皮膚局部會又紅又腫,觸摸會發現患部比其他地方更熱,並且按壓紅腫部位會很痛。有些人會合併發燒或是鄰近淋巴結腫大疼痛的症狀。有時蜂窩性組織炎不只有紅腫的發炎反應,還會漸漸化膿,形成廱癤,此時應配合清創手術治療,才能痊癒。

聽到醫師就怕 須「抬」進醫院看病

聽到醫師就怕 須「抬」進醫院看病#發燒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百名學員日前齊集臺中慈濟醫院,接受年度義檢服務,志工規劃分組闖關,以三比一的人力全程陪伴,家長張仕忠直說,罹患自閉症與重度智障的孩子,以前健康檢查得花上一整天,想到就怕,這幾年有慈濟醫院、志工,健檢變輕鬆,真的「足感心」。每年聖誕節左右,就是信望愛學員年度健診的時候,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成員加上志工,以三人服務一名學員的比例規劃分組內容,一、二樓健檢站包括:眼科、家醫科、小兒科還有放射科與檢驗科,還特地安排人文饗宴與團康活動,降低學員們對健檢的恐懼,歌聲與笑聲把整個醫院妝點得熱鬧滾滾。信望愛社工組長趙淑珍表示,有一位學員只要聽到「醫生」兩個字就怕到不行,更別說上醫院就診,一旦生病,只能靠家長轉述病情拿藥,真的沒辦法要去醫院,就得出動眾多人手把他抬進醫院。這幾年因為有慈濟醫院提供的免費健檢,有那麼多的志工來協助,甚至連醫師都配合脫下白袍,讓他不害怕,才終於能順利完全他的健康檢查。學員之一的張毓芸今年22歲,從小不明發燒頻繁,在各大醫院都查不出病因,家長張仕忠說,直到兩歲才在花蓮慈濟醫院查出是罹患「後腦恆溫神經發育不完全症候群」,以致高燒導致重度智障與自閉症等後遺症。張仕忠表示,因為毓芸會抗拒陌生人的碰觸,只要有家人在就黏著不放,簡單的健檢花了一整天,還不見得能做得完,讓他們想到要健檢就怕。這幾年,因為有慈濟醫院與志工的協助,孩子年年都能完成健康檢查,了解身體的狀況,家長不必跟到醫院也很放心,真的「足感心」。信望愛執行長林寶珍感恩慈濟醫院當身心障礙學童最堅強的健康後盾,透過檢查提供重要的健康數據,加上營養師個別指導,中心與家長更了解學員們不同的需求,提供適切的營養規劃,讓學員們愈來愈健康。

類過敏性紫斑症恐致腎炎 千萬別輕忽

類過敏性紫斑症恐致腎炎 千萬別輕忽#發燒

咳嗽、流鼻水又發燒,媽媽說:「孩子,你感冒了,我帶你去看醫師」。經過一週,孩子的感冒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告訴媽媽:「我的腳好痛、站不起來,肚子也好痛」,說時遲、那時快,孩子竟然吐了一攤、接著又腹瀉。媽媽見狀趕緊送孩子到台中醫院小兒科簡佳裕醫師的夜診求診;簡醫師看見孩子雙下肢有不等大小的紅色斑塊、踝關節腫並有壓痛,簡醫師告訴媽媽:「孩子可能罹患『類過敏性紫斑症』必須住院接受治療」。一週後孩子症狀改善,並已出院。(圖:下肢起紅疹)小兒科簡佳裕醫師表示,這名7歲小孩一週前有斷續的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早上雙腳皮膚上開始出現一些紅色、會癢的疹子,並有肚子痛、嘔吐、雙腳無力、踝關節壓痛等情形,因此用輪椅推來本院兒科夜間門診求診,在懷疑是類過敏性紫斑症的診斷下建議住院。經抽血檢查發現該孩童血小板比正常稍高,免疫球蛋白IgA也有升高現象,因此可確定不是血小板過低引起的紫斑症,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類過敏性紫斑症;同時影像學發現右下葉有肺炎浸潤情形,黴漿菌IgM抗體也有升高的現象,因而確定病童應是小孩常見的黴漿菌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類過敏性紫斑症;經給予類固醇治療後,目前病情已有改善。類過敏性紫斑症的併發症最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腸胃出血、腸穿孔,約有25%~50%的患者會造成腎炎,而其中約3%~4%可能演變成慢性腎炎、甚至需要血液透析,神經系統方面則可能發生急性癲癇發作等等併發症。發病急性期要趕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方式以類固醇治療為主。

小心肉孢子蟲病!感染恐發燒、肌肉痛

小心肉孢子蟲病!感染恐發燒、肌肉痛#發燒

最近到馬來西亞旅遊的國人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近期有到馬來西亞的旅客發生肉孢子蟲病(sarcocystosis)感染,目前共有6國報告出23名的極可能病例,感染者出現明顯的肌肉痛症狀,其餘症狀包括輕微腹瀉及發燒,多數患者症狀持續2~4週。疾管局指出,肉孢子蟲病為sarcocystis寄生蟲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發生於熱帶或亞熱帶國家,主要是東南亞,通常感染動物(牛和豬),亦可使人致病。人因吃入未煮熟的肉類、喝汙染的水或遭染病動物排泄物汙染的土壤所感染。目前各國境外移入傳染病例以德國8例最多,其餘來自法國、瑞士、新加坡、荷蘭、加拿大,患者於6~8月期間曾至馬來半島東岸Tioman島度假,多數也曾至Perhentiau島。疾管局表示,肉孢子蟲病分為兩種型式,寄生在小腸的會造成噁心、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另一種寄生在肌肉組織的會產生肌肉痛、發燒等,以及與寄生肌肉部位有關的併發炎症,多數感染者無症狀,目前並無疫苗或有效治療方式,多數患者會自行恢復。要預防肉孢子蟲病感染,旅客應注意飲食、飲水及個人衛生,飲水應煮沸及適當過濾,包括刷牙、沖洗食物及製冰的水,僅於水中加氯並不足以殺死肉孢子蟲;也不喝無適當包裝的飲料,應吃熟食、熱食,蔬果需洗淨或去皮,並以肥皂洗手,避免在野外游泳。另外,返國後若出現疑似症狀,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如遇具有旅遊史且症狀符合的就醫民眾,建議採檢糞便檢體送驗,作進一步診斷。

出國要當心!H5N1流感疫情頻傳

出國要當心!H5N1流感疫情頻傳#發燒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近日內國際連續發生人類及動物H5N1流感案例,顯示國際間存在禽流感流行風險,國人旅遊應加強自我防護,避免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1月29日公布埃及新增1例人類H5N1流感確定病例;同日越南及尼泊爾等國也傳出家禽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其中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更首次發生禽流感疫情。本年至今累計病例共55例,發生國家有埃及、印尼、柬埔寨及孟加拉共和國等4國,多數個案均曾接觸染病家禽;至於動物禽流感疫情部分,今年迄今共有18國通報445起疫情,發生國家以我國鄰近的日本、韓國及香港等地為主。依據WHO及世界動物組織公布資料,全球自92年迄今人類H5N1流感確定病例累計有571例,其中335例死亡,致死率將近60%。疾管局指出,目前傳出禽流感疫情的地區,國人往來頻繁,因此呼籲民眾出國旅遊應注意個人衛生並避免接觸禽鳥,出入傳統市場應特別注意安全,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倘返家後有身體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此外,疾管局也同時呼籲禽畜相關從業人員應加強個人健康防護,並儘速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以避免與動物相互傳播病毒,造成病毒於體內發生重組的可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