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Check症狀 用它KO經前症候群

Check症狀 用它KO經前症候群#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感覺自己每個月經期來之前就會忍不住想抓狂,這可能是體內的荷爾蒙在做怪喔!經前症候群是影響生育女性最常見的困擾問題,約有50%以上的發生率,不僅影響女性的生理質量,還影響心理層面。中醫理論認為會出現經前症候群主要與「肝」的功能失調有關,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常用的針灸穴位有太衝、合谷、血海、三陰交、足三里等。34歲曾小姐因工作關係需經常輪班,在生理期前頭痛,需服用止痛藥來緩解頭痛,睡眠不佳,近幾個月工作壓力大,更出現情緒不穩的情形,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效率,經過中醫調理與針灸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12條經前症候群症狀 Check妳的身體訊息症狀1)體重增加、水腫。症狀2)全身有腫脹感。症狀3)乳房腫脹、疼痛。症狀4)感到頭痛、頭暈或腰痠。症狀5)肌膚特別容易敏感或乾燥,以及容易長痘痘、粉刺等。症狀6)有嚴重的疲勞感、失眠、精神不濟。症狀7)有便秘或腹瀉症狀。症狀8)莫名焦慮不安、憂鬱、容易哭泣。症狀9)特別喜好甜食或食欲變得比平常更大。症狀10)易怒、情緒起伏變化大、鑽牛角尖。症狀11)缺乏自信、容易緊張。症狀12)無法專心、思考力變差、健忘。經前症候群可免吃藥 針灸治療安全有效傳統中醫理論中,針灸具調節氣血平衡與平衡陰陽之作用,在臨床療效的確是快速而方便,往往在下針之後適度捻針,可立即顯現效果,再加上針刺所產生的副作用少的醫療特性,根據研究顯示,約有80%以上女性喜歡選擇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因此針灸是最安全、迅速的非藥物治療首選治療方式。女人身體中有著微妙的內分泌系統,這個系統透過月經週期的表現,掌管我們的心理與生理,除了能夠孕育生命外,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會受到內分泌的循環而受到影響。每個女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會在月經來臨前的那幾天,經歷易怒、情緒低落、疲倦、長青春痘等現象。如果程度不致於影響生活作息,則不需擔憂,但如果狀況已經造成了心理或生理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表現、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則應該要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運動習慣的養成,生理期不吃生冷食物外,建議痛經患者平時以中藥調理、搭配針灸治療,在排卵期後增加針灸次數,在生理期不適時仍可針灸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

每4人有1人乾眼症 7症狀自我檢測

每4人有1人乾眼症 7症狀自我檢測#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年輕患乾眼症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國內罹患乾眼症者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乾眼症狀。乾眼症狀有乾澀、紅眼、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疲勞、影響視力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乾眼問題不可不慎。眼睛過度操勞 小心靈魂之窗變成「沙漠之眼」!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讓乾眼症成為眼科中少數跨年齡、跨族群、跨性別的疾病,此外常處空調環境的上班族、空服員、需常配戴隱型眼鏡的族群、重度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乾眼症7症狀 自我檢測1)眼睛感覺乾澀、易疲倦嗎?2)眼睛感覺有異物感,像有沙子在眼睛裡?3)眼睛感覺灼熱感嗎?4)眼睛是否有血絲?5)睫毛上有很多皮屑嗎?眼皮曾有黏黏的感覺嗎?6)眼皮感覺緊繃、有沉重感?7)對外界刺激敏感(例如畏光、畏風)?三多保養法 預防乾眼症1)多保濕:避免太乾燥或一直吹風的環境待太久,減少使用吹風機、電風扇時間,吹冷、暖氣或使用電暖爐時須增加室內的溼度,可於室內置一盆水,也可適時熱敷、按摩眼睛周圍。2)多保養:眼睛溫敷、多做眼球運動,隱形眼鏡選擇高透氧材質,儘量選用長效保溼的保養液;定期眼睛健檢、積極治療;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水果與食物。3)多休息: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專注用眼時要記得每分鐘大約眨眼15到20次,保持眼睛濕潤度。 平日預防 勝過患後治療乾眼症最大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及超時配戴隱形眼鏡,民眾應隨時關注眼睛健康,若檢查發現罹患乾眼症,應積極接受治療,以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維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依據不同程度的乾眼症,臨床會分別建議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睡前使用潤滑藥膏、熱敷、按摩眼睛周圍、出門戴擋風或保濕眼鏡、增加室內濕度等治療方式,中重度患者需進行淚小管栓塞或電燒、眼球覆蓋或眼瞼縫合手術,以改善眼睛乾燥的問題。

不痛的頸部腫塊 6口腔癌症狀速就醫

不痛的頸部腫塊 6口腔癌症狀速就醫#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自己摸到右側下巴冒出一顆2公分大的腫塊大約有3週之久,雖然沒有疼痛感,但在太太的要求下,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醫師建議接受切片檢查,診斷是轉移性鱗狀上皮癌,之後再進一步接受相關分期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口腔癌 大部分屬「鱗狀細胞癌」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大部分屬鱗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在台灣地區以舌癌與頰膜癌為大宗。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如:抽菸、喝酒、梅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尖銳的蛀牙、破損的補綴物、製作不當的假牙與牙套……等,都可能造成口腔癌。口腔癌的警訊 應儘速就醫檢查1) 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變白、紅、黑、褐,且無法抹去。2) 潰瘍: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3) 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之腫塊。4) 舌的運動與知覺: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5) 顎骨與牙齒:顎骨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6) 口腔黏膜之知覺與開口度: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有刺痛感,開口有受限制,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不會痛的腫塊 更應當心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表示,一般頸部腫塊是因發炎反應而產生,良性的淋巴腺炎會有疼痛感,通常在2至3週內慢慢變小、甚至消失。而大部分癌症轉移至頸部所產生的腫塊是不會痛的,因此不會痛的腫塊反而更應該當心。賴文森醫師表示王姓男子為第四期口腔癌,需接受癌症廣泛切除手術和缺損重建,以及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放射線治療,整個治療過程至少要3個月,五年的存活率約莫50%。曾有菸、酒、檳榔癮者 為口腔癌高危險群摸起來硬梆梆、越長越大、單邊不對稱的頸部腫塊,「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才不會錯失疾病治癒的黃金期。尤其是曾經接觸過菸、酒、檳榔的高危險群,脖子出現腫塊通常都是要命的警訊,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若發現異常的頸部腫塊,建議可至耳鼻喉科,由專業的醫師協助安排頭頸部詳細的檢查。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七大症狀勿輕忽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七大症狀勿輕忽#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千萬別以為只是衰老症狀,應盡速至血液科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是否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怪!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醫師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六、七十歲銀髮族。因症狀的特異性低,不少患者誤以為是年老的症狀,導致延誤就醫。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應秉持「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原則。屬於低危險群只要規律追蹤,切勿用偏方、另類療法。屬於中、高危險患者若經醫師評估需要治療,除了傳統化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外,國內目前已有兩款免搭配化療的全新機轉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分別透過恢復癌細胞凋亡極致或抑制癌細胞增長,達抗腫瘤效果。國人應打破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迷思,了解疾病分期,並遵從醫囑追蹤、治療。老化海嘯來襲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警報響起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病例數約150-200人,平均年齡約66歲。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病人因健檢時發現白血球過高,或因為淋巴結腫大而求診。病徵不只是衰老症狀 當心七大症狀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見七大症狀包含: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反覆輕微發燒、夜間盜汗、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症狀易與衰老症狀混淆,民眾應提高警覺。標靶治療 有望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王銘崇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目標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與提高存活率。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化學治療、注射型單株抗體治療、標靶治療三大類。其中根據臨床經驗,約六成患者經標靶治療效果良好,可降低未來復發機率,甚至有機會治療一段時間後可以停藥。誤信偏方險喪命 患者破財又傷身王銘崇醫師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與否需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大多數偏方含有類固醇,長期食用只會讓患者抵抗力更差。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支持 樂齡人生不打折王銘崇醫師呼籲,年長者應透過政府提供的免費老人健檢或是私人健檢,關心自己的身體症狀。若血液檢查結果有異,應立即至血液科進行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亦無須緊張,可依據疾病進展與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療程。

留意6大藥物過敏症狀 小心用藥安全

留意6大藥物過敏症狀 小心用藥安全#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發生藥物過敏!需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讓醫生知道您用了哪些藥品。6大藥物過敏症狀要留意藥物過敏是在使用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過敏的症狀,任何人或藥物都有可能產生藥物過敏,而且是難以預期的,又因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使用後立即至數日內出現,但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可能延遲至兩、三個月才出現;當發現自己使用藥物後,發生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疹】、口腔或黏膜潰瘍【破】、喉嚨痛【痛】、眼睛紅腫、灼熱【紅】、眼睛、嘴唇腫【腫】、發燒【燒】等症狀時,可能是藥物過敏的前兆,應儘速就醫。藥物過敏處理三大原則發生藥物過敏時,處理的三大原則:1.儘速回診或就醫疑似出現用藥過敏症狀時,應儘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切勿擅自自行停藥、換藥,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惡化,或藥物過敏狀況加劇。2.註記過敏藥物有用藥過敏史的民眾,可請醫師將過敏藥品名稱註記於「藥物過敏紀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註記於健保IC卡中。3.主動告知若有用藥過敏史的民眾,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過敏藥品,領藥時再請藥師幫忙核對,以避免誤用過敏藥品,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用藥期間應注意服藥後身體反應,若出現可疑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才能避免演變為嚴重藥物過敏;對於使用藥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鄰近的藥局向藥師諮詢,讓藥師為您的用藥安全進行完善的把關!

孕期出現這些症狀 恐增胎死腹中危機

孕期出現這些症狀 恐增胎死腹中危機#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6歲的周姓孕婦平時有抽菸喝酒習慣,懷孕27週卻只做過一次產檢,在懷孕約30周時急性下腹痛且陰道出血,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胎盤與子宮壁部分分離,緊急安排剖腹產,30分鐘內順利解除危機。醫師提醒,準媽媽沒有定期產檢,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嚴重還可能危及產婦及胎兒性命。產婦羊膜腔外出現血塊、血色羊水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龐渂醛表示,他為產婦進行剖腹產時發現腹部嚴重沾黏,更增加了手術風險,手術時發現羊膜腔外血塊、血色羊水都顯示產婦的「胎盤早期剝離」徵象。懷孕期間抽菸會增加胎盤早期剝離機率龐渂醛醫師提醒,胎盤早期剝離在整個孕程都有可能會發生,但症狀變異性大,有時難以察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抽菸,會讓尼古丁提高孕婦血中鉛濃度,造成血管異常收縮,恐增加孕婦罹患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嚴重的胎盤剝離可能造成胎死腹中 ,若孕產婦本身有未知的內科相關疾病,卻沒有先得知及妥善控制病情,恐造成胎死腹中,嚴重還可能危害孕婦健康及生命,因此千萬不可忽略規則產檢的重要性。下腹痛、陰道出血、子宮收縮、胎動減少應立即就醫定期產檢主要是降低懷孕與生產風險,降低生產懷孕的併發症。孕婦沒有定期產檢可能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龐渂醛醫師也提醒,準媽媽在孕期中除了規則產檢外,如果出現下腹疼痛、陰道出血、子宮收縮頻繁、羊水提早破出或是胎動減少應立刻就醫,以便儘早診斷及採取必要措施,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降至最低。

只是頸部僵硬 7旬婦竟患日本腦炎!

只是頸部僵硬 7旬婦竟患日本腦炎!#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日本腦炎又增一例!桃園市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71歲女性,6月20日發燒、倦怠、頸部僵硬及認知退化等情形就醫並住院,於7月6日確診為日本腦炎。現處日本腦炎流行季,全國今年截至上週已有11例確定病例,疾管署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加強落實防蚊及接種疫苗等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預防有方法 誘捕蚊蟲防中標疾管署表示,個案相關疫苗接種史不明,平時主要活動為住家,潛伏期間曾有台南、高雄及屏東旅遊史,住家附近無豬舍、鴿舍及水稻田,但有溪流,感染地還需待釐清。衛生單位將住家周邊進行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民眾衛教宣導,以及適齡幼兒疫苗催種工作。40歲以上成人需提防注意國內今年1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分別為高雄市3例,屏東縣及彰化縣各2例,台南市、新北市、嘉義縣及桃園市各1例。近5年同期個案數介於9至26例之間,近年各縣市多曾出現確定病例,雖多為散發病例,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以40歲以上成人為主,民眾不能掉以輕心。穿淺色長衣褲 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患者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急性腦炎、精神、神經性後遺症,甚至死亡。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民眾,及未施打疫苗的嬰兒,可至醫院自費接種疫苗。如果無法避免畜舍場合應穿淺色長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噴灑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感染,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驚!12周前吃的藥也會過敏

驚!12周前吃的藥也會過敏#症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用藥後可能發生紅疹的症狀,要小心恐為藥物過敏!食藥署委託藥害救濟基金會進行的民調顯示,近8成民眾知道皮膚紅疹可能是藥物過敏前兆症狀,但有7成的民眾誤以為藥物過敏可能只會在用藥後立即發生,食藥署提醒,用藥期間亦可能發生藥物過敏,若出現藥物過敏6大前兆──「疹」、「破」、「痛」、「紅」、「腫」、「燒」,就要盡速告知專業醫療人員。有藥物過敏延遲8-12周才出現除了用藥後可能發生紅疹,眼睛、喉嚨、口腔等黏膜也要留意是否受損。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物過敏,尤其是初次使用、或曾造成不適症狀的藥品,用藥時需保持警覺,一出現藥物過敏早期症狀時,應立即回診並告知用藥史,早期診斷治療可降低不良反應嚴重度。因為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24小時內發生,但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可能延遲至8-12周才出現。過敏反應除了皮膚不良反應外,若用藥後發生心悸、呼吸困難,或出現不明原因的明顯疲倦、噁心、黃疸、茶色尿等症狀,皆可能是嚴重不良反應前兆。高齡者為用藥問題的高危險群食藥署表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70歲以上的受訪者對藥袋標示注意程度及過敏症狀認知度皆偏低,而高齡者易患許多慢性疾病,用藥種類繁多、頻次複雜,使其成為用藥問題的高危險群。民眾可於用藥期間保留藥袋或處方紀錄,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藥袋或處方紀錄供醫療人員參考;若曾有藥物過敏史,即使不確定藥物名稱也應告知醫療人員。食藥署同時提醒醫療人員,倘遇病人出現疑似不良反應的症狀,應瞭解病人是否服用藥害救濟給付常見的可疑藥品,及早給予適當處置,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