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7症狀宜早就醫 Hold住口腔癌

7症狀宜早就醫 Hold住口腔癌#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曾因做生意而接觸菸酒檳榔的王先生,自97年發現口腔有腫塊而就醫,從此展開了十一年的抗癌過程,其間經歷了十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但一直無法康復曾一度想自我了斷。後經過台東馬偕醫療團隊的鼓勵與醫師精湛的開刀技術,讓他重拾信心。經十多次手術的王先生,雖然只剩四顆牙齒下巴外形也異於常人,但他勇敢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生命經驗,呼籲民眾遠離菸檳酒,而一旦發現癌症也要勇敢面對接受治療。若口腔內有白斑、紅斑或粗糙不平 應盡早就醫台東馬偕口顎外科張哲綸醫師表示,近年來積極推動口腔癌癌前病變的發現及治療,在會中表示:癌前病變是漸進式,民眾若發現口腔有白斑、紅斑或粗糙不平,應儘早就醫由醫師為你做詳細檢查,即可能就是癌前病變。在癌前病變階段,我們用二氧化碳雷射予以清除,即可避免衍生癌症及癌症後忍受大手術之苦。口腔癌症狀: 口腔出現不正常腫脹、增厚或硬塊 口腔黏膜上出現無痛潰瘍,超過10天以上沒有癒合 口腔在沒有刺激的情況如剔牙、刷牙,出現不明原因出血 口腔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 黏膜表面有白色或紅色斑塊 說話發音不清、沙啞,或者舌頭活動受限制 頸部摸到異常硬塊高危險群 應每2年做1次口腔癌篩檢張醫師也以統計數字向民眾呼籲,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 自71年起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37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而台東縣107年的癌症死亡人數為6百人,其中口腔癌死亡人數54人居惡性腫瘤第三名。台東縣男性口腔癌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達44.8%,遠高於全國平均值12.1%(3.7倍)。推論與台東地區農業特性及檳榔相關產業人口之特殊性,及台東縣男性抽菸吃檳榔比率高達五成相關。一旦罹患口腔癌,到第四期發現治療後五年的存活率僅12%,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存活率相對提高,尤其若能在癌前病變前接受處理,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鼓勵民眾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做1次口腔癌篩檢。台東馬偕癌症中心為守護台東縣民健康,於「12/3檳榔防制日」前辦理這場「檳榔入口健康失守」免費癌症篩檢闖關活動,吸引很多民眾參加趣味闖關遊戲及免費癌症篩檢,會中宣導台東民眾無檳健康生活,並定期接受篩檢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遠離癌症之危害。

19大症狀 檢核自己體內是否有熱毒?

19大症狀 檢核自己體內是否有熱毒?#症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致病的六淫邪氣,而燥及火便是熱毒的來源。韓國首屈一指的排熱專家崔容瑄院長認為,壓力、高熱量食物、汙染,是造成熱毒的三大主因。食物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維持生命,但是攝取過量則會產生不必要的能量,留在體內變成「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熱毒」。過多的熱會侵入五臟六腑,使五臟六腑燥熱而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一旦熱氣鬱結,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氣血凝滯。更可怕的是,人們盲目相信「提升體溫才健康」,熱毒旺盛的人還猛吃補品,正是現代人容易生病的主因。從症狀找出體內的熱毒熱毒並非一兩天就可形成,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體內有熱毒也不會馬上生病,要累積到可觀的量才會致病。生病可以看醫生,但與其等到生病才求醫,不如在熱毒開始累積時就盡快清熱,因為越早處理,越容易清除及預防疾病。幸好熱毒帶有徵兆,雖然每個人的症狀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下列數個現象。如果符合五項以上,很可能體內已產生熱毒。1. 面紅、眼睛經常充血2. 扁桃腺經常發炎3. 舌紅、口舌生瘡4. 口臭嚴重5. 失眠、睡不好6. 個性急且易怒7. 情緒起伏大8. 手腳指甲黯淡無光9. 容易口乾舌燥10. 容易抽筋或肌肉緊繃11. 胸悶或心悸12. 尿量少、顏色深13. 經常腰痛14. 習慣性乾咳,患有過敏性鼻炎15. 容易餓16. 大便乾硬,或呈羊糞便狀、堅硬卵石狀17. 膚況變差18. 容易發炎19. 記憶力衰退、反應遲鈍(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簡單5招調整飲食、清熱解毒,改善三高、過敏、不孕及過動症等疾病,2週讓你煥然一新!/聯經出版公司 )

口臭因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勿輕忽

口臭因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勿輕忽#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少人有口臭困擾,解決蛀牙、清潔問題後卻仍未改善,另一個需要考量肇因是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且惱人的問題。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形態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至30%,其中約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可視為一種癌前病變),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李先生一進診間就眉頭深鎖地表示其最近一直覺得喉嚨怪怪的,一直覺得有個異物梗在喉嚨裡,好像隨時有一口痰卡住的感覺,吞嚥東西不是很順,甚至因此懷疑自己得了食道癌!醫師發現其生活習慣良好,不菸不酒不檳榔,只是工作壓力大,所以愛吃宵夜及喝咖啡紓解壓力,體重有逐漸上升的傾向。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是胃食道逆流而致,經過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的治療,加上重新調整飲食生活習慣,以上病症就逐漸消弭了。非典型症狀 常誤診以為是心臟等其他問題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吳奕霆表示,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逐年上升,近1/4的人口有這種困繞擾。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火燒心)、嘔酸水(溢赤酸),但其實非典型的症狀更常見到,如胸悶、胸痛、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吞嚥不順、氣喘、喉嚨痛、長期咳嗽及口臭等。往往因為非典型症狀,常被病人誤以為是心臟、肺臟及耳鼻喉的問題,所以才始終無法得到有效的診斷及治療,提醒有長期症狀的民眾應就醫找原因。長期胃食道逆流不治療往往會造成一些比較嚴重的併發症,如食道潰瘍、食道狹窄、巴瑞特氏食道,甚至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不可大意。正常的生活習慣 避免胃食道逆流除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病人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才能持久性地減輕甚至根除胃食道逆流。因此吳醫師建議病人平常就應該減少辛辣、酸性、高油質食物、咖啡因及甜食攝取,飲食以少量多餐為主, 7分飽就好,飯後避免立即躺下,彎腰及劇烈運動。如夜間症狀比較明顯的病人,睡前3小時內最忌諱吃東西,睡覺時枕頭也建議墊高,平時作息正常避免熬夜,還有最好戒菸戒酒,體重過重者要適當減重,不要穿太緊褲子以免增加腹壓導致症狀更嚴重。最後,吳奕霆醫師呼籲,有長期胃食道逆流症狀病人,若發現在自行服用藥物或經過飲食習慣調整後卻依然無法得到改善甚至還出現吐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現象時,就應該立即就醫接受胃鏡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胃炎、闌尾炎傻傻分不清?四症狀辨別

胃炎、闌尾炎傻傻分不清?四症狀辨別#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急性闌尾炎」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盲腸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大多是因糞石掉落至闌尾的管腔中,造成阻塞進而腫漲並引發缺血性壞死,最後破裂。闌尾炎初期大多會投射到上腹部或肚臍周圍,因而在症狀初期,常被民眾或醫師誤認為是胃痛或急性腸胃炎,導致延誤就醫;隨著病情進展發炎逐漸加劇,進而刺激其所在右下腹位置的腹膜,才會引發右下腹疼痛。其他伴隨的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白血球升高等,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若未及時救治,最後會因闌尾過於腫漲壞死而破裂,併發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16歲的男孩因發燒上腹痛至診所求診,一天後症狀未改善,而且出現腹脹以及疼痛轉移至左側肚臍周圍,家人只得帶到急診就醫,小兒科醫師診視評估之後,在留院觀察期間,男孩開始有噁心感並嘔吐了2次,不久病症轉變成右下腹疼痛,伴隨著高燒不退合併寒顫發抖。因此安排腹腔鏡手術,術中見到充血的闌尾且有局部出現化膿的情形,證實為「急性闌尾炎」。術後男孩恢復快速,2天即出院回家參加暑期營隊活動。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莊立欣醫師表示,闌尾位於盲腸末端,形狀細長。闌尾發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阻塞,淋巴結腫大等問題,闌尾本身結構彎曲、糞便或糞石、外來物、未消化的食物、寄生蟲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闌尾的阻塞,此時若再加上微生物(細菌或病毒等)感染、滋長就會導致闌尾炎。阻塞後的闌尾壁內開始水腫、發炎、缺血以及出現腸道黏膜被破壞的情形,隨著闌尾的腸壁因水腫變厚、發炎以及被破壞的腸壁殘骸排入闌尾腔,如果排入闌尾內的膿液未受阻塞而能及時排入盲腸,症狀可能緩解,但若闌尾與盲腸的接端堵塞,則膿液在闌尾內蓄積,使得闌尾更加腫脹,若未及時治療,病情持續發展為黏膜潰爛、闌尾壁壞死甚或闌尾破裂,在闌尾內的細菌與膿液漫至腹腔內,將會併發敗血症、膿瘍或是腹膜炎。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 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症狀急性闌尾炎有很多評估的方式,例如腰大肌徵象、閉孔肌徵象、麥氏徵象與洛福辛氏徵象等評估方式,也因此代表著這個疾病並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出來,需要更詳細的病史、身體檢查、抽血檢查與影像學檢查,沒有一項檢查可以單獨百分之百診斷闌尾炎。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被認為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的主訴,身體檢查中敏感性較高的表現是右下腹壓痛、轉移痛與反彈痛,影像學檢查則被認為是電腦斷層的準確診斷率最高。若吃完東西經過2到3小時候,感到胃部悶痛並合併發燒,又超過半天未緩解,就要當心可能是急性闌尾炎,應儘早就醫,再輔以各種檢查,以免產生傷口感染,腸沾黏及腸阻塞等後遺症。

胰臟癌為癌中之王 主要症狀可察覺

胰臟癌為癌中之王 主要症狀可察覺#症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胰臟是位於胃後方,長約20公分左右的器官,如同將西洋梨橫放一般,呈現細長狀。胰臟當中有著名為「胰管」的細小管子,像網眼般遍布胰臟,有90%以上的胰臟癌都生長在 胰管細胞上。所以說到「胰臟癌」的話,通常指的是「胰管癌」。 胰臟癌的發生主因有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肥胖、吸煙等等。這之中又以吸煙為最「確實」 的發生主因。 日本每年超過3萬人以上死於胰臟癌。民國105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報告中,胰臟癌入列第8名,由於發現不易,生存率最低(五年總生存率不到7% )、致死率高達95%,為公認的 「癌中之王」。 胰臟癌的罹癌率由60歲左右開始增加,年紀愈大罹癌比例愈高。胰臟癌至 1980年代後半 為止有增加趨勢,但1990年代開始便呈現停滯及緩慢增加趨勢。罹癌數和死亡數幾乎相同, 這就表示診斷出胰臟癌後的存活率低,換句話說這也代表早期發現和治癒的困難度。  胰臟的構造胰臟是一個位於胃部後方,長約20公分左右細長的器官。可分為「胰頭」、「胰體」、「胰尾」,胰頭被「十二指腸」所包圍,胰尾則連接著「脾臟」。「胰管」就像網眼般遍布穿透整個胰臟。 胰臟的運作胰臟會產生幫助食物消化的「胰液」,並擔當調整血糖值時所必需的荷爾蒙、「胰島素」和「升糖素」的生產一職。胰液會經由胰管運送彙集到「主胰管」,並和「總膽管」匯合,一起流向「十二指腸乳頭」。 胰臟癌並無特有的初期症狀。最多胰臟癌患者會去看診的原因,是感到胃部周邊或背部很沉 重、感覺腸胃不適、沒有食欲等等不明確的症狀,有時也會有體重減輕等症狀。但是,這些症狀 即便不是胰臟癌也會常常發生,所以也很少人會因這些症狀而懷疑自己罹患胰臟癌。 其它和胰臟癌相關聯的症狀還有「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身體發癢、尿色變濃等等症 狀,都是因黃疸造成的。胰頭部長了癌細胞,排放膽汁的「膽管」阻塞住就會出現黃疸。但引起 黃疸的原因並不只有胰臟癌,膽結石和肝炎等等有時也會引起黃疸。 另外罹患胰臟癌的話,血糖控制會突然變差,有時也會引發糖尿病。 胰臟位在身體深處,被胃和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等眾多器官所包圍之外,因為胰臟癌並無 特有的初期症狀,即便罹患胰臟癌也無法像胃癌或大腸癌那樣可以早期發現,所以發現的時候常 常都已經是發展了一段時間的狀態。今後,期待著能有早期發現胰臟癌的研究報告出現。 胰臟癌發生時可察覺的主要症狀胃部周邊或背部很沉重平常也會感覺胸部或背部疼痛感覺腸胃不適沒有食欲明明沒有減肥,體重卻減輕了生活明明沒有變化,血糖值上升了皮膚變黃、眼白變黃等等的黃疸症狀 4成的胰臟癌病患,發現時已進入第4期 胰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胰臟因為位處身體深處,即使罹癌也不太會產生症狀,利用圖 像檢查也很難發覺。而且發生在胰臟的癌細胞,利用手術也很難完全切除。  根據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於2016年9月所發表的資料指出,被診斷為胰臟癌患者當中,有12%的患者被診斷為第0期~第1期,相對於此卻有43%的患者被診斷為第4期。也就是說被診 斷為胰臟癌的情況下,有4成的患者有可能已經進行到第4期。 第4期就是移轉到其它器官的狀態。癌症階段只要愈提升,就愈難以手術完全治癒,而現今 罹患胰臟癌5年後的存活率大約只有10%。 癌症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胰臟癌卻是在檢查的時候難以發現的癌症。首先需 注意容易罹患胰臟癌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目前所知引發胰臟癌最確實主因就是「吸煙」。  (本文摘自/遠離癌症的生活習慣法/橙實文化)

攝護腺癌症狀與肥大相似 定檢保健康

攝護腺癌症狀與肥大相似 定檢保健康#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早期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且與良性攝護腺肥大非常相似,因此常被輕忽,導致延誤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時期。攝護腺癌是年長男性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男人50歲時就有半數會有攝護腺肥大症狀,70歲時罹患比率高達近8成!多數攝護腺癌,可以透過醫師檢診和篩檢,及早發現異常,愛自己愛父親,別忘了定期檢查與追蹤治療。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 預防重於治療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泌尿科劉明岳醫師表示,攝護腺又名前列腺是男性特有腺體,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當癌細胞生長到某一程度,造成尿道阻塞時,出現頻尿,夜尿,解尿力道不足而出現斷斷續續或解尿不乾淨、滴滴答答的情形,嚴重者會出現解尿疼痛甚至尿滯留情形,而患者常將這些症狀,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未積極就醫,以致錯失最佳治療期。劉明岳醫師說明,攝護腺癌檢查項目包括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性抗原血液檢測,及經直腸超音波等,再視情況以切片方式,確診是否罹患癌症。劉醫師舉例,今年初有一名81歲男性鄉親,因解血尿至泌尿科門診看診,透過理學檢查及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及進一步切片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攝護腺癌,經與患者及家屬說明、共同討論後,擬定最佳治療方針,目前採每月定期以賀爾蒙針劑方式治療,病況穩定。年過50及45歲以上有家族史男性 每年接受檢查要有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早期發現對攝護腺癌非常重要,建議年過50歲的男性朋友,每年接受肛門指診以及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檢查;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朋友勇敢面對,可提前於45歲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攝護腺癌,效果更好的目標。

13個自律神經失調徵兆 你中幾條?

13個自律神經失調徵兆 你中幾條?#症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自律神經不自律,就是生活品質低落的開始。身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時常聽到「自律神經失調」這個醫學名詞,但對其內容卻是一知半解,許多名人都曾遭受此疾侵擾,根據台灣臨床推估,全台灣約有六至七成的民眾深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其中上班族更有近九成的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而不自知!顯見大眾對於自律神經的認識仍然相當不足。自律神經看似是人體的一小環節,但若長期處於紊亂、失調的狀況,將可能導致睡眠障礙、腸躁症、心血管疾病,嚴重的話更可能引發憂鬱症、腦中風及癌症。現在就用以下13個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來做初步檢測,看看你符合了哪幾項呢?-時常失眠-眩暈或耳鳴-胸口悶煩-搭捷運或公車會心悸-手腳總是冰冷-身體只有某個部位會出汗-持續覺得胸口灼熱或飽腹感-頻繁且反複地腹瀉或便秘-肩頸腰背的問題無法根治-天氣一變化,馬上感到不適-有時會覺得眼前很刺眼-喉嚨不適-沒有感冒卻莫名頭痛→→→上述症狀的產生都跟生活習慣有極大的關聯,只要調整習慣,就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本文摘自/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別讓失調釀成疾病,自律神經居家調理指南/時報出版)

中風症狀自我檢測 把握黃金治療期

中風症狀自我檢測 把握黃金治療期#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腦血管阻塞或破裂,使得大腦接受血管供應的組織缺氧以及區域功能的喪失,血管破裂一般稱做出血性中風,血管阻塞稱為缺血性中風、或是腦梗塞。腦中風其實並不是只有冬天才比較容易發作,在炎熱的夏天,也需要注意這個隱藏殺手,尤其是三高族群需更加留意!導致夏天腦中風的2大主因1)出汗量增多:在夏天只要在戶外待一下,馬上就會汗流浹背,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脫水的情形,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相對血管阻塞的機率也提高了。2)室內外溫差大: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大家的空調溫度也越調越低,造成室內外溫差很大。如果頻繁進出冷氣房,就容易導致血管收縮擴張,血壓浮動程度大。辨識腦中風症狀 把握黃金治療期中風的主要症狀有: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木的症狀、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口齒不清、詞不達意。但因為有些中風初期症狀比較不明顯,很多人容易當成運動傷害,或者是感冒無力等等,常常導致延誤送醫,錯過治療期。或者可能因為患者出現的是非典型症狀,像是暈眩頭痛、視力模糊、單側視野障礙、失憶等等,導致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是腦中風。辨識中風的「FAST」自我檢測Face 臉:笑一下,是否一側臉無力或麻?Arm 手:兩手平舉,是否一側手臂無力?Speech 說話:說話時,是否口齒不清、無法表達、或者聽不懂?Time 時間:及時通知119送醫。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需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林新醫院腦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表示,日前有個案例,一位阿公早上去公園運動做甩手功,結果甩一甩發現右手突然無力,舉不起來,阿公以為只是運動太累就回家休息,沒想到一睡就不醒人事,送醫後才發現是腦中風。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忽視小徵兆,才不會錯過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以梗塞型腦中風來說,如果確認發病時間在黃金3小時內,可以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進行動脈取栓術來治療,提高後續恢復的機會、減少後遺症。如何在夏天避免腦中風1)多補充水分:在炎熱的夏天,要記得定時補充水分,盡量不要等到有口渴的感覺才喝水。2)避免頻繁進出溫差大的環境:在室內避免將冷氣溫度調太低,也要避免頻繁出溫差大的室內室外。建議大家進入冷氣房時,可以先在待冷氣比較不強的地方,或者戴上帽子或穿上薄外套再進入室內。3)規律運動: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維持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大家可以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激烈程度不同的運動。4)控制慢性病: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慢性病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如果大家有相關疾病,記得定期看診,並且持續服藥,控制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