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胖的「要命」!中風、癌症5大疾病恐找上你

胖的「要命」!中風、癌症5大疾病恐找上你#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說自己胖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意思?體重過重或是肥胖意味著什麼?這代表著身體中的脂肪比一般公認的健康標準還要多。這也許和你在雜誌上讀到的內容不同,其實並不是身高多高、體重就應該多重;而是有一種體重的健康範圍指標,稱為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這種指標的計算方式,是用體重(公斤,不含衣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以一個身高170公分、體重70公斤的人來說,他的BMI值就等於:70÷1.7×1.7=24。世界健康組織也列出了一個簡單的標準:BMI 18.5~25.0 =體重正常BMI 25.1~30.0 =體重過重BMI 30.1~40.0 =肥胖BMI 40.1以上=病態肥胖如果數學不是你最喜歡的學科,那也別擔心。本文已經幫大家做好功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健康的BMI 值都是在20至25之間。對於那些體重表中接近最高極限的人來說,從醫學上來看不需要減重,但是穿起最愛的比基尼好不好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體重過重到底有沒有關係?除了有一小部分肥胖的人處於自我欺騙的狀態下,其他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體重過重或是肥胖不僅會影響健康,對大部分人來說,對自尊心也會有負面的影響。除了影響健康,不可否認的另外一個事實是,嚴重的過胖還會影響到職業展望。很多人會認為體重過重的人是好吃懶做,或是習慣吃不健康的食物,雖然這並非絕對正確。體重過重的人也經常被政府和媒體,還有網路上的論壇當作箭靶,這真是很令人受傷。肥胖對健康的眾多影響中,以下是最常見的幾項:1)心臟疾病。2)中風。3)第二型糖尿病。4)肌肉及骨骼問題,尤其是關節炎(常被稱為「磨損退化」關節炎)。5)某些癌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童年時期的肥胖正在迅速增加中,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的醫生在兩歲小孩身上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和肥胖有關的健康問題,還包括呼吸困難、高血壓、成人功能障礙。知道腰圍多少為何很重要?體重過重對健康是一大威脅。前述的身高體重表讓你有個大致的概念,看看自己是體重過輕、正常、過重,還是肥胖?但這張表並非萬無一失的終極指南,訓練中的健康運動員,常常有很高的肌肉比,以致他們的BMI 值會比正常值來得高,但卻絕非不健康。然而,要是體內脂肪過多,知道這些脂肪有多少,以及這些脂肪在哪裡,都是很重要的。其中,囤積在腰部附近的脂肪,尤其是健康的大敵。想知道自己的腹部是否囤積脂肪很簡單,只要量腰圍就知道了。正確的方式如下:保持站姿,找出臀骨頂端以及肋骨底端的中間、從腋下垂直往下的點(很神奇的,這和你的肚臍並沒有關係)。現在就來看看這些數值:如果你的腰圍超出上述的數值,減重對你來說就更重要。(本文摘自/12分鐘HIIT減重計畫/商周出版)

多笑、抱持感謝之心 4力量對抗癌症

多笑、抱持感謝之心 4力量對抗癌症#癌症

1)抱持感謝之心/接下來,我針對「如何治療癌症」一事,提供幾個簡單的應對方法。首先請務必抱持「感謝之心」。罹患癌症的人,感謝之心大多不足。尤其是不怎麼感謝雙親的人,比較容易罹癌。一般人通常不會意識到,時常將雙親的恩情視為「理所當然」,不對父母抱持感激之心。若是得到癌症,請務必要對雙親懷抱感謝之心。此外,也應對家人、朋友、法友等人,抱持感謝之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2)反省自己責任範圍內之事/另一件重要的事則是,對於自己責任範圍內之事深切反省。有些問題或許確實超越自己能夠負責的範圍,例如,即便你認為「無法替世界經濟大恐慌負責,實感遺憾」,但再怎麼想,仍然超出一個正常人能負責的範圍,這部分還是中央銀行或世界銀行的總裁去傷腦筋就好。不必去攬那麼大規模的責任,請試著在自己能夠處理的範圍內,仔細地反省。3)努力修復人際關係,衷心祈禱對方的幸福/接著,在人際關係方面,能於現實當中修復的隔閡,請務必努力修復。而那些沒有機會修復的,也請在心底深切祈禱。舉個例子,可以如此試想:「某某某,先前諸多失禮與失言因而傷害了你,真的非常對不起」,在心裡向對方致上歉意,或是祈求對方幸福。就像這樣,請務必實踐「感謝」、「反省」與「祈禱」。4)盡力展露笑容/同時,也請訓練自己能展露笑容。笑容能夠治療癌症,請多多製造笑容,笑容是治療癌症的「特效藥」。隨著人年齡漸長,笑容常會越來越少。當人不再展露笑容,病徵便將成反比顯現。因此,各位務必練習展現笑容。笑容也是對他人的愛意表達。滿臉笑容的老人家比較受人喜愛,這道理很單純。受人喜愛不是因為自己有錢。若是經濟狀況優渥,能發給孫子們零用錢,應該會很受孫子們歡迎。不過除去這個要素,基本上,大家都會喜歡笑容滿面的老人家。這是零成本的投資。只要當個永遠懷著笑意的老人家,人們就會歡迎你。受到歡迎之後,眾人對你的喜愛之情便將成為治療的藥劑,形成療癒內心煩惱或疾病的力量。(本文摘自/心轉病除:面對癌症與奇蹟痊癒的力量/九韵文化出版)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肥胖不是病,但過胖會要命,依據國健署2014年調查發現,職場男性員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52.2%;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較一般人多出3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且罹患癌症的機率也大幅增加;今天就是父親節,慶祝的同時也別忽略爸爸的健康。 工時長、運動低 職場腹爸爸爆增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賴基銘醫師分析,職場男性有「工時長」、「壓力高」、「運動低」、「蔬果少,油脂熱量高」等四大障礙,造成職場腹爸爸高居不下的現況,更埋下癌症及文明病的未爆彈。他進一步指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已經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較一般人易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若再讓腹爸爸比例失控,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健康家庭幸福,更影響國家生產力。練5功、4攻略 擺脫負部肥胖現場還有藝人黑人陳建州分享自己為人父的角色,了解職場爸爸的壓力有多大,不斷學習如何在職場與生活中取得身體健康平衡,並落實「全民練5功」,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定期篩檢等,還現場教導4個除腹攻略,只要做簡單的生活調整,就可以教大家擺脫腹爸爸。1) 健康餐點自由配/肥胖與吃脫離不了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吃到足量蔬果者,較沒有吃到足量蔬果者可以降低30-40%罹癌機率,只要懂得如何搭配健康食物,即可瘦得健康又安心。2) 忙碌腹爸爸運動沒藉口/腹爸爸們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在忙碌的上班時間抓空檔做運動,因此黑人也建議可以運用生活小空檔讓運動量增加,例如提前2站下車,或是邊看電視時邊伸展,等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3) 體重控制/減少1公斤,則需消耗7700大卡,若70公斤成人,每日減少一杯手搖奶茶、快走30分鐘,再加上伸展運動20分鐘,則預期一個月可減2.7公斤。4) 提早篩檢,防微杜漸/男性勞工十大死因其中就有六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應該要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同時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危險因子產生。

香菸恐致40種疾病 快吃綠豆梨子解毒

香菸恐致40種疾病 快吃綠豆梨子解毒#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煙酒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據資料顯示,煙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高達20餘種,可導致40多種致命疾病,其中包括多種癌症。而過量飲酒會傷及肝臟,甚至導致肝癌。注意日常飲食,可減少煙酒的傷害。1)補充充足的水/睡前和醒後補充足夠的水,謹防脫水,可稀釋血液,緩解不適。2)適當多吃豆製品/喝酒之前可以先吃點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3)多吃魚類/魚類可以降低肺病的發病率,其中以白帶魚等深海魚效果更好。4)多飲茶/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可以將煙酒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減輕煙酒傷害明星營養素• 維生素/可以保護肝臟及肺部健康。吸煙、飲酒都會造成維生素流失,所以,應及時補充維生素。• 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清除血管壁中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避免因飲酒過多引起脂肪肝。• 胺基酸/可以降低尼古丁的毒性。減輕煙酒傷害食材聰明選1)黃豆/含有卵磷脂,可以保護肝臟。2)小米/富含B 群維生素,可以加快酒精代謝。3)綠豆/有解毒功效。4)油菜/協助肝細胞內脂肪轉化。5)梨/保護肺部健康。(本文摘自/吃好三餐,吃出健康/果禾文化出版)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在面對重大疾病與治療過程中,常常遇到睡不著的困擾,有些是藥物作用影響,但是更多是心理因素,病友常因壓力或情緒反應造成失眠問題。因此,衛福部豐原醫院舉辦腫瘤年會,讓病友在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學習「腹式呼吸」,有助放鬆好入眠。豐原醫院諮商心理師賴思伃表示,根據統計在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有3~50%的人有失眠困擾,失眠可能會因為癌症歷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早期會有預期性失眠,因擔心和煩惱疾病預後和治療的結果而影響睡眠;在治療過程中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和癌症有關的疲勞可能導致失眠;晚期因腫瘤轉移到骨頭,或肝臟可引起劇烈的疼痛,這也會引起睡眠困難。適當呼吸方式  轉移焦慮助放鬆所以,失眠患者可藉由放鬆技巧減緩失眠,方法就是學習調整呼吸,藉由腹式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首先找個能讓你放心安靜的空間坐躺,請閉上眼,將雙手輕放在腹部上,吸氣時,感覺腹部隆起,吐氣時感覺腹部往下,緩緩地吸吐,像個氣球一樣,在吐納之間放鬆,靜下心來與自己的身心同在,讓自己可以專注在呼吸之中。藉此,抽離外界的煩腦,靜下心來放緩自己,即可進入平靜的感覺,經常練習,熟能生巧,讓癌症病友睡得香甜,可一覺到天明。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1)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2)年齡在40歲以上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咽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4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4)胃潰瘍患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作肛門指診,以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性。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50歲左右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7)年逾40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8)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間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在鎖骨下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多數癌症治癒率逾8成 延誤治療成殺手

多數癌症治癒率逾8成 延誤治療成殺手#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年來癌症醫療技術進步,癌症已非早期所認為的不治之症,甚至可以當成慢性病來治療,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不斷提高,然而,卻仍有許多人因為觀念不正確而錯失治療時機,國健署指出,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殺手。延誤治療 存活率大幅下降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分院及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醫師提到,曾有位確診大腸癌病人,早期治療有70%治癒率,但因聽到要先進行化療,然後開刀做人工肛門,害怕得打退堂鼓,轉而使用偏方,2年後此病人症狀嚴重,再度回到醫院求診,然而其體重、體力和抵抗力都大不如前,不僅不適合再做化療,存活率也大幅下降至半年到1年。我國早期大腸癌及口腔癌5年存活率超過8成,而我國早期子宮頸癌及乳癌5年存活率更已超過9成,治療成效不言可喻。國民健康署邱署長呼籲民眾不要因聽信偏方或民俗療法而錯失治療時機,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的殺手。出現明顯症狀 恐是癌症晚期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的研究指出,癌症病人不治療主要原因中,近4成覺得自己年紀大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另也有3成左右病人因害怕開刀及擔心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14%的病人因需負擔家計及擔心增加家人負擔。有些病人確診後,認為身體並無明顯症狀而不治療,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志毅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出現明顯症狀時,大多已是第三期或末期,而且癌症種類不一,速度快慢也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及早接受治療。確診3個月內 接受正確醫療有鑑於民眾初罹癌時充滿恐懼和無助,容易病急亂投醫,或是接受其他非正確的治療,因此國民健康署推動「癌友導航計畫」,一旦被診斷為癌症,腫瘤個案管理師就會主動聯繫病人,提供病人關懷、醫療諮詢、經濟支持轉介及就醫資訊等,引導病人在3個月內及早接受正確醫療,這樣主動的關懷將持續一年,陪伴病人度過最艱辛時期。

定期追蹤超音波 防止肝炎變癌症

定期追蹤超音波 防止肝炎變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通常肝病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當發現不對勁,病情可能已經很嚴重;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數高達1萬3千人,佔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或高血壓死亡的比率,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國健署強調,只要透過定期追蹤、治療,就可有效控制肝病危害。肝癌患者 9成為B、C型肝炎國健署指出,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顯示B、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有效控制;因此邀請提供B、C型肝炎患者追蹤或治療之醫療院所肝膽腸胃科,一起組成護肝者聯盟,共同宣導B、C型肝炎患者定期追蹤及積極治療之重要性。民眾錯誤認知 3成肝炎未追蹤根據103年調查結果顯示,仍有近9成的民眾認為喝酒才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另外,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民眾中,有3成未就醫,其中高達80%民眾認為身體無症狀應該不需要,有8%民眾則是因為沒有時間。國內多位醫師共同表示, 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 B、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率。國健署估計,目前約有90萬人需要治療,但僅25萬人接受治療,目前利用率不到1/3,請民眾善加利用,以維護自己的健康。慢性肝病、肝硬化 有望從十大死因除名近年來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死亡人數及死亡率逐年下降,除了全面推動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之施打外,並鼓勵B、C型肝炎定期接受追蹤、治療,以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此結果顯示台灣肝病防治有成,相信不久的將來,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即可從全國十大死因中除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