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不慌張 藥師教你正確用藥觀

癌症不慌張 藥師教你正確用藥觀#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常因用藥觀念錯誤,或不了解如何正確服用藥物,造成副作用增加,以致中斷療程,病情難控制,影響癌症治療以及預後。及早的用藥教育相當必要,有助於增進患者服藥的順服性,及減少治療副作用,藉此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藥師:錯過吃藥時間不用補吃苗栗醫院藥師丁元芬表示,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絕對不可自行調整口服藥藥量或頻率。注射藥物過程中,如有感覺注射部位或血管疼痛、灼熱感或其它不舒服的情形,請立刻告知護理人員或醫師。如果錯過服藥時間,漏服的劑量不應立即補服,而應於下一個的每日預定服藥時間重新開始服藥。定期回診、抽血檢查,更是時時監測、掌握病情發展的關鍵,有助於癌症的控制。發燒、嘔吐、呼吸困難 應立即就醫用藥期間,避免接觸感冒或正服用抗生素的人,也避免進出密閉式或人潮較多的公共場所。一旦發燒或寒顫、注射部位起水泡、嚴重嘔吐1天達4至5次、呼吸短促或困難、心跳不規則、嚴重腹瀉1天達4至6次、異常出血或瘀青、嚴重皮膚疹等情況,應立即就醫處置。丁元芬藥師提醒,由於資訊媒體便利,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取得訊息。常見許多病人因服用朋友推薦偏方而迷失,或自行購買保健食品補充營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與專業藥師討論,了解正確的用藥觀念。

癌症癒後怎麼吃?營養師傳授要點

癌症癒後怎麼吃?營養師傳授要點#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治療後,還需要高蛋白飲食嗎?癌症患者相當關心治療前後的營養問題,因為治療期間和治療結束之後,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及量不同,很怕吃錯造成營養不足,或是營養過多而成身體負擔。營養師表示,癌症治療結束後,應恢復均衡飲食,以免進食過多,造成體重過重,影響健康。避免加工肉品 不吃太刺激食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癌症治療期間不能變瘦,以免無法負荷治療。但治療結束後就不能多吃,以免囤積熱量,最好多做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少吃精緻食物,避免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含有一級致癌物的亞硝酸鹽,會增加罹患大直腸癌、攝護腺癌及胃癌風險。減少食用高鹽及鹽漬食物,以免增加胃癌、鼻咽癌風險。避免煙燻、鹽漬、油炸、罐頭,不吃發霉食物,也不吃太燙、太辣、太鹹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煎、炸類食物,多以清蒸、糖醋、燉、燒、滷為主。選擇油脂時,少用飽和脂肪,如動物油、椰子油,也少吃含反式脂肪食品,如薯條、人造奶油、甜點。戒菸酒、常運動 維持治療癌症後健康醬料建議選擇一般醬油、醋、芝麻醬,少用沙茶醬、沙拉醬、番茄醬,儘量用清醬油,不要用醬油膏,含有越多不認識成份的產品越危險。戒菸、戒酒,多吃五色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多喝開水,尤其是煮開的自來水。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不熬夜。避免酒精飲料、手搖飲料、過量香料、色素、防腐劑加工品。凃宜辰營養師表示,抗癌是一輩子的功課,維持均衡飲食,選擇天然的食物,去除菸、酒、檳榔等不良習慣,規律運動、拒絕肥胖,以遠離癌症。選擇天然食物,不再吃太多加工食品,多喝水、每天運動,定時定量不熬夜,常保身體健康。

肥胖不只致3高 8種癌症恐找上門

肥胖不只致3高 8種癌症恐找上門#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現代人的肥胖問題,無意間影響健康。我們已知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性較高,然而美國研究更指出,肥胖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特別是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甲狀腺癌、膽道癌。肥胖成大腸癌、乳癌危險因子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晉賢表示,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和高胰島素血症,會使人體葡萄糖的代謝異常,誘發大腸癌。加拿大研究顯示,男性20歲以後的體重若增加了21公斤,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會比體重穩定者多60%。近年來,食道癌的細胞型態從鱗狀上皮轉變成腺細胞癌為主。越來越多患者是被胃食道逆流誘發,或是肥胖引起細胞分泌激素,誘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讓肥胖的人得到食道腺細胞癌的風險比正常人更高。停經後的肥胖婦女,血中雌激素濃度升高,誘發乳癌產生,若能減輕10公斤且不復胖,乳癌的發生率可減少50%。飲食、運動雙管齊下 甩掉致癌危險研究顯示,男性身體質量指數每增加5單位,食道癌風險增加52%,甲狀腺癌增加33%,大腸癌、肝癌、腎臟癌增加24%。女性每BMI增加5單位時,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增加59%,食道癌增加51%,腎臟癌則增加34%。林晉賢醫師表示,雖然肥胖能造成許多癌症,同時也意味,嚴格控制正常體重,可以減少癌症發生率。體重控制的關鍵是控制飲食熱量攝取,不但能減少肥胖產生,也讓精神更好。再來是運動,1天要有30分鐘的運動、每週5天、心跳至少到達110下。如果飲食及運動都無法控制,最後才考慮藥物及手術的治療。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水準的提高,外食人口增加,加上踏入職場後,久坐電腦桌前,肥胖人口越來越多,台灣甚至被選為亞洲最胖國家!肥胖不僅會導致行動變慢、膝蓋受損,甚至還是代謝症候群的共同凶手!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做的調查指出,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本次的講座中蘇韻如護理師將簡介飲食之於健康的重要性,讓民眾了解肥胖是導致許多疾病的根本。本次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時間:106年11月9日(四)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施淑梅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歡迎有孩子的家長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6年11月6日(一)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癌症治療怕吃多? 4要點破解迷思

癌症治療怕吃多? 4要點破解迷思#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常因為化、放療副作用而食慾不振,或擔心吃太多會加速癌細胞增長擴散,因而導致體重下降、體力不足。癌友在治療期間需要維持營養,不僅預防體重減輕、減少因治療產生的損傷、促進建造新組織、增加抵抗力、促進復原,並保持消化機能、減少副作用及預防因營養不良引起的併發症。治療反需吃更多 增進身體續航力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表示,許多癌症病患常有錯誤觀念,擔心如果吃得營養或吃得多,會讓癌細胞增長得更快。當營養不足時,治療效果也會變差,不僅無法殺死癌細胞,也降低康復機率。為了保持體力治療,熱量攝取反而應比生病前多20%,蛋白質的攝取也要比以前增加,來修補治療中受傷的組織。高熱量高蛋白 好飲食為治療奠基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周寧表示,癌友飲食主要重點是「高熱量、高蛋白」,掌握以下4個原則,就能輕鬆簡單補足身體所需。1) 少量多餐/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容易影響食慾,若一餐中吃得不多,可依個人的食慾及體能狀況,每2-3小時進食一次。也可增加餐間點心,像包子、小籠包等含蛋白質的食物。若是牙齒不好的病人,則可選擇布丁等軟質點心。2) 攝取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包含雞蛋、魚肉、去皮的雞鴨、去肥肉的牛豬等,這些需佔每日蛋白質總量50%以上,其餘的則以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製品來補充。3) 善用飲水時間/利用豆漿、米漿或牛奶做為口渴時的飲料,不僅補充水分,也同時補充熱量及蛋白質。4) 選「對」的食物/雖然要掌握高熱量、高蛋白的原則,但若因此吃進過多無益於健康的動物性油脂食品,如油炸食物,或含反式脂肪的點心,反而無助於身體復原。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蘇筱媛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2017/10/16(一)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低臀圍比受孕率可高2倍

研究:低臀圍比受孕率可高2倍#癌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脂肪分布位置的差異,對女性的健康大有影響。腰臀比例高的婦女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較高,例如癌症(尤其是卵巢癌和乳癌)、膽囊疾病、成人型糖尿病、高血壓、憂鬱症。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什麼提出婦女腰臀比例若超過0.8就不安全。臀部夠寬 表示未來生小孩時會比較順利像比爾這樣的男人之所以偏愛腰臀比例低的女人,因為這個特點不只說明了女子目前和未來的健康狀況,也洩露她是否容易生養下一代。低腰臀比例意謂這名女子現在不太可能已經懷孕,而她的臀部夠寬,則表示未來生小孩時會比較順利,母親和嬰兒的風險都小。婦女進入停經期後,腰臀比例又回到接近男性的比例,使旁觀者一眼就看出她的年齡和生育能力。腰臀比例還能預測女性的生理狀況:低腰臀比例婦女月經週期比較規則,排卵較為頻繁,如果接受人工受精和試管受精,成功率都比較高。有一項研究顯示,腰臀比例界於0.7到0.79之間的婦女,採用試管受精的成功受孕率是腰臀比例大於0.8女性的2倍。低腰臀比例婦女的孩子認知領域表現更佳關於男人為何特別鍾情低腰臀比例女性,有一項新研究很引人注目。美國醫學博士拉瑟克(William Lassek)和美國人類學和心理學博士高林(Steven Gaulin),檢視數千名婦女的數據,然後做出直截了當的預測:與高腰臀比例婦女的孩子相比,低腰臀比例婦女所生的孩子在認知領域方面表現更佳。臀部與大腿脂肪含有長鏈不飽合脂肪酸(編按:可從亞麻子油、南瓜籽油、核桃油、或深海魚油中獲得),胎兒在妊娠期與哺乳期會從母體吸收,作為大腦發育之用。研究人員主張,既然低腰臀比例的婦女擁有較多長鏈不飽合脂肪酸,能夠在懷孕期和哺乳期供孩子攝取,因此她們的孩子就應該比較聰明。觀察臀圍是否適宜孕育下一代經過控制數個已然存在的變數之後,研究人員果然得到印證其假設的發現。當然,有很多變數可以預測個人一生當中的知覺評量結果,不過就第一印象來說,如果比爾仔細打量某位女子的腰臀比例(可用以預測的線索),而不是她的胸部尺碼,就比較能準確預測選她當配偶是否適宜孕育下一代。當然,比爾擇偶時是否應該考慮其他身體特質,那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想想看:某些女性如何「廣告」自己的進化本領?歷史上最早的整形手術之一,是開刀拿掉女性最下方的兩根肋骨,藉此縮小她們的腰圍。數百年來,婦女早就訴諸人工手段控制自己的腰臀比例,譬如穿著緊身胸衣勒出蜂腰,在臀部位置加襯墊增厚,哪怕曉得胸衣可能造成嚴重內傷也在所不惜。時至今日,我們照樣看到婦女穿著不舒服的緊身內衣,目的還是盡量縮小腰臀比例。《紐約時報》最近刊登的專題報導中,有一張照片上的女子拚命吸氣好穿上她的塑身內衣,藉此大幅凸顯她的臀部線條。當今流行的低腰牛仔褲設計,也是為了凸顯女性的腰臀相對線條。不同的是,以往女性會設法把緊身馬甲藏在外衣底下,不讓人看見,現在的名流和其他婦女則反其道而行,驕傲秀出她們的彈性束腰和其他能凸顯腰臀比例的服裝配件。雖然西方社會所認定的理想體重和胸部尺碼標準不斷改變,但崇尚細腰豐臀似乎是經久不變的渴望。(本文摘自/以貌取人,再也不會看錯人/大是文化出版)

Menu